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品三國讀後感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1

對百家講壇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的系列講座的不屑來源於師長師兄們的影響,歷史當作玩藝,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簡直是在拿歷史、歷史人物開玩笑。

可終究好奇還是佔了絕對上風,我倒不會傻B兮兮每天爬在電視機前看那一歎三湧,就直接買來一本《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來看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啊!還談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絕對稱得上一個學者,也讓電視,準確地説,也就是這個百家講壇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牽出歷史事件、牽出時勢格局,而三國時代又豈是容你孑然獨世的時代,於是從曹操談起,揭起錯綜複雜的一張網,將三國眾英雄一網打盡了。這與劉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説,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歷史或者言過其實,我看未必,最起碼比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過於偏袒蜀漢的陳壽的《三國志》要更可信一些;不過説起來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愛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連諸葛亮也是下意識地繼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個大大的代表歷史一定方向的創新家了。

這一點,我倒覺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賤),性格(暴而疑),經歷(艱辛)決定的,而不是説他就承擔了什麼歷史使命,即使承擔了,那也是歷史發展強加給他的,要不他早就當上魏帝了,還能等到曹丕。讀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腦中原先模糊的三國的複雜統將清晰了一起,一張人物事件譜讓它越發清晰;朋友説,別用你易中天的理論和我談三國,看,他還在不屑呢!我倒認為,品出來的三國,更吸引人興趣啊!

品三國讀後感2

在上學期末,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閲讀了《三國演義》這本經典名著。讀完後,我仍然意猶未盡。於是,寒假裏我又從網上購買了《易中天的品三國》一書。當我終於把這本書盼到手的時候,便捧着它如飢似渴地品讀起來。

易中天是廈門大學的教授,他用通俗易懂、幽默詼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三國時期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本書不僅向我們揭開了一個個歷史的神祕面紗,解釋了一個個歷史懸疑。更為我們分析了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並對他們的為人處世非常客觀地從多角度進行了詳盡的解析。使我對三國人物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中,在我心中對於曹操這個人物看法的改變更是天翻地覆。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羅貫中描述為一個奸詐、多疑、自負的人。而讀了《易中天的品三國》,我才明白原來曹操其實也有他可愛的一面,他的文才,他的武略,他的用人之道,真不愧為一個謀略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尤其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德才兼備、唯才是舉,他的愛才惜才的品質,在20xx年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也正是他的善於用人,善於用兵,才使他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

在《品三國》中,易中天教授還向我們講述了劉備白手起家的執着;孫權繼承父業的堅強;周瑜的足智多謀,諸葛亮處事的冷靜和做事的任勞任怨,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從書中我們還可以認識其他的謀略超羣的人物,如郭嘉、龐統、魯肅……他們都為自己的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通過讀《品三國》這本書,我不僅瞭解了三國這段精彩的歷史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還從古人身上學習到了眾多的精神品質和智慧。更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一定要立下自己的志向,並向自己的志向努力前進。

品三國讀後感3

每當拿起了《品三國》這一本書的時候。我就彷彿回到了那硝煙四起的年代了。三國爭鋒,三分天下。蜀漢占人和,北魏佔天時,東吳佔地利,誰也不肯讓誰。我在這本書更是佩服諸葛亮的機智,關羽的萬夫當之勇,劉備的仁義……

這本書告訴了我做人不能太大意,驕傲。這在三國中不止出現了一次。官渡之戰,袁紹七十萬大軍,而曹操只有不足十萬人馬。但這場卻是曹操的不足十萬人馬勝利了。還有著名的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卻讓東吳三萬人馬丟盔棄甲。還有劉備的復仇之戰,劉備不接受東吳的和好,最終還是一樣的結果,劉備八十萬大軍又被陸遜燒得片甲不留,最後連劉備也氣絕白帝城。這場戰鬥最可惜了,劉備有諸葛亮,還有三員虎將:趙雲、黃忠、馬超。可劉備太意氣用事了,還不聽諸葛亮的勸告,結果損兵折將還搭了自己的性命。

我喜歡讀《三國演義》,我喜歡讀《三國演義》中的人們鬥智鬥勇。《三國演義》還告訴了我們處事要忍耐,不能太激動。諸葛亮向魏軍挑戰,可是魏軍閉門不應。結果諸葛亮因為過度操勞,病死於五丈原。

而魏軍保住了城池,最後收復了天下。雖然最後讓司馬家族當了皇帝,可是這也是歷史必然。

一個不太近如人意的結局,幾分悲傷和惋惜。深得民心的劉備沒有贏,治國有方的曹操和富有英雄氣概孫權也沒有贏。誰也沒有贏,如果説得利最多的,那就因該是處於水深火熱的黎民吧。也許這是最好的結局吧,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吧。多少人在讚歎赤壁之戰的壯闊,但又有多少人在惋惜這八十萬魏軍呢?恐怕沒有多少吧,戰爭的代價就是生命。

我認為大家都因去讀《品三國》,去聽聽易中天先生的別樣三國。如果一個人可以讀透《品三國》他辦事一定會成熟得多,周詳的多。讓我們回到當年,回到那一個羣雄逐鹿的時代。

品三國讀後感4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素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説,戲劇編排,小説演義。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評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説紛論壇,成敗得失疑竇叢生。(開場白—大江東去)

真假曹操

評三國,先得講曹操。

年輕時的曹操,被預言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英雄。”曹操的.形象不是很好,好聽一點是“奸雄”,難聽一點是“奸臣”甚至是“奸賊”。魯迅評價曹操是一個英雄。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間的關係>>一文中説:“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佩服他。”這就有了三種評價:英雄、奸雄、奸賊。

在書中記載説曹操很喜歡開玩笑,也很喜歡那些愛開玩笑的人。<<三國志>>記載了一個小故事,曹操的手下的一位老人,跟曹操開玩笑的説:“今日如果我死了,那經過我墓地要拿一壺酒一隻雞來祭奠我不然的話你在路上肚子疼了可不要怪我。”之後這位老者死了之後,曹操就把這句話刻在了他的墓碑上。

再説周瑜

當你聽到周瑜這個名字時,肯定會想到三氣周瑜這個歷史典故。周瑜擔任吳國的都督,易終天先生在各種資料查明這件事是羅貫中編造出來的。

還要説劉備

在<<三國演義>>中大家都很看好劉備,可是在歷史中記載中他卻是一個十分狡猾之人,他投靠曹操打呂布,投靠袁紹打曹操,投靠公孫贊打袁紹。他如果投靠的人被打敗了,他比兔子還快的逃跑。

歷史滾滾,如同那奔流不息的河水,已成往事,但那份記憶卻留在了心中。

品三國讀後感5

看着他誇誇其談、談笑風生,將三國亂世品得有聲有色。在他的評點下,周公瑾成了我的偶像,關二爺成了我男神。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關羽,易中天説關羽是個重情義的人,從三國的點滴中也能看出。一是因為當關羽被俘曹營時,曹操給了關羽很多美女和財寶但是關羽始終沒有下跪,但當曹操給了關羽一匹馬——赤兔時,關羽跪下並道謝,曹操就很鬱悶地問關羽:“你為何下跪?”關羽的理由讓我捧腹大笑:“因為有了赤兔馬我就能回到我哥哥(劉備)的身邊了。”他隨後重重報答了曹操又回到了劉備的身邊。難道這不是重情義的表現嗎?

還説,關羽為何被剃頭匠稱為祖師爺?因為都有一把刀啊!但關羽的刀是砍頭的!説到這裏,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鬼知道為什麼民間那麼多古怪的傳説。

關羽也被人捧為財神,易中天先生説,有一天關羽還能稱為愛神!因為有一次關羽對曹操説:“我要是幫你打敗了呂布,你要把那個女的嫁給我。”打仗前一天晚上,關羽還特地跑來跟曹操強調此事。

雖然後來曹操搶了關羽的女人,但是他也被別人搶了東西——被諸葛亮搶了空城計的“發明權”。易中天先生結合了歷史各種原因:

1、諸葛在城樓上彈琴你聽得一清二楚,找個人將他射下來可好?

2、你不打他,;圍他那麼個三四天,看他想幹什麼不也可以嗎?

從各種原因分析,諸葛的空城計是假的。

而曹操的空城計是真的,那是因為有一天他自己出門收麥子,呂布突然將軍隊開到他的城下,曹操一急,讓他的家屬在城樓上站崗,呂布一看這鶯歌燕舞、嬌聲嗲氣,再看見旁邊有一個幽深的小樹林,想曹操這老賊肯定把軍隊藏在小樹林裏了,於是撤回了自己的軍隊。而第二天來,曹操還真的把伏兵埋在了樹林裏!易中天先生講得惟妙惟肖,逗得我眼淚都笑出來了。

易中天嘴裏的帥哥周公瑾,一米八四的諸葛亮,少年英雄孫策,我都難以忘懷。

品三國讀後感6

終於等到了我把《品三國》攤開這位演義一段非常歷史的非常大師為我寫下了三個柔中帶剛令人蕩氣迴腸的三個字:易中天。

作為一個鐵桿“易迷”我被他的口才深深折服當然也希望這位語言大師能在編書上有更大的造詣。

讓我細細讀來。寫的比講的更生動!他解剖了各個軍閥集團的實力其核心人物的性格和一些歷史難題。就單講曹操集團吧。曹操兒時家教不好是個花花公子但天資聰慧的他走上政壇成為一方軍閥。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有了正義的旗幟;他施行“屯田”有了糧食的豐收;他頒佈《求賢令》有了建立精鋭部隊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想大有作為想當個“治世之能臣”不久便與袁紹進行了官渡大戰十萬袁軍灰飛煙滅。曹操乘勝統一了北方。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曹操為何會奇蹟般以少勝多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就曹操集團人心齊而袁氏集團則正好相反甚至“窩裏鬥”。袁軍進犯官渡有了天時;佔領官渡兩旁的白馬和沿津有了黃河之險佔了地利。但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的文臣武將敬其如父互相之間都很友好。曹方有了人和真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正當袁軍猛攻官渡時袁紹手下的官員都因為窩裏鬥而對袁紹失去信心投降了曹操。袁軍片刻亂如散沙曹軍全軍出擊大敗袁氏家族。

現在看來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應該是振興中華民族最大的動力而那些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是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出的險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還有個現象那就是有些三國遊戲崇尚“武將單挑”缺少團隊合作精神在我們心中留下了“個人英雄”的“本色”。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英雄是人們團結一心組成的豈是“個人英雄”?

易中天的簽名或許有這層意思。

品三國讀後感7

易中天教授具有獨特的語言藝術能力,同時,也在於他對歷史知識的深厚功底。他能用通俗的語言,幽默風趣地解説嚴肅的歷史事件。他善用形象的比喻。他還能進入各自的角色,表現各種不同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

易教授用平民化的語言表現出各種人物各自複雜的心理變化,性格特點,描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拉近了歷史人物與我們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使我們不僅瞭解了歷史,對人物有了新的體會,新的認識,而且還懂了很多道理。

像袁術,從來不用人,不聽別人勸告,意氣用事,儘管率領十萬大軍,也打不過曹操。這是為什麼呢?就因為曹操不僅會用人,而且自身謀略就在袁術之上,這場官渡之戰充分體現了曹操是個英雄。

《三國演義》塑造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應該説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東,促使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曹操有時也一意孤行。如他佔取荊州後,一不勞軍,二不安民,卻還不聽程昱之言,以為孫劉不會聯合,最後火燒赤壁,慘敗而逃。這就説明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既生喻,何生亮!”人們便會想起那個氣量狹窄的周喻,但其實周喻氣量並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之人;魯肅也沒那麼窩囊,因為他發表過東吳版的《隆中對》;是一種新的説法。

從易中天品三國我們可以看出,深刻不等於晦澀,精奧不等於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一,可以將一個非常複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

品三國讀後感8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品三國》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許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並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鉅著。《品三國》分為幾十集,每一集都講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瞭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瞭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蹟,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瞭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並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雲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品三國讀後感9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失利,到底是為什麼呢?易中天在這本書裏做了分析。

在赤壁之戰前,魯素和諸葛亮得知曹操要攻過來了,魯肅便讓孫權和劉備結盟,方可度過險境,於是孫權再三考慮終於和劉備結盟了。孫權給周瑜三萬精兵再加上劉備的兩萬精兵加起來就是五萬精兵一起去打曹操。因為當時曹操軍心不定,雖然是“百萬大軍”,但周瑜還是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了。但畢竟那是曹操也老了,他説,在赤壁之戰那一年,孫權二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周瑜三十四歲,魯肅四十七歲,而他卻是五十四歲。這是在三國中有名的戰爭,後來用來形容以少勝多,以弱勝強。

劉備能請到諸葛亮為他效力嗎?易中天認為他有誠意,所以諸葛亮願意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有兩位結拜兄弟,一是關羽,二是張飛。他們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了那麼多回,但他們還是像磁鐵一樣吸在一起。諸葛亮也是幫助劉備打天下的重要謀士之一,他為劉備獻出了不知多少條妙計,讓劉備起死回生了那麼多次,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還繼續幫劉備支撐着,直到地盤被消滅以後。劉備他也十分聽從各位謀士即將領的意見,這才使他一次次的化險為夷。他也十分愛將,有一次,趙雲為了救阿斗,差點犧牲,劉備知道後反而把孩子往地上一扔,吼道:你幾虧損我一員大將!趙雲見了嚇了一大跳。從這麼多的分析中,我感受到了劉備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

劉備和曹操一樣,都是三國中的傳奇人物,只可惜他的兒子阿斗整天遊手好閒,最後把劉備畢生的心血都給毀了。

品三國讀後感10

中央電視台第十頻道的《百家講壇》是我喜歡看的一檔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認識了易中天和他的《品三國》,初聽的時候就覺得有意思,異常是他常用現代的一些俗語和事例來解釋三國中的人物和典故,通俗易懂,感覺挺新鮮還很趣味:比如他把劉備這一幫人比作一個集團,認為劉備集團好比一個很有前途得民營企業,可惜缺少一個能幹得CEO,搞不清自我得主打產品和營銷路線,所以生意做得平平淡淡。諸葛亮好比一位超一流的職業經理人,能夠讓企業起死回生,但沒有自我的公司,他自我也不想當老闆,所以他們兩人就一拍即合了。可惜因為要上班,所以只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回。

那天在校長辦公室看到《品三國》這本書的時候,禁不住就拿起來看了一下,然後就向校長借了來,帶回家慢慢研讀了。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的開場白吸引了――大江東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我喜歡的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讀起它,就感覺到一股磅礴的氣勢,讓人覺得胸襟豁然開朗。

再看下去,又發覺有很多與我原先認知的三國並不一樣,比如説劉備這個人物,從電視劇中瞭解的劉備是個重義氣,會用人的好領導,而易中天先生卻認為“他跑得比兔子還快”,讓人感覺他並不仗義,其實我對他也沒什麼好感:懦弱、無能、耍心眼、一遇事就明白哭,全靠一般忠心耿耿的弟兄們幫他撐着門面。有時也替這些英雄們不值啊!

《三國演義》是一杯濃濃的咖啡,《品三國》讓我讓我感受了沁人心脾的甘醇。

《品三國》讓我們瞭解到鮮為人知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道理,如果你對三國也有點興趣,那也來讀一讀《品三國》吧!

品三國讀後感11

讀完了義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讓我對三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從這本書裏學到了很多知識,但也有意見和分歧。

劉備,姓劉名備,字玄德,具有漢室皇家血統,書中這樣評到:劉備是胸懷大志之人。這本書對劉備的評價,讓我更深入的瞭解到劉備的一生。我很贊同作者對劉備的評價,我也認為,未成蜀主之前的劉備,渾身上下透露着高貴的皇室氣息,虛心謹慎,重情重義,求賢若渴的劉備,在兩個兄弟張飛、關羽和大賢諸葛亮的幫助下,終於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國皇帝,有因一時衝動,想給兩位兄弟報仇,而落了個病死白帝城的悲慘結局。

諸葛亮字孔明,號卧龍,正如書中所説,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機妙算,足智多謀,鞠躬盡瘁,胸有成竹讚美他的成語多的不勝枚舉。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幹,想要陷害他,可諸葛亮巧妙應對,使周瑜咬牙切齒,憤然而去。諸葛亮三氣周瑜,使周瑜在城門前吐血氣絕,諸葛亮作為劉備的軍師,也就是丞相,為劉備出謀劃策,初出茅廬時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敵人落花流水,狼狽而逃,扭轉了張飛、關羽對諸葛亮的看法。劉備去世後,諸葛亮在給後主劉禪的奏章《後出師表》中寫到一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可當諸葛亮與司馬懿交戰時,不夠外面百鳥稠鳴還是春風盪漾,他只關心軍事,由於過度的操勞而不幸過世,死時年僅五十四歲。英明一世的奇才諸葛亮卧龍先生就這樣的走了。

書中給予曹操的評價是個狡猾奸詐的小人,可我卻不這麼認為。在我的腦海裏,曹操治國有方,教子有方,是個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這個“保守黨”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這亂世中處事的方法嗎?三國人物中,我最欽佩曹操和孔明。

暢遊在書海中,遙想三國人物,李白的《詠赤壁》寫得好,只見滾滾長江東逝水,來到江邊,那火海滔天的景象彷彿有呈現在眼前。《品三國》這本細品三國的書,令我受益匪淺。

品三國讀後感12

三國,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看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後,我對三國中的英雄有了新的認識。

就説曹操吧!以前,我對曹操的印象是殘忍、涼血、奸詐、霸道、大膽又有智慧的”奸雄“,是一個十足的”國賊“,其霸道和殘忍程度,足以和狼戾賊忍、暴虐不仁的董卓相媲美。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充分的體現出了他的大膽;荀是曹操的頭號謀士,想出過很多計謀,幫曹操打了不少勝仗,和曹操出生入死,後來因為反對曹操不忠於漢室的行為而被賜死,這足以説明曹操是一個忘恩負義、涼血和殘忍的人;建安第十六年,曹操討伐西涼馬超,用離間計使馬超內部起了內槓,害的韓遂的手臂都被馬超砍掉了,這不就説明了曹操是一個奸詐又有智慧的人嗎?

但看了《品三國》之後,我對曹操的印象有了大大的改觀,他幽默,他豁達,它灑脱,他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品三國》中説:曹操他常常穿薄綢做的衣裳,帶着一頂絲綢做的便帽去會見賓客,想説什麼就説什麼,沒有什麼顧忌,有時説到高興出,便笑彎了腰,一頭埋在桌子上的杯盤裏,弄得帽子上都是湯湯水水,我們可以從這裏看出曹操的不拘小節,率真風趣,在他征討馬超、韓遂時,和韓遂在戰場上約見,韓遂的士兵都爭先恐後的看曹操,曹操便大聲説:”你們是想看曹操吧?我和你們一樣,也是個人,沒有四隻眼睛兩張嘴,只不過多了點智慧!“這話説的很實在,也很可愛,體現出了他的幽默、豁達、灑脱。

我對三國里人物的重新認識還有很多,心中對他們的影響也有大大的改觀,三國,這真是一曲英雄的讚歌!

品三國讀後感13

這個暑假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被裏面的人物深深地感染到了。曹操,雖是梟雄卻有宏偉的目標;劉備,雖是販商卻有安漢興劉的志向;孫權,雖是官二代卻仍發展孫吳集團;司馬一家,雖為家臣卻有成就霸業的心願,併為其發奮努力。

今天我就要對劉備這個人做一番粗略的評價。

劉備出生於旁落的皇族,是個皇族至親,以賣草鞋為生。在黃巾起義的時候結識關羽、張飛這兩位虎將,並且桃園三結義,成為了兄弟。這三人一路起起伏伏: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關羽温酒斬華雄,卻沒有受到袁紹賞識;在長板橋退軍之際,張飛大喝三聲,嚇退80萬曹軍……對於他們二人的故事那肯定是家喻户曉了,而劉備雖不是以武力自居,而是用仁義。他三顧茅廬,請出了卧龍諸葛亮;不顧家事,飛騎去請鳳雛龐統;在蜀川之地,不到萬不得已不奪蜀川。這些都是仁義之師的象徵。

然而他卻犯了最低級的錯誤:沒有主觀見解。在隆中對中,當諸葛亮提出攻佔蜀川后,兵分三路去取魏國首都(這樣劉備的大將虎將都分開,兵力也分開,容易讓東吳乘虛而入),這個方案明顯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劉備卻沒有發現,或者説發現了也沒有指出來,是導致了當時最強戰力蜀國直接衰弱的主要原因。在大將兼兄弟關羽和張飛死後,劉備更是魯莽而是去了謀略,竟然舉整國之力去硬攻東吳,最後因為水土不服和天氣等原因使陸遜火燒連營,進而氣死了劉備。強盛的蜀國就此衰落,劉備畢生心血付之東流。如果當時他不是隻想着報仇,而是與東吳進一步結盟,東吳肯定會因為招惹劉備得到原諒同意結盟,進而直搗黃龍,一統天下完成安漢興劉的心願。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備雖是仁義之君,卻在處理某些事情上失去理智,就如復仇,是一個充滿仁義道德卻缺少理性思考的一位有得有失的君王。

俞敏洪説過:一本《三國》治新東方。可以看出,《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用很大,多讀只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歷史上對劉備的見解很多很多,這只是我的判斷與見解。

品三國讀後感14

在中國4大名著裏,我一向覺得三國寫的最好,也對它最感興趣。其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以及事件和戰爭都是其他3大名著不可比擬的。

易中天因為《百家講壇》而一炮走紅。的確,他講的三國很好,其中也夾雜着現代幽默。之前我看過《百家講壇》其他歷史部分,有些很生硬,像普通的講課。而易中天的講評更像是評書。

《易中天品三國》還原了真實的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説諸葛亮,重評司馬懿。與人們眼中《三國演義》里人物形象有些許差別。有些人是英雄,但文學把他們污衊了。例如曹操,周瑜。《易中天品三國》採用的是各位歷史學家和歷史上的資料,還了“奸臣”一個清白,也寫出了蜀國大將的許多文學沒寫出的錯誤。比如,書中寫到: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十分大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十分高,劉備説他“器量頗大”;蔣幹説他“雅量高致”。所以他不可能因為妒忌別人而被氣死。

《易中天品三國》中幽默元素大概也是易中天成名的元素之一。例如:

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我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

但保守派的人大概對這種評論很反感。但總之電視前和讀者中的保守派是佔少數的。

品三國讀後感15

《品三國》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小説,讓我能夠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領略三國風雲人物的風采。

《品三國》是由廈門大學教授根據自己獨特的視角編寫出來的一本佳作。2006年易中天做客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了“漢代風雲人物”系列講座。他獨闢蹊徑,“妙説”歷史,巧妙地運用“俗不可耐”的語言、聲情並茂的表演,有趣地還原了歷史的本來面目。

《品三國》裏面又很有很有味道的句子。“看歷史,必須歷史地看。沒有前因,就沒有後果。只看‘名’,不看‘實’,咬文嚼字,死摳字眼,那不叫‘嚴謹’,只能叫‘鑽牛角尖’。”我也覺得是這樣,如果需要深究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就必須聯繫前後、仔細推敲,不能根據某一點就武斷地得出結論。再看一句,“當我們讚美和欣賞那些亂世英雄的時候,不要忘記那時人民所承受的痛苦。”這句話小小地震撼了我一下,沒錯啊,很多時候,我經常被那些豪傑人物的出色風采所吸引,卻經常忽略那些最低層人民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拿破崙是一名出類拔萃的英雄人物,我們應該佩服他,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那些為拿破崙出生入死的士兵們,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那些士兵促成了拿破崙的光輝。最後再看一句,“袁術最蠢的地方,還是他在大家都想當皇帝,又都不敢挑頭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當了出頭鳥。要知道,出頭的椽子是要先爛的。尤其是在羣雄割據、勢力相當的情況下,誰挑這個頭,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袁紹他們懂這個道理,因此儘管心裏癢癢的,也只好忍住。曹操更是心裏透亮。孫權勸他稱帝,他一眼看穿孫權的鬼心眼,説着娃娃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袁術卻不懂。他以為只要他一搶先,便佔了上風,別人就不敢怎麼樣了。沒想到皇帝的稱號不是商標,搶先註冊的結果只能是玩火自焚。”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易中天講歷史的獨特風格,一個“娃娃”、一個“商標”都不禁讓人捧腹大笑,而且又讓人更容易明白他的意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34p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