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品三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精品多篇

品三國讀後感 篇一

這個暑假讀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被裏面的人物深深地感染到了。曹操,雖是梟雄卻有宏偉的目標;劉備,雖是販商卻有安漢興劉的志向;孫權,雖是官二代卻仍發展孫吳集團;司馬一家,雖為家臣卻有成就霸業的心願,併為其發奮努力。

今天我就要對劉備這個人做一番粗略的評價。

劉備出生於旁落的皇族,是個皇族至親,以賣草鞋為生。在黃巾起義的時候結識關羽、張飛這兩位虎將,並且桃園三結義,成為了兄弟。這三人一路起起伏伏: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關羽温酒斬華雄,卻沒有受到袁紹賞識;在長板橋退軍之際,張飛大喝三聲,嚇退80萬曹軍……對於他們二人的故事那肯定是家喻户曉了,而劉備雖不是以武力自居,而是用仁義。他三顧茅廬,請出了卧龍諸葛亮;不顧家事,飛騎去請鳳雛龐統;在蜀川之地,不到萬不得已不奪蜀川。這些都是仁義之師的象徵。

然而他卻犯了最低級的錯誤:沒有主觀見解。在隆中對中,當諸葛亮提出攻佔蜀川后,兵分三路去取魏國首都(這樣劉備的大將虎將都分開,兵力也分開,容易讓東吳乘虛而入),這個方案明顯是存在很大的漏洞的,劉備卻沒有發現,或者説發現了也沒有指出來,是導致了當時最強戰力蜀國直接衰弱的主要原因。在大將兼兄弟關羽和張飛死後,劉備更是魯莽而是去了謀略,竟然舉整國之力去硬攻東吳,最後因為水土不服和天氣等原因使陸遜火燒連營,進而氣死了劉備。強盛的蜀國就此衰落,劉備畢生心血付之東流。如果當時他不是隻想着報仇,而是與東吳進一步結盟,東吳肯定會因為招惹劉備得到原諒同意結盟,進而直搗黃龍,一統天下完成安漢興劉的心願。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備雖是仁義之君,卻在處理某些事情上失去理智,就如復仇,是一個充滿仁義道德卻缺少理性思考的一位有得有失的君王。

俞敏洪説過:一本《三國》治新東方。可以看出,《三國演義》這本書的作用很大,多讀只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歷史上對劉備的見解很多很多,這只是我的判斷與見解。

品三國讀後感 篇二

經常好奇,為什麼經常同一個故事,會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後來,學習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才懵懵懂懂的瞭解一些。

後來,讀完了《品三國》,我才知道,原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但我的疑惑非但沒有解開,卻更深了一個層次:為什麼現代人對事物的看法初期的一致呢?

歷史是客觀的,然現代人的思維卻已成了一個定式:曹操就是一個奸雄,劉備就是一個好人,等等。千篇一律的説辭,讓人不免有些許疑惑:真正的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易教授卻有着一種敢於打破延續已久的觀念,敢於創新的精神。他的書中常常有着與眾不同的觀點,讀時感覺新穎、讀後卻讓人深思。

曹操,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奸賊。在戲劇中,他也只有一個白臉奸臣的形象,讓人想起“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句話。可我讀了《品三國》後明白了這不是對他公正的評價。《品三國》説:“曹操是為奸雄!”其實做一個奸雄,是因為當時正處於亂世,是逼出來的。而曹操又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比如:經過戰爭洗禮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原野”的慘景,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而曹操採用“屯田方針”,富民強國。曹操還是一個大氣的人,他頒佈《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的政策:不管出身如何,生活作風有些小缺點什麼的,只要有真才實學,都可以量才任用,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今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又比如,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三國志》記載曹操悽嗆曰:寧我負人,休人負我。説明曹操還是有良心的,但《三國演義》呢?卻記載曹操理直氣壯地説: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那就錯了,曹操殺了呂伯奢後,應該是有反悔之心的,因為《三國志》説的是“悽嗆曰”易先生還幽默地寫道:“曹操不是無恥小人,而是有恥小人。

讀完此書,給人最大的感受是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能絕對的、簡單地用善與惡、好與壞的二元對立觀念來看待,是要弄清就是原本是善良和好心的人是怎麼變壞變惡的。更是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從多方面、各角度進行客觀評價,也不要盲目的信服書本,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也是人文科學的優勢,不像自然科學真理只有一個,如果在自然科學真理不止一個的話,對自然科學就很難進行研究下去;在人文科學裏就不需要去證明真理,也不必要去證明真理,重要的是在於得出真理的過程,在這過程中能啟迪我們的智慧,充實我們的知識。在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中,我們應該儘可能地客觀全面看待他,當然,由於我們不是當事人,又不可能全面掌握資料,可能一些觀點言論有所誤差,所以,我們才要各抒己見,發表各自的看法,儘可能拿出一些材料和史料,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和人家一起分析和判斷,還歷史人物一個本來的面目。

同樣的,面對一個現象,不能簡單地從定向思維出發來考慮、評判,必須要有足夠的想象力。人的思維應該掙脱束縛,而不僅僅侷限於書本。

品三國讀後感 篇三

剛剛翻開《品三國》,就被它開場白——大江東去的第一段話吸引住了: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三國,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面目呢?如此神祕的話語,不禁想讓我揭開三國的面紗。

易中天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當然三國裏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這幾位重要的人物,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關羽,張飛,呂布,趙雲,周瑜,魯肅,這幾個人物當中我最欣賞的有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最讓我感興趣的事件是赤壁之戰。

首先是曹操,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奸雄的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説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他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整個集體着想。曹操的前期為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劉備為了諸葛亮這樣小他十歲的人才,能夠屈身三顧茅廬,可見知人善用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集團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

還有一個人使我很欣賞的,那就是諸葛亮,諸葛亮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也是一個傑出的外交家,但我賞諸葛亮的外交才能,策劃才能,就拿赤壁之戰來説,曹操大軍就要滅劉備,劉備無處可去,只能聯合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作為劉備最器重的人才,自薦去東吳聯合孫權共同抗曹,也使諸葛亮初出茅廬為劉備作的第一件大事,可以説是做的相當漂亮,充分的展示了諸葛亮外交才能以及策劃能力,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中魯肅,周瑜,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當然也有曹操本身的失誤,但諸葛亮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漂亮,乾脆利落,這是我十分欣賞的。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明白了什麼是“用人之道”,也使我明白了怎麼用人。

品三國讀後感 篇四

《品三國》是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所著的一本談論三國的書籍。《品三國》是由易中天教授利用許多歷史所著,如:《三國演義》,《三國志》等。並結合自己的思想與結論,完成了這本議論三國的鉅著。《品三國》分為幾十集,每一集都講述着不同的故事,任務。而且易中天教授的語言風趣幽默,一針見血,讓讀者很容易就能瞭解到讀者想表達的思想與意思。

讀《品三國》讓我瞭解到了當年那個英雄輩的時代,那段歷史。在《品三國》中,把每一個三國中的重要任人物都講到了。比如:曹操,劉備,孫權,關羽等人物都刻畫得細緻入微,栩栩如生,把三國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從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行,談吐,智謀等方面把人物分析得很透徹,讓讀者體味到當時三國人物的優雅,風趣,重情重義的品質。讓我感受到當時三國英雄的豪邁,有情有義,堅持不懈的優秀品德。我覺得我應該向三國人物學習,做一個有勇有謀,重情重義的好人。

《品三國》中還有許多著名事蹟,如:“青梅煮酒”,“三顧茅廬”,“完璧歸趙”等,讓我瞭解到三國時期的各種引人注目的事件,並且還加有易中天教授的獨特的眼光與評論。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到疑雲籠罩的三國,所以讀《品三國》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面,明白做人道理。

品三國易中天作品讀後感 篇五

經過一個暑假,最終把易中天寫的《品三國》上、下冊都看完了。以前經過《三國演義》只明白他們是哪國的,參加過什麼戰爭,但我看完了《品三國》之後,他們的任務形象和精神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就拿三國中的“智多星”諸葛亮來説吧,他在我們心中就像智商高達165的愛因斯坦一樣,是智慧的化身。但事實並非如此。大家都明白諸葛亮用了“空城計”逃離了一場災難,可是易中天教師經過多方面的分析,認為諸葛亮並沒有用空城計。因為按照司馬懿的性格,會派幾個士兵闖進城池,並把城池上裝扮成老人的諸葛亮射下來。並且諸葛亮也是一個為人謹慎的人,不會做出“空城計”這種冒險的計謀。易中天教師的剖析真是加油科學依據啊。

易中天教師的剖析不僅僅具有科學依據,還十分多面。

就拿易中天教師筆墨花費最多的曹操來説吧,他並非僅有雄霸的臉面,他還有英雄面,以及對家庭的温柔面。使我對曹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這根本不是民間傳説奸詐的曹操,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曹操。

我到此刻一向記住易中天教師所説的那句話:“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説,戲劇編排,小説演義”。使我對三國這段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以前一向認為關羽是一位勇氣過人的英雄人物。關羽在孫權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吳國的樊城。雖然用水淹了七支軍隊,可是由於輕敵,被呂蒙白衣渡江,巧奪荊州。最終關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羽連同他兒子一齊被孫權所殺。易中天教師分析關羽失敗的原因,一是輕敵,二是驕傲,三是對手下太嚴,四是疏忽大意。

三國曆史就像是被布遮住了的鏡子,而易中天教師的《品三國》使我們解開了布,看清了真正的三國人物。裏面的眾多歷史故事,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讓我在今後不會犯文中人物所犯下的錯,還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真是一部值得看的好書。

雖然暑假即將過去,但我看了那麼好的一本書,也無悔了!

品三國讀後感 篇六

空閒之餘,久聞易中天之《品三國》一書。閲之,作者用現代的眼光解讀三國的歷史,且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更加產生了興趣。

易老師用通俗幽默的詞語,認真的歷史態度,公正的對每個歷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歷史上的三國,也使我對三國中的歷史人物有了新的瞭解,三國裏面最讓我感興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冷酷奸詐的歷史形象,當然也是受了小説的原因,看了之後使我對真正歷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當然曹操最讓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放眼當今社會的大小企業,在用人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一關,這就是為什麼人力資源是那麼的重要,如果一個企業不會用人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走向滅亡的企業,同時也在告訴我們什麼是人才?如何去發掘人才,保證人才能夠為我所用,能夠死心塌地的為企業着想,曹操的前期為什麼會那麼快的迅速壯大,就是因為曹操能夠發現人才,並尊重人才,能夠讓這些人發揮他們的才能,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平台,能夠採納好的建議為自己所用,而且賞罰分明,這些成就了曹操身邊不缺少有才幹的謀士為他出謀劃策,並死心塌地的跟隨曹操,一個企業是一樣的,靠什麼壯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個企業不能夠做到人才為我所用,不能夠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麼這個企業將是一個失敗的企業。無論在什麼時代人才是多麼的重要,一個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業迅速的發展並壯大起來,一個企業如果想做到這幾點那麼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現出整體的形象,首先一點就是要讓員工信服,靠什麼讓員工信服,不只是單靠的工資,最重要的是企業的信譽和企業的發展潛力,有沒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讓員工信服,要讓員工真正的看到企業的發展潛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調子,這樣只能是一時的效果,但帶來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為直接影響了企業在員工心目的形象,企業靠什麼傳播,靠什麼吸引人才,靠的是實力以及信譽,如果你在員工的心中把這兩樣都給毀了,還談什麼企業文化,還談什麼發展,一切都是空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vyewy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