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關於關羽的讀後感(通用多篇

關於關羽的讀後感(通用多篇

關於關羽的讀後感(通用多篇

關羽的讀後感1

我十分喜歡三國這段歷史,而此段歷史中,諸多將領、帝王和謀士之死,我認為關羽之死是最讓人惋惜,但也最被人指責,而且是最讓蜀國痛失臂膀的將領。下面就讓我説説關羽是如何大意失荊州以及這篇文章對我的啟發。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當上了漢中王。關羽自告奮勇,帶着兵馬攻襄樊,當時城內只有兩萬兵馬。關羽命士兵擂鼓,並唾罵襄樊守將龐德和于禁。龐德忍受不了唾罵,出城與關羽單挑,十幾回合後,龐德就被砍下馬來。誰知,龐德同時用毒箭射中了關羽的臂膀,關羽只能暫時收兵回軍營。此時,馬良找到華佗神醫,治好了關羽的臂膀。後來,洪水把敵營沖走,於是關羽藉機將龐德殺了,于禁也只能投降。可是關羽在勝利後,並沒有鞏固陣營,做好防範工作,而是驕傲自滿,不聽取下屬的建議。因此,曹操命孫權偷襲荊州,孫權手下陸遜帶兵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併成功佔領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帶着殘兵去麥城,沒想到被東吳將領馬忠殺害。

看到這則歷史故事,關羽因為大意而失敗,甚至搭上了身價性命,究其原因是關羽的驕傲自大所造成。我深有感觸,以後做人即使有了很大的成就也不能驕傲,應該多聽取有益的意見。

劉備取得天下,讓關羽守荊州。關羽自恃英雄無敵,剛愎自用,所以目中無人,放鬆戒備,荊州疏於防備,曹操和孫權就趁機攻打荊州,沒動一刀一槍就收取了荊州。

關羽這樣一位大英雄,戰過呂布,殺過華雄等許多英雄故事,由於他越來越驕傲,把以前許多的功勞都白費了,真是驕兵必敗呀!我們國小生也不能取得一點點成績就驕傲自滿,只有謙虛的人才得取大的成就,讓我們大家共同努力吧!讓我們記住這句話“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

荊州,《三國志》説“北據漢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諸葛隆中之對已經明確説,佔據荊州,聯吳抗曹,兵分兩路,進擊中原,一統天下。其戰略位置之重要可見一斑。

這樣的重地由誰來把守呢?趙雲嗎?趙雲就長阪坡一戰就説明了他政治堅定和戰鬥能力。但不予此任的原因是他沒有參加“桃園結拜”。

諸葛亮呢?荊州的重要性諸葛亮既是發現者,也會是全力守護者。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謹恰是江東孫權的謀士,劉備私下以為諸葛亮雖有經天緯地之才,但在荊州恐不大超脱。

張飛呢?張飛有勇無謀人人皆知,何況結拜兄弟的劉備。

只有關羽了。關公既有他們三個人的優點,又沒有他們三個人的缺點。但由關羽守荊州,荊州必失無疑。原因,關羽雖有清醒的政治頭腦,也有很強的交戰能力,但是處理複雜的政治、軍事矛盾,這個河北解良人的素質明顯先天不足——剛愎自用。

關羽的讀後感2

關羽出生於公元161年死於公元220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三國時期蜀漢著名將領。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歷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關羽少年時勇武有力,嫉惡如仇。三國演義裏描寫的關羽是身長九尺(漢尺一尺是現在的23.4公分),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大家都知道關羽所用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82斤。

184年黃巾起義時逃至涿郡(河北涿縣)遇到劉備在召集人馬,便跟張飛一起追隨劉備,當時他只有23歲。劉關張三人是三國中乃至歷史上有名的異姓兄弟,關羽終日隨同劉備,八方征戰,不畏艱險。關羽是三國時代中武力數一數二的人物,在三國演義中側重刻畫他神威勇武的一面,初對付黃巾軍時先斬程遠志,後在汜水關前“温酒斬華雄”,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這都是三國演義裏描寫的單挑戰鬥,公元200年劉備偷襲徐州,殺死徐州刺使車胄,關羽駐守下邳,這是三國演義裏描寫的“關公賺城殺車胄”。同年曹操東征,擊敗劉備,關羽被俘,曹操待他禮遇十分周到,拜他為偏將軍。

公元201年,袁紹進軍黎陽,派顏良在白馬攻打劉延,曹操派關羽張遼迎擊顏良,關羽於萬眾之中斬殺顏良,取下他的首級回到陣中,袁紹諸將無一人敢阻攔。這可以説是歷史上關羽的成名戰,而在三國演義裏關羽早因“斬華雄戰呂布”聞名於諸侯,小説裏斬顏良誅文丑的不過是給關羽的勇武錦上添花而已,但歷史上關羽在斬顏良後被封為漢壽亭侯,而且離開曹操到袁紹軍中投奔劉備去了,小説中添加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並不是真實的情況。關羽曾被流箭射中,因箭頭有毒,每逢陰雨天骨頭便疼痛,關羽接受醫生的建議刮骨療毒,並在動手術時舉杯暢飲,談笑自若。小説中提到的是公元219年他攻打樊城時中曹仁軍毒箭,得華佗進行醫療。公元219年,劉備自立漢中王,封關羽前將軍,在小説中也是那時封關羽為五虎上將之首,命其攻打曹仁守衞的樊城,曹操派于禁、龐德率領七軍援助曹仁,結果在樊城北十里罾口川處被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龐德被關羽斬殺,自此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曾因欲避關羽鋒芒而從許昌遷都,後因司馬懿、蔣濟力阻並建言鼓動孫權襲擊關羽後方。在此之前孫權曾派使者到關羽處,希望娶關羽之女為子媳,而關羽沒有遵照諸葛亮“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之言,侮辱來使,惹孫權大怒。同時,南郡太守糜芳,將軍傅士仁屯兵公安,由於平時關羽對他們輕視而造成忌恨,不盡力供應軍需,在聽聞關羽“還當治之”之言後勾結孫權,襲取關羽後路,曹操派大將徐晃增援曹仁,關羽攻打樊城失利,引軍退回時江陵已被孫權奪取,關羽軍潰散,關羽及其子關平被孫權斬於臨沮,享年58歲,蜀漢後追諡關羽壯繆侯。縱觀關羽一生,無愧於戎馬生涯,歷經百戰,而最後卻輸在他的弱點“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

魯迅曾評三國演義裏的關羽:“惟於關羽,特多好語”。宋、元時期關羽被尊為“真君”、“武安王”,至明、清時期被尊為“大帝”,四處立廟。關羽有三子一女,一義子關平,關平原是汝南關定莊上關定次子,有兄關寧,學文。次子關興,字安國,受諸葛亮器重,北伐時任龍驤將軍,關興有子關統、關彝。關羽三子關索,諸葛亮平定南蠻時曾用其做先鋒,水滸傳裏楊雄名號“病關索”我想應該就是指他,另有一女關鳳,孫權為其子求婚未果。關於關羽的武力是無可非議的,他温酒斬華雄,僅一合斬顏良,戰不二合斬文丑,五關六將等無名下將則必説了,他能在老年勇戰龐德也可以看出他過人的武力,但虎牢關前他與張飛二人合戰呂布卻不能勝,可見呂布之勇武要略勝一籌,有對聯贊關羽: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喪膽,單刀會魯肅,江南文武寒心。

關羽的讀後感3

腦海中依然記得那個“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丹鳳眼,卧蠶眉”的傲慢武聖,關羽。他一生中成功的開始,就是温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但這中間有多少是真的呢

其實我們看的易中天品三國時,易中天説是孫堅殺的華雄,並有史書為證,在這時,我不由為三個人叫屈。

首先是華雄,他再沒用,也是西涼第一武將。不可能被人秒殺吧,對於這上面的温酒斬華雄,假如我們就算他們兩人相遇,那麼這酒要多燙才能夠滿足温酒斬華雄呢。我想,至少要200度以上才行。想關羽要幾十回合才打敗管亥,華雄再怎樣有水分,也比管亥強吧,那不是至少要上百回合才行嗎。

我們再講第二人,孫堅,他要在羅貫中就寥寥幾字,就把他的戰功給了關羽,如若他泉下有靈,不幸明白了這件事,會不回三尸神暴跳地跑來找羅貫中拼命呢我想必須會的,因為他一生的功記雖多,但這最重要的幾個卻被你幾字改人,不用説,我想羅貫中在下面必須很麻煩,因為有好幾萬孫堅軍要找他拼命呢。

再講關羽,他性子傲慢,為人也有傲骨,怎樣可能會允許自己頭上放別人的功績呢。所以他若明白,那他必須會很氣憤,因為在羅貫中給他功績是,卻侮辱了他的尊嚴,這也必須不是關羽想見的。

回過頭來,再想想,羅貫中他的小説確有可取之處,但他的磨滅別人功績,隨便給人加上一些莫須有的事情,這使我不大喜歡他這個人,也許有人説小説就是給人看的,就是有瞎編的東西才有意思。但我覺的如果是一本無足輕重的小説,那是無所謂的,但它一但成為了一本眾所周知的名著,那他至少就應尊重別人,因為這本書,在很多人看來是有歷史的,是能夠相信的,以致於讓人為它就是歷史。我很慶幸我們還有很多三國的史書,但如果沒有那些史書,那我們是否能夠明白歷史的真相。

我想請大家在寫歷史性文學作品時,多少請尊重一下歷史吧,因為在未來可能會有歷史文件丟失是,那你的作品將會成為一本歷史的參考書。

關羽的讀後感4

《三國演義》這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寫的。這本書裏面的每一章,每一節都十分的精彩,比如:王允用義女貂禪獻了“美人計”,使呂布殺死了義父董卓。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分別使用了“借東風”和“草船借箭”以及各種謀略把周逾活活的給氣死了。還有《三英戰呂布》以及《周逾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都是一些十分經典的章節,但是,我最喜歡的是《關羽温酒斬華雄》這一章節,下面就讓我給大家講解這一章節的主要資料以及我讀完這一章節後的深刻感受吧!

這一章節的主要資料是:孫權的大戰華雄之後,敗落而歸,但孫權並沒有善罷甘休,而是又派了許多人馬,去打華雄,但都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正在孫權萬分火急的時候,關羽突然站出來請求前往,孫權因關羽官小而拒絕了關羽,但因曹操力薦而又正缺少人馬,所以答應了。曹操讓關羽喝杯熱酒再走,關羽把酒放在桌上就去了。回來後,關羽拎着華雄首級走了進來,孫權一摸,酒還是熱的,十分佩服關羽,因此,這一章節便成了《三國演義》裏面的典故。

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裏的《關於温酒斬華雄》這一章節之後,我對關羽的印象十分深刻:我覺得關羽是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勇敢的人,孫權手下所有的勇士都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而關羽這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養馬官,但他明白自己有殺掉華雄的潛力,所以,他並沒有因為怕別人嘲笑自己官小而不敢站出來,而是勇敢的站了出來,向孫權請求前往,關羽的這種不怕別人嘲笑,敢於承認自己的潛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孫權這事就做的不對了,他因為關於的官職小而不想讓關羽前往,那豈不是用關羽的'官職辱沒了關羽的潛力了麼難道官職小的人就必須沒有潛力麼要讓孫權明白並永遠記住一個道理:官職小的人並不代表是沒有潛力的人。

關羽的讀後感5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暑假裏,我看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裏面描述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這些場景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温酒斬華雄”了。

以袁紹作為盟主的十八路諸候雲集説是討伐董卓,其實暗中比拼的的是兵強將廣,身世顯赫,誰不是心懷鬼胎,想亂世稱雄,只有劉、關、張三人三騎,竟也趕來會盟,他們憑的是一腔忠肝義膽。在一幫庸碌之徒眼裏,當然是看不上這勢單力薄的區區無名之輩的,只有曹操對他們另眼相看。

英雄不問來源,是騾子是馬拉出來蹓蹓。果然,在眾諸候被董卓的先鋒華雄的氣勢所嚇倒,一個個驚恐慌亂、手足無措之際,關羽這個籍籍無名的馬弓手提刀請戰,眾人不禁瞠目結舌,不以為然;袁紹生氣地説,“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説:“我如果殺不了華雄,就請砍下我的腦袋。”曹操歎服,倒了一杯熱酒給關羽,意在為其壯膽,關羽輕輕一笑説:“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説完,提着大刀上馬去了。果然,藝高膽大的關羽,稍後即提着華雄的腦袋走進中軍帳來將那頭擲在各路諸候的腳下,而那杯酒依然還是熱的。

“只見曹操拿起一杯酒遞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放下,某去便來。説完便離開軍營,才過一刻,便聞鼓聲大震,只見關公提了華雄的頭來到營中。其酒尚温。”我們的古典文言文文字簡潔,但是一樣描繪的形象入微,讓人彷彿身臨其中,我們文字真是魅力無窮。

關羽的讀後感6

話説東漢末年,華雄堪稱是一代猛將。他帶兵討伐袁紹,一連斬了袁紹兩員大將。

袁紹向着長天歎了一口氣,説道:“難道我軍中沒有一人能夠勝過華雄嗎”這時,一個小兵來報,説:“報―――,華雄正在外叫罵,要求元帥派一個人同他比試。”袁紹把手一揮,搖搖了頭,説:“去,告訴他,我軍願意投降。”“且慢!”曹操走了進來,“元帥,我向您推薦一人,他包您滿意!”看着袁紹一臉疑惑,他便拍了拍手。一個高大挺拔、玉樹臨風的人走了進來,他長鬍飄飄,彪悍的臉上似乎久經風霜。袁紹奇怪地問:“這是誰我怎樣沒有見過”他雙手抱拳,恭敬地説:“末將關羽,最近才投於元帥帳下。”“但是,你沒有什麼戰績,連我的兩員大將都死於華雄刀下,你怎樣可能會勝過華雄呢”關羽見他不相信,於是就立下了軍令狀。曹操連忙獻上一杯熱乎乎的酒,,説:“關兄,喝了這杯送行酒再走吧。”關羽執意不肯,他要斬了華雄再喝。

關羽走出帳外,大喝一聲:“逆賊華雄!還不快快下馬受擒!華雄見關羽威風凜凜,毫不畏懼他,不經打了個寒顫,儘管這樣,他仍然裝出一副威風八面的樣貌。華雄喊着:“一個無名小卒竟如此狂妄,有本事的就來呀!”於是,他們互相朝對方衝了過去。關羽一來便出了一個剪刀,而華雄也出了一個剪刀,平局;第二輪之後開始了,關羽出了一個布,而華雄卻出了一個石頭,關羽勝!“啊,我輸了!”就在這時,關羽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跳到空中,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回轉,然後將刀尖直指華雄,一剎那間,華雄的頭已被關羽斬於馬下,青龍偃月刀上血跡斑斑。關羽提着華雄的首級回到帳內,説:“啟稟元帥,末將已將華雄首級帶來了。”帳內一片驚呼聲。而那杯酒的熱氣還一股一股地往上竄。這時,帳內安靜了下來,鴉雀無聲,各個將士大眼瞪小眼。而袁紹和曹操更是對關羽佩服得五體投地。關羽一把奪過桌子上的酒,一飲而盡。

這就是傳説中的温酒斬華雄!

關羽的讀後感7

關羽温酒斬華雄,故事的大概意思是:三國時期,天下大亂,十八路諸侯共討逆賊董卓。董卓手下大將華雄,力斬各路諸侯多員大將,致使盟主袁紹派將迎敵時,卻無人敢應。這時,關羽站了出來,要求迎敵。但因為僅僅是一名馬弓手,遭到袁紹的拒絕,關羽立下軍令狀前去迎敵。臨行前,曹操敬他一杯酒,他説:“暫且斟下,某去便來。”結果,在杯中的酒還沒有涼的時候,關羽已經提着華雄的人頭擲於地上。因此,給後人留下了“温酒斬華雄”的千古奇談。

這篇文章,關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英勇善戰,武功高強。但是,地位很低。也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不能夠以地位、相貌來衡量一個人的潛力和價值。文中的關羽就是因為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視,但是,卻憑着自己的膽識與武功證明了自己,讓後人永遠記住了他。再有,我們所熟知的孔子,他有一個學生叫子羽,因長相不好,孔子嫌棄他。但是他胸有大智,桃李滿天下。孔子明白後,後悔不已,説:“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透過關羽温酒斬華雄,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能用地位和相貌去對待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就應一視同仁,尊重每一個人。

關羽温酒斬華雄的這個故事不僅僅僅是體現出了關羽的勇猛和膽識。其實也讓我們學習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o555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