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英雄志》讀後感(共2篇)

《英雄志》讀後感(共2篇)

第1篇:《英雄志》讀後感

《英雄志》讀後感(共2篇)

《英雄志》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英雄志》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偶爾看《英雄志》,不想竟然一頭栽了進去。以前喜歡武俠,但只看金庸。於武俠,這是第一次栽在金大俠的作品之外。廢寢忘食了將近一個月,看完了這部足有幾百萬字的小説。大約是四月底讀完的吧,恍惚了好久。一直到今日,才想起要寫點什麼。

洋洋灑灑幾百萬字的大作,閉上眼,在我面前最清晰的並非是“觀海雲遠”四大主角的聯袂登場。而是第十卷第九章劍神卓凌昭的“人生三寶”。劍神的出場,並不光彩。甚至是相當邪惡的。只因“天山武學”便滅人滿門,做下一連串的血案。這個時候,對這位崑崙“劍神”,我是恨的牙癢癢。一直到了華山之顛那場“天下第一”的對決,這個人物,我才看出了些門道。勾結奸臣,屠人滿門,最終卻還是敗在寧不凡“仁劍震音揚”之下,以讀者,是悲是喜?我們大約都是自詡“正義”的吧,那就該喜。但是,看着最後倒在仁劍震音揚之下昏迷不醒的劍神,我卻無論如何也高興不起來。

看到“人生三寶”,這大概是劍神最後一次出場了吧。江充府中,劍神此次前來卻是要與這奸臣決裂。江充先以金銀財寶買之,劍神回道“財多敗家,招意殺機,卓某寧可多練幾套劍法,讓門人開一處武館謀生,那才是日後的生財之道。”江充見此,遂以美女贈之,“閨房淫樂、牀第打滾,這是卓某做的事麼?我説人生第二寶,乃是志氣高!温柔香枕,鶯啼燕叱,不過心有窒礙,何能求劍道之高遠。美女為禮,俗氣!”

以卓凌昭之精明,當想到了江充的第三件“禮物”該是一把劍了。饒是如此,當他知道那把劍竟是自己同門的四師弟的時候,他還是微微一驚。此時的門户之變,對他來説到也不至傷筋動骨。又是一把劍刺出來了,這把劍,卻是他賴以為左右手的二師弟。劍神快倒下了……他是個可憐人,在他知道二師弟並非有意背叛的時候心中竟是無限安慰。最後不願背叛他的竟是平素和他最不睦的莫凌山,抱着死在他懷中的莫凌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劍神卓凌昭方體會到了“忠義”二字。

生死之間,出手相救的又是昔年舊敵。這又叫他情何以堪?行文至此,劍神,只有舉劍自盡這一條路。

看到劍神面向西方崑崙最後一次舉起“神劍擒龍”的時候,我心頭一酸,眼中不自覺的落下了淚。他這一生,值麼?書中,作者一直將他描述成一個“儒生”的形象。我讀此書時日尚淺,不知作者是不是有意讓他和後來得到他“劍神古譜”的盧雲做下對應。一個飽讀詩書的才子,或科考不第,或有怨在身,只得拿起手中長劍以武犯禁。卓凌昭壞事做盡,為的只有四字“天下第一”。此人寫的好!好在他的真實,好在他天下第一的“慾望”。凡人皆會有“欲”,許是金銀,許是權勢,許是美色……而卓凌昭的慾望便是作為“天下第一”那般傲視武林。

回到華山之顛,他和寧不凡交手之前,寧不凡問他劍是什麼,他答“神劍如我,吾即劍神!”而寧不凡説的卻是“劍如我”。自從看到這句話我就一隻覺得卓凌昭在“劍”上的追求要高於寧不凡。他追求的,是一種理想的,也許常人(包括他自己)永遠達不到的“仙境”。其實,他就是一個痴人,一個劍“痴”。也許同為華山一脈,不知為何我總是有種感覺,寧不凡身上實實在在是有金庸筆下“風清揚”的`影子;那招“智劍平八方”也清清楚楚顯出了“獨孤九劍”的意思。卓凌昭,還是有他的慾望,他的慾望讓他不能突破劍的桎梏,也許,這就是一個劍客的悲哀……此時的他面對天才如寧不凡,只得徒喚“系生瑜,何生亮!”這個時候卓凌昭的敗,是一種追求的敗,敗的徹底,敗的令人心痛。

相較於寧不凡的封劍歸隱,卓凌昭“崑崙劍出血汪洋,千里直驅黃河黃”的傲然之氣始終未曾褪去半分,睥睨天下之氣令人神往。

即使是被舊敵所救,他依舊選擇走自己的路。狂的可以,傲的可以,固執的可以!他可以以死謝他滅門之罪,卻不會讓人輕言侮辱於他。臨終,他灑下淚水,許下下一世的願望“願來生來世,再為一名劍客!”,仍是痴的可以……

是耶?非耶?

神劍擒龍,劍芒閃耀,終成世間絕響……

第2篇:

《英雄志》孫曉

英雄志算是一本歷史架空小説,借用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為背景,書寫了四個英雄的故事:剛正不阿的西涼捕頭伍定遠為燕陵鏢局滅門血案而丟官,被崑崙派追殺亡命天涯進京奔走;書生盧雲科舉落第,淪落為酒家小二卻因世道險惡被誣陷下監獄,在雙龍寨英雄的幫助下逃獄後又以書童身份愛上了富家小姐顧倩兮,然而小姐的姨娘卻對其出身不屑一顧,將其逼迫離開揚州,在京城遇到被追殺的伍定遠,以命相救;伍定遠留下做官,盧雲卻因為書生傲氣被排擠,又偶遇了顧倩兮與楊肅觀,由此產生誤會而心灰意冷,這時遇到了幾乎成為他一生好友的將軍秦仲海的幫助,受命從軍護送公主去西域,立下大功,結果案底被人揪了出來沒有得到封賞,秦仲海夜襲縣衙威逼縣令將盧雲平反,並要求他再考一次科舉,這一次他終於高中狀元,後與倩兮正式訂婚;然而秦仲海因身世被揭發,被打入大牢穿了琵琶骨並斷腿紋面,得盧雲冒死相救,在師父方子敬的幫助下秦仲海最終重新站了起來,接過父親秦霸先的怒蒼大旗,揭竿起義;在盧雲的新婚前夜,楊肅觀借豔婷和盧雲的手,將傳國玉璽送入四人共同效忠的善穆侯柳昂天府中,為其帶來潑天大禍,柳府幾乎滿門被殺,而當時正在府中的盧雲救出柳氏遺孤(事實上是秦仲海之子)帶其亡命天涯,在怒蒼山上拒絕秦仲海將孩子交給朝廷的要求並與之恩斷義絕,後墜入瀑布,被困十年,被瓊芳救出來時早已物是人非,景泰變成正統,顧倩兮下嫁楊肅觀,而楊肅觀成了實際掌控這朝廷運轉的“大當家”,伍定遠官至大都督卻與愛人豔婷同牀異夢,秦仲海的怒蒼山卻是與朝廷打得有來有往??

第一次聽到“金庸封筆古龍逝,江湖唯有英雄志”這個説話的時候我不以為然,根據我多年混跡江湖的經驗,這多半又是些年輕的書迷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且如此霸氣的封號下卻是這樣一個頗為俗套的書名,多少讓人有些懷疑。而那時我正逢書荒,《崑崙》、《滄海》連看了三四遍,也正因此,我本着“沒有深看就不配批判”的原則決定去看一遍《英雄志》。對這本書我還是有所好奇的,被我翻爛了的《崑崙》都只被認為其前傳能與金庸的作品相提並論,何以這本未完結之作能獲得這麼高的評價?

《英雄志》不像《射鵰》或是《崑崙》那樣輕鬆寫意的傳統武俠把愛恨情仇擺在讀者面前,連它的敍述方式都讓我一開始感到很難受。各種插敍、倒敍以及故事隱線使閲讀並不那麼輕鬆、那麼酣暢淋漓。當你看得正要拍案叫絕時,卻馬上進入了另一個故事;當你終於看懂了先前的鋪墊正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時,作者又會拋給你一個看似與主線並無多少關聯的故事讓你頭痛不已(如《小泥鰍的故事》)。這是作者故意給予的痛苦,你卻偏偏欲罷不能,因為這也是閲讀本該具有的思考樂趣。事實上,拋開讀者體驗,《英雄志》本身就是一本充滿痛苦的書,傳説中快意江湖的逍遙自在在書中從未出現,反倒是人人都命途多舛:數月前還是意氣風發、御駕親征的一國之君,數月後便流落神機洞為世人所遺忘;昨天還是手執神劍擒龍天下無敵的劍神,今日便眾叛親離死於非命;上一刻還是國之樑柱聖上心腹的徵北大都督,下一刻便被天子誅殺抄家滅族。“人生得意須盡歡”或許是對《英雄志》中人物的最好勸慰,因為在這裏,無論你如何權勢熏天或是武功蓋世,都是暫時的,你永遠猜不到下一刻你的命運會發生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配角如此,主角如何能逃脱?

我想起《三少爺的劍》,在序章中,古龍寫道:“武俠小説中寫的本就是江湖人,可是我現在想寫的卻有點不同。 我想寫一系列的故事,每篇故事都以一個典型的代表人物為中心。 我想寫他們的快樂,也要寫他們的痛苦。我想讓他們來做一面鏡子,讓大家都可以從這面鏡子中看出自己應該怎麼做。無論如何,他們總是可愛的人。 因為他們敢愛敢恨,敢哭敢笑,因為他們講義氣、有原則。人生畢竟也是可愛的。”不錯,衣着光鮮、出手豪闊、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英雄背後,也有痛苦的一面,而《英雄志》寫盡了英雄的痛苦。

我不得不承認,我不喜歡伍定遠,不僅僅是因為文學中的英雄主角沒有哪個出場便已三十多歲、一張國字臉還略有禿頂,更因為他的性格。他堅守自己“殺人者死,天經地義”的捕快原則,否則也不會因此差點丟官喪命,但他也有市儈的一面,知道如何把控原則和世俗的界限,知道如何在不打破原則的情況下圓滑處事。可不知不覺中,他的底線已經在慢慢下行。客觀來説,伍大都督並沒有做錯什麼,唯一錯的是不該對豔婷有所奢求。事實上他一開始也只是希望豔婷能過得開心甚至祝福了她和楊肅觀,而當豔婷被託付給自己時,伍定遠卻無法拒絕,即便知道她愛的是楊肅觀,即便知道她是受楊肅觀的指示跟自己在一起。豔婷是伍定遠的唯一弱點,她放大了伍定遠的軟弱,不斷地拉低了伍定遠的底線。伍定遠的痛苦由此而來。十年過去了,伍定遠娶了豔婷的人,卻沒得到豔婷的心。毫無疑問,伍定遠無比地絕望,否則也不會與豔婷名為夫妻實則如同陌路,他又豈會不知陪在自己枕邊的人就是楊肅觀安排在身邊一直對付自己的二當家。自己十幾年的愛卻抵不上修羅王的一個吻。十幾年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豔婷卻沒有換得豔婷的一片真心。當初單純的豔婷變了,變得曾經也待她千般好的韋子壯如今都在背後罵她婊子。而伍定遠也變了,真龍之體變成了行屍走肉,一腔熱血變得冰冷。“神胎寶血符天錄,一代真龍海中生”又如何,他的心已經死了。

楊肅觀是是整本英雄志的題眼,是最主要的暗線,不同於其它三位主角,整本書幾乎並沒有多少以他為第一視角的描寫,可他卻是唯一一個劇情主導者。人稱“風流司郎中”的楊肅觀可能是書中最符合英雄外型的角色:外貌俊美、年輕有為、多智善謀、武藝卓絕、年少老成,曾令同樣俊朗的盧雲稱羨不已。可這張“臉”是假的,沒有人知道他的真正面目。風流瀟灑的治國棟樑卻原來滿是冰霜,他為了實現自己的佛國理想拋卻了七情六慾,殺死授業恩師天絕、背叛曾施展抱負的柳門,成了“客棧”中一手遮天的“大掌櫃”。客棧的意思,便是説天下一切來人,全是過客,那麼所謂的朋友自然也是沒有的,在天絕死後唯一能偶爾安慰他的大概只有顧倩兮。在我們俗人眼中,只有兩個字能形容--可憐。但楊肅觀難道就不會感到痛苦嗎?只是因為他揹負了太多:殺父之仇、佛國理想。他是《英雄志》中最讓人看不透也是最壓抑最痛苦的角色,只不過其它人的痛苦在燈下,他的痛苦在無盡的黑暗裏。

“英雄”二字秦仲海當之無愧,甚至可以説是英雄志中最擔得起這兩個字的人。被打入死牢後左腿被施刖刑、臉刺“罪”、琵琶骨被穿、武功盡廢,僅憑意志攀爬珠穆朗瑪峯而使得陰陽筋脈暢通,武功直追業師。可以説,秦仲海是書中最有反骨最不畏懼命運最喜歡與老天鬥氣的人。也可能正因如此,他成了書中最灑脱之人,他重新扛起父親的怒蒼大旗不是為了自己做皇帝,只是為了一句“秦仲海此生不跪人”。儘管如此,他也有一道傷疤,那道疤生在自己曾經最重要的朋友盧雲額頭上。雖然那恩斷義絕的一刀只是為了殺盧雲懷中的嬰兒,雖然秦仲海當時可能便已知道那嬰兒是自己的骨肉,但他別無選擇。

與伍定遠恰恰相反,同樣有一根做人準繩的盧雲從未放鬆過,甚至將這條準繩越拉越緊。他有知識分子的迂腐,又不乏才華和毅力,是一個完美的不完美形象,卻有無數讀者為他這不完美的形象而心折。他的執著、他的善良、他對正義的永恆追求讓人感動。同時,這些也為他帶來了痛苦,曾經擁有的一切:剛成為深受聖上喜愛的狀元郎;擁有最好的朋友,那個後來成為五軍都督,天山傳人不死真龍的伍定遠;也曾經有最好的兄弟,賞識他的才華於困頓之中,同生共死在西北戰場的秦仲海;有愛護他的上司柳昂天;有視他如己出的岳父大人;而最重要的,他擁有顧倩兮,這一生中的最愛,那一刻他幾乎擁有這世上最美好的一切,可為了“正道”二字,為了保護那個無辜的嬰兒,他丟掉了一切。有些人認為改變盧雲一生的人是顧倩兮,我卻不以為然。顧倩兮給了他愛恨情仇,而顧嗣源才是給了他希望、給了他勇氣、給了他將“正道”堅持下去的信心的人。他教會了顧嗣源什麼是正道:正道,就是做對的事情。而顧嗣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四五十幅血寫的正道--告訴了盧雲如何去實行正道。“今雖不能視富貴若浮雲,然立心之本,豈能盡忘?我身入梏炬,我心受梏方,天地大無恥,吾對之以二字,曰正道”,正是顧嗣源用自己生命寫就的《疑公論》讓心如死灰的盧雲如醍醐灌頂重拾風采。無法承受痛苦如何成為英雄?

其實對於作者而言,英雄志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苦。這本二十年不曾完結的書,也許是孫曉最大的心結。“一九九六年羅徹斯特的夏天,我還記得芳草如茵,那天我寫下了“亂世文章”,今天我已四十好幾,終於要開始“英雄再會”。”這些痛苦,終於要在孫曉手中結束

標籤: 讀後感 英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od3m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