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名人讀書的故事》讀後感(共2篇)

《名人讀書的故事》讀後感(共2篇)

第1篇:《名人讀書的故事》讀後感

《名人讀書的故事》讀後感(共2篇)

《名人讀書的故事》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名人讀書的故事》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使我們開闊視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豐富知識,大大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

我在暑假裏讀了《名人愛讀書的故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蘇洵在端午節那天,從早晨起來就紮在書房裏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粽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粽子已經吃完了,碟裏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台當成了糖碟。

書本上的文字常常讓我身臨其境,使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只要我們多看書,認真學習就能幹出一番大事業。一個人的成功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也沒有天上掉餡餅這等好事,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經過一番磨礪,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勤學苦練,不斷的探索,才能向成功的道路一步步邁進。

古今中外,無數名人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向那些愛讀書的人學習,珍惜每分每秒,實現遠大的理想才不會成為空話。

事實上,我們的校園也是充滿着書香的,瞧!閲覽室、大樹下、花圃邊,你隨處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羣的同學捧着書,津津有味地看着、讀着,沉浸在書的'海洋中吮吸知識的甘霖;走近教室的走廊,一幅幅名言躍進眼簾: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走進教室,琅琅的讀書聲猶如天籟,一排排端正的坐姿是如此養眼。同學們都在享受讀書的快樂。我想,這就是書的魅力吧。

第2篇:

名人的讀書故事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是孫敬懸樑的故事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國小,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xuè)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着狂風,冒着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裏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這是侯寶林抄書的故事。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覆閲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覆覆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覆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説,這哪叫唸書啊,簡直是吃書。這是張廣厚吃書的故事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説:“書籍一面啟示着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裏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裏,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這是高爾基救書的故事。

魯迅在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書時,因考試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沒有戴此獎章,作為炫耀自己的憑證,而是拿到鼓樓大街把它賣了,買回幾本心愛的書和一串紅辣椒。每當讀書讀到夜深人靜、天寒體困時,他就摘下一隻辣椒,分成幾片,放在嘴裏咀嚼,直嚼得額頭冒汗,眼裏流淚,嘴裏“唏唏”,頓時,周身發暖,睏意消除,於是又捧起書攻讀。這是魯迅賣獎章的故事。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閲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這是毛主席不動筆墨不看書的故事。

讀書筆記的幾種寫法

一、摘錄式。讀書時,把書報上精彩的、有意義的、富有哲理的語句、重要的片斷摘抄下來。摘錄時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書中的優美詞語按人物類、景物類、狀物類、警句類等摘抄下來。日積月累,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寫作文需要時,就可以從“詞語倉庫”裏搬出來,參考使用。

二、體會式。讀書之後,有自己的收穫、心得、體會或認識、感想等,再聯繫自己的實際寫下來,這叫讀書體會或讀後感。這種體會式的筆記,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適當地引用原文作例證,表達自己的看法、想法,寫出真情實感來。

三、提綱式。讀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隱含的提綱找出來,記下來,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編提綱可以採用文中語句和自己語言相結合的方式寫,提綱的語言要簡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綱式筆記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中心,記住要點,理清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批註式。在閲讀時,為了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可邊讀邊寫寫畫畫,把書中的重點詞句和重要內容用圈、點、畫等標記勾劃出來,或在空白處寫上批語、心得體會、意見。如毛澤東讀書就經常採用批註法,有時整篇文章畫滿了符號,空白處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看法和意見。有的文章內容寫得有出入,不符合實際,他就寫上批語,提出修改意見。

五、書籤式。平時讀書時,遇到需要背誦的內容,可以記在書籤上。把書籤夾在課本里、放在口袋裏或插在房間專放書籤的袋子裏,一有空就讀一讀、念一念、背一背。這種書籤式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憶。

六、卡片式。讀書時,可按照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分門別類地摘記在卡片上,再分類存放。存放的位置還要按類別,編上號碼,寫出標題,以便使用時查找。卡片還有攜帶、使用方便的特點。

標籤: 讀後感 名人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ynj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