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導語:《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共含3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第1篇:《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給你一篇《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這學期,我們學校發了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建構理想課堂》的書,看到還給學生這幾個大字讓我想到了葉聖陶先生的話,他説:“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他強調“自讀自悟”。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新大綱指出,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髮表獨立見解,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自主學習體現的正是這種精神,它符合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那麼如何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落實這一精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更“真”更“實”呢?

面對着各種考試,如何讓孩子提高閲讀能力,學會自主學習呢?在語文上,我想要從最基礎的習慣抓起。

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有了好的習慣,辦事容易辦好,學習也能得益。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沒有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能力是很難提高的。也就是説良好的閲讀習慣對形成閲讀能力有着重要的積極作用。在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方面,我是這樣做的:

(1)、要求學生以認真的態度對待閲讀。看書不能走馬觀花、草草而過。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我要求學生“情緒要穩、讀音要準、邊讀邊想,弄懂詞句”。

(2)、主動查字典的良好學習習慣。這就為學生準確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3)、圈點批註的閲讀習慣,也就是讀書時,要圈住自己不認識的字,畫出不理解的詞。再讀課文時,標出自然段序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句子,並以小組的形式互相啟發討論。這樣學生讀一次,畫一次,動手做一次,越讀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學生的體會也就越深等等。

(4)、提倡學生多讀、反覆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課堂上講課文,我堅持講前讀、分析時讀、講完後讀、老師師範讀、學生交流讀,課後要求學生抽時間讀。良好的閲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身受用。這樣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閲讀的習慣了。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了,再加以閲讀方法的訓練就足以能夠鍛鍊學生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了,那麼課堂上學生就會有話説,有自己的想法了!這樣才能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自感自悟!

第2篇:《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範文。

與一本好書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機緣,有幸拜讀了徐潔老師的新書——《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

徐老師從課堂教學的內在教育使命,教學方法的選擇藝術,到讓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有效組織合作學習,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演繹課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饋評價提升課堂質量,"互聯網+"時代變革課堂,顯示着徐潔老師深刻的實踐和思考。

讀完之後,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作為一名歷史老師,就要向課堂要質量,在課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節包裝45分鐘,善於及時捕捉學生信息,並進行精心引導。

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真正的主人,就要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活躍在課堂上,使課堂生活成為師生共同創造的美好時光,如此,理想的課堂,才能成全一個個活潑潑的生命。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語言:讓深度學習真正發生,讓學生真有成長;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更要關注學生的人生;課堂是一種生命存在的方式,要道法自然,要大道至簡,要大道歸一……一句句,一字字,都盪滌着我的心靈,潔淨着我的心靈。

一、真誠,發自內心

這應該是教師課堂評價的出發點,也應該是所有教育的出發點,虛情假意,數行應付,這樣的評價不但不能促進教學,反而會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師形象,淡化師生關係,一時應付卻後患無窮,以誠相待,以心交人,真誠地評價學生,才能打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眼中有自己,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激情。

二、始終抱有期望

眾人皆知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讓我們對期望有了絕對善意的期待,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一切尚未定論,教師的積極期望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催化劑,課堂評價將老師的期望信息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共鳴,並轉化為學生的自我期望,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

三,緊扣教材不脱離文本的價值取向

新課程提倡多元化解讀和個性化閲讀,這必然導致學生的多元反映,但學生多元反應並不都是正確合理的,教師在價值觀的導向上無所作為是不可取的,教師既要給學生平等寬鬆的學習氛圍,又要對學生的學習反應進行點評引導。

比如在歷史教學中,對歷史人物、戰爭的分析,需要站在多個角度,結合特定的歷史背景,客觀、公正的進行分析評價。所以説,在歷史教學中將主動權交給學生,但同時也不忘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地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間的相互作用融為一體。

總之,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當課堂真正成為教師播撒教育理想、信念和希望的麥田,成為學生種植夢想、收穫知識、豐富思想的花田,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

第3篇:《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

這個網站《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是葉瀾教授“新教育基礎”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華內容,是現階段素質教育下課堂改革的方向。轉瞬間,國小數學新課程改革從2001年開始至今已有十餘年之久。不忘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要求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自主探究真正領悟數學知識,才能掌握數學技能和方法。我是經歷了課改,見證課改的鄉村中年教師,算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課改下,專家學者一直在呼籲:把課堂還給學生。可見這是老生重彈而又重要的環節。顯然,把課堂還給學生不是一句簡單的空口號,而是一段用心努力的改進過程。尤其是對於山區國小的中年教師,鑑於多數是接受“填鴨式”教學的過來人,所以,在授課時也習慣沿襲着過去老一輩的方式。因此,在農村國小貫徹落實新課改的精神,確實不容易。它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更多的指導。有心,事竟成。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和建議:

一、轉變自身的觀念,巧妙指導

要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作為教師首先要從自身的觀念反思。新課改以來,不少教師也注意到了在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參與者。但在實施過程中,往往一講到定義、計算、及注意點,老師便又容易犯老毛病,一味地由自己講解。教師需意識到教學過程是開發學生思維的過程,不管講授內容複雜與否都不能忽略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中,我們應嘗試性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教學的活動,讓學生上台講解小知識點或者開放性習題等,讓學生在這個舞台中盡情地 1

展示自我,釋放自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引導學生從上到下觀察15÷3=5150÷30=51500÷300=5這組算式的被除數、除數各是怎樣變化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經過學生一段時間的討論後,我發現班裏學習成績較差、課上從不舉手發言的李霞同學把手舉了起來。我見到後,高興地把她叫了起來,但她卻站在那裏支吾了半天也沒説出一個字。這時,其他同學坐不住了:一些調皮的孩子開始譏笑她,學習好的孩子也不耐煩的埋怨她耽誤時間。再看李霞,臉漲得通紅,低着頭不時拿眼睛溜着老師和同學。從她膽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覺到連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準備退卻了。可我走過去,用手撫摸她的頭,親切地説:“沒關係,你在課堂上舉手,老師特別高興。這證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了,第一次當着老師和同學發言,難免會緊張,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觀察到的和想説的説出來,即使是錯的,老師也要表揚你的勇敢!”當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用顫抖的聲音結結巴巴的説出了自己的觀點,居然是對的!教室裏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因此,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首先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回答問題。遇到不懂的,老師就要適當地指導。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懂得指導的技巧,不能隨便訓斥,從而引起學生的緊張。教學是雙邊活動,離不開學生的學,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它們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方就沒有對話、互動和交流。學生作為不成熟、非穩定的一方,正處於認知、情感、世界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全面的,有時是偏頗的。因此,教學中不但需要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探究,也需要教師的體驗去感染、喚醒和引導學生的體驗。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但,教師的主導要適度,教學中應着眼於理解的疑難處、知識的關鍵處、情感的共鳴

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上教師要有兩個把握:(1)把握時機,進行啟動、引發,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更深的境地;(2)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引導,當學生髮生爭議時——參與,當學生髮表意見時——傾聽,當學生出現錯誤時——糾正,當學生獲得成功時——讚賞。所以不要輕視教師的指導。學生和知識之間就像隔着一層窗户紙,教師輕輕一導會使學生豁然開朗,老師輕輕一導會給學生呈現出一個充滿想象、充滿靈性的瞬間。

二、創設良好的氛圍

德國教育家哥特福爾德,海納特提出:“教師凡欲促進其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就必須在他們班倡導一種合作、民主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必須堅持教學民主,在課堂內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充滿信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自主參與的慾望,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創意。首先要創設愉快和諧氛圍,培養學習興趣和情感;其次要創設平等民主氛圍,培養良好的學習情緒和態度;最後還要創設勤奮競爭氛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在這個環節,我們須要做好兩方面的努力:

1、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

2、創設輕鬆、民主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儘量運用一些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決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和微笑。如在低年級,可以通過以遊戲、活動等形式學習新課,並提供給學生動手、動腦的機會。我們可以解決遊樂公園中的數學問題來學習乘加、乘減算式,也可以通過擺學具學習乘法口訣……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時,我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制作長方形框和正方形框,感知周長的概念,以此方式來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

有著名學者曾説過:“我們要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都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營造這樣的教學氣氛,那麼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無法發揮作用。”記得有一次我在教授 “10以內的加法”這一內容時,我通過實物教學來營造氛圍。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擺棍子來學習10以內的加法。可讓學生人人蔘與動手用10個小方塊擺成兩部分,學生根據數的分解,得出了9種擺法。然後讓學生觀察寫出9種加法算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抽象能力,也為學習減法奠定了基礎。最後讓學生把算式中數字填入表格,看誰填得又快又準,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最後,讓學生通過討論來發現加數、加數與和之間的關係,使學生得出以下結論:(1)兩數相加,和比兩個加數中任何一個數都大。(2)一個加數減少幾,另一個加數增加相同的幾,和不變。這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比較、概括能力。整個過程,學生人人主動積極參與,既達到了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有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又刺激學生去尋求或創造達到學習目的的最佳方法或途徑。

三、激發學生興趣,使其有成就感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各種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實踐、去發現。所以作為國小數學老師,我更加應當去培養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走進數學的殿堂,指導他們利用數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如我在教學分數與除法時,先讓學生們算這樣一道題:古時候,一個聰明的短工給地主幹活,事先口頭協議商定:每月工錢40元,每月30天算,按時取酬,結賬兑現,分毫不能差誤。結果這個月他幹了21天,賬房給他27.99

元,而他不依,説賬房先生算錯了。到底他該得到多少工錢?請同學們來幫他計算一下,同學們紛紛舉手要求到台上展示他們的才能。結果大多數同學的算式是:40÷30×21≈1.333×21≈27.99(元),而小東的列式是:40×21÷30=28(元)小文的列式是:40/30×21=28(元),我先不確定優劣,而是針對三種情況説解題思路,第一種情況是:先算出一天該得到多少工錢,再算21天一共得27.99(元);第二種情況是:他工作21天佔一個月天數的21/30,然後求一個月工錢的21/30。第三種情況是:40÷30是每天的工錢,把題改寫成分數40÷30 =40/30,即每天工錢為40/30元,幹了21天則是40/30×21=28元。通過對比,顯而易見後兩者算法較優,不用算小數除法。我分別給予肯定。雖然算法不同,但思路都是正確的,從而得出結論是:凡是遇到除法裏除不盡的用分數計算較簡便,使學生們從心底裏高興,使他們有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收到較明顯的效果。

四、重視課堂效益

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在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效益如何,直接關係到減負增效能否落到實處。“課堂教學效益”的研究一直以來是國內外廣大教育研究者所關注的焦點,無論教育體制和課程教材怎樣改革,“讓學生學有所獲,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永遠是其不變的主題。基於這樣的認識,本人在課堂上常運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提高效益。有一次我在教學二年級“三位數的減法(退位減)”時,通過和學生學習二位數的減法,得出結論:第一,相同數位要對齊;第二,從個位減起;第三,哪一位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減。然後,我讓學生用這三種結論來計算三位數的減法。這種舉一反三,依些類推的方法,不僅讓學生更

加懂得了兩位數減法計算,而且學會用得出的計算方法來計算三位數的減法。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就會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益。

另外,教師要經常反思:為什麼反覆講學生還是不懂?這時,教師要保持耐心和明確新知識對於國小生有一個接受的過程,不一定一次能存進學生的大腦,知識需要有序再現。除了自身的反思,還要引導學生做好反思:為什麼學懂了還做不了題?為什麼會了還會出錯?為什麼同樣的題錯了還要錯?這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懂了不等於會,知識要轉化為能力需要練習;從“懂”到“會”到“準”需要“悟”,要多思考,舉一反三;錯題要更正,並學會找原因而不是藉口。設計有梯度的練習也是提高課堂效益的有效途徑。

以上,是我個人的四點心得交流。希望,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做到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的幸福感為目的,優化教育方式。讓學生做課堂的主體。拒絕“填鴨式”的教學,從你、我做起。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讓我們以此共勉。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3篇《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把課堂還給學生》讀後感範文。

標籤: 讀後感 課堂 學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pp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