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圍城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圍城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圍城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圍城》讀後感作文700字 篇一

讀罷《圍城》,最愛的自然是唐曉芙,她猶如夏日池塘裏的青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活在那樣一個時代,那樣一個社會,她潔身自愛,不攀高比富,也不願稍稍俯首,屈低自己的愛情。彷彿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舉世皆濁而其獨清,舉世皆睡而其獨醒。

喜歡唐曉芙,那麼自然會喜歡她在書中的一句話。她在拒絕方鴻漸時説:“我愛的人,他在遇到我之前,沒有過去,留着空白等我!”她不能忍受自己去喜歡一個有過去的人,即使她就喜歡着這個人!不喜歡當下很多人宣揚“一生只談一次戀愛會遺憾”;也無法理解那些幾個星期換一次男女朋友的人;愛情不該是奢侈品,而應該是必需品。但是這裏所説的愛情,絕不會是那些頻繁換男女朋友的人所認為的庸俗的愛情,而是絕無僅有的真愛!

從小到大,未曾接觸過愛情,並不僅僅是因為父母親的反對,也是因為從未遇到過一個人,讓自己覺得可以一直就這樣走下去。我信奉一生一次的愛戀,信奉唐曉芙的從空白開始,信奉那個對的人會在對的時間來到,無需刻意尋找,刻意製造任何機會。而那個人,只要一牽手,你就知道,那是幸福!

方鴻漸自詡深愛着唐曉芙,後來跟其妻結婚時,不也是一樣的義無反顧,那算得上什麼愛情,唐曉芙愛錯了人,幸而並沒有屈低自己的愛情!

圍城裏還有一段話,甚是喜歡。拿到一串葡萄,你會從好的開始吃還是從壞的開始吃?按理説,從好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樂觀,因為他所吃到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最好的;而從壞的開始吃的人,理所當然應該比較悲觀,因為他所吃的每個葡萄都是所有葡萄裏面最壞的。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因為從壞的開始吃的人,他還有希望;而從好的開始吃的`人,只有懷念。

現實正像吃葡萄,往往有其兩面性。你所認定的好,或許恰恰就是壞;而你所認定的最糟的境遇,或許就是希望。所以在你身處所謂的幸福時,你要心懷憂患意識;而在你身處險境時,你要學會看到希望。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分清是非好壞!

圍城讀後感700字作文 篇二

《圍城》這部作品是錢鍾書的一部長篇小説,我高中的時候將這本小説看完了,只是當時對那種感情沒有辦法深刻理解。“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貫穿着《圍城》這部小説。圍城也是錢先生的代表作。

主人公方鴻漸海外留學回到家鄉,受到很多人的恭維,但他在留學期間遊手好閒,無心學習,並未學到真本事,只混到一個假的文憑,所以回鄉後並未得到高就,只在一個規模較小的銀行工作。

在工作期間與蘇文紈、唐曉芙發生愛情糾葛,無果。後跟着趙辛楣同孫柔嘉等人來到內地的三閭大學任教。後因種種原因回到上海,在途中與孫柔嘉訂婚。本以為結婚後生活會很幸福美滿,但終究因雙方家庭的關係與壓力和兩人性格的差異太多經常吵架,最後不歡而散。方鴻漸神經麻木,在睡夢中感到人生的諷刺與傷感……

同時方家的一些封建禮節折射出當時社會還存在很多封建落後的現象。當方鴻漸回到家中不久,方父母便提出反對結婚自由,要早早的為兒子找一個媳婦。可見那種包辦婚姻的思想依然存在,真是令人恐懼,而且方鴻漸的兩兄弟的兩個兒子,一個叫阿醜,一個叫阿兇,説是為了避邪而取這種難聽的名字,真是笑死人!

方鴻漸命運裏的幾個女人。首先要提的是蘇文紈,一個出洋留過學,可謂是才貌雙全的人,可是她只是一廂情願而已,鴻漸沒有為了一個上流人者而失去理智。其次是蘇文紈表妹唐曉芙,或許方與唐結合後方的命運結局不會那樣慘,但因種種原因兩人各奔東西了。最後是他的妻子孫柔嘉。她是一個很平凡的女人,但兩人情投意合,相處得很好。只是雙方家庭的流言蜚語太多,兩人終被這種精神壓力攪得不得安寧。

《圍城》創作背景是民國時期,也是中國人抗戰時期,當時很多人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而有一羣人,他們沒有上戰場,而是跟着部隊一起去西南聯大,錢鍾書的作品非常讓人感到一種緊張。我們今天沒有經過戰爭,但是我們依然要時刻保持警惕,做正確的事情,走出圍城。

圍城讀後感 篇三

很早就聽説過這麼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最近終於有機會讀了錢鍾書的著作《圍城》,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圍城》描寫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形形色色的人物,真實再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空虛和精神上的病態。但在這眾多的配角中,主角的個性是最鮮明突出的。此書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可是給我留下了及其深刻映象,似乎他的每一次出場都會給我一種新的認識。

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但是他為人不求上進,遊戲人生,最要不得的就是此人極度虛偽。買了假的文憑,卻從來不向別人炫耀;明明不願和蘇小姐白頭偕老,卻又扭扭捏捏,屢次給蘇小姐希望。似乎每一次的謊言,他都會因為自己良心的譴責而為自己量身訂作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來説服自己,而且他總是能夠那麼成功的將自己騙過來。儘管他是出國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但他對外國侵略者對中國帶來的破害也是直言不諱的。在陰差陽錯的演講之中,他強烈批判了外國侵略者向中國引入的鴉*和梅毒,説這是最不合理的,這樣一來,顯的他還有那麼點讓人贊同的地方。

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逃避婚姻,尤其在這個流行閃婚的年代。我不知道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退後,我只是覺得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為害怕而不去面對,難道能這樣躲藏一輩子嗎?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或者説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它將兩個本來無任何聯繫的家庭緊緊地綁在一起,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婚姻並不是有愛情就可以的。更多的時候它是兩個家族的交融。

其實這個社會上並沒有那麼多完美的人,多數的人都像方鴻漸—樣,有那麼一點的良心,有那麼—點的虛榮。他們處處做小人,又不得處處提防小人。他們也知道世道的艱險,可是並沒有好好地去接納它。他們嘗試去改變,就好像方鴻漸想知道韓學愈文憑的真偽,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樣。熟不知道,人家早就設定了陷阱等他踩進去。

這部書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寫出了人性的本來面目,他沒有刻意的將人物進行美化,而是從一個事實的角度刻畫人物,這就容易引起讀者的感慨從而產生共鳴。

我相信不管怎樣還是會有很多的人相信愛情,我也希望有情人可以終成眷屬。

圍城讀後感700字左右 篇四

有人説,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座城;而我,因為一句話,戀上一本書!

第一次接觸《圍城》這部小説是在高中語文課本上。當時就深深被“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一句所吸引,很可惜,那時總是沒有機會拜讀錢鍾書先生的《圍城》。後來畢業了才得空看完了那本心儀已久的著作!

《圍城》這部小説取材於1937年及以後的若干年,正是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期。小説以留法回國的青年方鴻漸為主線,描寫了一羣留學生與大學教授在生活、工作、婚姻等問題上遇到的矛盾糾葛,揭示了一些所謂上層知識分子自私、貪婪和虛偽的人性。

今日再次拾起這本書,對於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我彷彿看到了我自己,我又何嘗不是像方鴻漸一樣不停地進城出城,盲目的不停地奔走反覆,只為了一張文憑,一張出城的通行證!正如錢鍾書先生在書中所説“這一張文憑,彷彿有亞當、夏娃下身那片樹葉的功用,可以遮羞包醜;小小一方紙能把一個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遮掩起來。”我還是一個學生,我的那座城裏面又有些什麼東西呢?依然還是是學校吧,我只是這城內的一人,而這一堵堵城牆將我牢牢的困住,我的思想我的行為都被禁錮着,只能在這個城裏面演繹着一幕幕的悲喜劇。和很多人一樣,我想拼命的逃出去。而城外的人呢?他們正無比興奮地期待着進入這座華麗的城堡,就像幾年前的我一樣。為了進這一座城,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城,而今身處在城內的我們又滿懷希望地步入下一個城——工作。

突然地有一種莫名的失落感,人生就像是一個圍城,人們總是從一座圍城跳入另一座圍城,卻始終無法超越圍城。難怪錢鍾書先生會説“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來。”

輕輕地合上書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滿腦子都是方鴻漸與孫柔嘉吵架時的情景,那末了的句號,似乎並沒有意味着故事的終結,反而像是在向人們宣告着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

《圍城》讀後感作文700字 篇五

在國中就讀過《傲慢與偏見》,但只是當成言情小説來讀,只記得男主和女主在一起了,“灰姑娘”伊麗莎白成為了豪門太太,結局皆大歡喜。工作後再重讀《Pride and Prejudice》,我才稍稍讀懂一些簡和賓利之間產生矛盾的原因,才對達西傲慢的舉止多了一些瞭解。也突然理解了“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的原因。當你的人生閲歷沒有達到那個層次的時候,你是不會理解和認同書中的觀點,更不會從書中有所收穫。

很早之前就被推薦過《圍城》這本書,但至從擁有了自己的手機,就很少真正靜下心來讀過一本書了,一直都沒有去碰這本書。工作後的第一個寒假,突然對愛情和婚姻產生了一些疑問,就找了很多愛情和婚姻方面的。書籍,《圍城》這本書就誤打誤撞地進入了我的書單。

讀《圍城》的第一章時,我就被錢鍾書先生的文筆傾倒,好犀利的文筆啊,短短几句描寫,就將蘇小姐的心理刻畫地淋漓盡致。那一刻,我覺得世界上真正的高情商的人就是那些作家,他們能將人世間種種形態的人的心理都能琢磨地透徹,並於文字間表達出來。

《圍城》這本書有一種魔力能讓你拋棄你的手機,一口氣將這本書讀完,也能讓你想再讀第二遍。

能在23、24歲這個對愛情和婚姻好奇的年紀讀《圍城》,這是我的幸運。愛情是什麼?婚姻是什麼?在之前,我一直在好奇。網絡上的許許多多的信息讓我覺得婚姻就是愛情的延續,而愛情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只有彼此的高貴事物。一切都是美好的,愛情和婚姻都是美好。在《圍城》這本書裏,我看到了愛情和婚姻的另外一面。有時你以為的愛情,可能只是你的一廂情願,而婚姻更可能只是兩個不討厭彼此的人的互相結合。而這種不美好恰恰是很多人的真實生活,即使是接受最先進觀念的人也不能避免這種俗氣。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不見了好久的朋友,在我們的心目裏,還是當年的風采,儘管我們已經老了。”雖然我還未老,但對於身邊那些已經分離的朋友,他們在我的心中,仍舊還是學生時代青澀的模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qg9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