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最後一課》讀後感800字(精選多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800字(精選多篇)

第一篇:《最後一課》讀後感800字

《最後一課》讀後感800字(精選多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

故事講的是在“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的一個晴朗的早晨,小弗朗士上學遲到了,害怕老師韓先生會責怪他,他想逃學,可是後來,他還是決定去上學。路過一個告示牌,很多人都圍在那裏。他卻絲毫沒有留意上面寫了什麼。到了學校,他本來打算趁喧鬧溜進去,可是那天卻異常的安靜,他只有害羞地走進教室,卻意外聽到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了,他十分吃驚和後悔。老師讓他背書,他不會,可是老師講的東西,他卻全都聽得懂,在上完了歷史課和習字課之後,鐘聲響了,普魯士兵收操了,韓先生在黑板上使出全身的力氣用法語寫下:“法蘭西萬歲!”

這就是作家都德非常着名的《最後一課》。

小弗朗士的故事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姥爺曾經給我講過日本侵略東三省時的舊事:當時,日本軍閥不僅屠殺中國百姓,還瘋狂掠奪東北的豐富資源和各種農業物資,同時他們還想要統治我們中國人民的思想,不讓中國人學習漢語,所有的學校必須設立日語課,熟人見面必須説日語,還要對日本國旗敬禮,對日本人敬禮,中國人不許吃大米,只能吃粗糧,這麼做的目的是,他們要讓中國人認為自己是賤民,低日本人一等,從而在精神上統治摧垮中國人。回想起姥爺的這些話,我就更加理解都德所描繪的小弗朗士和韓先生當時悲涼的心情,也深深地體會到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東三省,在日本人的統治下的中國人被侵略者從精神到肉體上進行雙重摧殘,他們是多麼艱辛和無奈。

撫今追昔,我由衷地慨歎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的得來不易呀!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目前美好的生活,認真學習知識,因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每時每刻時光都在從我們的指間溜走。轉眼之間,我們已經長大,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不要等到後悔才開始學習,正是:“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時光如水,稍縱即逝,讓我們從今天開始,把握每分每秒,為祖國的明天做好充分的準備,因為我們相信:少年強則中國強!

第二篇:最後一課讀後感500字

最後一課讀後感

今天學了《最後一課》學完後,認為這是一首悲憤的愛國主義交響曲。

這篇文章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在最後一課的見間和感受為線索,刻畫了小弗郎士和教室韓麥爾的經典形象,反應呢法國淪陷區的人民對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第一次初讀時,只覺得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代表。而羅老説,亡了國的人民,如果還説着自己的語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實際上就説明這個民族沒有徹底滅亡,還在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如果一個民族完完全全喪失了語言,那麼,她就幾乎失去了她生存的土壤。人們把一個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經歷的語言稱為母語,意味着語言對民族文化,這個民族就永遠存在向心力,不論異族統治多麼嚴酷,這個民族的人再怎樣被分離,民族的精神文化隨時可以把他們團結到一起來。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所以民族語言能使民族內部產生凝聚力。

在日本帝國主義佔領我國台灣和東北三省之後,也是不不遺餘力地大肆推行日語和日本文化教育。他們都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在軍事佔領之後開始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説對一個民族真正的佔領和征服。但這,往往是最困難的。

我們的母語是最偉大的。

第三篇:最後一課讀後感600字

最後一課讀後感

昨天我們學習了《最後一課》,一篇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故事,在文學史上一直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曾給予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讀者以強烈的感染,深深得到他們的喜愛。學完之後,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平靜。

阿爾薩斯和洛林的人本來生活地很平靜,但是,戰爭卻無情地摧毀了他們的家園,被迫改學德語,遠離祖國的懷抱。

小弗郎士一開始還為學習法語而苦惱不已,短短几分鐘內,他的心情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着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覺得“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

其中,韓麥爾先生説“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深深觸動了我。一個國家的語言是多麼重要,一個連自己國家的語言都不會説、不會寫的人,還怎麼説自己愛國呢?我覺得韓麥爾先生説的很對,語言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基礎,沒有語言就沒有文明。

我也不得不佩服韓麥爾先生的勇氣,他有勇氣上完最後一課,為學生灌輸最後的愛國意識。如果是我,我很可能連上完最後一課的勇氣都沒有。

文章中沒有對韓麥爾先生的心理變化有很細緻的描寫,但我們可以推測出,整堂課上,他是有多麼的傷心、不捨以及對侵略者的憤恨。

由此,我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戰爭?每個國家都好好相處不行嗎?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想必每個人都清楚,可明知如此,為什麼還要打仗呢?這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第四篇:最後一課讀後感

最後一課讀後感共有範文兩篇:

範文一: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本文由本站整理,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範文二:

國中語文第一冊選編的法國小説家都德的短篇小説《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小説,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説,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啟示嗎?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説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鋭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從小弗郎士思想行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情節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受到一點怎樣的啟迪呢?我們常説學生是學的主人,是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只要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鼓足上進的風帆、乘風破浪不斷向着新的高峯攀登。

第五篇:《最後一課》讀後感(3篇)

《最後一課》讀後感(3篇)

範文一: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

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範文二:

國中語文第一冊選編的法國小説家都德的短篇小説《最後一課》,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頑皮不愛學習,也不知道什麼是國家命運、民族尊嚴的男孩形象----小弗郎士,通過上最後一堂法語課,他認識到普魯土軍隊不僅佔領了他的家鄉,還要剝奪他們學習本民族語言的權力實行奴化教育,這使得小弗郎士在心靈上精神上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小弗郎士有對自己的悔恨、有對侵略者的憎恨,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韓麥爾先生翻開講義又講法語課時、小弗郎士對自己平時最厭煩的語法,居然“全都懂”,覺得韓麥爾老師“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讀完這篇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

小説,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教學工作的人來説,難道從這個故事中能不有啟示嗎?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韓麥爾先生包括阿爾薩斯小鎮上的村民,都懷着極大的民族義憤來到課堂上,參與到這莊嚴而神聖的活動中來、使得課堂氣氛凝聚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焦點上。韓麥爾先生面對這些平常不關心孩子學習的只顧自己幹活村民們和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們----今後再沒有權力學習自己語言的孩子們,激動的情緒就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了。雖然小説中沒有詳細的描述,但可以想象得出,他最後一課的講解是充滿了對法國、對法語的真摯的熱愛之情,飽含着對民(來自好範 文網:)族語言深深的眷戀之情,一定是感人至深的。

因為是最後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他面對的嚴酷現實是他始料不及的,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小弗郎士的思想一下子高度集中起來,他已經敏鋭地感覺到,他不但花失去生養他的這塊再熟悉不過的土地,而且格失去一個民族賴以共同生存下去的紐帶----本民族的語言。一種懊悔、憤恨、失落、茫然的複雜情緒,一股腦兒湧上了他的心頭。面對如此不可抗拒的如此冷酷的現實,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東西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裏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這時的小弗郎士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知識都學好。

從小弗郎士思想行為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情節之中,我們應該從中受

到一點怎樣的啟迪呢?我們常説學生是學的主人,是主體。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提高教學質量起着至關重要的關鍵作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只要講好每一節課,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心靈深處的激情,使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把學習與國家,人民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鼓足上進的風帆、乘風破浪不斷向着新的高峯攀登。

第三篇:

讀了《最後一課》這篇課文,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戰爭給無辜的人民帶來了什麼!或許,有一點還“不錯“,就是戰爭能讓一個人瞬間成長。但我想,誰都不喜歡這種”成長“方式吧!?

普法戰爭暴發後,從白髮老人到年幼小童,都是那樣地愛國!這,使我感動。

我不盡想起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也是如此,為了祖國,不惜一切代價。雖然地域不同,種族不同,時代不同,但是戰爭對人民的損害卻是一樣一樣一樣地!

可惡的侵略者,該死的戰爭狂,無恥的叛國賊,他們是對不起國家,

對不起人民,對不親父母,更對不起自己的罪人!

我覺得母語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明的承傳載體。如果母語沒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不復存在。因為一國人民語言彼此不通,就是一盤散沙。

那麼,外語與母語到底哪個重要呢?

如今這個社會,不學英語你就別想上高中大學,更別想找個好工作了。既然外語如此重要,學外語的人多就不奇怪了。現在連幼稚園都開設英語課了。english成了全球通用的“國際普通話”,其他語種已經受到嚴重威脅,面臨消失的危險??這是不能忽視的。

當法國阿爾薩斯被普魯士侵佔,最後一堂法語課便顯得格外重要。“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正道出了亡了國的法國國民心聲。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kv7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