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共2篇)

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共2篇)

第1篇: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

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共2篇)

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時間一天天飛逝,國慶也過了一個又一個,多少熱血之志已隨歲月模糊,多少青春美好已無法觸摸,失去終究已無法再挽留,得到的才更需要自己去發現。看着更成熟的自己,看着已長大的孩子,漸漸明白,眼前更值得自己珍惜。

根本無法想象,孩子對於自己,是如此的重要,自己竟會因孩子開心而開心,也會因孩子苦惱而苦惱。四十而不惑是對的,看事已不再看一面,人生也不再單單隻有自己,會把家庭放在首要的位置,會把家庭教育當成自己日常的事情。

我的家庭教育觀源於上一代父母對我的影響,我把它簡單地傳承了下來,基本上認為給孩子吃飽穿好,告訴孩子正確的觀念道理,儘可能的讓孩子上好一點的學校,學多一點技藝,那就是教育的全部。可看着十二歲的大女兒,庸懶而不對時間進行規劃,事情做得隨意而不願太多思考,我明白,我離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所需的能力還差得比較遠。

與大多數父親一樣,我在這個家庭的角色,是從做好經濟支持開始的,認為為家裏提供無憂的經濟來源,就已經完成自己最大的家庭責任。在一整天的大多數時間裏,我都是在思考着如何做好業務項目,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團隊。可能想得大多了,可能認為這個事重要無比,難免會把公司的角色帶回家,會把工作的思維帶回家,會把工作上的溝通方式帶回家。於是,我很自然地把“講道理”作為家庭教育的常用方式,在孩子做錯的時候,總是把一大堆生硬難懂道理講給孩子,總是會説老爸從前如何如何,別人好孩子又是如何如何,希望她能改正。當然,這正如書上所説的,小孩的思維與成人不一樣,她聽不懂,也根本改正不了。如此進入惡性循環,下一次重犯時,我又説了一遍,又是一次無用功,於是我開始有點火,進入更差的教育方式。

也許是從農村出來的緣故,我從不認為對孩子發點火是錯誤的,我甚至認為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小時候,在我做錯事時,父親會對我一頓訓斥,我會由此帶來警醒,不敢再犯。所以,在我面對自己孩子時,我也認為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很多時候,孩子真的氣得你怒從心燒,於是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一頓訓斥,以解心中之憤。陪着孩子長大,真的有太多讓自己發脾氣的時候了:重複講過的事可以重複地秒忘;拿着手機可以什麼事都不幹;睡懶覺可以睡到十點……。很多時候,我都把她們罵哭了。可是,無論我怎樣發脾氣,這些缺點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且,每一次發脾氣後,她們會反擊得我更厲害,無論我所説的還是我所做的,她們都會拿來作為下次反擊我的利器。這種情況重複的多了,在罵聲中,在孩子的眼淚中,除了留下了對她們的傷害,我還真感覺不到留下了什麼。

我開始在孩子的教育中感覺到越來越迷茫。

在這需要學習的`階段,非常感謝老師讓孩子給我帶回來的書,這本《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書裏,有不少觀點上我受益。我上述的兩點常犯錯誤,就作了詳細的分析。讀完之後,思想家盧梭説過的那句話: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路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久久不能讓我平靜。通過這一次學習,讓我又一次警醒了自己,是要改正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是要學習提高一下自己的水平了。

我也明白,很多時候,是自己總沒抽出足夠的時間來陪孩子,是自己沒太認真地瞭解孩子,是自己總想以簡單粗暴的方式來結束問題,才會導致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總做得不好。

喜歡書上説的,在選擇上進行教育,在活動中教育,在學習中教育。可這表明,在開始你就已知道孩子要做什麼,給他選擇上的已經進行必要的干預了,這明顯比在孩子做錯了的時候發表點觀點難得多,花費的精力多得多,但誰叫他是我們的孩子呢?!

其實也明白書上所説:“適合自己孩子的最好”,但做起來真不容易。當孩子身邊的人都在學三五項技藝傍身,就會總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三五家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就總怕自家孩子會的少。正如書上所説的,簡單的人言也言的做法,虛榮的家長跟風心態這時候就來了,就不由自主地將成人的主觀意識強加在孩子身上了。是啊,我們這時候得好好想想了,我們是否真的認識自家孩子,那一些技藝適合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看得清楚這些技藝給孩子人生帶來真正的影響。

其實也想給孩子自由,給孩子更大空間。改正不斷給孩子規範的壞習慣吧,你給孩子規範只不過是為了眼前的簡單了事。可如果想孩子真正成長,你就必須給他自由,也許剛開始你得花更大的心力,但從此你的孩子將會自己翱翔於天空。是的,你得給她平等。你不能以家長的身份説事,平等表示孩子也可以批評你,你不再高高在上,你不再是能人,你不再擁有家長的權力。這個,其實是很多家長不由自主的接受不了的。是的,你得支持他。支持就得明白,明白他所做的,欣賞他做好的,寬容他做的不好的。明白就是個難事,就得自己也不斷學習。所以,我認為書面上那首詩寫得很好的,你得給孩子自由,你得作弓彎身。

謙卑地彎身當弓,作為家長,多難而偉大的事情!願自己不斷學習!

第2篇: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

猜這篇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範文對你應該有所幫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

文家街道馬店國小 龐作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讀《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有感

曾經聽別人説起,不喜歡一個人有一千個理由,喜歡一個人理由很簡單,喜歡一個人往往喜歡他的一切,無論缺點或優點。每一個喜愛文字的人,往往會跟書籍有着一段或深或淺的緣分。就是在這樣的一個不經意間,我發現了一本好書——《最美的教育最簡單》,書的作者就是尹建莉老師。

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説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如説是自省的過程。書中的種種理念,直擊現實生活中的“反教育”行為,反思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歎息與自責——曾經那麼多錯誤的做法,都累加在孩子那幼小而稚嫩的心靈上。時光不能倒流,慶幸我現在有所警醒。

尹老師的書,用平實的語言敍述,闡釋自己的觀點,佐以例證。那筆調,就如她坐在你的面前,有條不紊,娓娓道來,和風細雨,浸入心脾。

之所以如水的語言能震懾人心,就在於有理不在高聲。

整本書彰顯的是尹老師深厚的人文底藴和專業知識素養。關於教育學、心理學,關於人性的種種理論,定然深植於老師的內心並已然與老師融為一體。教育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成長過程中的細枝末節,尹老師都能從人性發展的角度,站在一定高度適時適度地引導其發揮最大潛能,讓事物朝着美好的方向發展。

書中如是説: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物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

當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各種“比”的事情上,自我成長力量就開始分散,而競爭帶來的焦慮感又會更多地消耗孩子的精力,孩子內心變得越來越羸弱。 我們常用“格局”來評判一個人的發展潛力,有的人你會感覺他身上有宏大的氣場,體內藴蓄着蓬勃的能量,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我們會説他“格局大”。有的人則心胸狹隘,或有小聰明小心眼小鑽營,凡是很用心卻很無力,內涵讓人一眼望到底,我們會判斷他格局小。

一個人要想在江湖上立足,必須先遠離江湖,躲進深山,無打擾地修煉,練好內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領。培養競爭力的奧祕正在這裏。

説得太好了。是透過現象直擊本質的深刻感悟。

記得讀這一章節的時候,正是學校期末舉行數學綜合知識大賽的日子。每個班級選出四位選手參賽。兒子前兩年都參與了這項活動,成績平平。這一次,我建議在此項目沒有優勢的兒子放棄競爭參賽,只在內心盤算着要一套試卷回來後讓他獨立練習。

晚上回家後,我讓兒子獨立答那張試卷。兒子認真地答着,把自己會的基本上都做了。然後我幫他批閲,發現思路清晰完全做對的只有三道。

換做之前,我早就要火冒三丈了!會歷數他的種種不認真、不刻苦,然後我們兩敗俱傷,各自離開。

可是今天,我恰巧讀到尹老師書中的這一章,併為自己之前的種種困擾找到因由——其實,都是自己的焦慮和虛榮心在作怪。

兒子本就是資質平常之人,沒有學過奧數(綜合知識競賽以奧數題為主),我也沒有對他進行過類似舉一反三的輔導,憑什麼讓兒子去與那些班級裏聰明的受過奧數訓練的孩子去一爭高下?可不是我的虛榮在作祟?

亞當?斯密説過:人生中的不幸與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人們過度高估各種處境間的差別。生活中最大的敵人不是任何具體的對手,是虛榮和恐懼。放下虛榮,就能減少消耗,節約生命成本;克服恐懼,就會降低貪婪,享受生活之從容。不作**於世上,自無冰炭到胸中。

最後尹老師説:當下乃至未來,人們比拼的不是競爭意識,而是來自更高層面上的價值判斷、創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等。與其着力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不如專心培養他的良好品格。每一種好品格都可以催化出面對世界面對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品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讀了這一章節,對於自我是一種解放。沒有了矛盾與糾結,有了更明晰的方向。那一晚,我輕鬆地對兒子説:答對了三道題,真是不錯。如果是早晨頭腦清醒的時候,在時間寬鬆的時候,在學校正規的考場裏,你能做得更好。兒子要我為他講解幾道題,我應允着,並告訴他,如果你也參加了奧數課程的培訓,你也能成為參賽選手並取得不錯的成績了的。

兒子驚異地反問:真的? 真的。我肯定地回答。

小小的兒子,一向認為自己語文成績好於數學,併為自己定位將來學文。而這樣的暗示,會不會就是我之前不經意間傳達給他的。看我,盲目地比較和錯誤地評價,已然對兒子產生了莫名的影響。

慶幸,我遇到了《最美的教育最簡單》。多麼希望有更多的讀者因她而受益。

標籤: 有感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v9o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