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末代皇帝》——無數磨鍊中的成長

《末代皇帝》——無數磨鍊中的成長

宣統帝溥儀傳奇的一生在於他是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期間顛沛流離,親身經歷着中國百年滄桑,他的身份註定他必定要在最高層,最大的浪潮中浮沉。關於溥儀的故事,歷史書中講的已經太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也已經交代的清清楚楚,而《末代皇帝》之所以能把俗套的故事重新煥發,即在於貝託魯奇的大師手筆,將歷史化為溥儀的成長,從一個人的變化來看待這個悲情帝王以及那個時代一起悲哀的晚清遺民。

《末代皇帝》——無數磨鍊中的成長

電影採用倒敍與插敍的手法,在溥儀被作為戰犯的逃脱與審訊中交代着在溥儀世界體系中那些重大的事件。電影開頭,溥儀作為戰犯由蘇聯壓返中國,與其同行的還有很多晚清遺民,一部分已經承認了歷史的變化,另一部分還希望迴歸那個時代,在兩類人的中心,溥儀想到了逃脱,以生命為代價的逃脱,因為他知道,他的心理第一次崩潰於此,他做了半輩子的傀儡,他不知道明天的他該如何(其實在這裏牽扯到蘇聯優待溥儀,溥儀本身也不想回國,因為他猜到自己不好的結局的。)自殺失敗回到中國,在這裏出現了他獲得轉變的人——監獄長,在監獄長的維護下,在他不斷的訴説中,內心得到安慰,並保存了最可貴善良。

影片穿插了溥儀最為重要的幾段時光,也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幾段時期,光緒慈禧去世,宣統繼位,溥儀學西方,辛亥革命,袁世凱竊國,辮子軍復辟,文秀離婚,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關於重大事件的處理,導演高明之處不在於對這些事件訴説的有多麼真實,他最大的特點,也是能把這個歷史寫成現實之處在於關注帝王的心理活動,在大事件上表現出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與一種在歷史浪潮中無奈之感。宣統繼位大典上,三歲的皇帝不知道什麼是君臨天下,不知道什麼是皇權,他在意的,只有那個蛐蛐;他更不明白,為什麼他的乳母會被隆裕從他身邊帶走,為什麼要稱那些太妃是額娘,為什麼他不能出宮看自己病重的母親;為什麼不能選擇自己的妻子……皇帝在別人眼中也許是高高在上,皇權獨尊,但是最後,輸給了時代,他是傀儡的代名詞,滿清皇室或是偽滿洲國,他在天津的那段時間是他最頹廢的日子,但是又是他前半生最為自由的時候,在紙醉金迷下,是充斥着一個孤獨的生命,一個無奈的生命,自然也拯救不了任何人,即使是文秀與婉容。

溥儀不幸的生命中或許談得上幸運的事情就是遇見了婉容與文秀這兩個女人,婉容是深受西方教育的女人,文秀是極為傳統的女子,但是兩個人成長又展現出兩個極端,帝后帝妃的身份,同一天嫁給同一個丈夫,在無奈的皇帝身邊成為用肉慾排解苦痛的女人們,在沒有走出紫禁城之前,她們是一樣的,陪着皇帝消遣,因為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中,沒有任何新思想的進入,而當離開那個活人地獄時,她們的生命才算活起來了,在天津,紙醉金迷下,文秀開始意識到自己真的想得到什麼,在帝后兩個的歡聲笑語下,帝妃身份的限制與寂寞,以及本身傳統的思想使得她出來這個西方場所格格不入,而當她想要改變,學習那些新事物的時候,發現自己原來這麼可笑,她逃脱不了那個身份的禁錮,她想要自由,那種和這個時代一樣的自由,她選擇用西式的方法結束可笑的帝妃身份。相比文秀,婉容好像更加可悲,她的西式思想與溥儀相貼合,她作為末代皇后,身上的責任比文秀更加重,她也是溥儀唯一的知音,註定了就要和溥儀綁在一起,文秀的出走對她有所觸動,但是她卻沒有資格踏出這麼一部,美麗的東西會被撕毀,只能無言的去撕毀其他美麗的東西,婉容的吃花是一種自我報復,她也是那麼美麗,她卻和溥儀一樣,成為一個個傀儡,而她羨慕文秀,但她不行,於是,她用撕毀美麗的方式同樣代表撕毀自己的一切,她明白,在這個身份下,她已經死亡了,於是,她選擇了一種更為極端的方法墮落——吸毒。當她再一次和溥儀相會時,她的模樣已經與美麗無關,她用那空洞的眼神告訴溥儀,這不是她的錯,是身份的錯。

或許是《末代皇帝》中帶走的失望太多,關於莊士棟的失望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作為溥儀的啟蒙老師,他是一個傳統的西洋人,在來到這片大地上,他是滿懷熱情的,他可以和任何阻擋皇帝進步的行為説不,甚至會自作主張,或以強權讓皇帝學自行車,讓皇帝戴眼鏡;與一切頑固的思想説不,他是溥儀的知音,在溥儀的乳母離開後,他成為溥儀唯一可以託付的人,正如這片土地給他的熱情,當初的熱情在見證這個時代的愚昧,無知,不斷的革命,不斷的更替權力,他失望了,就如熱情讓他踏上這片土地,他要離開了,他解脱了他的責任,選擇用責任來換取本身不曾在意的名利,他的選擇用最壞的想法去理解皇帝(在自傳中講溥儀與日本人的談判,實則他不知其事)。這是莊士棟的失望,也是遺民們的失望,不過,區別在於,遺民們失望於未來,莊士棟失望於過去。

紫禁城承載着太多的滄桑變化,導演選擇用真實的紫禁城來展現真實的故事,無論在選角,佈局,道具及各類細節刻畫上都極盡巧妙。慈禧死前的宮廷裝飾,滿清風俗的巫祝,真實的喇嘛與法號等等,一處處都體現着極盡心思。全篇從紫禁城開始,也從紫禁城結束,溥儀重新坐上皇位,翻出那隻跨越了半個世紀還困在蛐蛐管中的生靈,而當這隻蛐蛐重新拍打翅膀時,這是新的生機的重新賦予,他就如這隻蛐蛐,困在牢籠中許多年,終於解脱而去。

我們是一個傳奇的國度,我們不乏許許多多的好故事,但是,這麼好的故事並不是我們講出的,中國人一直在衝擊奧斯卡,而奧斯卡一直沒有真正落到中國,《末代皇帝》是第一部講述中國故事的奧斯卡,代表着中國故事並非不為人所接受,而是在於講述的共鳴,真摯講述要比爆米花更為經典,比如張藝謀,受現當代文學影響而稱為“國師”,最後交出一部《長城》,又迴歸了爆米花。又或者説,中國不乏好故事,缺的有可能是真正能講故事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ovg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