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十八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約翰歌德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詩人而成為一個世界詩人,小説風行各國,掀起一股“少年維特熱”。《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情節也並不複雜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維特和綠蒂兩人,全書以主人翁維特不幸的戀愛經歷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串連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説。這部小説採用的書信體形式開創了德國小説史的先河。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作品描寫了主人公維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瀾,在抒情和議論中真切又詳盡地展示了維持思想感情的變化。小説以濃郁的詩意和噴湧的激情尋寫了維特的痛苦,憧憬和絕望,將他個人戀愛的不幸放置在廣泛的社會背景中,對封建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作了揭露和批評,熱情地宣揚了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勇敢地喊出了那個時代的青年要求擺脱封建束縛,建立平等的人及關係,實現人生價值的心聲,生動地反映了青年們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表現出一種抨擊陋習、摒棄惡俗的叛逆精神,因而更具有進步的時代意義。這也是這部小説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深受各國人民喜愛而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這部小説激起了批評家和支持者們極為熱烈的反應。

其中的原因在於,歌德以維特作為他小説的中心人物,而這個人物完全違背了市民社會的規則。市民大眾將維特視,為一個和睦婚姻的破壞者, 一個反叛者一個無神論者,他與市民大眾的觀念完全相悖。他們期待的文學,更多的是“實用的東西"和“娛樂的東西”,而歌德的小説在他們看來並不是上述兩者中的任何一種。他們直接在故事中尋找“實用的東西”,他們希望有一個他們能夠認同的人物,並從他的行為中得到學習。但這部小説卻是以自殺告終的一從市民的價值標準來看這不可想象。許多市民批評這部小説僅僅因為它的.主要人物不符合他們的觀念,還威脅到他們的價值標準。他們認為《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本和傳統文學決裂的書,這種決裂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他們認為這本書頌揚了與他們的利益相悖的價值標準,讚美了自殺的行為。

這篇描寫熾熱而不幸的愛情的故事,其重要意義在於,它表現的不僅是一個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個時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階級的青年人;他在藝術.上有天賦,為消遣而畫畫,職業是公使館的祕書。歌德由自主地使這個青年具有他年輕時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賦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豐富卓越的才智。這就把,維特變成了一個偉大的象徵性人物;他不僅代表了時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時代的才智。

維特死了,那個青衣黃褲的少年,用一把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絲毫不畏懼,在他眼裏,死亡已成為了一種救贖。我捏住這冰冷的,可怕的槍柄,心中毫無畏懼,恰似端起一個酒杯,從這杯中,我將把死亡的香戮痛飲。他穿着綠蒂碰過的衣裳,衣口袋裏放着綠蒂曾佩戴在胸前的淡紅色的蝴蝶結兒,冷靜地去敲開死亡之門。

子彈已經裝好,鐘敲響了十二點。

我靜靜地合.上書頁,彷彿聽到了那砰的一聲,一切都須臾即逝。但我的腦中一向不斷重複着維特死之前説的那段話,我要先去啦,去見我的天父,你的天父!我將向他訴説我的不幸,他定會安慰我,知道你的到來,那是我將奔向你,擁抱你,當着無所不能的. 上帝的面,永遠永遠的和你擁抱在一 -齊!這樣聲嘶力竭的吶喊,聽起來是那樣哀慟和絕望,他只能把他們的感情帶入墳墓,祈禱着上帝能灑下同情的淚水,讓他們的感情開出花朵。這樣偉大而又高傲的一個人,在感情面前卻是那樣的渺小和可憐,也許他早就預料到自己的結局,因而他告誡後人,做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吧,不好步我的後塵。維特所不知道的是,他的舉動已經吞噬了廣大青年的心。沒有人覺得他不偉大,正因不是所有人都有為愛而死的勇氣。誠如他自己所説,人世間只有很少高尚的人肯為自己的親眷拋灑熱血,以自己的死在他們的友朋中鼓起新的,百倍的生之勇氣。儘管維特的做法有些決絕,這樣極端的愛也許會讓活着的人背.上沉重的負擔,甚至失去愛的勇氣,但維特還是義無返顧地做了。

他絲毫沒有退路,自從見綠蒂第一眼開始,就不能自拔。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對綠蒂的愛如洪水猛獸般8日在他的心中激盪,將他折磨,他內心的意志被蠶食鯨吞,明明知道綠蒂已經訂婚,儘管僅只是些稍縱即逝的影子,但只要我們能像孩子似的為這種現象所迷醉,它也足以造就咱們的.幸福,他這樣的為自己找藉口,一次又一次的去找綠蒂,直到阿爾伯特回來,他痛哭了一個夜晚。應對已為人妻的綠蒂,他只能不斷壓抑自己那火熱的情感,在每晚睡覺前,一遍遍親吻綠蒂的信物,同時還要忍受道德的炙烤。在他意識到這輩子都不可能擁有綠蒂時,他開始坐卧不安,整日混混沌沌,神智不清,就像被惡鬼驅趕着這遊蕩的步行者一樣,那種愛而不得的欲罷不能將可憐的維特折磨的奄奄一息, 苟延殘喘。他那極度的空虛甚至讓他萌生了極端的想法,殺死她的丈夫,再殺死她,再殺了自己。然而善良的維特,最終決定犧牲自己。

維特心中只有一個強烈的想法,他要為綠蒂死,不是絕望,而是信念。

可憐的維特,他用一曲死亡的葬歌成全了所有人的解脱。這樣慘烈的感情,這樣偉大的犧牲,讓人不禁潸然淚下。我堅信,維特那朝聖者靈魂,將伴着着他飛向那無所不能的上帝。

維特的偉大絕不僅僅僅是指他為感情的犧牲,更體此刻他是--個自然真實的存在。自然是他檢驗一切的準則。他喜愛接近自然,在他眼裏自然有誘人的力量,令人砰然心悸,能夠讓他享受生的樂趣。每當我周圍的可愛峽谷霞氣蒸騰,杲杲的太陽懸掛在樹梢,將它的光芒從這兒那兒偷射進幽暗密林的聖地.上來時,我便躺卧在飛泉側畔的茂草裏,緊貼地面觀察那千百種小草,感覺到葉莖葉間有個擾攘的小小世界,於是我感受到按自身模樣創造我們的上帝的存在,感受到將我們託付於永恆歡樂海洋之中的博愛天父的噓唏。

他親近自然的人,天真的兒童和淳樸的村民,他毫不掩飾的説,那些能像小孩兒似的懵懵懂懂過日子的人,他們是最幸福的。;他內心十分鄙視那些迂腐的貴族,虛偽的市民和那些被教養壞了的人。他主張藝術皈依自然,讓天才自由發揮,在他眼裏,只有自然才是無窮豐.富,只有自然,才能成就大藝術家。他嚮往荷馬史詩樸素原始住民的生活,推崇民間詩人莪相的詩歌,他重視自然真誠,十分看不起矯揉造作的貴族,對阿爾伯特的冷靜理智十分不滿。他之因此這麼深愛着綠蒂,也是正因綠蒂的天真無邪,行為舉止中處處透露着一個少女可 愛的自然本色,讓他無法自拔,愈陷愈深,在最後的階段,當內心的狂躁即將撕裂他的胸脯,扼緊他的喉嚨時,他瘋狂地在冬夜的原野奔騰,只有這樣,他才能讓自己囚禁的心得到釋放。

維特最終還是選取了死亡,三個人的生命,他選取犧牲自己。書的扉頁上寫着,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這最神聖的情感,然而卻總有慘痛迸發出來,於是青春演繹成了一首葬歌,我多麼想為維特寫上墓誌銘,為了愛,你來到這個世上,如今他又帶着愛離開,也不枉裏這世上走上一遭了。更何況,維特永遠活在青少年的心中,誠如郭沫若所説,這是-部永遠年輕的書,是一部青春頌!

維特對自然有着特殊的敏感,他熱愛自然風光秀麗的小村子瓦爾海姆,“在這裏感到很愜意。在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劑治心靈的良藥,而這韶華時節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温暖着我常常寒顫的心。”他甚至“想變作金甲蟲,遨遊於芳香馥郁的海洋中,盡情攝取種種養分。”將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因為陶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他將自己的藝術也拋到了-邊:“我是多麼幸福啊,我的摯友,我完全沉浸在寧靜生活的感受之中,以至於把自己的藝術也擱置在一邊。

作者歌德將自己青年時代的人生追求融入了《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説中,使維特的自然、純真和自由平等的人生追求具有了現實意義,這種狂飆突進的理想與德國社會現實的格格不入導致了維特的自殺悲劇,也正是這種純真美好的理想引起了人們的廣泛共鳴。即使是在現代社會的今天,儘管維特以自殺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讓人無法認同,但維特的人生故事仍然能;夠以真情打動人,這也正顯示出《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不朽名着的永恆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j5y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