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多篇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多篇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多篇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1

與歌德的大多數作品一樣,《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以他自身的一次“荒謬”的愛情經歷為原型的小説,歌德曾在一個小城鎮裏的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名法官的女兒——名叫夏綠蒂·布夫的女子,並不可遏制的愛上了她,但她是他好友的未婚妻,對於這份無法擁在懷裏的愛,他感到異常痛苦,曾幾度想自殺以求解脱,最後他只好不辭而別,離開了那個讓他痛苦不已的小城鎮;後來又得知自己的一個朋友因戀友人之妻無望而自殺的消息,相同的情感和遭遇讓他深有感觸,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於是在僅一個月的時間裏就完成了這部書信體式的情感細膩的悲劇小説。

故事很平淡、簡單,年輕的維特因為要替母親和姑媽交涉遺產的分配問題而來到了一個小城鎮,並被那裏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心情愉悦而寧靜,後來在一個舞會上認識了司法官s的女兒綠蒂,並被她的美貌與優雅的談吐舉止所深深吸引,不可遏制的愛上了她,儘管她早已跟阿爾伯特定婚,後來他和阿爾伯特成了朋友,此時維特已陷入了尷尬痛苦的境地,於是他毅然離開,以求在事業上得到解脱,但是污濁的社會環境與鄙陋的人情世態讓他倍受壓抑與苦悶,同時對綠蒂的思念也越發深切,於是他又回到了綠蒂所在的那個小城鎮,此時綠蒂已和阿爾伯特結婚,他熱烈的情感無處寄託,痛苦並慢慢衍生了絕望,他決定以死殉情,於是他用向阿爾伯特的手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中。

據説當時這部小説出版後,有許多和維特跡遇相仿的人因看了這部書而自殺,因此我是帶着強烈的好奇心打開了這本書。小説用日記與書信體寫成的,這種體裁充分而鮮明的讓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擺上了紙面,我們讀着讀着,會感覺到自己就是維特的傾訴對象威廉,彷彿維特就坐在我們面前,向我們一訴忠腸,我們的心境會隨着他的講述而起伏,當然現在的我們讀完這本小説後,也許會因維特因戀友人之妻無望而產生的絕望感到不解,我們生活中那些愛來愛去愛個沒完沒了的歌曲和電影太過於氾濫了。

維特的絕望與痛苦,一方面來源於與社會傳統的矛盾衝突,另一方面卻是維特個人的性格使然。維特是狂飈突進運動時代的一個形象,體現了德國新興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他渴望自由,張揚自我,卻又處在一個到處是傳統束縛與精神桎梏的社會,這促矛盾衝突讓他感到痛苦與絕望,卻又無力對產生這種痛苦的社會做出過於實質性的反抗,他是一個生活中的弱者,同時又是一個精神上的強者;綠蒂對他來説,她就是自然、質樸和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居,逃避現實的避難所,但這份情感在面對她與阿爾伯特時卻找不到方向。他的自殺是一種精神反抗,宣告了他同這個社會的決裂,控訴了這樣一個社會對他這樣的青年人的壓抑與窒息。

維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殺是一個悲劇,即使他活在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他也依舊會是這樣一個悲劇,這是他的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強烈背離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個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看着這個現實世界的一切並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這注定了他的悲劇性;他對綠蒂的情感,也過多的傾向於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後綠蒂跟他在一起,也許(或者可以説是一定)也會發現她其實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美好(也許我們應該慶幸這一點,綠蒂一直到最後在他心中依舊是美好的);他無法立足於這個社會,死後也不能以基督徒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着的時候是孤獨的,死後也依舊孤獨。

最後還是那句話,維特他是一個社會生活中的弱者,精神上的強者。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讀完《少年維特的煩惱》後的第一感受。

?少年維特的煩惱》講述的是青年維特愛上了姑娘綠蒂,可沒想到綠蒂早已訂婚,這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之後,一系列的煩惱也隨之而來。最終,處處碰壁的維特絕望透了,在奧西思的悲歌中,用手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

主人公維特所處的社會充滿等級的偏見和鄙陋習氣:官場的保守腐敗、市民的庸俗屈從、貴族的勢利傲慢……維特那麼純真樸實的一個少年,卻遭遇種種不公,最後只能憤而自殺。我為維特的命運感到悲哀的同時,也替他惋惜。他失去的不僅僅是自己寶貴的生命,更是失去了一種樂觀的精神,一種越挫越勇,永不言棄的品格。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再覓一處適合的工作,再尋一個值得愛的人,而不是為了一段風一般的愛情,而葬送了自己生命。

還記得名人張海迪嗎?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國小、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海迪15歲時便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裏給村裏國小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為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為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領悟到挫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前蘇聯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説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是鳥語花香。我們不能像維特一樣選擇逃避,要勇敢面對,不言放棄。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曾三次考舉人,三次失敗,後來立志學醫,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本草綱目》;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複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愛迪生在發明燈泡中,尋找可以作燈絲的材料,實驗失敗了2300多次,才最終找到了合適的材料……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頑強精神!永不言棄的人總會勝利!其實,死亡解決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

維特傾注了所有的希冀,卻只能用孤獨絕望來結束一場本就虛無縹緲的愛情。雖然作者最後讓維特走向了死亡,但他所做的,是讓一個虛幻的角色代替我們去釋放痛苦,而不是讓我們步入後塵。我們的確需要逃脱,但我們需要逃脱的是煩惱而不是生命。當我們慢慢長大,那些所謂的煩惱,多年之後就會如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坍塌成灰,隨風潰散在時光的角落。他告訴我們,生命,不要輕言放棄!莫虧待自己的韶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也要百折不撓,永不言棄。只有這樣,我的生命才有意義!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3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窗外的雨紛紛飄落,那是藍天貯蓄已久的煩惱,一顆挨着一顆沿着房檐傾落,為烏雲解着憂愁,也撥動我的思緒。我想起了《少年維特之煩惱》:維特出生在一個較為富裕的小康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喜愛繪畫,嚮往大自然。然而,即使擁有富裕的家庭與濃厚的興趣,維特依然還是有千愁萬緒。

雨漸漸大了,天空一聲作響,剎那間雨點連成了線。嘩的一聲,大雨就像開了水閥似的鋪天蓋地從天空中傾瀉下來。維特長大以後,看透了各個資產階級之間的界限,也看透了現實世界的迂腐。他深深愛上綠蒂的時候,不僅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美妙感,更帶着一種想將現實社會的苦悶愁緒寄託到愛情上的微妙感。但是綠蒂已經訂了婚約,她的忠誠使她無法背叛她的未婚夫。維特就在這段感情中不斷掙扎,然而就算他逃離了那個地方,也還是逃離不了他腦海中那段深深的戀情。正如維特有對改變現狀的深深渴望,但還是逃脱不了這密密麻麻如蜘蛛網狀般纏繞的愁緒。

維特的愁緒倘若源自綠蒂,那麼是否維特將綠蒂遺忘便可解憂消愁?人們偶爾會為了消減孤獨感而找尋心靈伴侶,以求心靈上的慰藉。維特這個有自我思想的人,也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一種知音難求的孤獨感。他深切渴望大自然,在他的眼中大自然有着一種不可遏制的吸引力。綠蒂的一舉一動都透出一種天真單純的少女本色。當維特遇到綠蒂時,他便不可自拔了。維特就像一個陷入噩夢的人,雖然潛意識裏他拼命地想清醒過來,但是社會的壓力讓他無法觸碰。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卻已不似之前那般猛烈。維特的結局是悲哀的,他最後選擇了死亡去抹掉他生存時的萬千煩惱。生活中的痛苦與絕望,愛情中的愛而不得,使維特選擇了用自殺去無聲的反抗,去控訴社會中青少年所受到的壓迫與無奈,去反對現實世界中的所謂貴族的自大腐敗。

雨停了,藍天的千愁萬緒已然消失,少年維特的故事也結束了,但是《少年維特之煩惱》在我思緒中的湧動卻未因此而結束。當習近平總書記讀這本書的時候,他在思忖什麼,他會思忖什麼?身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精彩講話,我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們像維特一樣有理想,但是我們又與維特不一樣。我們熱愛生命,也熱愛身處的社會。

我想倘若我是維特,我會以另一種方式去生存,另一種方式去解憂。倘若在愛情中愛而不得,我願意獻上至誠的祝福;倘若周遭的環境污穢到無法改變,我願意像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倘若遇到堅不可摧的困難,我願意享受失敗後的成長。

歲月漫長,在成長道路上,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煩惱,恰如維特,也似你我。但是無論是思想上,還是學習中,抑或生活上,即使身處寒冬,我也依然會使豔陽裝滿心田。我篤信每一條路總有出口,每一盞燈總有光亮。願雨落不是愁,願維特勿自擾,也願少年勿自擾。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4

即使是再浮躁的年代,我們也不能少了做夢的理想,這個理想是關於“文學”,我們是孤單的一羣,我們又是各有主見的一羣,所以,更需要相互打量,用文學的理想相互打打招呼,無論是温暖或者是刺痛的。

——題記

也許接下來我所説的將是瑣碎而繁雜的,又或者説是平庸而無聊的,更甚者有拾人牙慧之嫌,可是,它確確實實曾在我腦海中活躍喧囂着,讓我的思想陷入一種空前勞作的狀態。讀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的人似乎都會明確的看到它愛情的主線,無可厚非,是愛情奏響了這本書的主旋律,讓維特的煩惱觸動每個少年心中對愛情的渴望和暗藏的情愫,讓我們在其中找到自己可以寄託的影子。可是除了愛情,維特還是煩惱的,或者説維特從開篇到結束一直都是煩惱的,而遇見綠蒂,遇見這段無果的愛情,讓他本不平靜的內心更添波瀾,這種煩惱是對人生的煩惱,對這個社會透析之後的無所寄託的煩惱。下面是我的感想,也許還是淺薄的,但希望它無傷大雅。

愛情是《維特》這本書的中心情節,而這部作品的巨大價值和魅力也來自於其中的愛情描寫。在那些書信的字裏行間都滲透着這份愛情帶給維特的苦惱,壓抑在心中無法宣泄,無法排解,得不到卻也放不開的痛苦和掙扎。那份愛情如同沸騰的熱血在他的體內叫囂,這些我們是可以切切實實的感受到的。

但是,讓維特痛苦憂傷的不只是愛情,讓維特走向死亡的也不只是愛情,讓這本薄薄的小書兩年間在德國印刷了十六次的不只是愛情,經過多少年依然能引起讀者內心共鳴的,也不只是愛情。其中摻雜着維特的人生。

人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要獨立,而獨立這個過程勢必伴隨着孤獨,也許這就是人們對越長大越孤獨無聲贊同的原因。在現實中,我們作為獨立的個體總會由孤獨新生孤單,由孤單新生寂寞。一個孤獨的靈魂需要一個恆定的伴侶來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而有思想的人孤獨會更甚,因為他會生出一種知音難求的想法,而維特正在此種行列中。

他有獨特的觀點,獨立的性格,他遊歷四方,看透了資本主義世界中各階級的明確界限,又不得不痛苦的看着人們在規定的階級範圍內小心翼翼的生活。他對資本主義世界中以錢、權至上的生活方式不屑一顧,卻又不得不深陷其中。他曾在信中説過這樣的話:“最令我感到不快的是,侯爵經常人云亦云,高談闊論,講一些聽到和讀到的東西。再説,他之重視我的智慧和才氣,也勝過重視我的心;殊不知我的心才是我唯一的驕傲,才是我的一切力量,一切幸福,一切痛苦以及一切一切的唯一源泉!唉,我知道的東西誰都可以知道,而我的心卻為我所獨有。”

這種時候他就會重温綠蒂的善解人意,並且想念他們之間的相談甚歡。這種時候他內心充斥的不僅僅是他所感受到的愛情來敲門的美妙情感,更帶着一種將現實世界失望苦悶轉移寄託到愛情上的使命。我曾想像維特這樣有着哲學思想的人應該會找到另外一種視角,比如説放棄這段愛情,正所謂天涯何處無芳草,可是他逃離了那個地方卻逃離不了那個心中的影象,因為這時候的綠蒂不僅僅是他的愛情更是他的寄託,就像魯迅説過的: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走。維特説:“一當我們失去了自主,便失去了一切,我有時甚至希望當個短工,以便清晨一覺醒來,對未來的一天有個目標,有個追求,有個希望。”他有要求改變現狀的熱望,可是他掙脱不開這如無形的網般密密纏繞的內心。

維特,彷如溺水的人,求生的慾望告訴他要攀上浮木,但現實總是清晰的擺在那裏無法碰觸,而腳踝上的水草在他每一次的掙扎中都要更緊的纏繞,無法掙脱,直至脱力,最後他的悲劇似乎是無可避免的。不要説他為了殉情,多傻。其中摻雜着他的無力,對這個社會,對自己的內心都是無力的。他已經沒有了寄託,人的精神支柱倒了之後,他該是多麼不堪一擊。他在信中這樣寫過:“我的生活缺少了酵母;使我深夜仍精神飽滿,一大早就跳下牀來的興奮劑已不知拋到了何處。”

歌德自己也曾對《維特》做過評論:“幸運遭到阻撓,活動受到限制,願望得不到滿足,這些都不是一個特殊時代的,而是每個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如一個人在他的生平不經過覺得《維特》就是為他自己寫的那麼一個階段,那倒是很可惜了。”也許這就是維特煩惱的要義,是世界上每一個維特的煩惱。我們都曾維特過,都曾在我們的青春中留下過那些無法釋放卻也無法吞噬的煩惱。

以上都是一家之言,只是如題記中所説的,藉此機會和大家打個文學上的招呼。而這也是我寫這篇讀後感的初衷。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5

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為世界文學史上的名著,上學的時候曾經讀過,但似懂非懂。最近讀了一遍又有一些體會。生活在18世紀的哥德之所以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是因為他洞悉了人性本身。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覆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説:人們要是不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為什麼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

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容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鬆許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眾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

為什麼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為什麼會快樂,人為什麼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後就會習慣於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於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哥德所説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哥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6

讀《少年維特之煩惱》之前,我想過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面對如今壓力如此大的生活?難道是犯了錯,將錯就錯?還是説為了一個問題,可以用謊言當擋箭牌?不,在這本書中給到了我準確的答案。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一部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中篇小説,也是德國文學史上一個質的飛躍。它講述了少年維特1771年5月4日至12月6日點滴生活的所有記錄,揭露了當時德國的醜陋社會,讓讀者對當時社會的價值觀有了新的認知。

一、少年維特嚮往美好

維特放棄一切,在繁花盛開的季節帶着父親留下的遺產來到了晨曦暮露的小山村,當他被美麗的山谷吸引,感受花木的生機,聆聽潺潺的流水嘩嘩唱歌時流露出欣喜的神情,當他願意坐在遼闊的草地上用畫筆記錄每一次最美的瞬間時,我體會到他憧憬的美好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可如此悠然自在的生活到底什麼是他的煩惱?隨着一頁頁紙的深入品讀,原來是他深愛的女人綠蒂已有未婚夫,可他明知是錯愛,依舊不願放手。這是他給自己的人生道路關上的第一個扇門。綠蒂在他心中是美的化身,是他的精神寄託,她温柔知性,待人善良。

二、迷失方向自我毀滅

綠蒂已有未婚夫,這無法改變的事實讓維特迷失了正確的方向,讓他受到了五雷轟頂般,甚至是絕望般的打擊,沉迷於痛苦中無法自抜。在職場上,因受不了主使對他的鞭策,以及人際關係上的腐敗,不愉快的情感和沒有興趣的工作在維特心裏紮根越來越深,使他的精神世界完全被摧毀,往日的生氣勃勃早已灰飛煙滅,原本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也被現實無情打破,讓他要辭別人生的決心在腦海裏越來越佔上風。最終,維特選擇了自我逃避,用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一種最讓人惋惜的結局!

三、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根到底,在我的眼中,最開始的維特是一個好少年,可是他沒有把握自己的生活,不會正確地抉擇自己的命運,沒有為自己的生活畫龍點睛,面對困難,他毫無反抗的選擇了放棄,而不是用行為去爭取自己的幸福。生活不可能永遠是風平浪靜,偶爾總會有波瀾起伏,會時有陡峭的山峯,時有低落的崖谷,要靠自己去努力奮鬥。因為維特的內心被困難給折服,停止了人生道路上前進的腳步……

回顧自己的生活點滴,每每遇到一個難題,一次挫敗,一次不滿意的答卷時,我也曾想過逃避,而《少年維特之煩惱》這本書就是一塊警示牌,教會我如何把握當下,如何在人生的分岔口走向對的那條路。這個警示牌將像影子一樣伴隨我一生,促進我不斷成為更優秀的人。我曾經看過一句話: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意志堅定,理性地對待問題,對未來充滿信心。我想,這應該就是打開維特心靈之門的正確鑰匙吧!

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心得體會篇7

有評論家説《少年維特的煩惱》的出版,使作者歌德從“德國的歌德”成為“世界的歌德”,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對這本書的評價有多高。與此同時,老一輩的人麼對這本書的批判和控訴也一直留存在我的記憶中:“這是一本典型的資產階級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許多青少年由於讀了這本書而走上了自殺的道路。但是在資本主義國家,這樣的作品反而受到吹捧,甚至有人説自殺的人越多,説明這本書越有價值。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價值觀是多麼自私、殘酷和荒唐!一個作家可以只為了自己的成名成家而不顧任何社會道德責任、甚至不惜剝奪讀者的生命!”

究竟該用怎樣的標準來評價這本書才是客觀公正的,我想這不是我的能力範圍內可以決定的,所以我決定不讓這個問題來打擾自己,我想,只要我們讀完一本書後能有所啟發,有所收益,或有所快樂,這樣的書就可以説是有價值的吧?

讀完這本書,忽然想起曾在網上與朋友爭論的話題:真正的愛情究竟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於是忍不住想到用這本書中的故事做一個案例來分析一番,順便也與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們作一個交流探討。感性派認為:真正的愛情是感性的,感性的愛情一旦上升為理性就不純潔了,就變味了,所以“發乎情而止於禮”之類的觀念對於他們來説幾乎等同於愛情的枷鎖,必欲除之而後快。理性派則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理性的,愛情屬於人類的一種比較高級的情感,缺乏理性的愛情只是一種膚淺的動物性的本能,而在處理感情時能不能做到“發乎情而止於禮”,正是區別人類的愛情和動物本能的重要標緻之一。

還有一種愛情感性派甚至認為:“真正的愛情是説不清道不明的,愛就是愛了,沒有任何理由,一旦可以説出具體的愛的理由,愛情就有功利性了,也就不純潔了。”這樣的愛情觀之所以會得到流傳,我想影視作品和流行歌曲功不可沒。愛情真的是這樣糊里糊塗嗎?我們現在就來分析一下維特對綠蒂的愛情,看看這份讓他甘願獻出年輕生命的愛情是説得清的還是説不清的。

維特第一次見到綠蒂是在她的家裏,書中寫到:

“正要進門,一幕我所見過的最動人的景象跳入我的眼簾。前廳是六個十一歲到兩歲的孩子圍擁着一位容貌可人的姑娘,她中等身材,穿一件簡單的白色衣服,袖口和胸襟上繫着粉紅色的蝴蝶結。她手裏攥着一個黑麪包,根據周圍孩子的年齡和胃口一塊塊切下來,均勻地分給他們……”

書中告訴我們,綠蒂是法官的長女,自從法官的妻子去世後,綠蒂接受了母親的臨終囑託,像母親一樣照看八個幼小的弟妹,那時最小的弟弟才兩個月。所以作者通過這個景象展示的不僅是綠蒂的外貌美,還有行為美和心靈美。所以這個景象頓時就讓維特的“整個靈魂都停留在她的容貌、聲調和舉止上了。”

接着,維特又發現綠蒂喜歡讀書,而且她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情趣和審美標準與自己的非常一致,彼此交談是一見如故,然後接着發現綠蒂和他挑起舞來也非常優美、默契,連鋼琴也彈得非常棒。最後發現綠蒂不但對自己的弟弟妹妹充滿愛心關懷備至,還像天使一樣去關懷那些貧窮的病人和臨終的老人,陪同他們或度過病痛、或安然去世。這一切的一切使維特非常理性地得出一個結論:綠蒂是這世界上最完美無缺的最值得他愛的女人。書中是這樣表達維特對綠蒂的判定的:

“她那麼有靈性,卻又那麼純樸;那麼剛毅,卻又那麼善良;操持家務那麼勤勞,而心靈又那麼寧靜。”

“在我心目中,她是神聖的。在他面前,一切慾念都消失了。在她身邊的時候,我始終弄不清楚自己是怎麼回事,似乎我已經神魂顛倒了。她有一支曲子,這是她以天使之力在鋼琴上彈奏出來的,那麼純樸,那麼才華出眾!這是她心愛的歌,也是她的心聲。她只要奏出第一個音符,困擾我的一切痛苦、混亂和鬱悶就統統無影無蹤了。”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維特不但對為什麼愛綠蒂清清楚楚,就連處於愛情狀態下的種種感覺也寫得明明白白。所以我覺得,那種認為愛情是説不清道不明的觀點,反應的並不是愛情的本質狀態,而只是由於某些處於愛情狀態下的人們缺乏充分表達的能力才使他們覺得説不清道不明,一旦相愛的人們都具備了充分的表達能力,愛情、沒有表達不清的。

愛情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感性是基礎,理性是深度,越是理性的愛情,越令人刻骨銘心。“發乎情而止於禮”不但是區別人類的感情和動物的本能的重要標緻之一,往往也是區分甜蜜的愛情和痛苦的愛情的因素之一。當維特的愛情被控制在理性範圍內的時,他感受到的是愛情的甜蜜和快樂,當他試圖沖決理性的束縛時,他就感受到了痛苦和絕望。作者在書中這樣寫道:

“我若不是呆子,我的生活本可以過得最好,最幸福。像我現在所處的困境,既優美,又讓人心悦神怡,這是不易多得的。啊,只有我的心才能創造自己的幸福,這話説得對——我是這可愛的家庭的一員,老人愛我如子,孩子愛我如父,綠蒂也愛我!——在就是厚道的阿爾貝特,他沒有以脾氣怪嫡和舉止無禮來打亂我的幸福,他待我以親切的友情,在他心目中,除了綠蒂,我就是世上最親愛的人了!——威廉,我們散步時彼此談着綠蒂,真是一大樂事。要是聽聽我們的談話,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此種關係更可笑的事了,然而我們卻時常為此而淚下。”

如果我們把愛情比着高山流水,那麼,理性就好比是大河的兩岸,流水只有在兩岸的規範下流淌,才會給大地帶來幸福和快樂,流水也才可能流得更加長遠直達大海。流水如果不受兩岸的束縛,就只能給大地帶來痛苦和災難,也往往不可能流得太遠就會消失,更無法到達大海。

維特對綠蒂的愛情可以説是在理性基礎上的激情,他越是理解他愛她的理由,越是被她所吸引,他越是被她所吸引,越是知道不應該愛她。如果這時候理性能夠戰勝感性,原本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結局。遺憾的是被激情燒燬了理性堤岸的維特終於選擇了吞槍自殺的下策。

他殺死了他自己,也等於從精神上殺死了他所愛的綠蒂和阿爾貝特,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血的警示:不受理性束縛的愛情是多麼可悲和可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7ymg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