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精彩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精彩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精彩多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一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全集中我最喜歡的一本,也應該是最快樂和浪漫的一本。畢竟,在那麼荒涼的地方居然有那麼奇妙的經歷與體驗着實讓我着迷。當然最讓我吸引的便是三毛和荷西的愛情。

荷西在三毛口中有一個很大的有點:任何三毛所做的事,在別人看來也許是瘋狂的行為,在他看來卻是理所應當。對三毛來説撒哈拉沙漠是一個有着“前世鄉愁”的地方,荷西便在三毛去之前找好了工作,找好了家,他們一起給房屋做裝修,把家裏打扮成整個沙漠最温馨的小窩。那時的撒哈拉其實骯髒、落後、寂寞、貧困,白天炎熱,晚上寒冷。當地人一生洗澡的次數屈指可數,正義其實並不存在,宗教與信仰才是主導。但就是在這荒僻落後而貧苦的地方,他們倆卻欣欣向榮地滋長着。

書中文字的描述固然有些令人“驚訝”,但讀起來並沒有悲涼與傷痛,一切都是充滿了詩意,用自己“撿破爛”的好習慣給家裏添磚加瓦,給撒哈拉女子講課,幫助他人治病,冒着生命危險給他人幫助。有荷西的陪伴,和自己的熱情,硬生生把撒哈拉活成了伊甸園。每一次特殊的經歷都像是在冒險,就像超級馬里奧一樣,打怪升級。當時看起來着實很羨慕,但是想到洗澡和沙漠中的澡堂,那充滿着味道的畫面在我腦海中……也就想想就好了。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二

三毛因為她獨特的性格和那個深愛她的荷西在台灣牽起了“三毛熱”,能夠做到讓一方水土因為某個人而動容,應該已經是人生之最了但是這樣的三毛,卻也還是失去了荷西,就像那像仙女一樣的沙伊達,在摩洛哥的侵佔之中,還是失去了她的巴西裡。

若是能在一個偶然的瞬間,我們抬眸,親眼目睹了絕世的美景,那必定會伴隨著我們的一輩子。一片景尚且能在我們心中一息長存,又何況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又或者是親自交往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最妙之處是會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似乎真的能看見那個日日買醉的沙巴軍曹,我似乎能看見巴西裡的自信霸氣和沙伊達的美貌……我不是那麼幸運的人,能夠經歷三毛這樣跌宕的人生,我也沒有勇氣我的人生活成她的灑脱,但是在書中,在看她的書的那短短几個小時裡,我的心似乎真的如小鳥一樣無拘無束過。

有歡有悲,有笑有淚,有滿足有遺憾,有愛情,友情,善意……在離我生活很遠的那個地方,有顆心曾經離我很近。來源:澳門利瑪竇中學圖書館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三

幸得公眾號的好書推薦,我想起了很久以前就想閲讀的一本散文隨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僅僅是因為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她和愛人荷西背起行囊,走進了荒涼空寂、寬廣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三毛這個女作家給我的印象,一直就是這樣充滿活力,灑脱隨性的。試想如今的現代人,誰還有勇氣像她一樣,來一場説走就走跨越大洲的旅行呢。

從序章讀起,三毛的母親為她寫的引言真摯感人。不難想象,富有才情的三毛,家人也定不一般。隨着文字的閲讀,一位開明慈愛、同樣熱愛生活的母親形象在我的腦海中展現開來。三毛的自序也是可愛的。她並不在意榮譽功名,反而因此書意料之外地得到孩子們的喜愛而歡欣雀躍。

書中的每篇雜文都充溢着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讓人印象深刻。而更讓我難以忘卻的,則是三毛和荷西之間平淡卻不平凡,純真卻又不乏人間煙火的感情。《沙漠中的飯店》一篇中,有一段詩意的文字:

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他喝了一口問我:“咦,什麼東西?中國細面嗎?”“你岳母萬里迢迢替你寄細面來?不是的。”“是什麼嘛?再給我一點,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絲:“這個啊,叫做‘雨’。”“雨?”他一呆。我説過,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説話自然心血來潮隨我高興,“這個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一束一束賣了換米酒喝,不容易買到哦!”

將粉絲比作春雨,大概也只有敏感多情的詩人作家才能做到了。偷偷使壞欺騙來自異國的戀人,三毛又有着普通小女人的情調和可愛。除此以外,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去海邊打魚、白手起家建立他們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旅行中的點點滴滴,無不流露着兩人間的默契。但這把"狗糧"吃得讓人心服口服,心甘情願。

撒哈拉沙漠的人和物是豐富多彩,充滿生活氣息的。三毛以一個流浪者的視角和口吻,用心觀察感受,輕鬆地講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從千瘡百孔的大帳篷到鐵皮做的小屋,從少見的單峯駱駝到成羣的山羊,三毛對生活的熱愛無時無刻不在感染着我,讓人恨不得親自前往撒哈拉沙漠一探究竟。她與荷西的美好生活也讓我十分好奇,荷西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也許是上帝太過豔羨他們,生活得太過美麗,太有靈性的兩人,被早早地剝奪了生命。荷西二十八歲早早死於意外,而三毛痛失愛人,中年罹病,四十八歲逝世。但他們詩意的生活一直留存在《撒哈拉的故事》裏,將這份美好凝成永恆。

閲讀《撒哈拉的故事》,是為自己注入更鮮活的生命力。也許面對平淡甚至枯燥的生活,我們喪失了當初對生活的熱愛憧憬,但三毛的散文總有一種純真而原始的力量,喚醒我們對生活最初的感動。用心體會光陰的每分每秒,我們會將生活變得更加精彩。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願我們都能擁有一顆三毛一樣的美麗透明的心靈!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四

對三毛的故事其實瞭解的不多,以往沒有認真看完過一本她的書。我瞭解的只有三毛和荷西夫妻情深,三毛因為荷西的意外離開而變得抑鬱。

讀《撒哈拉的故事》文中感情表達細膩,讀完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荷西真的很愛三毛,荷西成就了三毛,三毛因為荷西變得更好,彼此是對方最好的時光。難怪三毛會因為荷西的意外離世一度陷入了低迷的感慨。

特別佩服三毛在沙漠中的勇敢和果敢,做事冷靜大方,面對沙漠中的各種貪婪的人和事,不是暴跳如雷依然能保持一顆善良的心,實乃佩服。也更加深了我想去沙漠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沒有體驗過的風景永遠都是最美的。

讀到文章後面的書信,突然覺得很矛盾。三毛並不像前文中描繪的,在沙漠的生活很艱苦但更多的是快樂,也沒有感受到前文描繪的三毛對沙漠的那種吸引力。結尾真實情感流露出來更多的是對沙漠生活感到寂寞和煎熬,另外從信中來看三毛對荷西的愛也並沒有那麼深,一直在自我安慰自己沒有選錯人,我猜想可能還是存在某些遺憾的。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五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用自述的形式,講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碎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記錄了她與丈夫荷西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以及沙漠中新奇的風土人情。也藉助三毛的視角,展現撒哈拉沙漠地區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一些不為人知,卻又讓人深思的背後。讓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這本書中充分的為我們展示在撒哈拉中風土人情。其中對我來説,印象深刻的篇章有“娃娃新娘”,也許是因為我也是一個女孩,所以對這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在這個篇章中我所看到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被很早的剝奪了快樂的童年,以及未來的生活選擇。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在結婚是所遭遇的一切,同時也讓我感到傷心。新婚夜粗暴的對待,以及對未來的道路的迷茫,等等一一切,對於一個女孩來説,打擊是多麼的大。也正是因為這一切,讓剛滿十歲的撒哈拉威女孩在出嫁之後,也一夜之間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變成了沉默寡言的羔羊。這也真實的反映了撒哈拉威民族婚嫁的陋習,反應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平。這讓同為女孩的我感到十分的恐懼,也十分的慶幸。恐懼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慶幸的是那不是我自己。

而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歸根於她所屬的地區社會的落後與愚昧。而我則是因為我所處的環境是先進的平等的社會。而在這種愚昧落後的社會卻讓無數個無辜的人們來承受它所帶來的後果,這是多麼的讓人心痛啊!在讀完這一本書後,我雖好奇,但也無比慶幸我生活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要知道在以前的舊中國,我們女性的地位就猶如撒哈拉中的一般。那樣的日子對於女人來説,是黑暗的、恐懼的。而如今的新中國,不僅讓人民當家做主,還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倡導人人平等。

在撒哈拉不僅女性的不平等,亦有階級的不平等。在這本書的平實的文字的背後,反映卻是這個社會的真實。這本書或許有不美好的,但亦有浪漫的。這也是這本書的最大的魅力所在。在展現奇異的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展現了與之對立的一面。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六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是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題記

我時常覺得自己與三毛的書有着註定的緣分。她的每一本書都是有生命的,都藏着一個真實的靈魂。讀《撒哈拉的故事》兩三次總覺得怎麼讀都讀不夠,每次拿起它,心裏時常五味雜陳。有感慨、感動、甚至是感激……

在撒哈拉,每一粒沙地裏的石子,三毛是如此地珍愛,每一次的日出和日落,她都捨不得忘懷,每一張張活生生的面孔,在她的記憶裏永遠也揮抹不去。在這個異域的大沙漠,她用自己的那份堅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她用她那比沙漠還闊達的胸襟去愛撒哈拉威人,她和荷西苦中作樂的婚姻生活。即使是沙漠動盪不安的局勢卻永遠無法阻止她去大沙漠的心,只因為她追求的不僅僅是自由,更多的是一個心靈真正的棲息之處。

一次無意間的翻閲地理雜誌,看了一遍,三毛便把自己毫不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土地。這是真性情的三毛!這個異國他鄉的地方,三毛和荷西“白手成家”。在一間什麼也沒有的空心磚小屋,正對面的是一大片垃圾場,在前方便是一片波浪似的沙谷。除沙石,便是那料峭的風。從此,三毛便開始用“心”自己親手一點一滴地來裝飾整理這個簡陋地無以言比的小屋。在三毛經過一個店的時候,向老闆討來了一大堆裝棺材的長木箱。一開始她不知情,為得到這些免費的木箱子樂了大半天並且她很荷西兩個人把這些木箱子親手做成了傢俱。後來得知這些木箱子是棺材外箱,而她已經把它們做成傢俱了,她此時更愛她的這些用棺材做的傢俱了。它們可能一文不值,甚至會遭到唾棄,三毛卻覺得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寶貝般的東西。是的,從本質上來説它確實是沒什麼存在價值的意義。對於在沙漠的三毛,這是她賦予了它生命的寶貝。

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在她的心裏,很多平常的東西對她來説都是有不一樣的意義的。我們都知道,人們總很輕易地把金錢作為一切來權衡生命裏的每一件東西,就這樣錯過了很多原本就很美好的東西。我們總是用眼睛去看到一些生硬的事物,卻忽略了一些微妙的東西。我曾記得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的一句話:每個人是習慣和過去行為的複雜集合體,因此不得不以自己的方式來看事情。人類看起來很類似,但認知方式卻完全不同,每個人都生活在獨特而分別的世界裏。她從不隨波逐流,也不詮釋人生,只做生活的見證者;她是浪漫、灑脱的。人生是一種誰也説不清楚的東西,但怎樣過上屬於自己真正的人生取決於自己對世界、對生活的認識。

有人覺得三毛傻,寧願在一無所有的大沙漠裏受苦,卻放棄了原本舒適安樂的日子。如果她是一個追求榮華富貴,享受安寧舒適,那麼她便不是眾多人心中那個永恆的三毛。她從不後悔去到大沙漠,在這個異域裏,這是最好的心靈的棲息之地。那間她和荷西一起“白手成家”的屋子是她人生中最美麗最快樂的人間天堂。她愛這間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打造的家。屋子裏的東西若估量起來,它的價值是那麼無足輕重。這對於三毛來説,卻是她生命裏的無價之寶。就連對她百般打擾,給她造成極大不方便的鄰居,她稱以她們為“芳鄰”。出乎我們的意料,對於不可理喻的她那些鄰居,三毛打心裏地感激她們:因為她們,三毛在大沙漠的日子變得五光十色,她的沙漠日子也就不孤獨了。

對於三毛而言,幸福是她在家準備完那平淡的晚餐後站在門口等待荷西下班回家的那份期待,是鄰居對她的永無止境的百般打擾,有時候沙漠的一陣風對她來説何嘗不也是快樂之源?幸福與快樂有時就是那樣的簡單。幸福與快樂,有時候它可以是一陣微微的午後清風拂過你的雙頰,而這時候自己剛好坐在水泥鋪的小巷,手裏拿着你最喜歡的一本書。它也可以是遠在他鄉在電話裏頭聽到母親親切問候的那般感動。又或許在夜深人靜站在樓梯口時的朗風曉月帶來的怡然……當自己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心靈的棲息之地,生活的每點每滴都是幸福和快樂。

“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是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應該找到一個值得我們棲息心靈的地方,即使是在處境及其糟糕的境地,卻是讓自己能夠快樂和滿意地去生活,去愛身邊的一切,不管它多麼不堪,但沒有它生活好像就會缺少它原本的那份完整和獨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qz4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