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讀後感(共2篇)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讀後感(共2篇)

第1篇:《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讀後感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讀後感(共2篇)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本書即使只是抽空翻一頁,也會瞬間感到內心安詳。因為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感覺像是漂浮了起來一樣,可以從更高的視角去觀察世界。然後就會發現,我們的生存狀態,比如考試、工作、結婚……就像是一條定好的窄路一樣,讓我們活得像是一部機器。但書中啟發我們,生命並不只是一份工作和職業而已,這都是我們的外在。

生命本身是極為廣闊而深奧的,我們讀書受教育的目的是要收穫智慧,我們生存的意義在於感知自己。這本書就是讓你意識到,感知自己的內心是一輩子的過程,是急不來的。認識清楚了這一點,心也就靜下來了。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這本書是印度著名的'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著。被譽為比泰戈爾、紀伯倫更偉大的心靈導師。他在文中所闡述的東西讓人耳目一新。他在“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一章中説道:“教育的真正的意義,就是培養人的智慧。智慧就是一種無限的包容力,允許人自由的想,沒有恐懼,沒有公式,然後你才能發現真實的,正確的事物。人一旦有了恐懼,就會失去智慧。”

作者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什麼是學生?”真正的學生應該是要去學習、研究、探索、發問的,他不是在讀完碩士或者博士時候來結束學習,而是終身都在學習。做一個學生是永遠都在學習的,只要你在學習,你就沒有老師。終身學習是現在教育的理念,只要你學習,就沒與特定的老師來教導你,因為萬事萬物都是老師,風中飛舞的葉片、河水潺潺的細語、電閃雷鳴的時候、天空飛翔的小鳥、一個衣衫襤褸的可憐人、一個西裝革履的大老闆、一個幾十年如一日贍養病榻上老人的媳婦、一個為了一句承諾而默默守墳了幾十年的老人等等這一切都是學習的對象。從生活中學習,從工作中學習,從高興快樂中學習,從憤怒悲哀中學習,從貪婪野心的行為中獲取經驗教訓……感悟學習要用心領會,要借鑑,要昇華,要內化這就是學生。也只有這樣才是學生了。

第2篇:

讀書筆記之《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教育是通過為我們提供充足知識來幫助我們瞭解廣大生命,瞭解人類各領域的努力成果,培養知識技術,培養探索和發現真相的能力,幫助發現生命的真相。

教育的意義在於幫助我們瞭解自己,認識自己,瞭解心智運作過程和方法,正確看待自己,培養創造力,掙脱傳統束縛做真正的自己。

教育不僅僅幫助我們通過考試,增添頭銜,更重要的是喚醒用心精神,使人敏感機警而良善,幫助我們擁有智慧,學會認真而深入思考,並藉此找出所有生存問題的答案。

真正的教育是教導你“如何”去思考,而不是教你去思考些“什麼”。如果你知道如何思考, 如果你真的有那種能力,你就是一個自由的人

任何形式的野心,都無法導向專注,因為專注是出於對事物本身的熱愛,而非對事物有關利益的追求。任何形式的野心,無論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都將導致焦慮和恐懼,而一旦有恐懼,便不再有愛,便不會有智慧。智慧生長的沃土是清明、簡單而又直接的心智。

人年輕時,應該生活在一個沒有恐懼的環境裏。一個沒有恐懼的人,一個真正處於革新狀態的人,才能不斷追尋學習和愛的意義。

你必須對一件事深感興趣才會專注,然後你才會想要知道相關的所有事情,你的整個心、整 個人才可能專注。同樣的,如果你認識到你所提出的問題的重要性,你就會有興趣想知道這 件事的真相了。

你必須瞭解你的整個環境,也就是社會、宗教、父母及傳統不斷加給你的影響,你才開始有 智慧。但是要了解這些來自各方面的影響,需要極深的洞察力,不要向他們屈服。所謂“命運”就是被特定的文化或文明限制乃至牽引的整個過程。

當你給智慧下結論時,你就不再有智慧了。智慧的心是探索的、觀察的、學習的、研究的。智慧不是知識。即便你讀遍了世上所有的書籍也不能帶給你智慧。所有智慧產生於對自我的 瞭解,你只能在面對各種的人事、想法中,才能瞭解自己。

想由粗糙變得敏感,不應該試着改變,變得敏感,而應該去了解什麼是粗糙,在生活中去觀察它;想由愚笨變得聰明,不應該試着得到表面的知識而變聰明,應該到生活中去觀察並瞭解愚笨。這份覺察就會粉碎粗糙粉碎愚笨。

創造一種讓孩子自由而又無懼成長的氛圍,給他們空間去真正瞭解自己,不要把自己的經驗,那些過去的未加證實的經驗強加在他們身上,應避免在他們面前提及。

愛不是一種反應,如果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那麼這只是交易。愛是不要求回報的,甚至不感覺你給予了什麼,只有這種愛才能使你瞭解自由。

如果我們不能愛,我們就永遠不可能深思、專注,我們也永遠不可能體恤。

受教育的重點就是學習獨立,然後你才不會被羣眾的意願或是某個人的願望所左右。如此你 才有能力去發現什麼是真理。

重要的是,你必須親自去發現什麼是真理。不要盲目地接受,要研究、探索,不害怕單獨面 對任何事物。

讀某個科目,通過考試,然後將其丟在一邊的人絕不是學生,真正的學生是要去學習、研究、探索、發問的。

為什麼要有強烈的感受,因為只有內在的品質而非外在的觀念才會導致你的行動。

學會如何去思考,大部分人只是重複着書本上的知識或是別人告訴我們的經驗,他們的思考只是所有過去經驗的有限總和。

對於相識的人只機警、敏鋭地觀察而不加批判、不做結論,這樣愛就在你心中升起了。而後,你的思想變得驚人的敏鋭,感受力更為豐富,這樣你也具備了獨立思考和不斷學習的能力。強烈的感受力才能導致高度的理解力。

鼓勵在年輕的時候就要有革新的想法,依靠創造力去實現,而非競爭和野心。

躲避衝突並不能解決衝突,瞭解衝突才是解決之道。

大部分父母都不是真正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只是關心自己的擔憂,不過他們是不會承認的。

真正的教育應該幫助你突破傳統及權威的圍牆,把約束思想的限制抖落,幫助你看見心智被囚禁的圍牆。

年輕時不要被恐懼挾持,思想上減負才能走得遠。內心沒有恐懼就沒有了強迫、沒有了爭執,這樣我們才會真正喜歡自己在做的事情,才能富有創造力。

不帶意見和偏見地觀察就好,看見真相而不加判斷、比較。

你必須有能力弄清楚你的想法是正確的,然後堅持你認為正確的事情,即使它帶來的是痛苦、折磨、喪失金錢及其他。

觀察而不責難,審視而不批判。——不抵抗的力量。

有一種不是假象或特定模式的認真,當你的心不再追求結果和目的時,這種認真就降臨了。

不要輕易發問,除非這個問題對你很重要,一旦發問就要深入思考、探究。

目前教育的失敗是它只希望我們功成名就,而不教會我們去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只有當一個人覺察、反省、瞭解到自己的愚笨,並不再故作聰明壯時,他的聰明才能真正被喚醒。

心智保持敏鋭,不斷反省自己為何被某種思維模式桎梏,為何循一種特定模式思考。

一個人必須擁有充足的用來解決問題的知識,但同時他又必須超越於知識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解答。

不輕信任何一件未經自己探索研究而聽來的真理。

學習不應該只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瞭解真實的自己比追求理想中的自己更重要。想要改變什麼,實則是要去理解什麼。想要改變愚笨、調皮、貪婪、粗糙,就應該認真去了解它們。所以我們的困難在於既要精確、精準、博大精深又要看起來毫不費力。

什麼是愛,如果你愛一個人是因為他愛你,那這就不是愛了,愛是那種不要求任何回報的驚人的情感。

不要追求嫁給最有錢、最英俊的人。

冥想是把思想減緩以及檢查每個念頭的過程。靜坐冥想就是了解自己的過程。

一顆追求成功的心無法看見真理,真理是在錯誤中才能被看見的,在真理中才能看見真相。

有智慧的人真正在乎的是看清真相、瞭解問題,而不是僅僅看成功或是失敗,只有當你不是那麼喜愛自己所在做的事情時,成功和失敗才顯得那麼重要。

擁有宗教情懷,而不拘泥於宗教形式。

除非你親自弄清楚什麼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則你會做一些對你沒有太大意義的事。

要完全無懼,需要極大的洞察力,要對恐懼的整個心理過程及原因都瞭若指掌。

只有你無懼,你才能發現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愛做的事,你自然就會得到謀生的工具。

如果你觀察自己的貪婪、野心、你的享樂及使你分心的事,然後開始對它們進行了解,你會發現進步和成功就在每個當下。

標籤: 讀後感 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y9n9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