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後感 >

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第一篇: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學校是一段旅程讀後感

《學校是一段旅程》是一本薄薄的小書,書中記載的是一位班主任老師和他的學生共度八年的教學中所經歷的故事。這位教師在帶領班級同學成長的過程中,雖遇轉變和挫折,但是他巧妙運用華德福教育的理念,最終還是獲得了教育的成功。

書中的故事都很短,但是很真實,很生動。看到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深切關懷,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教師教學生畫一條直線和曲線。想象一下,教師往往會在黑板上畫出直線和曲線,並告訴學生哪條是直線,然後學生便在自己的本子上依樣畫葫蘆的聯繫。但是書中的這位教師並沒有採用傳統的方式,而是讓孩子們沿地上的直線,曲線走動,用濕海綿在黑板上畫,用想象中的蠟筆在空中畫。最後,經過直觀的感受後,經過許多次的練習,才開始在紙上畫。注意,華德福學校的教師教學生畫直線和曲線並非教學大綱上的要求的不得為之,而是為了學以致用,為了通過畫線條來塑造和改變空間的目的。同時教師還通過學生畫線的方式,觀察和認識了學生對大地和自身之間的定位問題。認識到哪些孩子是膽小躊躇的,哪些孩子是活潑外向的。對細節上的把握,在更深層次上了解和理解他的學生。但是看到這段文字描述時,我突然看到這樣一個事件。説的是一位博士看不懂水錶上的讀數,原因是他看得懂印在數學課本上的乘法符號,但是他卻把水錶上的的乘法符號僅僅看作是一個“叉”。我想這不單純地是知識遷移能力的問題,而是我們教育方式上的問題。太注重於哲學上的思辨,學理上的探究,卻很少考慮到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和改造世界。理論和實踐上有嚴重的脱節。同樣的,現在的教科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課本上增加了很多的插圖,但是很多老師只認為是課本變得花花綠綠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他們卻沒有深究這些插圖背後的意義。

讀罷《學校是一段旅程》後,我深切地意識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但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還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沒有被具體化的。教育是各個學科知識的融合貫通後的智慧,同時也是需要科學理論的支持。

第二篇:學校是一段旅程.1doc

《學校是一段旅程》之感

何旭

當我看到《學校是一段旅程》的書時,我心裏暗自讚歎作者用詞的精確。這半年來,每當我心情好的時候,我就會捧着它仔細閲讀幾頁,慢慢地和作者談心,覺得自己的心靈有了許多的豐盈。

torin er用了八個章節把他與一羣孩子在八年中所經歷的故事作了生動的描述。它是以作者與他的班級的八年經歷為藍本,對華德福學校的一些基礎課程作了詳盡的敍述。學校是一段旅程》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地被吸引、被感動。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華德福所開設的課程以及他們的實施過程。例如:在12年的華德福科學課程的安排中,一至三年級的活動和故事喚醒孩子對周圍自然環境的欣賞和融入感;四年級學習動物(到了十二年級要再次學習動物學);五年級涉獵植物(十一、十二年級時,要在更高層次上學習植物);六年級學習的礦物知識,到了九、十年級在地理課上再現;七、八、九、十年級的教育集中於人的知識。教師的教學方法並不侷限於教室、講解或做實驗。七年級的人類普通健康常識和人體結構、生理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老師沒有從關於身體各部分的抽象理論和數據開始,而是從每天要吃的食物開始。第一週:營養,最後以討論肥胖症和厭食症這兩個病症來收尾;第二週:呼吸系統,最後要求學生寫一封關於公共場合裏被動和主動吸煙的信或文章;第三週:循環系統,請了一位傑出的醫生講解並回答了學生關於心臟的問題;最後的結尾是那麼地與眾不同:學生們訪問了一個當地面向特殊需要兒童的養育院。

我最欣賞它的是華德福對體育的重視,把學習融於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中。低年級學生每天早上有約半個小時的晨圈活動時間,伴隨着節奏性的拍手和身體活動,拼音、閲讀和算術的基本技能,反覆得到練習。如每個孩子戴着一個字母,當説出一個新單詞,含有單詞中字母的孩子就向前跨一步,組成這個單詞。有時圍成一個圓圈,邊踏步邊數數,把重音放在不同的數字類型上,12345678是位跛足老太太,一瘸一拐地走路,便於孩子學習偶數。123456789是位少年,輕快、活躍,每次走到第三個數時就跳一下,這有助於學生學習3的乘法口訣表。華德福的老師特林丒芬森在《學校是一段旅程》一書中寫道:“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的意志力和朝氣蓬勃的活力,使他們的四肢和感官得到充分的舒展,帶動了每個孩子的整個器官,而不僅僅是頭腦,孩子整個身體和所學的知識深刻地聯繫起來,有助於長期的記憶。我發現用短期的記憶方式?強迫灌輸?孩子,遠不如我們晨圈時間的活動更經濟、更有效,孩子們記住的也更多,因為他們主動地參與了學習的過程。他們記住了口訣表,因為它已經成為學生們完整存在的一部分。 我永遠銘記:“生命的意義在於再次得到深化”、“太陽使萬物生長”這兩句話,它是特林·芬瑟老師深深感觸的話。《學校是一段旅程》對於我是一次心靈的喚醒,它讓我從此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照亮孩子的心。

第三篇:學校是一段旅程

在閲讀美國華德福學校的教師torin er的手記《學校是一段旅程》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地被吸引、被感動。torin er用了八個章節把他與一羣孩子在八年中所經歷的故事作了生動的描述。一開始,我以為這又是一本班級管理的案例書籍,但仔細閲讀之後,才發現它是以作者與他的班級的八年經歷為藍本,對華德福學校的一些基礎課程作了詳盡的敍述。作者那清新感人的敍述風格至今仍在深深地打動着我,我相信,擁有如此細膩情感的教師,他的課必定很受學生的歡迎吧!

本書中,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華德福所開設的課程以及他們的實施過程。例如:在12年的華德福科學課程的安排中,一至三年級的活動和故事喚醒孩子對周圍自然環境的欣賞和融入感;四年級學習動物(到了十二年級要再次學習動物學);五年級涉獵植物(十一、十二年級時,要在更高層次上學習植物);六年級學習的礦物知識,到了九、十年級在地理課上再現;七、

八、九、十年級的教育集中於人的知識。教師的教學方法並不侷限於教室、講解或做實驗。七年級的人類普通健康常識和人體結構、生理的教學過程是這樣的:老師沒有從關於身體各部分的抽象理論和數據開始,而是從每天要吃的食物開始。第一週:營養,最後以討論肥胖症和厭食症這兩個病症來收尾;第二週:呼吸系統,最後要求學生寫一封關於公共場合裏被動和主動吸煙的信或文章;第三週:循環系統,請了一位傑出的醫生講解並回答了學生關於心臟的問題;最後的結尾是那麼地與眾不同:學生們訪問了一個當地面向特殊需要兒童的養育院。當學生用豎笛演奏了歌曲,當一些聽眾不停地跺腳拍手,喊髒話時,學生們不容易準確吹出高音、低音和次中音部分。對於“人”,學生在每一個學習歷程中都收穫了不同的認識,這些經歷對他們的觸動很深,相信他們永遠不會忘記。

華德福的手工課程很有趣。每週有兩節,一年級織圍巾和帽子;二年級鈎水壺的套子和茶杯墊;三年級做各種針線活和編織物;四年級用交叉的縫合法做靠墊和枕頭;五年級織襪子和連指手套;六年級做填充動物玩具;七年級承擔各種針線活;八年級使用縫紉機。孩子們在八年級的時候,戲劇課上演出的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所有演出的服裝都是孩子們親手製作的。

華德福的課程涉及面很廣,之所以我從自然與手工兩方面進行例舉,是因為我們的孩子真的是非常缺少類似的與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習經歷。我無法想象我那三年級的女兒能夠自己編織出一頂帽子或者用針線把鈕釦和衣服連起來!相信當你閲讀了本書之後,你一定會與我產生共鳴。

第四篇:學校是一段旅程感想

《學校是一段旅程》讀書筆記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是被這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吸引的,是的,現在我們每個人都要通過學校走入社會,從初入國小的天真兒童到畢業時意氣風發的少年,在學校裏的生活不就像是一段旅程?這本書另一個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沒有太多的理論而是通過教學及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例子來闡述自己得出的觀點。在前言中,作者這樣説道:“這本書講述的是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它描述了1982至1990年間,我在大巴林頓華德福學校和我所帶班級的共同成長曆程,其間充滿各種各樣的重大事件、精彩瞬間、競爭、轉變、挫折和成就。”

在這些天的業餘時間我看了這本書的前一部分,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章坎坷不平的道路,在這一章的開始講述了一年級的孩子在升入二年級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開始老師錯誤的以為同樣的班級,同樣的學生,對待他們的教學方法應該是一樣,但是事實卻是殘酷的,班裏的學生不再是單純、羞怯的新生了,經過一個夏天的轉換,他們已經變成了“老油條”,輕視一年級的新生。這樣的轉變使老師深刻的意識到,以前的教學方法對待現在的學生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在逐漸的長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了。

針對這樣的改變老師也採取了相應的教學方法,他引領學生學習,強化了早上的“晨圈時間”,通過運動,來學習,來改變“強迫灌輸”的缺點,因為前者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身體而且加強了學生記憶的時間,顯然,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前者的教育更有效率。

我現在也是一名班主任,我對書中提到的這種“對不同年齡段的

學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深有體會,因為在我教學活動中,學生去年的表現與今年的表現特別的不一樣,他們自己的想法更加的多,情感也發生了變化,我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與學生們溝通,只有這樣我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的學習更加的有效率。

在本書中,作者這樣寫道“孩子的教育是一項合作事業,在當今,如果沒有相關所有成人的合作,就不可能圓滿成功。最初,孩子們經常被課程和教室裏的各項活動“吸引着”,到了中學,這種效果減弱了,但家長和老師之間建立起來的合作就顯得格外重要。最後,關係的本質是把人們聯繫在一起。”可見,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也特別的重要,因為學生除了在學校的時間外,更多的時間是在家裏,這時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在本書的一開始作者還提到“在迎接新學生的新學期開學之前,我必須有意識地建立與家長的聯繫,以加深對這羣一年級孩子的印象。因此,我進行了系列家訪。”老師在家訪中發現了許多孩子的特點,為新學期的開始打開了良好的基礎。這一點,我覺得不僅要對新學生,而且在任何需要的時候都要進行家訪,只要這樣與家長的溝通到位了,才能與家長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雖然中西方的文化有許多差異,教育方面也有很多不同,但是這本書筆觸真實,期間的許多故事都感動着我,而且書中還有許多教學方法值得借鑑。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要做的就是陪着我的學生走過從懵懂無知的兒童到充滿活力的少年這樣一段學校之旅,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用心去感受學生的想法,去幫助他們解決這段旅程中的困

難與疑問,給予他們正確的成長引領。學校是一段奇妙的旅程,需要我們一起努力,與學生一起慢慢長大。

第五篇:讀 《學校是一段旅程》 心得

教師個人讀書心得

——讀《學校是一段旅程》心得

勝利振興國小 郭聰聰

二〇一四年七月一日

讀《學校是一段旅程》心得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場行走的旅程,淡然的旅程中,很多人都是很茫然的在邊走邊張望着一路的風景,自己所走過的路,只留下一串串由淺至深的足印。在旅程中真正能用心靈去感悟、褒讀這個世界的人就是偉大的教育工作者。我之所以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因為最近我拜讀過的一本書《學校是一段旅程》。

《學校是一段旅程》作者是美國伊維華德福教師培訓導師。華德福教育所堅持的教育理念,給充滿矛盾的現行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在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瞭解華德福教育,借鑑華德福教育理念中的先進成分以及華德福教育實施中的一些好的做法,是不無益處的。

《學校是一段旅程》主要講述作者把一個華德福班從一年紀帶到八年紀的經歷。通過講述了一個個親切、 幽默和感人的故事與事件,體現了孩子們面對挫折,競爭等一段充滿教育啟迪而且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給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重新認識自我和認識自己職業留下許多思考和反省。書中很多細節都充滿了心理學色彩,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療的功效,我內心的感受願和大家一起分享。

感受之一:無法估計的力量 書中説過一個人的潛能平時開發利用是1%,如能開發利用到10%那就有科學家的智慧和成就。但是一般是潛在着的,只有面臨困惑和難題時,並對自己具有信心和決心時,90%的潛能才能被激發,那麼困惑和難題才能得到

克服和解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教師總認為這也做不到,那也不好辦,特別是對許多的獨生子女“受寵”喪失信心,所以選擇退縮,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只要有1%的懷疑,就會有100%的失敗,做為教師要明白這個道理,才能給你的學生帶來自信心和成功的機會。作者就是這樣從認識到行動——從她的家訪開始和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與聯繫,再通過教育的思維,轉化成自己的教育行為,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感受之二:要會分享 要運用心理學的手段來對學生進行訓練,而讓學生全身心的快樂的感興趣的投入學習,運用一些豐富的心理學的指導,使學生體驗生活和學習;為孩子們選擇一些體育活動、朗誦、表演使孩子們在故事中學知識,從而在愉快的成長着;那麼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學習心理知識,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普及到自己教學的過程中,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讓所有的孩子都有陽光的心態去學習和生活。

感受之三:一起成長 孩子們在學校成長的過程,也同時是教師成長的旅程,因為所有的教師每天都和孩子們在一起交流,無形之間也使教師明白什麼性格的孩子需要什麼?那些孩子需要幫助?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那些問題?等等這些也鍛鍊了教育者的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孩子填塞知識,而是喚醒他們來自靈魂和內在的某些能力,最終成為有獨立精神的會思考、能實踐的自由人!《學校是一段

旅程》結尾説的一段話,值得我們好好回味:“作為一個人,我所起的作用是那麼渺小。絕大部分的作用來自我的學生,來自他們的努力。我對他們瞭解越多,就越意識到是他們在不斷教育我。他們不是被成人咀嚼過的繁重知識喂出來的“填鴨”,而是新鮮、靈感、智慧的源泉。我最美好的時光,是真心向學生敞開胸懷,接受他們教育的時刻。為此,我深深地向我的學生們致謝!人生的內在價值不在於“結果”,而是你行走的“過程”。

標籤: 讀後感 旅程 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hougan/zyo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