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讀書筆記 >

《觸摸春天》讀書筆記

《觸摸春天》讀書筆記

第一篇:讀書筆記——觸摸教育的風景

《觸摸春天》讀書筆記

《觸摸教育的風景》讀書報告

高一數學組

郭丹瑤

很喜歡卞之琳的《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一道風景,教育也一樣,我們教育着學生,而學生又時時刻刻的粧點了我們的生活。最近品讀了一本《觸摸教育的風景》,讓我領略到教育也可以是一道優美的風景。

《觸摸教育的風景》作者陳惠芳:中共黨員,本科畢業,中學高級教師。現為張家港市沙洲國小副校長,任教數學。曾獲蘇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百名“好師徒”,張家港市第三屆“十佳”師德標兵、張家港市名教師、市數學學科教改帶頭人、市首屆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全書分為五個部分:案例解讀、學科頻道、校園故事、教學雜談、課題研究,其中大部分的篇幅是陳老師所撰寫的教育敍事類文章。觀陳老師書中的五大版塊,各具精彩。正像竇老師在總序中給大家介紹的那樣,陳惠芳老師的本書並不醉心於形式邏輯意義上的嚴密性,而是以中國散點透視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普通教師在新課程下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 從陳惠芳老師《觸摸教育的風景》一書中,各位讀者除了能讀到她教育教學的一些成功經驗、反思教訓,更能也是更應當讀到的,則是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精神。

文章看似簡單,但從中藴涵的教育哲理,卻不壓於各類專家名著。因為文中所寫都是真人真事,就如同發生在自己身邊,而有些情況更自己親身經歷,所以讀起來倍感親切。我想作為教師都知道將每天的教學事件都進行記錄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但如果沒有如此的堅持,我想陳老師就無法寫出那些看似很小、看似很近,卻常被我們忽略的故事。如果不是長期的觀察和積累,是無法養成這種隨時思考習慣。我想只有一個有心的人,才會覺得點點滴滴都是故事。只有一個有恆心的人,才會時時處處都在寫故事。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真切地領悟出陳老師對數學學科的把握,領略到她數學課上的獨特風采。陳老師的數學課有三個特點,一是注重生活化,她發現《生活,讓數學如此精彩》,於是倡導《讓數學回歸生活》,《聯繫生活實際,注重創新發展》,並進一步《談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二是注重活動性。她在數學課不僅經常《剪剪、畫畫、説説》,甚至還《帶着學生過馬路》,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思維的運動場》,善於《破譯孩子心靈的密碼》,發揮《優點卡的魔力》,《接納學生的異口同聲》,《給每個孩子一個出錯的機會》,《給每個孩子搭一個凱旋們》,充分體現《賞識教育的育

人功能》。在案例解讀中,她所撰寫的文字中有不少是聽名師講課的體會。例如聽特級教師李烈《師生呼導生術”》,劉德武《走進新課程聽課隨記》、吳金根《引導學生從“無序”走向“有序”》等等。陳老師每次聽課後都能深入挖掘名師課堂藝術的精髓,提出自己的反思與建議,給教師提供了走進名師、親近名師、欣賞名師風采的機會。名師課例本身是一道風景,陳老師以解讀的形式將這些風景定格,於是形成了又一道亮麗的風景。陳老師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數學教師,她還是一位成功的教育管理者, 在書中有相當多的文字敍述了校園的教育故事。陳老師選擇的28個校園故事,用愛心書寫了28道美麗風景。從陳老師的校園故事中,我們處處能感受到教育“春風風人,夏雨雨人”的真愛風景。感謝陳老師在教育路上給我們帶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讓我們受益不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對於自己的專業成長,我制定了一些計劃。一、成長需要多聽課。我認為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青年教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每聽一堂課都有或多或少的收穫,漸漸地,我也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聽完課之後,把其他老師上課時講到的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後進行琢磨,將他們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每次聽課,我都有不同的領悟,都能收穫到很多東西,經常有“聽君一節課,勝思一整天”之感。所以我要將聽課堅持下去。二、成長需要多反思。我認為,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不斷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並認真地做好記錄,便於今後教學時借鑑使用,也可以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三、成長需要多讀書。只有多讀書,才能領會書中的精彩世界,才能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一個優秀教師的深厚功底,高超駕馭課堂能力、活潑風趣的課堂語言,只能來自於持之以恆的不斷讀書,不斷的充電,不斷的從知識海洋中汲取營養。

希望通過我的努力,我能用最短的時間,成為朝陽一高教育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第二篇:春天讀書筆記大全

春天讀書筆記大全

夏天來得這麼早,春天和秋天永遠是短暫的,夏天和冬天也永遠是人們最難熬的季節,春天讀書筆記大全。兩個極端,誰也不喜歡。好比赤道和南北極,誰願意去呢?要你站在太陽下暴曬或是站在寒風中受凍之間做一個選擇,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果斷地選擇。

是啊,這種極端的環境,當我們身處其境的時候,我們會痛苦難忍,可是當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又恨不得趕緊走進自己需要的環境中,至少我們有這樣的感受,大冬天的時候,穿多少衣服都不夠暖和,冷風無情地鑽入我們的骨頭中,整個人彷彿要被凍住在風中。下雨的時候就更慘了,一邊凍得要命,一邊還得防滑、打散穿雨披。這時候,我們恨不得馬上跑進屋子裏,用棉被把自己包裹起來,嚮往夏天的太陽,温暖明媚,當時是怎麼也想不出夏天會怎麼那麼難受的。

然而,天一熱起來,就像現在,已有夏天炎熱的感覺了,中午走在去食堂的路上,酷熱難當,當時要是有一間開着涼快空調的房間,哪怕只是一片樹蔭,我都會非常滿足的。可是迎接我們的只是刺眼的陽光,身邊籠罩着燙燙的空氣。當時非常希望能有個魔法讓我一下子回到冬天,啊,那才舒服呢!

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這樣,需要的時候才知道它的好處、它的價值,才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它,讀書筆記大全《春天讀書筆記大全》。

2.

在我家門前有一棵冬青,去年冬天,它變得焦黃乾枯,我們差點把它除掉。而到了今年夏天,它又恢復了生機勃勃的樣子,我們都慶幸,沒有除掉這位在堅忍中等待春天的勇士。

這位勇士的精神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們偉大的母親—祖國。

中國,一個多麼堅強的母親。它用堅強,忍耐,保護着他的兒女。

同樣,中國母親也是“體弱多脖的,在汶川大地震中,在湖南發生雪災……的時候,中國沒有倒下,而是拼力的保護着它的孩子。

在奧運會的時候,祖國母親向全世界展現了它最美麗的一面。

我很自豪我是炎黃子孫,我很自豪我生活在華夏土地上。我也相信,中國一定會在困難中挺起腰來,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不是“東亞病夫”。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夏天來得這麼早,春天和秋天永遠是短暫哋,夏天和冬天也永遠是人門最難熬哋季節。兩個極端,誰也不喜歡。好比赤道和南北極,誰願意去呢?要您站在太陽下暴曬或是站在寒風中受凍之間做①個選擇,恐怕沒有幾個人能果斷地選擇。

是啊,這種極端哋環境,當我門身處其境哋時候,我門會痛苦難忍,可是當我門需要牠門哋時候,又恨不得趕緊走進自己需要哋環境中,至少我門有這樣哋感受,大冬天哋時候,穿多少衣服都不夠暖和,冷風無情地鑽入我門哋骨頭中,整個人彷彿要被凍住在風中。下雨哋時候就更慘了,①邊凍得要命,①邊還得防滑、打散穿雨披。這時候,我門恨不得立刻跑進屋子裏,用棉被把自己包裹起來,嚮往夏天哋太陽,温暖明媚,當時是怎麼也想不出夏天會怎麼那麼難受哋。

然而,天①熱起來,就像現在,已有夏天炎熱哋感覺了,中午走在去食堂哋路上,酷熱難當,當時要是有①間開着涼快空調哋房間,哪怕只是①片樹蔭,我都會非常滿足哋。可是迎接我門哋只是刺眼哋陽光,身邊籠罩着燙燙哋空氣。當時非常希望能有個魔法讓我①下子回到冬天,啊,那才舒服呢!

世界上許多東西都是這樣,需要哋時候才知道牠哋好處、牠哋價值,才會用正確哋眼光去看待牠。

第三篇:《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很長的一段時間中,人類拒絕謙卑,傲慢地妄圖控制自然,而人類也認為自己很好地控制了自然。我們把自己與自然剝離,我們認為是世間生靈的主宰,我們研發各類化學藥物企圖消滅阻礙人類生產生活的“害蟲”,卻污染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水、土壤、植物,殺害了被我們稱為朋友的飛禽走獸、我們精心養殖的家禽,甚至最終波及到了自身卻因人性的傲慢而不知。

蕾切爾·卡森在人類為自己的偉大沾沾自喜時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因人類的傲慢而造就的春天,一個籠罩着死亡的春天,那裏疾病替代了生機,灰暗替代了多彩,寂靜替代了熱鬧。卡森小姐在開篇就將帶我們領略了明天的寓言,不禁讓人思考到底是什麼讓今天的美好消逝,又是什麼讓無數城鎮的春天之聲沉寂?慢慢地,作者以事實與統計數據向告我們,我們所做的一切對我們所生存的自然與我們自己的強大的破壞力。但是作者並未停留於指責與不認同,她還進一步告訴我們另一條道路,即生物控制。其中包括在當時頗有成就的“雄性絕育”技術、化學不育劑,也包括利用昆蟲本身的生活特徵來創造消滅昆蟲的武器,如吸引劑、超聲波,甚至提及利用僅對某些昆蟲起反應的微生物以及我們現今最為熟悉也最常用的引進生物天敵的做法。

本書給我巨大震撼原因之一在於其作者——蕾切爾卡森,一位兼具理性與感性於一體的女性,她感傷于飛舞在我們四周的鳥兒的消失,同時又嚴謹地尋求原因,用一系列的數據打動人心;一位短暫而又永恆的女性,她因乳腺癌早早喪失了生命,卻用短暫的生命給予了人類長久的警醒;一位柔弱而又堅強的女性,病痛是她卧牀,利益集團的惡意抨擊卻不會讓她退縮。人們將她與託斯夫人相比,一位讓我們驚醒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褪去對大自然的無理與貪婪,謙卑地從控制自然逐漸學會尊重自然,一位讓我們驚覺種族的平等,褪去部分高等民族的輕蔑,謙卑地從奴役逐漸學會共處。

正如上文所説,作者每一章節中提供的強大的數據也讓我折服。不同於《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戲劇性與衝突性,卡森將當時為人們難以察覺的危險以細緻精準的數據一一展現在我們面前:以垂釣而聞名的加利福尼亞清水湖在施用殺蟲劑的十年內鸊鸊從一千多對減少到三十多對;在使用了七氯的土壤中四年後仍依然保留可以殺死藤蔓的毒素;在消滅日本甲蟲的密歇根州為了省錢使用艾氏劑,一個小時內就收到了民眾近八百個質問;為了控制荷蘭榆樹病噴灑的大量滴滴涕使密歇根州立大學一百八十五英畝大的校園裏知更鳥的數量由往常的三百七十下降到二三十隻,而本該有幾百只的幼鳥也僅被發現一隻;沿弗羅裏達西部從坦帕到梅耶堡海岸線上築巢的鷹在一九四七年開始數量下降,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七年間,近乎百分之八十的窩已經沒有小鳥孵出,一九五八年研究人員長途跋涉至發現了一隻小鷹,並且只有十個巢裏有大鷹的存在;在被僅噴灑一次滴滴涕的米拉米奇江口的採集樣品處,一九五九念得幼鮭數量進相當於從前的四分之一,而整個米拉米奇流域的產量比前三年的產量減少了三分之一;印第安河沿岸的海濱上本該有十萬只提琴手蟹羣居,然而能夠看到的只是不足一百隻或是死的或是病的提琴手蟹;因撲滅火蟻的計劃,亞拉巴馬州的一片開闊地帶有一半的鳥類被殺死,生活在地面上或者多年生低植被中的鳥類百分百死亡,亞拉巴馬州維爾克斯郡的一個地區,在施藥後的夏天除了一堆堆未孵出的蛋和一隻死去的幼禽外,完全不見火雞的影子;從一九五零年到一九六零年,死於所有類型的的血液和淋巴噁心腫瘤的人數由一萬六千六百九十人猛增到二萬五千四百人,死亡率由十萬分之十一點一增長到十萬分之十四點

一。所有這些數據在書本的每一章節隨處可見,作者並未誇誇其談式地讓人感覺其觀點是杞人憂天,而是在每一個新的觀點後都附上國內國外、普通百姓或是專家學者的實際反饋情況。而也是作者的這一番用心,雖然在本書出版後遭受與農藥相關企業等各大利益集團的猛烈抨擊與輿論嘲弄,也始終阻止不了公眾的環保意識,最終掀起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環保潮流。

所有的數據與事實都只是對作者觀點的有力證詞,而本書最為震撼我的是在當時的環境中作者長遠的目光與獨特的觀點。作者在美國欣欣向榮的年代,勾畫出一幅獨特的“明天”的景象,大自然不在忍耐人類的貪婪與傲慢,我們向自然索取的一切最終被收回。在人心急劇膨脹的年代,在人企圖控制自然的年代,卡森小姐一句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促使公眾乃至政府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了不同的理解——以一顆謙卑的心敬畏自然。正如作者在第八章中所説:“控制自然的努力有時候像澳洲原住民的回飛鏢一樣,投出去後又飛還原地”,殺蟲劑在對付蟲害的鬥爭中取得的勝利是如此短命,以致於有時在一份慶賀某些化學藥物對一種昆蟲控制成功的報告墨跡未乾的時候,又不得不再發出另外一個修正報告了。“大自然不是這樣容易被塑造的,而且昆蟲也能找到竅門竅門避開人類用化學藥物對他們的打擊”,在蟲害的不斷遵循達爾文的進化論中,化學藥物的使用一再失敗,失敗的時間間隔不斷縮小,然而這些化學對於壽命更長、輩代更替更慢的動物與人類來説,很多時候還是致命的毒藥。我們企圖控制自然,消滅自然中存在的某種生物,唯一的結果便是此類生物即將捲土重來,而其他生物慘遭厄運。“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儘管他很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加拿大昆蟲學家g?c?尤里特指出:“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哲學觀點,放棄我們認為人類優越的態度,我們應當承認我們能夠在大自然實際情況的啟發下發現一些限制生物種羣的設想和方法,這些設想和方法要比我們自己搞出來的更為經濟合理。”因此,我們不應該繼續自傲地認為人類創造的新物質可以解決一切,如前文所説,作者也在最後一章道出我們以順應自然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解決生產生活問題。

我們在為消滅某種蟲害沾沾自喜時,還忽略了我們親手製造的對敵化學物質最終會成為自己的毒藥。“失去榆樹是可悲的,但是假若在搶救榆樹的徒勞努力中我們把絕大多數的鳥兒扔進了覆滅的黑暗中,那將是加倍的悲慘。而這正是威脅我們的東西。”空中播撒、農民漫灌、生活生產用具的添加劑,這一切行為都使我們的毒藥不僅僅面向我們深惡痛絕的蟲害,同時也面向我們所要拯救的樹木鳥魚甚至我們自己。假如一萬隻知更鳥在痙攣中慘死的情狀也打動不了使用者的冷酷心腸的話,我們不妨通過卡遜的視野看看妄自尊大給人類帶來的痛苦。歷史上從來不曾出現這種情況:數以億計的人們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就被迫生活在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在這裏,我們日常接觸的化學物質將在你的脂肪中悄然累積,直到致病的臨界線。我們也許能用蚊帳隔絕蚊子,卻沒有一種裝置來隔絕小規模的毒物暴露,而人們一貫輕視那些看來可能給我們未來帶來危害的食物,我們立刻就看到一幅觸目驚心的圖景——美國癌症協會預計美國人口中有四千五百萬人終將罹患癌症。在兒童中間,不同形式的癌症也成為重要的致死原因。然而我們所做的並不僅僅影響到當前,“即使不發生進一步的污染,要改變這條河裏魚類的數量也許要花多年時間。一些在它們天然區域中僅存的品種可能永遠也不會再恢復了”,不可恢復的不知是死去的魚類,“比個體生命更加寶貴的財富是我們先天所具有的遺傳物質,這是聯繫我們過去與未來的紐帶”,然後各類化學物質已悄然無聲地潛入我們的細胞進而改變我們的某些基因,我們今天從大自然所獲取的利益,都將在我們的後代身上被債權人——大自然連本帶利的取回。那麼到底是誰有權做出這樣的決定,使得這些致毒的連鎖反應產生作用,使得我們現今的短暫勝利成為明天苦難的源泉。正如作者所説“任何文明是否能夠對生物發動一場無情的戰爭而不毀掉自己,同時也不失卻文明因有的尊嚴。”

第四篇:寂靜的春天 讀書筆記

聆聽自然的呼喚

——<<寂靜的春天>>讀書筆記

作者簡介:

雷切爾〃卡遜(rachel carson,1907年5月27日-1964年4月14日),美國海洋生物學家,但她是以她的小説《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引發了美國以至於全世界的環境保護事業。蕾切爾〃卡遜1907年5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間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在此期間,她曾寫過一些有關海洋生態的著作,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着我們的海洋》,這些著作使她獲得了第一流作家的聲譽。

正文:

《寂靜的春天》一書在高中時就有耳聞,大概知道些內容,而自己本身是個不太愛看名著的人,遲遲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把它踏踏實實看完。而毛概課上,從老師給的閲讀書單中,《寂靜的春天》從名字看來最富有詩意,也最能激起我的閲讀興趣,所以才選擇本書。

初次見到這本書的時候,素淡的封面,給人一種淡淡的哀涼。《寂靜的春天》以一則明天的寓言開始。寓言裏如桃花源般虛構的城鎮,在人類定居之後發生了可怕的變化,各種動物和孩子不斷地死亡,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蕾切爾〃卡遜通過大量充分的科學論證,表明這種由殺蟲劑所引發的情況正在美國的全國各地發生。它們污染了水源、土壤,破壞了從植物、浮游生物到魚類、鳥類、獸類直至人類的生物鏈,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種癌症。卡遜説:“它們不應該叫做殺蟲劑,而應稱為殺生劑”。

許多這類化學殺蟲劑都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它們的降解速度緩慢,危害持久。還有一些脂溶性的化學品,比如ddt,能夠在

動物的脂肪組織中進行富集,即使每次攝入的量很低,時間長了也能累積到很高的濃度。而且,這些藥劑在噴灑時在空氣、風的作用下,使受影響的範圍不斷地擴大;在雨水的作用下,會使藥劑溶於水中,隨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滲透到地下水,水的地表徑流使污染的範圍越來越大……殺蟲劑的使用不僅對動物、植物等產生傷害,對人類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在書中大量的事實進行了論證。在佛羅里達州,兩個小孩發現了一隻空袋子,就用它來修補了一下鞦韆,其後不久兩個孩子都死去了,她們的3個小夥伴都患病,因為這個袋子曾用來裝過一種農藥,叫做對硫磷的有機磷酸酯。另外有一次,威斯康星州的兩個小孩(從兄弟倆),1個是在院落裏頑耍,此時他的爸爸正在給山藥蛋薯噴射對硫磷藥劑,藥霧從連接的地裏飄來;另1個隨着他爸爸遊玩跑進穀倉,又把手在噴霧器的噴嘴兒上放了一下子,也中毒了就在當天晚上,兩個孩子死了。像這樣的事件很多,對人類帶來的傷害也是永久性的。

然而,使用了殺蟲劑也並不一定能把害蟲殺掉,甚至反而造成了害蟲的猖獗。大量使用殺蟲劑使有些害蟲產生了抗藥性,人們不得不又研製新的化學藥劑來殺蟲,這樣不斷地研製、不斷的殺蟲,最終產生的化學藥劑成分越來越複雜,帶來的傷害也會越來越嚴重,人蟲之戰永遠無休止。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很多,卻沒有容易的解決辦法。正如阿伯特〃斯切維澤所説:“人們恰恰很難辨認自己創造出的魔鬼。”而發明和運用它們的生物學家們,不可能不明白這些化學物質在食物鏈中的傳遞會造成怎樣的後果;也不可能不明白它們對人類的未來會

產生怎樣的影響。究竟是人類的未來重要,還是一時的功利重要?然而,我們從不靜下心來思考,因為急功近利已經是主流的文化了,因為創新已經沒有了文化和思想的束縛了,因為我們的觀念裏面,只有利益,沒有責任了。這是文明的悲哀,也是我們自己的悲哀。

我們想要消滅昆蟲,卻不去想能消滅昆蟲的東西,總有一天也會消滅我們。眾所周知,我們用動物來做新藥物的實驗,然後再去看它在人類身上的療效。我們不難由此推出動物和人類在作為生物的屬性上是相通的,最簡單的是,我們有一天都會離開這個世界,遲早罷了,有些動物比我們的生命短,有些比我們的長,人類作為生命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而對於那些能消滅一種動物的東西,我們怎麼就能夠熟視無睹呢。因為工業化嗎?因為對利益的追求早已讓我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嗎?

1948年美國“多謊拉煙霧事件”,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1955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68年日本愛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驚世界的環境污染事件?一場海灣戰爭,將碧波萬里的地中海幾乎變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蓋着人類生命的搖籃,扼斷了海鳥們的生存之路。一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泄漏給人類留下難以醫治的後遺症,震驚世界的日本“水俁病”正是由於人們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這樣的教訓舉不勝舉。環境污染以每週一種的速度在滅絕着生物!人類自鑽木取火發明熟食即開始有文明,經過一萬年演化至十九世紀末,也還保持能與自然相處和諧狀態;自蒸汽機發明後,進入科技時代以至今日,已進步到全球資源逐漸耗竭,把地球遺留給我們裏珍貴

遺產無知的浪費了。雖有一部分有知有覺的學者人士已經提出呼籲,可是效果並沒與想象中的那麼好。問題只見日益嚴重。這樣人類將會禍延子孫,咎由自取!故我們領悟到科技日益發達,只為滿足人類一時的私慾,但會製造更多負面永久不良的後果;而最後終將走入絕路。

古人説:"順天者昌,逆天者亡。"所謂天,是天道也;自然也。如果有一天人類真的滅亡了,這個惡果應歸功於人性自私、貪、欲,只圖生活上物質享受,想得到更好的,更多的,而只為本身利益,不顧他人及一切。我們明知殺蟲劑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和生態平衡,但卻還在大量使用殺蟲劑;我們明知空調、冰箱等電器對臭氧層的破壞十分嚴重,卻還在大量使用;我們知道汽車尾氣破壞臭氧層,卻還在不停的購買私家車;有些企業明知許多廢棄物不經處理會對河流土壤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還是在隨意排放這些廢棄物,因為這樣處理的成本低……

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難道人們真的不怕死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是人的貪慾和僥倖心理在作祟。一方面,眼前帶來的經濟利益比起長遠的環境效益更能刺激人們,對於人的貪念更具有吸引力。在以環境為代價得到的經濟利益面前,人們妥協了,選擇了接受物質享受。人性中的自私使他們只為本身利益,不顧他人甚至是後代。另一方面,大多數人的僥倖心理安慰自己説,並沒有那麼可怕。而當一次次的環境災難發生在眼前的時候,他們又安慰自己説,那是自然現象,並不是使用化學物品的緣故,並不是環境的污染導致的,並不是我們的錯。所以,人類在僥倖心理下仍安心地做着破壞着環境的事。除此

以外,人們對於生命的錯誤對待也是原因之一。人們認為植物不及人類重要,動物不及人類重要,我們喊出“以人為本”的口號,但是地球不僅僅是人類的,也是其他動物的家園。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地球,我們只是地球的使用者,而不是主宰者。我們沒有足夠認真地審視與我們相同的生命個體。

“現在,我們正站在兩條道路的交叉口上。但是這兩條道路完全不一樣,更與人們所熟悉的羅伯特〃福歲斯特的詩歌中的道路迥然不同。我們長期來一直行駛的這條道路使人很容易認為是一條舒適的、平坦的、超級公路,我們能在上面高速前進。實際上,在這條路的終點卻有災難在等待着。這條路的另一個叉路——一條“很少有人走過的”叉路——為我們提供了最後唯一的機會讓我們保住我們的地球。”《寂靜的春天》猶如曠野中的一聲吶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辯的論點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我想象着卡遜寫作《寂靜的春天》時的情景,強忍着切除乳房的痛苦,同時還接受着放射治療……在書出版兩年後,她逝世於乳腺癌。從某種意義上説,卡遜是在用她的生命來寫作,也是為世間的(推薦打開本站:)所有生靈而寫作。她驚醒的不但是她的國家,甚至是整個世界。化學藥品之戰永遠也不會取勝,而所有的生命在這場強大的交叉火力中都被射中。使用化學藥品的問題很多,卻沒有容易的解決辦法。《寂靜的春天》將我們帶回當下在現代文明中喪失到了令人震驚地步的基本觀念:人類與自然環境的相互融合。畢竟,我們是地球的一員,我們還必須生活在地球上,美麗的自然需要用心去理解,就如美好的環境需要用雙手去呵護。

從《寂靜的春天》開始我的讀書筆記,有些偶然,不過又覺得十分恰當,因為這本書吹響了環境保護的號角,於是也想讓它成為今後讀書筆記的開端和激勵。看完這本書,沉思之餘,心情是很沉重的。抬頭看着天空中滑過的飛鳥,低頭聆聽悦耳的鳥鳴,覺得好珍貴,現在改變,也許還來得及,再晚,也許就真的是一切無法挽回了。我希望我們在除了汽笛聲,機器運轉的聲音之外,還能聽到些別的,活着的生命的聲音。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每個人都應成為環境保護運動的主角。望着不再藍的天,不再清的河,呼吸着灰濛濛的空氣,你做了些什麼?節能減排,做個低碳人,你行動起來了麼?

第五篇:讀書筆記-寂靜的春天

讀書筆記--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

作為環境系的學生,我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這本書--《寂靜的春天》。這是一本最早關於環境保護方面的書,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作者是蕾切爾,一位偉大的女性,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學者第一次對人類征服大自然意識的絕對正確性提出了質疑。《寂靜的春天》出版兩年之後,她心力交瘁,與世長辭。作為一個學者與作家,蕾切爾所遭受的詆譭和攻擊是空前的,但她所堅持的思想終於為人類環境意識的啟蒙點燃了一盞明亮的燈。

正如書序的作者阿爾·戈爾所説,這本書是一座豐碑,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強大,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公眾政策中還沒有“環境”這一項,但這時已經出現了很多的環境問題,但卻沒有引起足夠的認知和注意。這本書在1962年第一次出版的時候就引起了眾多爭議,它那驚世駭俗的關於農藥危害人類環境的預言,不僅受到與之利害攸關的生產與經濟部門的猛烈抨擊,而且也強烈震撼了社會廣大民眾。

全書從一篇寓言展開,美國中部的一個城鎮,和諧美麗,讓人感到目悦神怡。但有一天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鳥兒不見了,沒有小雞破殼而出,也沒有新生的小豬仔能活下來,沒有花沒有果實。而這一切的源頭便是人類自己。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球一直按照自然的力量緩慢發展,人類出現以後,開始了改造周圍大自然的歷史。在這段過程中,化學藥品的污染極為嚴重。在解釋整個藥品的使用過程時,根據達爾文的適者生存原理,昆蟲的抗藥性不斷增強,因而殺蟲劑也在不斷升級,所以“使用藥品的整個過程看來好像是一個沒有盡頭的螺旋形的上升運動”。圍繞着殺蟲劑、除草劑和其它一些於不經意之中危害人們的化學藥品,書中第三章介紹了ddt、氯丹、狄氏劑、艾氏劑、安德萘、烷基和有機磷酸鹽等巨毒化學藥物。通過一段段既專業又通俗的解釋和一個個鮮為人知的事例來説明化學藥品對殺害有害生物雖在開始階段有一定效果,但由於那些有害動植物的天敵也被毒死了,而那些有害動植物慢慢地產生了抗藥性,終歸會適得其反。正如作者所説,“對於我們在周圍環境中廣為散播的化學藥物的同樣作用,我們又怎麼能掉以輕心呢?”人類必須重新認知這些所有的問題。

現在雖然以經過了許多年了,但書中所提,濫用藥物的情形,不僅沒有改善,更變本加厲。除原有殺蟲劑、除草劑外,更多的農藥、清潔劑、化學藥劑--紛紛被髮明利用。將人類帶入更深、更無可救藥的境地。因為人類為了更方便的生活,而許多事實的真相,也被隱

瞞和矇蔽。生活裏,清潔劑、芳香劑、洗潔精等,更是變成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這些物質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後果,只有方便和效果,被商業化的宣傳和推銷。

人類賴以生存的最珍貴天然資源--水、土壤、植物全都遭到各種殺蟲劑、除草劑、化學廢棄物的污染。而且這些物質混合在一起後,會互相作用、轉化,其毒素是驚人的。這些化學物質經過層層積累,又危害到食物鏈的每一種生物,而這食物鏈的終點所遭受的危害最大。食物鏈的終點在哪兒?毫無疑問,是人類自己。沒有植物,任何動物都無法生存,而我們不斷的噴灑農藥是在扼殺土壤中的生命,土壤中的生物沒有了,土壤將是死的,到最後什麼植物都長不出來,最終是扼殺我們自己。我們太輕忽了,沒利用價值,甚至只是生長地點不對,就視為雜草,用除草劑去除。大自然的各種植物自有其重要地位,它提供給鳥類、小動物等食物、庇佑及棲息處。使用農藥、除草劑等,使得整個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同時也斬斷了生物之間互相維繫的生命線。

農藥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野生動物、家禽等,都和我們所想要消滅的昆蟲住在一起,也跟着被毒死,樹林變得一片死寂。任何一個文明,是否能摧殘生物而不致毀滅自己?鳥兒吃進農藥後會死亡或者生殖能力降低,事實上殺蟲劑會藉由食物鏈的傳遞,如投石入池中引起漣漪一樣,將所有生物的死亡及絕種危機擴散開來,最終人也逃脱不了這一命運。不僅陸上的生物如此,雨水將殺蟲劑衝到河海中,水中生物魚蝦、蟹蚌等即使沒死也在體內藏毒,河水漸漸也變得死寂。同時有部分化學藥劑會被河底底泥吸附,從而緩釋入河水中,這一過程也是曠日持久的。

我們只看到農藥當下的功效,忘了其毒性,因此噴藥的方式不再是針對某昆蟲、某植物,噴的地點也不僅是山林和耕地,連市鎮也噴,所有的一切,包括人、家畜,全部受害。更嚴重的是人也受到哄騙,把殺蟲劑等帶入日常生活中,但卻沒有人提到使用這些藥劑的危害性。農藥會積累在人體脂肪中,而脂肪是分佈在身體各器官、甚至是細胞膜中,身體消耗脂肪時,毒就會釋出。自從1950年殺蟲劑廣泛使用以來,肝病的罹患率急劇增加。為了暫時消滅一些昆蟲,我們竟然必須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我們忽視大自然的力量,自以為能改造大自然,低估天敵的價值,未考慮生物複雜的系統結構。無論科技發展多快、生產的殺蟲劑會愈來愈強,但昆蟲的抗藥性還是快了一步,要殺滅的昆蟲反而更強壯,更爆發性的繁殖。更糟糕的是殺蟲劑同時也把昆蟲的天敵殺死了。

而大自然對我們人類的報復也是十分嚴重的。比如説全球氣温變暖的事件和臭氧空洞,都是大自然因為人類濫用大自然資源和隨意破壞的自然的“報復”。現在回想起來像“我們

為什麼要濫吃野生動物”、“我們為什麼要因為一時貪圖舒服而隨意看空調”等問題時也有些後悔莫及。

在文中的最後一章,作者給予了人類最後的希望,指明瞭另一條道路。那就是符合大自然的規律的生物解決方法,利用昆蟲來對付昆蟲。將人的干預降至最低,大自然會運用她的方法建立奇妙而複雜的系統去約束昆蟲,是萬物達到平衡。

現代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與污染影形相隨。人們必須在發展的同時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子孫後代留一片乾淨的家園。而最要緊的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做環境的保護者。

環境保護可以説是一個看似普通卻十分嚴重的問題,而保護環境也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十分難徹底做到的問題。有許多人因為錢而忽視甚至放棄了環保,還有許多人表面上口口聲聲地要進行環保,卻很難落實到生活當中;但環境保護做起來其實也十分簡單:不亂扔垃圾;不濫砍濫伐樹木,濫殺野生動物;做事談話時不要發出噪音等等,這樣看似平凡的事卻的確是在保護環境。

假如想讓我們及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能看見我們今天可以看見的藍天白雲、花草樹木和清澈的河流的話,我們就不應貪圖眼前利益,因為這往往會引起許多的環境問題。畢竟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失去了就不會再擁有,就算你有再多的金錢,有再大的勢力,也無法買到另外一個地球。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dushu/dvvd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