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大河兒女觀後感(精選多篇)

大河兒女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大河兒女觀後感

大河兒女觀後感(精選多篇)

大河兒女觀後感

長達43集的電視劇《大河兒女》終於落下帷幕了,觀後還真有一些感想。

劇中,陳寶國與趙君分別飾演鈞瓷世家賀、葉兩族的掌門人,兩大戲骨同台飈戲。陳寶國在劇中飾演的是河南三河縣風鈴寨鈞瓷燒窯世家賀家的掌門人,他性情剛烈狂傲。趙君飾演的葉鼎三則是賀家的競爭對手,他身上體現了河南人的質樸與闖勁。

電視劇《大河兒女》的歷史跨度從20世紀20年代到新中國成立,在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下,通過一個家族的變遷講述了河南兒女投身革命,為新中國建立立下卓越功勛的歷史故事,是一部河南人的奮鬥持篇。相較於那些主題宏大、內容空洞的紅色正劇和殺鬼子拼神技的抗戰雷劇,《大河兒女》的創作特色則是行業劇與主旋律正劇的無縫對接,令人眼前一亮。它以小見大,以極富魅力又神祕的鈞瓷為全劇切入點,不僅大大增強了該劇可看性,讓觀眾借劇瞭解了鈞瓷的製作工藝和藝術魅力,更以小見大折射了亂世中,中國傳統文化破壞又復興的堅韌歷程。

《大河兒女》沿襲了歷史體裁的基本故事構成方式,通過賀、葉、楊、鄧等家族的興衰及主要人物悲觀離合的一生來縱向把握鈞瓷的近代歷程。圍繞近代的這場變革並不僅是人物命運的變革,同樣是生活方式及生產方式的變革,對於鈞瓷來説,要想傳承這一技藝就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然而從民國到抗戰再到建國,其中的變化太過複雜,身處歷史中的個體並沒有足夠的眼光來緊跟時代的步伐。其實,任何時代都沒有誰能完全看透歷史的走向,而所能作的只是每人根據自己的內心準則行事:堅守自己所堅守的,放棄自己要放棄的。

有歷史沉澱和文化底藴的劇才是有生命力的,《大河兒女》是一部講述河南人的故事的電視劇,並不僅指劇中無處不在的豫劇、鈞瓷、黃河等中原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全國觀眾從故事和人物身上,瞭解河南、讀懂河南。該劇因為齊聚多重看點,既有鈞瓷頂尖手藝人的過招,又有年輕人糾結的愛情;既有平民柴米油鹽的小生活,又有保家衞國的史詩情懷,贏得了各年齡層觀眾的熱捧。

第二篇:大河觀後感

大河觀後感

——為人民服務的人兒最美最幸福

初到塔里木河的水利學校畢業生陳大河與方文剛,跟我們年紀差別不大,在那個熱血沸騰的年代,他們沒有價值觀上的徘徊猶疑,就那樣懷抱着滿腔的愛國利民,站在解放初期這個新時代的起點,去參加建設一個新世界的偉大工程,去建設祖國大西北,振興中華,造福人民。那個年代的人們多麼單純,那個時候的理想多明晰,不像我們80、90後,什麼都有了,什麼苦都沒有受,心心念唸的卻還是自己的享受滿足。那些價值觀都大一統的年輕人,和我們這以特立獨行為高明的一代相比,是他們喪失個性還是我們喪失方向?享受着先輩們血汗打造的幸福生活,我們難道不應該心懷感恩,自問自省麼?

青年人是熱情的、活潑的、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身上充滿着幹勁和無限的可能性,在高尚理想的指引下,這渾身的力量能轉化成非常偉大的事業,就像陳大河、方文剛和吐爾遜所做的那樣。為人民服務,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還有力量和時間,我們能做的也有很多很多。

幸福從來都不難。叔本華把人生歸結為鐘擺,永遠在痛苦與無聊之間來回擺動,我想這種觀點之所以陷入悲觀中無法自拔,是因為太侷限於自身、自我。人生不是為自己而活,如果把格局放大一點,不要執着於我能夠得到什麼,我能夠實現什麼,我要過什麼要的日子,而是我能付出什麼,我能為別人帶去什麼,我能使別人的人生得到些許改善嗎,我對這世界,能有一點點貢獻嗎——這就是黨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宗旨,這不是一句空話。誰若能切切實實地把這句話付諸實踐,最大的收穫也許並不是社會的榮譽和人民的感懷,而是自己內心的喜悦安寧。我總是偏愛着中國傳統的,我們自己的文化,雖然文化並無優劣之分,但我們可以感受到,西方文化學到底學到盡,也不會解決人自身完善和幸福的問題。而我們的傳統文化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早已把人格完善的方法和人生意義的方向明瞭一清。中國共產黨也以一句為人民服務,以最平易的方式告訴了我們幸福的真諦。

電影演到冬妮婭冒着嚴寒獨自踏雪歸來,毅然將自己的一生交給陳大河的片段,好多女孩子都哭了。原來愛情的真諦也和金錢物質無關,和索取無關,最美最動人的是兩顆天使般的心靈,因共同的理想而相互貼近相互依存,兩個不懂索取只求奉獻的高尚人兒,在所有羣眾的愛護和祝福裏永結同心。儘管大河的情話説的天雷滾滾,既沒有英俊的相貌也沒有個富二代的身份,冬妮婭還是願意為他獻出一切。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説的大概就是大河這樣的男子吧。金玉般的品格,拼搏於造福人民的事業。有房有車的富二代怎麼了,能及得上我們大河的光華?

電影還讓我想到的是,為人民服務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一開始南疆在羣眾的反對聲裏無奈落淚,因為溝通一關沒有做好,再好的工作羣眾不理解不支持也不會達到效果。況且既然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人民服務,又怎麼能置羣眾的呼聲於不顧呢?偉大的事業往往阻力重重,真的是需要領導者具有卓越的才幹。首先是專業知識,若是讓我在國中就看了這片,在那時就為水利工程的事業欽佩感念,就看到沙漠裏艱辛的探測和工程完成後人民的喜悦,我一定好好學習物理知識啊......嗯,水利工作不行了,我還有很多別的工作可以做,在學習階段一定要好好充實自己,增長知識和才幹,將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去。

不然,一個什麼事都做不好的人,對人民能有什麼用呢,對國家能有什麼貢獻呢?

“知難而進,一往無前。艱苦奮鬥,務求實效。淡泊名利,無私奉獻。”這是江澤民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出要在全黨和全社會大力宣揚和弘揚的精神,也正是陳大河等黨的先輩們人生的真實寫照。學習黨的精神,我看到黨員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心中裝着人民和黨的事業的品格,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清正廉潔,兢兢業業,對黨和人民負責。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脱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於人民的人。在向黨組織靠攏的過程裏,我越來越被黨的主張和精神所感動,這是我一直尋求的組織,這是高尚無私者的集體,認識到這一點,我覺得中國共產黨,這幾個字就熠熠生輝。

共產黨員,就是陳大河那樣,“積極探索、勇於創新,艱苦奮鬥、知難而進,學習外國、自強不息”,就是方文剛那樣,“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顧全大局,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原來共產黨員哪裏是誰都可以當,在爭取入黨,即爭取人格的完善和理想的提升上,我知道我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陳大河,陳南疆,這些老一輩共產者所樹立的榜樣已經深深印刻在我的心中。我知道了理想該有的方向,我知道了幸福到哪裏去尋求。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

第三篇:好兒女觀後感

最近認真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電視系列片,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的偉大、共產黨的力量、共產黨的風采。從他們的事蹟中,讓我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堅忍不拔、淡泊名義、甘為孺子牛的情操。通過觀看學習,我對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我清醒的認識到,共產黨員的稱號之所以光榮,是因為黨員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能夠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的一

切,貧困山區教師趙世術的先進事蹟,實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慶市巫溪縣田壩鎮上鹿村的國小教師趙世術是堅守講台20年的鄉村教師,雙腿殘疾後,靠妻子背送

堅持教學12年。他以春蠶蠟炬般的師者大愛,照亮了山裏娃的希望之路??

由於身體原因,2014年趙世術離開了他摯愛的講台。但作為管理住讀學生的教師,趙世術每天仍由妻

子揹着到學校,照料學生的飲食起居,給他們補課、同他們談心,繼續着師者的大愛。

趙世術同志一個普通的山區國小教師,一個最基層的農村教師,卻有一種奮勇向前的拼搏精神,有一種不為名利所動的高貴品質,堅守艱辛清貧的教育工作崗位;有一顆“不是我所生,卻與我更親”的愛生

之心,這些都源於他無私奉獻於教育事業的堅定信念。

觀看了趙世術老師的先進事蹟,我感慨萬千,不斷進取,堅守崗位,不為名利所動,愛生如子,這就

是最崇高的師魂!這就是教育工作者趙世術老師的蠟燭.

作為一名黨員,我必須重視對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學習和改造。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在生活上、學習上、以及以後工作上的行動指南,貫穿我的一生。我要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 首先,要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一個人入黨的動機是不是正確,往往同他對共產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政黨的認識正確不正確、深刻不深刻有直接關係。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黨建理論,科學地闡述了上述問題,只有認真學習這些理論,才能對這些問題有更加明確和深刻的認識。

第二、要堅定共產主義信念,不斷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人們的正確認識,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並不斷循環往復,才能獲得。要通過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

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端正入黨動機。

第三、要通過學習優秀黨員的模範事蹟,來增強自己對黨的感情,激勵自己不斷進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實際行動,來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認識到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串於黨的一切活動中,任何時候都堅持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同羣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繫,不允許

任何黨員脱離羣眾,凌駕於羣眾之上。

第四、貴在堅持。要謹記組織上入黨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黨是一生一世。不論組織上是否入黨,都

應做到先在思想上入黨,要注意長期進行自我檢查。

觀看後,針對工作實際,各黨支部認真組織了座談討論。討論中全體黨員積極發言,圍繞學習收看受到了哪些教育、向優秀黨員學習什麼、怎樣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等方面分別談論自己觀看《人民的好兒女》系列片的體會,並立志向“人民的好兒女”學習,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甘於奉獻、一心為民,努力踐行共產黨員的宗旨。討論中對黨員教育形式及教育教材也提出了建議。大家認為黨員學習教育,特別是主題教育,集體觀看教育片的形式會更有利於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互動性和吸引力。

通過此次組織學習收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電視系列片《人民的好兒女》,使全體黨員深受教育,增強了全體黨員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的決心。同時也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更好的發揮黨組織

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趙世術,重慶市巫溪縣田壩鎮中鹿國小教師。1977年師範畢業,到偏僻鄉村國小任教。為了減少家長對孩子上放學需過河的擔心,主動承擔每天接送學生過河上學、回家的任務。五年時間,每天三個小時,雷打不動,直到修上吊橋為止。不到三十歲,就患上風濕性關節炎。從最初的拄着枴杖到校上課到後來的妻子揹着到校上課。到了手指不聽使喚時,只好用繩子將手指與粉筆捆住板書。他用自己畢生的心血鑄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雙雙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看完影片,我叩問自己,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然而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與勇氣。有的時

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總是觸碰你內心裏最軟弱的地方,但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麼多人,有尊嚴,善良,堅強的活着的時候,你也就多了更多向前走的勇氣。其實我想,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為這些有太多的有道德,有品質的中國人。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就越來越好了。相信每個看了人民兒女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近日觀看了《人民的好兒女》,被裏面所講述的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而感動。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的偉大、共產黨的力量、共產黨的風采。從他們的事蹟中,讓我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堅忍不拔、淡泊名義、甘為孺子牛的情操。

張伯禮,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在這一個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沒人知道中醫藥在張伯禮心裏的分量到底有多重,但卻知道他幾十年如一日,把所有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中醫藥的研究和發展上。他經常對身邊的人説:“我平生最大的理想,就是讓中醫發揚光大,讓中醫藥走出國門,為全人類服務。”正因為如此,他一生追求、無怨無悔。由於身兼數職,張伯禮院士每天需要應對相當繁重的工作,但他仍堅持每週出診兩到三次門診,每次看30多個病人。無論到國外還是國內參加會議或講課交流,他總是千方百計儘量不耽誤門診。因此,他的休息時間多在飛機或汽車上。據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介紹,如今,張伯禮的門診號已預約到今年年底。張伯禮院士經常説:無論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取得什麼樣的成就,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同時張伯禮總是拿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學,即使工作在繁忙,也要走上講台為本科生上課,走進實驗室與研究生一起做實驗搞科研。難怪中醫藥大學的師生們説,他們的張校長是最忙的人,也是精力最充沛的人,還是對學生最無私關愛的老師。他捐出“何樑何利獎”、“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百篇優博指導教師獎”的40餘萬元獎金,在學校設立了“勇搏”基金,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

他之所以贏得社會的認可,是因為他能夠立足本職,從小事做起,從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進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艱難險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異,勇往直前,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第四篇: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

《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

近日,公司組織觀看電視系列片《人民的好兒女》,我利用業餘時間觀看了一些。這些先進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實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優秀共產黨人的偉大和人民好兒女(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的風采,他們的事蹟讓我感受到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堅忍不拔、淡泊名義、甘為孺子牛的情操。他們有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能夠立足本職,從小事做起,從最平凡的事做起;在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艱難險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辭,勇往直前。這些優秀的人民好兒女的先進事蹟,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其中秦怡和趙世術的事蹟令我尤其感動。

秦怡,被周恩來總理稱為“中國最美女性”的她,為中國的電影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先後出演100多部電影。九十高齡的她,每天在女兒的陪伴下,早上6點起牀,晚上11點就寢,日復一日地活躍在公益慈善事業、電影拍攝戰線。然這樣一位女性,早年患腸癌,現在中午基本不吃東西,到了確實需要充飢時,只好吃上幾塊餅乾;丈夫早早離開人世後,為了給患大病的兒子籌錢節衣縮食,在照顧42年的兒子去逝後,將積攢下來為兒子治病的二十萬元無償捐獻給了災區;兒子畫作競拍,被美國斯瓦辛格購買,所獲款項2.5萬美元如數捐贈;玉樹地震再次捐款3萬元。就是這樣一位女性,面對逆境,鎮定自若,坦然擔當;就是這樣一位女性,慈善事業,來者不拒,公益事業,身先士卒。她的無私奉獻精神感染着無數黨員。她用常人難以付諸行動的不爭事實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美麗人生。

趙世術,重慶市巫溪縣田壩鎮中鹿國小教師。1977年師範畢業,到偏僻鄉村國小任教。為了減少家長對孩子上放學需過河的擔心,主動承擔每天接送學生過河上學、回家的任務。五年時間,每天三個小時,雷打不動,直到修上吊橋為止。不到三十歲,就患上風濕性關節炎。從最初的拄着枴杖到校上課到後來的妻子揹着到校上課。到了手指不聽使喚時,只好用繩子將手指與粉筆捆住板書。他用自己畢生的心血鑄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雙雙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

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的這次學習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導意義。2014年是推進“十二五”規劃實施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和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更是北京電信公司繼續做大、做優,樹立公司在首都形象的關鍵一年,在新形勢下、新機遇中、新起點上,我們基層黨員要學習《人民的好兒女》中優秀黨員的立足崗位、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好點點滴滴的基層工作,爭取幫助公司再創佳績。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公司新技術應用、轉型創新的排頭兵部門,我們會繼續做好ipv6、lte等新技術方面的跟蹤和試驗,並在新業務領域創新發展,努力為公司帶來新的收益和收入增長點。

第五篇: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

大愛無疆甘灑熱血——人民的好兒女觀後感

安全環保處劉其明

王萬青、宋德金、秦怡、趙世術、蔣國珍一個個鮮活的名字隨着電視走進了我們的心中,在每一名黨員的心頭激起了波瀾,一篇篇感人的事蹟像一股股清泉沖洗着黨員們的精神世界。

從他們的事蹟中,讓我們感受到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堅忍不拔、淡泊名義、甘為孺子牛、大愛無疆的高尚情操。展現在電視屏幕上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節,一句句樸實的語言,刻畫了這些優秀共產黨員可敬、可親、可信、可學的形象,反映了他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鬥的高尚品質,他們的事蹟深深的感動着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黨之所以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偉大進程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是因為有王萬青、宋德金、秦怡、趙世術、蔣國珍他們這樣的千千萬萬普通黨員,在立足本職,從小事做起,從最平凡的事做起。趙世術,重慶市巫溪縣田壩鎮中鹿國小教師。1977年師範畢業,到偏僻鄉村國小任教。為了不讓家長擔心孩子讀書時過河的安全,主動承擔每天接送學生過河上學、回家的任務。五年時間,每天三個小時,風雨無阻,直到建好吊橋。不到三十歲,就患上風濕性關節炎。從最初的拄着枴杖到校上課到後來的妻子揹着到校上課。到了手指不聽使喚時,只好用繩子將手指與粉筆捆住板書。他用自己從完整到傷殘的身體點燃了“大山的火把”,明亮了一雙雙希望的眼睛;蔣國珍一生中無兒無女,一生中為學生墊付學費無數。一生捐助貧困生學生無數。80多歲的老人還親自上山為學生掙更多的錢,來資助貧困生。她資助貧困生從不要求回報,只要求他們以後回報社會……他們就是這樣,用自身的行動,用點滴的積累,詮釋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是什麼樣的情懷造就瞭如此無私的境界?是什麼樣的動力造就瞭如此大愛的精神境界?讓他們的行為令中國動容?是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也是做人的價值觀的真實體現。正是有了這樣多的人,在平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用平凡樸素書寫着一種不平凡,於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用一件件普普通通的平凡事,感動着周圍的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才因此而驕傲。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為集體做些什麼,為國家做些什麼,為民族做些什麼,國家就會越來越美好了。他們讓我們看到了共產黨的偉大、共產黨的力量、共產黨人的風采。他們的事蹟,是真正感動中國的力量。

我要把這些共產黨人做為自己做人做事的榜樣, 在公司安全環保管理工作中,紮實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夯實自己的業務能力,以踏實努力的工作態度,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職責,為安全環保管理工作的不斷提升貢獻自己的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3y9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