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多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多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多篇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有哪些?“真扶貧,扶真貧,真脱貧”,以此為信念投身到脱貧攻堅工作中,努力做貧困户的貼心人。共同閲讀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5篇,請您閲讀!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1

搬石頭拌泥漿……儘管是微涼初秋,但上林縣澄泰鄉新聯村仍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景象。“今年9月開工建設的環村路,年底就能完工,村民進村出村更方便了。”看着正在建設的環村道路,駐新聯村第一書記朱泓靜激動地説。

去年12月,我市向56個深度貧困村發起脱貧攻堅“總攻”,選派了63位礪煉幹部到深度貧困村主戰場工作,朱泓靜正是其中之一。在十個月的時間裏,朱泓靜與村委幹部羣眾日夜奮戰,逐條破難題,逐户拔窮根,吃住在村,像釘子一樣,用腳步丈量脱貧路,勇當打贏脱貧攻堅戰的“尖兵”,帶動深度貧困村加快了脱貧的步伐。

“釘”在一線 掛圖作戰找短板

繞村流淌的清水河,世世代代滋養着新聯村。但這裏地勢低窪,每年雨季,雨水不斷灌入易造成洪澇災害,大部分農田被淹,村民生產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新聯村是深度貧困村,地理環境不適宜種植生長週期長的作物,基礎設施建設又相對落後,要怎麼帶領村民脱貧,發展出路在哪裏?

一道道難題擺正朱泓靜面前,但她並沒有氣餒,決心先做好最基礎的調研工作。

走村入户 摸清家底,不知不覺就到了傍晚,晚上回到村裏還得整理材料和數據,疲勞而充實的一天就這樣開啟了朱泓靜駐村工作的序幕。

“既然要到深度貧困村一線礪煉,就做好打仗的打算,既然組織選派為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我就不能辜負組織的信任和羣眾的期盼。”這是朱泓靜入村時的承諾,她也朝着這個目標努力。

雖是一名女幹部,但朱泓靜不柔弱,她按要求吃住在村裏,像一顆釘子紮在扶貧工作的第一線。“要幫助深度貧困村脱貧,首先要了解村情,找出發展短板,才幹有的放矢。”朱泓靜説,在推進深度貧困村精準扶貧工作中,上林縣礪煉幹部隊伍率先在14個深度貧困村掛上精準扶貧系列專題圖,實施掛圖作戰。

朱泓靜結合自己測繪專業所長及地籍管理工作經驗,繪製了一幅新聯村行政區域範圍內的正射影像圖,並套用土地利用現狀圖,將兩者相結合,找到了新聯村可發展的區域。

“你看,我們可以修一條環村路,將這些村莊連起來,不僅方便村民出行,農作物運輸也便捷。”朱泓靜和村委班子商議着,期望建設一條環村路,打通村莊之間的交通死結。很快,朱泓靜的建議得到村委班子的認可,並在9月全面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可以投入使用。此外,朱泓靜還將橫跨內安外安 塘峨等莊的300畝旱地改為水田,修建了溝渠,方便灌溉。

“一圖在手,胸懷全局,村子的優勢劣勢,一眼就能瞭解,心中有數。”朱泓靜説。

因地制宜 攻堅克難拔窮根

“我們將在村裏發展紫米種植 小龍蝦養殖,使這些脱貧產業成為村裏新的致富引擎。”對新聯村今後的發展,朱泓靜早已有了打算。

“產業扶貧是脱貧攻堅的要害,我們必須要把產業發展起來才幹幫助羣眾增收致富。”為了發展產業,朱泓靜和村委幹部挨家挨户做動員,利用村委裏“貧困户變脱貧户脱貧户變村幹”的身邊事例,改變貧困户“等 靠 要”思想,理清村子產業發展的脈絡。

因地制宜發展致富產業,是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途徑。

朱泓靜算過一筆賬,按照紫米目前每公斤6元的價格,每畝地產350—400公斤,一年收兩造,村民每畝地可增收4000多元,這要比種植玉米一般水稻等傳統作物經濟效益要好得多。朱泓靜説,村裏地勢低窪的地方,不適宜種植,那就因地制宜發展養殖業。

説幹就幹,新聯村利用50畝丟荒地來養殖小龍蝦,併成立合作社,帶領村民抱團發展。

為了讓村民“看得見 摸得着”扶貧實效,朱泓靜通過抓黨建促脱貧攻堅,發揮黨員 村乾和致富帶頭人的作用,動員致富帶頭人村委會副主任覃武軍發展紫米種植產業,示範帶頭,增強村民信心;激勵計生專幹潘濟海成立豚狸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養殖;發動博藝合作社致富帶頭人黃一晨開發養牛下游產業,“牛糞+稻草”種植雙孢菇,帶動農户增收致富。

在朱泓靜的帶領下,新聯村正慢慢發生着變化:愛心企業來了,為新聯村國小建設午休室,解決了老師和孩子的午休問題;廚師等職業培訓辦起來了,村民長了知識,增強了技能……

“朱書記到我們村以後,村子一天天在變化,有她在,我們有信心。”新聯村村支書覃振光説。

真幫實助 已把他鄉當家鄉

“此刻,村民看到我都會親切地打招呼,還經常與我拉家常,大家就像親人一般。”朱泓靜笑着説。

這位來自__市國土資源局的女幹部,從寬敞舒適的辦公室走到田間地頭 百姓身邊,讓村民打消了疑慮,堅定了發展信心。

面對156户639名貧困户的脱貧致富夢,朱泓靜不敢有絲毫懈怠。拉家常夜訪入户,在一次次溝通交流中,朱泓靜積極為羣眾排憂解難,逐漸搭建起與羣眾溝通的“連心橋”。

在走訪芭墓莊時,朱泓靜瞭解到,塘紅鄉一個商人從新聯村收購了一批玉米種,並與村民達成了口頭協議,但餘款尚未結清。因為該商人未與村民簽訂合同,有的村民手上有收條,有的村民手上連收條都沒有。據估算,牽涉村民100多户,涉及金額40多萬元。在公安機關的幫助下,今年4月聯繫上了這名商人,朱泓靜帶領村干與村民代表連夜找到該商人並要求他寫下承諾書,明確了須還款的事項。

“村民的血汗錢不能虧,作為第一書記,我就應當為他們排憂解難。”朱泓靜説。

“別小看這朱書記,她可是做羣眾工作的好手哩。”覃武軍説,朱書記不僅幫助村民解決問題,算經濟賬,動員宣講也有一套。

今年8月,朱泓靜利用新時代講習所組織村裏開展了一場脱貧攻堅的主題講習,邀請村裏的致富帶頭人來給大家分享脱貧致富的心得和經驗。

村支書覃振光過去是村裏的貧困户,前兩年,他通過發展養牛產業,靠着自己的敏鋭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去年已經脱貧。“貧困户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肯改變肯動手,脱貧就不是夢。”這句話也是覃振光脱貧的動力來源。在新一輪的換屆選舉中,覃振光當選為新聯村支書。

“貧困户變脱貧户,脱貧户變村幹”的正能量在新聯村傳播,如今,村委班子中有5名村幹從貧困户中來。

利用身邊模範,改變村民“等 靠 要”的思想,激發他們脱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朱泓靜巧用示範帶動 現身説法,為新聯村營造了和諧鄉風 文明鄉風。

“這些羣眾就是我的親人,幫助他們脱貧致富就是我的責任!”簡單的幾句話,道出了朱泓靜紮根基層一線的為民服務情懷。

“朱泓靜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寂寞,抓得住重點,工作有思路,措施有創新,能夠團結當地幹部和羣眾,肯幹事,幹成事,是非常優秀的一位幹部,可謂巾幗不讓鬚眉。”上林縣深度貧困村脱貧攻堅工作隊隊長縣委常委 縣深度辦主任尹平高度評價這位第一書記。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2

“黃主任真了不起,夫妻兩地分居,還帶着孩子來扶貧。”“村裏的‘雙高’基地能建起來,多虧了他。”寧明縣寨安鄉那練村村民對“第一主任”黃軍河讚不絕口。

黃軍河是自治區民宗委今年3月下派到寨安鄉那練村開展扶貧的“第一主任”,到任後積極動員村民開展特色養殖,順利進行“雙高”基地建設,脱貧攻堅紮實有效。

見到黃軍河時,他剛從縣裏的扶貧工作會議回來。“聽説你和愛人都在扶貧一線工作,孩子跟着你。”記者問道。“我妻子在桂平縣做扶貧工作,平時工作很忙,孩子還小,只能隨我在這邊讀幼兒園。”黃軍河説。

2017年底,經過精準識別後,那練村有15户42人未脱貧。如何讓村民儘快脱貧一直縈繞在黃軍河心間。那練村地廣林多,十分適合發展種養產業,然而村民顧慮多,種養業一直髮展不起來。

經過市場調研,他發明養雞有廣闊的市場,於是他積極向村民宣傳養雞的好處和優惠政策,還為村裏的養殖户解決銷路問題,激發村民的養雞熱情。

“養一隻雞有幾十元的利潤,市場前景不錯。假如貧困户進行規模化養殖,並做好管理工作的話,脱貧致富根本不是問題。”在黃軍河的帶動下,不少貧困户買了雞苗。

那練村有不少丟荒地,村民對原先種植的速生桉意見很大,如何變廢為寶?黃軍河與扶貧工作隊員村幹商議後,決定將這些丟荒地和速生桉林地共110多畝通過承包流轉土地的形式進行經營,按“雙高”基地建設要求種植甘蔗,預計能實現甘蔗年產量600噸,為村集體經濟創收7萬元。

不僅如此,黃軍河與駐村第一書記一起向後盾單位申請了12萬多元扶貧資金,用於那練村扶貧養殖基地建設。“通過基地,帶動貧困户養魚 養鴨種辣木,大家的生活會慢慢好起來。”黃軍河説。

那練村還有較為豐富的紅色資源,包括革命歷史文物 口傳史料等。“下一步,我們打算蒐集和保護那練村的紅色資源,特殊是革命文物 革命文獻資料口傳歷史資料等,在那練屯革命舊址上修建一座那練革命歷史紀念館,修復部分堡樓等革命歷史遺蹟。”黃軍河説,這既是對歷史的紀念和尊重,也是發展那練村紅色旅遊,帶動村民增收的好辦法。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3

王鷹鵬,先後擔任__市平桂區沙田鎮金竹村獅東村第一書記,騎着摩托車穿越鄉村扶貧路超3萬公里,被當地羣眾親切地稱為“摩托車上的‘第一書記’”。駐村三年來,他從建強基層組織 推進精準脱貧發展產業入手,帶領羣眾克難奮進,兩個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初見成效,民生大為改善,逐步形成和諧穩定新局面。2018年,他被自治區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作為平桂區民宗局下派的第一書記,王鷹鵬於2016年3月進駐沙田鎮金竹村。該村地處海拔800米以上的大桂山脈腹地,人均耕地不到0.07畝,285户村民中貧困户就有183户。

王鷹鵬天天騎着摩托車奔忙在鄉村道路上,村裏貧困户的生產生活艱難時常記掛在心。僅在金竹村,他就幫助28户貧困户辦理好農村低保和12户危房改造,為羣眾辦理惠民實事超60件。

“以項目建設帶動產業發展,提高土瑤羣眾生活質量。”駐金竹村兩年來,他帶領村幹部到上級單位爭項目爭資金,硬化村道9公里,拓寬村道1.5公里;籌資290多萬元對金竹片78户農户進行風貌改造,建設3座人飲工程 2間村民議事室 1個文化廣場,以及2個道路大涵洞200米防洪河堤等。

創新開展“支部+合作社+貧困户”產業發展新模式,在產業發展中做好前 中 後服務,幫助貧困户完成土地流轉 產業投入 貼息貸款 技術培訓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去年,成立金竹村農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種植茶葉538畝,建成年出欄100頭山羊養殖基地1個,超30户貧困户實現產業持續增收。邀請市區種養專家到村舉辦茶葉種植等農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6期,受訓羣眾320人次。

今年3月27日,王鷹鵬騎着摩托車依依不捨地離開金竹村到獅東村擔任第一書記。經過半個月的進村入户調查摸底,他認為精準落實基礎設施扶貧 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扶貧 就業扶貧 教育醫療扶貧,是獅東村決勝脱貧攻堅的利劍。

駐獅東村5個月來,他引進__市天洲茶業有限公司在該村大沖屯建設“公司+合作社+貧困户”產業發展模式的扶貧車間。通過發展竹編織 收茶加工包裝,就使全村貧困户增收50萬元以上,解決貧困户勞動力100多人就業,村集體增長收入8萬元。此外,該村新種杉樹1000畝 大肉姜500畝茶葉和油茶2000畝。大沖片整屯搬遷在加快推進,小冷水片國小建成立即投入使用。鄉村旅遊項目在加快推進……

如今,王鷹鵬仍天天騎着摩托車穿越在獅東村的村村寨寨。“只要貧困村 貧困户需要,我都會義無反顧地留下來,直到他們實現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那一天!”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4

唐成是__旅遊學院的老師。如今,他還有一個新身份——資源縣中峯鎮中峯村第一書記。

今年3月份上任的唐成,在第一書記崗前培訓中,他代表新一輪選派第一書記作承諾發言:“第一書記一要轉變態度 思想和角色,以黨建為抓手促扶貧;二要熟悉村史村情和村民,以精準為重點抓落實;三要掌握新的工作方式方法,用科學思維指導工作;四要發揚敢於擔當的作風,用紀律意識守住底線。”這番發言,感染在座的每個人。

唐成認真踐行諾言。在瞭解因殘致貧的貧困户曾慶美家的輪椅損壞已久,唐成及時想辦法為曾慶美購買新輪椅;貧困户黃裕良家養了蜜蜂,唐成多方聯繫,在__旅遊學院工會支持下,積極發動教師購買;唐成還利用該學院開發的[樂享田園]電商平台,為貧困羣眾打通銷售渠道。

唐成認真分析村裏的集體經濟情況後,因地制宜制定壯大發展村集體經濟三年規劃。其中,該村入股金紫山風電 獼猴桃項目,每年能實現持續穩定收益。在“3+1”產業中,他邀請紅提專家為貧困户進行技術指導,提升紅提品質。

唐成發揮後盾單位__旅遊學院的旅遊扶貧培訓基地的優勢,成功組織中峯 官洞 大坨 胡家田金江等村黨員幹部參加__旅遊學院結對幫扶村黨員幹部綜合素養培訓班。以__旅遊學院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為契機,唐成幫爭取“微商城助力中峯村特色農產品銷售”“閒農業+紅色旅遊:資源縣中峯村扶貧行動實施方案”“英才益教,E人築夢”“‘驛站一體化’平台式旅遊休閒模式—以資源縣中峯村為例”“知識扶貧平台”五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落户中峯,為該村旅遊休閒產業發展 教育扶智起到推動作用。

努力了,就有收穫。唐成展現出一名優秀“第一書記”的風采,今年中峯村將實現整村脱貧摘帽。而中峯村127户貧困户513名貧困羣眾,今年將達到脱貧摘帽標準。

燈塔大課堂第十三課個人觀後感心得5

“要是價格跌得厲害,這些紅薯至少還可以賣給村裏的養殖場……”

橫縣巒城鎮方村一片正在平坦的荒地上,駐村第一書記葉偉向記者介紹村裏主導發展的幾項扶貧產業。葉偉的表達有些“與眾不同”:他不是一上來就暢談某項產業會帶來多大效益能幫助多少貧困户脱貧致富,而是先考慮“假如失敗了怎麼辦”。

兩年前,葉偉剛到方村摸底的時候,別説是貧困户,就連一些村幹部都對發展扶貧產業有些疑問。“貧困村 貧困户底子薄經不起折騰,一旦產業失敗,經濟損失當然心痛,打擊貧困户的信心影響更大。”摸清情況後,葉偉很快與村“兩委”幹部定下選擇產業的標準:投資不能太大技術含量不能過高,最重要的是得有“兜底”。

世上真有這樣“光賺錢不賠本”的買賣?葉偉與大家思慮再三,決定在紅薯上做文章——巒城紅薯在當地小有名氣,村民又熟悉種植技術;只要解決種苗,投入就不會太高;最重要的還能“兜底”:就近賣給養殖場,始終也能賺回本錢。

有了“謀敗”的底線,葉偉開始“謀勝”,“質量 加工 市場品牌,一個都不能少”——農科院經濟作物鑽研所的專家到方村建立試驗基地,種植技術和產品質量有了保障;合作社註冊的“方村淳茹”商標走上電商平台,產品頗受市場歡迎;依託扶貧專項資金建設的紅薯加工房,立即投入使用……

在10月底舉辦的__工業和信息產品展示會上,方村紅薯一亮相就“走紅”,40多箱產品被搶購一空。村民陳潔蓮不禁感歎:“種了大半輩子的紅薯,沒想到還能賣到會展中心。”

依託紅薯 養豬 養鴨等多種產業,兩年來,方村先後有34户147人順利脱貧,預計今年全村可如期脱貧。葉偉也因此贏得了大家的信任,繼續留任第一書記。

近期,葉偉正在組織村民在荒地上種植香樟樹,“合作企業保價收購,萬一香樟油不好賣,木材也能值不少錢。”

他又開始“謀敗”了:“‘謀敗’是為了防止失敗,大家的信心足了,脱貧就更有期望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69ln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