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情笛之愛觀後感(精選多篇)

情笛之愛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情笛之愛觀後感

情笛之愛觀後感(精選多篇)

情笛之愛觀後感

今天是我們的節日——六一兒童節!我們小記者又有免費看電影的活動了。下午,我和好朋友王中石一起早早地去了新世紀電影城。當時,天剛剛下過雨,空氣十分清新,此時此刻,我們的心情也和這天氣一樣,感到十分高興和激動。

我們坐在影院裏,不一會,電影就開始了。我們看着看着,先是鼻子發酸,然後是眼圈發紅,接着眼含熱淚,再往下就是小聲嗚咽,最後便是泣不成聲了。電影內容太感人了!就是鐵石心腸的人看了也會感動的。電影情節十分複雜,大體是這樣的:在一個小山村裏有一個名叫田天樂的孩子,他沒有父母,只有一個賣笛子的爺爺。田天樂是一個吹笛子的天才,雖然家裏很窮,但他一心想上藝校,可是,爺爺不知為何就是不讓他上。他離家出走了幾天,用笛聲感動了很多好心人,大家都幫助他,他還交了四個好朋友。不幸的是,他在回家的路上,為了救好朋友東東被車撞了,他在醫院檢查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原來,他有艾滋病,剛出生就被扔在了山谷裏,爺爺發現了,不但沒有嫌棄,還把他當親孫子疼。爺爺怕別人知道他有艾滋病後遠離他,所有才不讓他考藝校。當大家知道了這一切後,不但沒有遠離他,還都主動去找他,靠近他,他和大家聚在橋上吹笛子,合奏樂曲,大家歡快地又唱又跳……

這部影片讓人十分感動和震撼,讓我看到了大多數人的善良和少數人惡的一面。不過,我感覺世上還是好人多,就是(請收藏本站)像東東爸爸、媽媽那種心狠手辣的小人也被一次又一次的愛感化了,可以看出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呀!除此之外,我還懂得了世上有很多的愛,父愛、母愛、友愛、師愛、好心人的愛……在這部影片中,我還懂得了,人有了夢想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去實現,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須要互相幫助、團結一致才能實現目標。

第二篇:情笛之愛抽獎

九州國際影院回報廣大影迷活動

一.活動內容:九州國際影院與《情笛之愛》攜手推出看電影免費獲得價值2980元“港澳五天四晚暢想歡樂遊”vip卡。

二.1、 vip卡價值説明:

*人民幣2980元 港澳五天四晚 暢想歡樂遊vip卡,限3人使

用(一家三口) *此卡包含:1、景點:行程表內所列的景點門票(全程無自費);

2、交通:全程旅遊觀光巴士;

3、用餐:七正三早餐(正餐七菜一湯);4、旅行社責任保險;

5、住宿:四晚標準三星級酒店(遇單男單女可根據情況調整夫妻用房或加牀處理或補單房差) 2、旅遊內容:

*遊覽景點:會展中心金紫荊廣場/海洋公園/太平山/淺水灣/黃

大仙//星光大道/夜遊維多利亞港/大三巴牌坊/媽祖廟/漁人碼頭(威尼斯人度假村)/環島遊等

*導遊,港段:深圳領隊及香港導遊陪同講解;澳段:指定香港導遊帶領乘船至澳門及澳門導遊陪同講解服務 *全程絕無強制購物,遊客可在不同檔次的商店挑選到適合不同需要的商品 ,無自費項目; 3、不包含的費用説明:*此卡不包含費用:1、行程外私人所產生的個人費用;2、港澳導遊及司機小費:全程人民幣200 元/人;3、不包含您從出發地到深圳的往返交通費用和集合前所產生的其它費用

三.活動規則:

6月1日至6月2日每天三十名額,只要購滿三張《情笛之愛》即可得港澳5日遊vip卡,先到先的。

最終解釋權歸九州國際影院

第三篇:電影《情笛之愛》影評:心若在,夢就在

電影《情笛之愛》影評:心若在,夢就在

時下,很多影視作品都走商業路線,媚俗之作多如過江之鯽。這一現象,令人們不無擔憂,因為影視作品的感化功能缺失了,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下一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然而慶幸的是,在如此的大潮流下,依然有一些電影人能堅守藝術工作者的良心,創作一些直面社會現實且頗具人文關懷的電影,即將在今年六一兒童節公映的電影《情笛之愛》就是這樣的好作品。

該片講述了一個身患艾滋病的農村少年天樂,追逐藝術夢想的勵志故事。該片通過音樂、舞蹈的方式展現了關注弱勢羣體,傳播正能量的人間大愛,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細微之處感人至深。

《情笛之愛》256影視觀看,是中國首部3d兒童音樂舞蹈故事片,全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出席了首映禮,在觀影過程中,她多次被劇情感動落淚。觀影后,顧秀蓮握着編劇兼出品人姜萍的手,對影片作出了很具有藝術性、教育性、觀賞性的高度評價。

好的影視作品,須有好的表現手法。這部電影渲染與突出了笛子這種最為傳統的中國民間樂器的作用,不但為之編配了幾首旋律優美的笛子獨奏和合奏,而且在制笛老匠人爺爺這條線上,認真地向電影外的兒童觀眾們表現了這種中國傳統樂器的製作和原理,這樣的知識點,對少年兒童的志趣的形成及全面成長十分重要。

筆者對笛子就情有獨鍾,它陪伴我走過了兒時的苦樂年華。初識竹笛的時候,我還是個耽於幻想的孩子。整天若有所思,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屋外雲捲雲舒,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

牧童歸來騎牛背,脣邊橫笛盡情吹。這是故鄉夏日的田園剪影。那時,村裏喜歡吹笛子的人真不少,在這種小氣候下,我也迷上笛子。於是,芳草萋萋的山坡上,綠村成蔭的棗林中,都留下了我與小夥伴們吹笛子的身影。竹笛成為我那時候最親密的伴侶,它使我重新萌發了少年人的朝氣,為我的少年時代增添了些許亮色。世人説不清的許多複雜的感情,悠揚的笛聲往往能説清,而且形象深刻,勝於一切語言。

近年來,影視作品中很少有笛子出現,對於我這樣喜歡吹笛子的人來説,一直引以為憾。電影《情笛之愛》256影視觀看,笛子的多次出現,使我倍感親切,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慨。苦孩子天樂在農村河邊橫笛縱情演奏出來的悠揚笛聲,有如天籟之音,使人能忘卻人世間的一切煩惱;他在廣場校園大橋上吹奏出來的激越笛聲,更是引得萬千路人情不自禁熱舞起來,為古語“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做了最好的註腳。這些美妙笛曲,不只是為了烘托氣氛,更體現出了天樂善良、淳樸、樂觀的內心世界,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與不懈的追其,使其人物形象更為鮮明。影片所展現的人間大愛,也像一個個音符一樣隨着動人悦耳的笛聲飛抵人心。讓我們真心感到,這個世界雖然不盡如人意之處甚多,但依然美好。

梁啟超先生説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民族的希望。影片中天樂勇敢樂觀的和命運抗爭的精神,讓我深為感動。我們都不要忘記,在祖國日新月異迅猛發展的今天,依然有很多小天樂們在逆境中前行,貧窮、疾病、無奈都如影隨形般糾纏着他們。他們與我們血肉相連,我們沒理由不與他們休慼與共!

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苦難喪失勇氣。心若在,夢就在。天樂的笛聲中,我聽到了一顆堅強的少年心,聽到了一個少年不屈不撓的中國夢。全社會對天樂這樣的艾滋病病人等弱勢羣體傾情關愛,則是我們共同的中國夢。

第四篇:「無聲之愛」觀後感

「無聲之愛」觀後感

語四乙廖隆振8502241

「手舞飛揚之際,如白羽天使,是你最美麗的化身。」

如果耳朵是一道走向世界的門,那麼我相信,心窗將是靈魂的舵手,將世界引領朝向真善美的籓宇。

「無聲之愛」與其説是一部討論聽障的影片,不如説是一部探討人心溝通的作品。從影片的過程中,令我感觸良多的是,當女主角的父母親對著她説她應該要「負責」的時候,時間在這一瞬間凍結,將女主角的思緒引回到少時的記憶─乃弟墜樓,在那一刻我依然無法「體會」,要一個小女孩對人坦承自家的貧窮,而無法溝通的雙方大人,卻是在一旁視若無睹的將責任和所有的難言之隱全堆託在她的身上,但,我卻明白在當下的那一刻裡,她必然是隱忍了許多許多的委屈,於是,情緒如關不住閘門的洪濤,拍向兩個無助的心靈。

後來,在其母的表揚會上,捨棄了羞慚的自卑心的她,終於站到台上,「告訴」所有人她的心聲。我記得很明白她説過的那一段話,「健康的人用耳朵聽,耳聰的人用心聆聽。」唯有這顆純淨的心,才能照見世間的情事、諦聽人間的清音。但是,在我心深處,卻有著另一個聲音,娓娓道來,耳聰的人用純淨的心瞧,那健康如我,用的又是一顆怎麼樣的心,來看待週遭的人、事、物?在面對繁雜的世界,我常覺得厭煩;在面對多變的人性,我常覺得沮喪;在無知的閲讀中,我覺得自己被物化、被工具化了。於是,在重重的枷鎖中,自己的心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受到矇蔽、甚至於污染與戕害。在看到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便自發性將他歸類到智能不足、學習障礙、或是不用功的壞學生,在面對殘障人士的時候,便不由自主的撇開目光,不敢直視那對空眸,不肯敞心暢談,是心生嫌棄之意而規避?是否定殘缺之美而遠離?還是因為不明白那深邃空無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空靈的心境,

而走避那無處不在、攫蝕人心的靈魂?

原來,不是我不懂,只是,被矇蔽。

從這部影片中,得到的啟示不多,但卻是極富思考的,不論是對聽障者還是我們。對聽障者和一般人而言,最直接的溝通方式就是手語,而彼此似乎也都有了默契,用手語來解決溝通的問題,或是以為只要有手語就夠了(先決條件當然是彼此對手語學習都有一定的程度),但是,在手語背後所隱藏的情緒反應或是心情變化,通常是被遺忘的一部份,因此,女主角的雙親不能體會要一個小女孩在大人的面前坦承自己是貧户是一道很大的心牆,同時也不能體會一台收音機對在家沉寂多年的女孩來説,意義勝於一切。同理,女主角也無法理解其父母多年來的心結。而我們自己呢?如何在表面事物的背後,用心去體會對方的心情,更是我們要學習的一點。

如同影片中雜貨店老闆所説的一般,「別吝於在眾人面前展示妳的手語,那雙美麗的手,就好像美麗的天使一般,輕舞飛揚。」我們也應該將最真實的自我,自然地表現出來,因為,所有的事物,在招惱嬉獾陌b下,都將是全世界最美麗的贈禮。

美麗,來自於心中。

第五篇:文化之愛——海角七號觀後感

文化之愛

——《海角七號》觀後感

一種文化,孕育一方水土,延續一段歷史??

兩個地方的人,代表兩種文化,在磕磕碰碰中走到一起,化二為一?? 《海角七號》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悽美的愛情、滑稽的笑料,更多的是其中藴含的文化。劇中阿嘉和友子的愛情可以説是兩種文化融合的完美結果,無論是你懂我也好,我知你也罷。正如阿嘉的那句話一樣,“要麼你留下,要麼我跟你走”。 在遇到友子之前,阿嘉是一個在音樂道路上受阻的台灣青年,鬱郁無為;在遇到阿嘉之前,友子是一個為追求夢想到台灣而懷才不遇的日本女孩,幾乎放棄。他們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國度,擁有不同文化,但他們又是如此的相似,猶如上帝放任人間的兩兄妹。

阿嘉代表的是台灣文化“國際化”:有台灣文化的隨意性和不拘一格,又攜帶一絲絲對台灣傳統文化的不屑。因為阿嘉是一個有音樂才華的青年,他追求的是國際化的台灣文化而非台灣本地的傳統文化。

從另一方面來説,就是阿嘉“看不起”和他一起練歌的人:琴彈得忽快忽慢的大大,連貝斯都沒見過的貝斯手茂伯,交通警察吉他手,修理工鼓手。但他最後還是放棄小我,成全大我,完美地完成了原來他認為無意義和不可完成的事情。而他最後也接受了傳統文化,並將它完美的演繹了出來;他更是和日本歌手一起演唱台灣傳統歌曲,無形中將中日文化聯結在一起。

友子代表的是海外文化,和台灣文化截然不同的日本文化。她不懂台灣的文化,我想剛開始她也不想懂。接觸台灣文化只是在她人生事業低谷的時候的隨意決定而已。剛到台灣,她不如意,一切都不如意。酒店的服務員吸煙,事業也處於低谷。被安排在台灣作組織和日本歌手的聯誼的工作,她無奈接下。而不懂台灣文化的她被台灣文化拒之門外,她一氣之下想一走了之,卻因為一個邀請而留下。她生阿嘉們的氣,但她只能把氣往阿嘉身上出,因為阿嘉是她和其他人的紐帶。也許他們之間懵懂的愛情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成長着。

在日本歌手和阿嘉他們同台演出時,友子是開心的,因為她對台灣文化懂了一點,一點就足夠了;她又是幸福的,因為阿嘉説出了他的愛,“不是你留下,就是我跟你走”,文化已經沒有任何的障礙;她也是自豪的,因為她們之間的愛

可以説是文化之愛,融合不同文化的愛。

茂伯、主席是台灣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茂伯不懂年輕人的思想,不接受他們的風格,他唱的就是自己的傳統歌曲。主席辦活動不接受外來人員,有點自封鎖國的思想。然而,在經過幾番艱難的磨合下,他們都各自有自己的退步以及自己的進步,最終結果是文化的融合、事情的完美!

馬拉桑、交警、修理工、酒店服務員等等都表現出台灣的不限形式、為理想堅持不懈的精神。茂伯雖年老卻不棄音樂、馬拉桑雖屢敗卻又屢戰??這不僅僅是台灣的文化,更是眾多中國人的精神堡壘。也許正是這種種精神食量吸引並餵養了一批批海外人士,這種種文化也吞噬了其他外來文化並將其消化。

《海角七號》的愛情也很悽美。全劇以一封封60年前的寫給同名人友子的情書為線索,以友子老人收到情書為結局,情節悽美圓滿。雖然阿嘉和友子來自不同地方,但他們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見證了兩種文化的融合,演繹了一出完美的文化之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6prq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