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學習心得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學習心得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學習心得

每次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後,總是讓人印象深刻,讓我們一起學習感動中國人物事蹟,好好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學習心得5篇,以供大家參考,我們共同閲讀吧!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一)

今晚,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次頒獎典禮中,有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一切的科學家于敏;有為了山區孩子的前途而放棄優越條件去艱苦的地方教學的朱敏才、孫儷那夫婦;有堅持做好事30年的炎黃張紀清;有跟聽力障礙的兒子同桌16年的母親;也有為了新疆的和平不畏犧牲的警察木拉提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而又讓我最感動的是警察木拉提和炎黃張紀清。

木拉提是一民警察,這是一個光榮的職業,同時也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職業,木拉提跟他的同事們每天有任務,每天都不分晝夜地工作。因為他們在新疆,眾所周知,新疆是恐怖根據地,所以有很多恐怖以及各種各樣的壞人,每年都有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但因為木拉提以及他的隊伍,使得老百姓能在這裏安居樂業,雖然木拉提他們很可能在某次任務中殉職,但他們依然不畏犧牲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木拉提的許多戰友都因為執行危險任務而犧牲離開了我們,但木拉提依然為了和平與恐怖勇敢戰鬥着。

還有一位也令我非常感動的人物炎黃,炎黃的真名叫張紀清,是一名普通的老百姓,他為孤兒院,學校,災區捐贈了許多資金,每次捐款都以炎黃的化名填匯款單。他原本有三百平米的房子,可他為了捐款,賣了房子,住在70平米的屋子裏,默默地堅持做好事。因為他每次捐款都用化名炎黃,人們找了他三十年,直到2014年因為他在銀行匯捐款時摔倒被送去醫院,人們看到他撒落地上的匯款單才知道他就是默默做了三十年善事的炎黃。

三十年來,他一共捐了幾十萬元。當主持人問他每次捐款時都怎麼想,他卻説:捐款只是一個小事,很多人在捐,只是我捐的時間長了一點而已。他讓我倍受感動的地方是他做了三十年的好事卻從不留名,其實他的真名是張紀清,正如主持人給予他的頒獎詞:是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祕密,你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你為我們點燃。

看完頒獎典禮,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都是如此平凡的人,卻又那麼偉大,他們值得我們敬佩,我們都應該學習他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社會貢獻出應有的一份力量!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二)

20_年_月_日,大家心心念唸的《感動中國》如期而至,又會有哪些能擔當、有作為的人從芸芸眾生之中脱穎而出呢?

伴隨着陣陣掌聲、滴滴熱淚,這十位20_年的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逐步揭曉:綻放在高山礫石的藏波羅花鐘揚、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的杜富國、赤手空拳勇鬥歹徒,身中五刀不退縮的退伍老兵呂保民、軍中的“居里夫人”馬旭、完成“史詩級”備降的英雄機長、雲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守島32年,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婦、只要能摘帽,失明也心甘的張渠偉、守望鄉村教育,一干十七年的張玉滾、人生價值在於奉獻的程開甲。

在這十位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王繼才、王仕花夫婦了。

每天國旗同太陽一起在開山島上升起後,王繼才夫妻倆便會開始一天裏的第一次巡島,他們來到哨所觀察室內,用望遠鏡掃視海面,看有無過往船隻,看島上的自動風力測風儀、測量儀是否正常。

“島東邊是硯台石,西邊有大獅、小獅二礁和船山。這上面的4個燈塔也是老王當初建議設立的。老王説,有了燈塔就可以保障過往漁船的行駛安全。”妻子王仕花指着海面上的4座燈塔説,有了這幾處燈塔,路過的漁民心裏就踏實。

登上燈塔,四處遠望,怪石嶙峋,才感受到小島的陡峭。“這段路很陡,離海又近,千萬注意腳下。”走在後山的台階上,瘦弱的王仕花攥着記者的手,怕記者摔倒。

不知有多少個雨大風急的日子,在這段狹窄陡峭的山道上,王繼才也是這樣牽着王仕花的手一路巡邏;不知有多少個寒冬的冷夜,一根揹包帶繫着一前一後兩個人在倔強地前行。

同樣的巡島場景晚上7點再次出現,不同的是,夫妻倆的手裏多了一個手電筒。一天的工作結束後,夫妻倆就要記錄當天的守島日誌。一摞摞的巡查日誌被王仕花裝在大麻袋裏,拿出來,帶着一股動人的厚重鋪滿了整個桌子。

日誌上一筆筆字跡,正是王繼才生命中的一個個刻度,寫盡了忠誠、責任和堅守。沿着一級級石階巡邏、瞭望,順着王繼才留下的印記一路走下來。這條路,他們走了32年。一年四季,日復一日,一日兩次,沒人要求,沒人監督,他們從風華正茂走到了鬢髮花白……

如何銘記一份32年的堅守?不論是家國大愛還是至親相處,我想黃海邊防的哨所會記得,開山島上的五星紅旗會記得,王繼才用腳步堅守過的每一寸土地會記得……

因為,祖國不會忘記每一個平凡堅守背後的邊防人!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三)

20_年_月_日晚8點,《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四川木裏火災中犧牲的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當地撲火人員、我國脊髓灰質炎疫苗研發生產的拓荒者顧方舟、浙江省嘉興市盲人中醫師朱麗華、中國建設銀行湖北省分行來鳳支行離休幹部張富清等人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榮譽。

感動一座城,感動一個國家,也感動了14億中國人,他們獲得“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榮譽,實至名歸。大半生獻給莫高窟的樊錦詩,“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功業凝成糖丸一粒”的顧方舟,載着新中國的孩子渡過病毒劫難,何其偉哉!“逾古稀而不辭,雖千萬人而往”的伍淑清,一顆心愛國愛港,是美心,更是良心;從不放棄,永不言敗,女排姑娘身上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

《感動中國》節目被譽為“年度精神史詩”,就在於獲獎者展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精神。無論愛國還是敬業,無論誠信還是友善,無論積極進取還是崇德向善……他們身上的價值追求,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座標,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醒目的精神標識。

看到那一幕幕細節,我們無法不感動。比如,1949年10月1日,杜嵐在濠江中學升起了澳門第一面五星紅旗。澳門迴歸祖國當天,已經87歲高齡的杜嵐,放下枴杖親自升起國旗,把對國家的愛傳遞給澳門濠江中學的孩子們。再比如,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後回鄉工作的黃文秀,主動選擇當駐村第一書記,從幫村裏引進砂糖橘種植技術,到教村民做電商,帶領貧困户脱貧,可惜壯志未酬——因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30歲。

每位獲獎者都是可敬的,他們的精神力量震撼人心,不只是感動了我們,還温暖、鼓舞和啟迪了我們。

我們有理由向他們衷心感謝。“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每位獲獎者都在所處的領域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們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我們生活的社會更有温度,讓我們更有動力前行。比如朱麗華,她因傷失明,遭遇不幸,但不被命運擺佈,而是自學成為當地盲人中醫師,從事推拿工作30餘年,開創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非常了不起。更可貴的是,朱麗華堅持做慈善,截至目前已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達373萬元。

恰巧,17日是第30個全國助殘日。朱麗華本身是殘疾人,靠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又為殘疾人提供了巨大幫助,不僅推動了殘疾人事業發展,也讓這個社會更美好,可敬可贊。

我們有責任用感奮回饋他們。每位獲獎者身上都藴藏着“精神富礦”,他們用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堅守,詮釋和定義了平凡中的不平凡,那種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特別在當下,更有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面對這場大戰和大考,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舉世矚目。比如,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以及各方面人員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拼搏奉獻的優良作風、嚴謹求實的專業精神。同樣的邏輯是,從獲獎者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我們就更有勇氣走過苦難,走向勝利。

我們也有必要感悟人生。獲獎者中,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共同點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有些人的高度,我們永遠無法企及,比如在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張富清,再比如拿了十個世界冠軍的中國女排。但是,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他們的責任感,他們的拼搏精神,具有普遍性的意義。換言之,我們達不到他們的高度,但可以像他們一樣頑強奮鬥,可以像他們一樣把個體命運與國家需求結合一起。

獲獎者中有一名美國人,名叫潘維廉,1988年起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任教,後來成為福建省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老外。潘維廉令人感佩之處在於,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他熱情地為廈門、為福建代言。他帶給我們的啟發是,無論在哪裏,能夠做推動社會進步、推動國際合作的事,就是有價值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是無盡的。”如果説主流媒體發力道德模範宣傳報道,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體現了媒體責任,那麼從中不斷獲取精神的力量,把這種力量融進工作崗位中,則是我輩責任。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四)

紮根雲南麗江深山12年,創辦我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作為邊遠山區鄉村教育的“點燈人”,為1600多名偏僻山區的女孩插上騰飛的翅膀,幫助她們飛出大山,跨進大學校園的知識殿堂。這就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的校長張桂梅。近幾年她的事蹟被央視等全國各大媒體廣泛報道,已經家喻户曉。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天職。“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張桂梅同志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矢志不渝、執着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

她是信念堅定的優秀代表。做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一個優秀的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張桂梅之所以為黨的教育事業、為人民的教育事業鍥而不捨、堅定不移、無私奉獻,就是因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雖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卻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給她治病的錢和獎金、工資,共7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修建鄉村校舍,20_年,她把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所有榮譽證書,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了組織,全部保留在了縣檔案館裏。她説:“是黨為她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為她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麼,她就是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書育人的傑出榜樣。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説,正是這種強烈的教育情懷,才成就了今天的張桂梅。張桂梅的辦學校,她的目的是“讓大山裏的女孩能夠飛出去”,為這個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輟追求,這就是她的教育情懷。“我想讓山裏的(女)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這是張桂梅的辦學初衷。她創辦免費的華坪女高,就是出於改變山裏女孩命運,改變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來,山裏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學,就可以改變三代人。如此,我們看到她長期拖着病痛的身體,“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是她的諾言,為了辦好學校,她帶着老師,拿命在拼。比如,在華坪民族中學工作時,常常有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面臨輟學,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資,給他們交學費,她不讓自己班上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讀不了書。這就是張桂梅,她成為全國所有教師的楷模,實在是當之無愧。

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先進就是一個榜樣。今天我們致敬張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為榜樣,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愛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學習她情繫羣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徹落實黨的羣眾路線;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揚“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精神,立足本職崗位作貢獻,在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習她堅毅執着、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攻堅克難,善作善成,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見行見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0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學習心得(五)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難,是張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區條件艱苦,再加上張桂梅對工作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難以適應。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師中有9名辭職,教學工作幾乎癱瘓。焦慮、沮喪的情緒包圍了張桂梅。在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了入黨誓詞,誦讀了

《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師眼裏泛起淚花,他們被張桂梅的無私打動,他們要和張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辦好,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無論是在民族中學還是後來的女子高中,教學質量一直是張桂梅最看重的事在女子高中,張桂梅在宿舍裏鋪了兩張牀,一張自己睡,一張留給需要特別關心的學生。為了隨時關照學生,她睡覺不脱衣服。有個和張桂梅在一起住在一起的學生,始終不肯和她多説話。這期間,張桂梅在食堂打飯時,摔了一跤,肋骨摔斷三根。她沒有

住院就又回了學校。每天早晨仍然5點起牀,但要靠學生抱起來;夜裏很晚睡下,還要忍着疼痛和學生聊會天。3個月後,這名學生抱着張老師大哭起來,説一定不會辜負張老師。如今,張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她的肺出現了問題,嘴脣經常沒知覺,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牀、吃飯、跑步、睡覺……“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在她們身邊。”張桂梅説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全部捐給了縣檔案館。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懷着心繫羣眾、服務人民的公僕情懷,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端正紮根基礎、勤奮敬業的務實作風,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dg5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