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觀後感多篇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觀後感多篇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觀後感多篇

廣東深圳,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站在深圳灣遠眺城市天際線,40年滄海桑田,但海灣還是那個海灣。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觀後感5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一

40年前,當時的蛇口只有捕魚、養蠔、種田三種作業,人民生活不穩定,勉勉強強維持兩餐,是一個只有一片荒山野嶺、海邊沙灘的邊陲小鎮”。蛇口中學,把灣廈村的一個倉庫作為教室,創辦起了最初的兩個班級,每個班級僅有二三十名學生,後來陸續把兩座國小附設的國中班搬遷到現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學已經是一座現代化的教育搖籃。

可才僅僅過了40年,深圳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樓大廈隨處可見,通行也更加方便,街道繁華……這些變化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如果沒有他們,深圳就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

40年來,從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裝飲食,相信我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鉅變。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的40年光輝歷程,使我們這個過去貧窮落後的農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看成就,想變化,回顧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取得了偉大的成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國際地位和聲望不斷增長,這使得我們更有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有信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更有信心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

40年前,我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隨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們家家户户都蓋起了新樓,城市居民更是從以前的平房轉變成現在的小高層,複式住宅,人們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寬敞,更環保”發展,處處折射出人們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換上了高檔的家庭電器了。試想40年前的夏季,人們只能靠搖着蒲扇來解暑,如今也被空調所替代了。

40年前,由於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資金主要是優先考慮吃飯,加上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生產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兩條腿,極個別家境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車代步。如今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大發展、大飛躍,城市基礎道路建設、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人們平時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種多樣,近途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公交車、私家車,出遠門地上有火車、汽車,天上有飛機,水路有輪船,可隨意挑選組合,使居民時時處處感受到方便快捷。

4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非常單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發展。影視歌舞、讀書看報、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上網衝浪、旅遊遠足、運動健身等這些過去屬於富人的娛樂項目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業餘生活。

今後,我們長大了,深圳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為創造更加嶄新的深圳我們要努力學習,用更多的知識使深圳的未來更加美好!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二

40年前,黨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發揮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範作用。值此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佈一週年之際,回首四十年來的征程,時光飛逝,風雲激盪,光陰荏苒,許多場景遠去而模糊,催人奮進的精神卻歷久彌新。

到底是哪些精神力量,引領你千里迢迢選擇深圳,從你在踏上深圳的那一刻,就有了深深的共鳴,支持着你披荊斬棘、百折不撓選擇堅守?一個人,從懵懂孩童到不惑中年;一座城,從邊陲小鎮到現代都市。四十年的時光,在這裏沉澱下催人奮進的觀念,鑄成這座城市的陽光氣質。勇立改革潮頭的深圳經濟特區,忘不了“三天一層樓”的崛起速度,深圳人也忘不了在“深圳時間”裏的拼搏身影和光輝歲月。

“敢為天下先”。1980年,深圳市政府出讓土地的使用權,將土地作為生產資料進行市場化運作,與港商合作建造了新中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除了國有土地的有償使用,這樣的“第一次”在深圳還有很多,如物價改革、打破鐵飯碗、股份制試點、企業產權轉讓、“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對外企實行國民待遇……沒有深圳人“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勇氣,就不會有如今的“深圳奇蹟”。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喊出的眾多口號中,作為“深圳速度”的前奏,該句最為人所熟知。1981年底,這句口號被豎立在了蛇口工業區門口。1982年11月22日,該句口號出現在《深圳特區報》頭版,引起了轟動,從那時起衝出深圳,走向全國。四十年來,深圳人拼搏進取,鋭氣如初,吸引了着眾多人才紛至沓來,在這裏揮灑汗水、奉獻青春。深圳是一座慢不下來的城市,走在深圳街頭,深圳人的匆匆步伐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最真實寫照。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三

近期,“擴容”正成為熱點詞彙。

其實,“擴容”對特區來説,並不陌生。從最初的2.14平方公里的試驗田,到最新的11區、2465平方公里。

起步:蛇口2.14平方公里

一開始的深圳特區,發端於2.14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

熟悉深圳歷史的人都知道,先有蛇口工業區,後有深圳經濟特區!

1979年年初,交通部駐香港的商業機構“香港招商局”副董事長袁庚向中央提交了一個報告,建議在靠近香港的深圳蛇口建立一個碼頭,發展招商局與香港的貿易,引進利用香港的資金和技術。

隨後,當時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與谷牧約見了袁庚,聽完彙報後,李先念決定給袁庚“一個半島”去實驗。

袁庚先生後來回憶説,他當時“思想不夠解放”,不敢要個半島,而只要了2.14平方公里。

於是,“香港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先於深圳特區在1979年年初掛牌成立了。建設蛇口工業區炸響的第一聲開山炮,也成為了拉開改革開放序幕的標誌性事件。

在當時計劃經濟時代,吃大鍋飯、職務終身制的時代,蛇口工業區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闖出了一條“蛇口模式”。下面列舉幾個改革片段:

蛇口模式

在建築工程方面,蛇口工業區最早嘗試引進公開招標制度和承包制,極大地提升了建設效率。高層建築從原來的25天一層,迅速提高到了3-5天建一層樓。

人事制度改革,最早試驗聘任制度,取消職務終身制。蛇口工業區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政府部門主管的任命都從過去的直接委派改革成聘任制。

勞動就業制度改革,蛇口工業區最先打破“大鍋飯”和“鐵飯碗”,試驗勞動就業制度,簽訂勞動合同,之後推廣到了整個深圳特區。

改革工資決定機制,蛇口工業區最高進行工資體系改革,率先試驗基本工資+補貼+崗位工資+浮動工資的體系。

那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就是蛇口工業區引入市場經濟,提高生產效率的一系列改革的集中體現。

儘管2.14平方公里的範圍並不是很大,但是蛇口工業區闖出來的“蛇口模式”,極大地影響了深圳經濟特區,後來整個中國推進的體制改革,很大程度上都跟“蛇口模式”有聯繫,甚至可以説是從“蛇口模式”擴散出去的。

隨着“蛇口模式”在體制改革和吸引外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中央決定將改革開放的範圍擴大。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四

隨着大運會的來臨,我們的深圳有了很大、很多的變化,雖然我能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但還是有很多的變化的。

第一個,那就是道路,我們的三年級下學期開始時就已經開始動工了,一開始我沒怎麼在意,後來因為鑽孔機出動了,弄得塵土飛揚的,我就開始抗議了,慢慢的我走那些路越走越煩。所以,每次回到家時,我都會大聲囔囔這個,囔囔那個,不過主要內容還是説:“什麼嘛,我還指望他修好點呢!結果越修越壞,還高的塵土飛揚的,我要投訴!”就像這類話。可是,暑假開始了,整條路煥然一新,新鋪的道路很漂亮,是紅黃相間的。每當我説這路挺漂亮的時候,媽媽就會在後面説:“哎喲,當時是誰説這路越修越壞的呀?”引起一陣令人尷尬的沉默……第二個:牆。我們深圳有很多的牆,但大多數的牆卻被換傳單和路過人的塗鴉給覆蓋了,弄得特別不好看,現在不僅漆上了新的油漆就連塗鴉也換成了各種表情的UU,還有大運會的標誌也許剛開始漆的時候有點難聞的味道但是過幾天就散了。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那些UU到底是怎麼畫出來的,因為那些UU簡直就像電腦中打印下來的,恐怕就連我們班畫畫畫得最好毛思佳也畫不出來吧?知道的人看完了這篇作文後一定要來告訴我,我真的很好奇這個畫得這麼好的UU是怎麼畫出來的!

深圳的變化實在是太多了點,要一次性講完還真的講不完呢!不過就算是再多也有全部發現的一天,就算我在這裏沒沒有講完,大家肯定也可以自己發現的,到時候我可就真算是目光短淺的人了哪。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五

深圳迎來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近日,國家有關部委、廣東省有關部門陸續出台政策,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政府也密集調研開會,一系列的政策“禮包”有望接踵而至。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推進

8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覆》公開發布,同意在粵港澳大灣區有序實施一批城際鐵路項目。

根據規劃,近期到202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4700公里,全面覆蓋大灣區中心城市、節點城市和廣州、深圳等重點都市圈;遠期到2035年,大灣區鐵路網絡運營及在建里程達到5700公里,覆蓋100%縣級以上城市。

大灣區將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級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城市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

根據批覆,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741億元,資本金比例50%、計2371億元,由廣東省和項目沿線地方使用財政資金等出資,並按照市場化原則,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分析人士認為,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及交通網絡的融合銜接,是城市間協同合作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國家發改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一體化,將給深圳未來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土地空間不足使得深圳近年來發展越來越顯“窘迫”,尋求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深度協作成為深圳_此問題的方向之一。今年年初,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形成“雙核(深圳、廣州)+雙副中心(汕頭、湛江)”動力機制,探索推動廣州、深圳與湛江、汕頭深度協作。

給深圳土地管理“擴權”

近日,自然資源部印發了《關於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市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意見的函》,助力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

意見提出,自然資源部支持廣東和深圳,從國土空間規劃、空間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耕地佔補平衡、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關試點、不動產登記、土地只徵不轉以及深圳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改革探索等九個方面,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程度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推動自然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自然資源部支持下,深圳將率先探索國有土地使用權續期路徑、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建設住宅、分類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等一系列改革,以更大的土地改革權限下放,更強的產業和居住空間保障,充分發揮“雙區疊加”優勢。目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正抓緊制定方案,報自然資源部審定後實施。

分析人士表示,深圳的下一步發展是“擴容”還是“擴權”,各方討論熱烈。自然資源部已率先用實打實的措施,給深圳擴大了土地管理的權限。

去年,深圳市委將“拓展空間保障發展”十大行動的名稱,優化為“加快國土空間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十大行動,已向社會各界傳遞出更加明確清晰的信號:深圳未來發展,將在存量土地下苦功夫、硬功夫。

7月30日下午,深圳召開了一次圍繞“產業用地”的新聞採訪會,承諾凡是符合深圳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項目“全部有地可落”。會上還透露,今年下半年深圳或將再舉行一次全球招商大會。去年底召開的全球招商大會,給深圳帶來總投資超5600億元的128個產業項目。

2020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心得體會觀後感5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wp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