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金剛川觀後感(精品多篇)

金剛川觀後感(精品多篇)

金剛川觀後感(精品多篇)

金剛川的觀後感1000字 篇一

程炳基

一腔熱血灑金剛,萬人之橋猶可貴。

——題記

那一年,是我國進行民族保衞的一年;那一年;是代表我們民族百折不撓,堅強不屈品質的一年;那一年,是我們與朝鮮人民永結鄰邦的一年……那一年就是抗美援朝戰爭結束的一年——1953年。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全面爆發,我國志願軍到朝鮮協助作戰。1953年7月大總攻即將發動,這一次總攻的勝負就決定着抗美援朝戰爭的輸贏。但三路大軍中卻有一路大軍卻在金剛川下被湍急似奔江水所攔,並且面臨着總攻時間的催促和美軍戰機的不停騷擾。

在渡江戰爭中,不斷有人犧牲,那座“生命”之橋也不停地被炸燬。但“有志者事竟成”,偉大的中國人,憑藉自己堅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一次次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修好;一次次打破技術和工具的限制;一次次突破了人類的極限之後又被炸燬,直到轟炸機用炸彈將橋全部損毀。

美哉我泱泱中華,用五千年文明培養了“中國精神”。革命軍人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建起了一座“人橋”,使勝利的火種得以繼續傳播。

在我的腦海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是那一個被飛機所擲炮彈灼傷眼睛的軍人。他並不因自己的失明而想要退縮,反而激流勇進,和其他工人共同築起了一座“血肉之橋”,讓大軍得以繼續渡江,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向這些軍人學習,發揚這種“中國精神”。當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敢的正視困難,勇敢的去戰勝困難。即使被困難打倒,也絕不退縮,反而站起來繼續與困難作鬥爭。古人云:“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在與困難作鬥爭時,要去積極思考,善於總結,取長避短。即使現在戰勝不了困難,但時間可以證明一切,總有一天,這個困難只會成為你的墊腳石。

毛澤東主席曾經説過:“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在我們的班級中,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建立統一的目標——學習。我們就一定會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成為一個博學多智的人,並且超越自我,取得優異的成績。

毛澤東在演講中曾經講到“單絲不成線,獨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金剛川》這部電影,永遠激勵着我砥礪前行,永不放棄。

《金剛川》觀後感 篇二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這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讓全世界看到了一支壓不潰的中國軍隊,一個打不垮的中華民族。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這場正義之戰中的一場以志願軍渡江為中心的戰鬥。贏得這場戰鬥,就能贏下戰爭的最終勝利。命令只有一個:全體戰士在規定時間內過江;辦法只有一個:建橋,從橋過。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刻畫了最真實的場面,最真實的人物,最真實的情感,最真實的精神。我彷彿被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熱血悲壯的主戰場,感受着一個個鮮活的戰士們內心中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獨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團結的中華民族!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金城戰役的最後關鍵攻堅時刻,金剛川成為了連接前後方的重要之地,必須要保證人員和物資的暢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橋。而敵人怎能不知?接連不斷的偵察機、轟炸機的騷擾破壞,可就是炸不爛、打不垮這看似小小的一座橋。當人民團結在一起,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任何敵人都抵擋不住我們衝鋒的腳步。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尊嚴。任敵人的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志願軍就是能夠完成任務。面對着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志願軍就是能夠戰勝。正如彭將軍所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座橋,一座被敵人偵察機彙報過無數次“已摧毀”的橋,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修好。敵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視了我們志願軍的精神,一種哪怕犧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戰爭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養尊處優的敵人不會體會到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的含義。而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繼承並且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最寶貴的民族財富。

回首過往,我們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如今的中國,雖不處於戰爭,我們仍需要對世界充滿敬畏,每一箇中國人團結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最廣大的力量。我堅信,中華民族必立於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精神,必將脈脈相傳。

《金剛川》觀後感 篇三

今天也湊熱鬧去看了金剛川。自己對於電影的欣賞水平十分有限,要不就是像信條那樣看不懂,要不就是像奪冠那樣睏意頓生,所以經常剛看過就不知道講了什麼。不過,今天這樣的場面片,不用仔細想的片,倒是迎合了我的偏好,喊打喊殺,槍炮突突,兩小時無尿點。

電影的製片,音效,情節如何,千人千言,也不用我這個水平不高的人瞎扯。這部排片很猛的電影要傳達的訊息,也正因為全程只需跟着劇情來回反覆,變得非常地通俗易懂。

老美那邊週四晚上辯論,雙方打某張牌其實都挺弱的,篇幅很少(當然用詞還是很難聽)。當然這不是説變得很友善,而是都已經説得很狠了,再説也不會加什麼分。你説我開賬户交税,我説你和你兒子收錢,口水亂噴,標準動作而已。但是,對於這一話題的刺激減少恰恰代表了老美精英層經過這些年不間斷的努力,已經在民眾心中種下了種子,還發了芽,不用再強調了。那邊最近的好感度民調也是一個佐證。

以前咱們還是挺剋制的,的確也經常反擊,但是核心意思都是你霸道,你雙標,你沒道理,你簡直無理取鬧。不過後面還有一句,惹了我你就慘了。我看算是説出來了。

製作電影需要時間,不過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的電影播出日子不似國慶那般一定得是正日子。什麼時候放還是可以斟酌的。

戰場上,武器裝備和意志決心都得有,也都得準備。

還是得説,opinion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body has one.

金剛川觀後感 篇四

《金剛川》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抗美援朝70週年而拍的一部電影,講述了當年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初期爆發的一場最大規模的局部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用鋼鐵般的'意志,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金剛川地區橋樑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中國人民用全民族的空前團結,向全世界證明:西方稱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影片中無數先烈的鮮血,洗染了勝利的軍旗,浩蕩的鐵流裏,我看見了長輩偉岸的身驅,是他們,在為民族爭解放,為人民爭自由的戰鬥裏,創造了偉大的功勛。我們應該銘記,是那種深刻於骨子裏的信仰,並且秉持這種信仰在工作中也要創造種種奇蹟。

《金剛川》觀後感 篇五

今天,媽媽要帶我去看電影,我高興地問看什麼?媽媽説:“要帶我去理解一下,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怎麼來的”。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電影。

一轉眼,就來到了電影院,今天5來看電影的人還挺多呀!大多數都是家長領着孩子來的。有的坐在按摩椅上等待,有的吃着爆米花聊天,有的在遊樂場打鬧……我和媽媽買了票我才知道是一部抗美援朝的戰爭片《金剛川》。

電影一開始講了我國軍人要通過一座大橋來到金城主戰場。可是美軍派轟炸機多次對橋體進行轟炸。美軍炸一次,我國的工兵連就修一次,美軍炸幾次,我國的工兵連就修幾次。最後,美軍炸了一半大橋,我國工兵連沒有辦法了,木頭不夠,為了趕在美軍再一次轟炸前渡過大橋,工兵連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當橋墩,用肩膀扛起橋樑,順利得讓大部隊成功渡江。這個畫面讓美國偵查兵看在眼裏,露出了驚呆的表情。這讓我想起了國歌裏的“血肉築成的長城”。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我們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團結。才能成功。有一句話:人心齊,泰山移。展現出我們中國人的骨氣。

今天過得很開心。也很有意義。

金剛川電影觀後感個人評價1100字 篇六

金剛川看完了,張譯説願意用十發炮彈換班長的那一刻,我熱淚盈眶。作為一部只拍了兩個月的電影,這樣的完成度已經算很不錯了,整體值回票價。

下面説説失望之處。

感覺最大的問題不是節奏感欠缺導致的宂長乏味的嵌套敍事手法,而是故事皮下,暴露出的觀念問題。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美軍為陣亡戰友報仇,我方張排為老班長報仇,兩邊展開的仇恨廝殺。沒錯,高潮部分體現的是個人仇恨。張譯這個角色的性格本是嚴謹認真,顧全大局,從整個戰役總目標出發反覆強調節省相當有限的彈藥——卻在老班長犧牲後失去理智把所有炮彈像不要錢一樣一梭子打出去“打飛機”,看起來雖然爽了,有血性有“人味兒”了,可整個戰略目標怎麼辦?大部隊怎麼辦?如果每個士兵都把私人感情放在戰鬥任務之前,戰爭不要打了。

現實中,鐵原阻擊戰指揮官馬兆民團長的那次最不情願的選擇——讓嫡系部隊當炮灰掩護大部隊撤離——為了完成總目標,親手選擇讓兄弟們犧牲,完成任務後寧可自己降級去做排長,與兄弟們在一線同生共死。這種戰略眼光和冷靜的判斷力與堅定的執行力才是我們以弱勝強的重要原因,這種“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崇高美才是志願軍區別於普通大頭兵而長久打動的地方。

可惜編劇為了破除“無情戰鬥機器”的刻板印象,轉而強調志願軍戰士的個人情緒,反而使人物形象崩塌了。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這片把高潮設為雙方報仇雪恨,傳達給觀眾的信息是:戰爭雙方都有犧牲,戰爭是殘酷的。

——很微妙地模糊了正義與非正義之間的界限。

而最終的“橋”的結局,雖然有所昇華,卻令我更加不是滋味:最後的勝利是用血肉之軀鑄就的?人的肉體比木板鐵石更能對抗美軍的壓倒性的恐怖轟炸?

強行昇華實在是暴露出編劇自己其實並沒有想明白處於絕對劣勢的我們,到底是憑什麼去贏得戰爭的,最後只能歸結於超人的意志力——按 西方的説法就是被洗腦成了機器。

其實老電影《上甘嶺》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因為家鄉可愛,因為人民對全新的未來充滿期望,所以甘願拼上性命;另一方面,是因為過人的單兵素質,多年戰爭練出來的高效組織形式,特別是高超的指揮藝術和戰術戰略意識。

是素質與智慧,正義、崇高的信仰讓這支小米加步槍的部隊具備了超強戰鬥力,而不是血肉之軀和兄弟情這麼單薄的東西。

當然,單薄的思想也只能拍出單薄的故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中那個美國大兵才是全篇最立體的人物,源自其點到為止又恰到好處的細節,比如一開始的引經據典,到牛仔帽與塔台稱呼的呼應,人家的每個舉動都有明確的精神來源,因此立得住,真實。而反觀我方的幾個角色,導演説不清,所以假大空。

這部片子沒有達到我的期望,但我不後悔買了票,反而説明這類題材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挖掘空間和反思空間,什麼時候導演編劇想明白了,能感動自己了,作品自然就會感動觀眾。

期待下一部。

金剛川觀後感800字 篇七

影片《金剛川》講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中一段感天動地的故事。敵我雙方為了一座橋而在金剛川展開的一次殊死較量。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力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為了保證大軍在指定時間到達,志願軍一次次捨生忘死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再次在銀幕前徐徐展示給觀眾。

看完《金剛川》之後感慨萬分,講真,現在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們,真應該多看看這樣的電影,看看我們國家如今的繁榮昌盛,看看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樣得來的。那是無數英勇的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築成了這片土地上美麗家園的銅牆鐵壁,是他們的寧死不屈,捍衞這遼闊的浩瀚山河。長江黃河再洶湧,長城再堅固,都抵不過那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的民族心。看完電影我更加深刻理解到,那個年代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是靠什麼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從而告訴全世界,中國從此站起來了!如今能屹立世界之林的根本在哪裏。

影片中的許多經典鏡頭至今在我腦海浮現,尤為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軍飛行員的一句話“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我時常回想這句話的深刻內涵。以前聽過一句話:“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他們不需要奉信神明,他們的神蹟,來自他們的民族。”正如片中的那位倖存的美國飛行員所説,中國人不信神,但志願軍創造了神一樣的事蹟。橋面一次次的被炸燬,我們志願軍戰士,以不怕犧牲,捨生忘死的精神又一次次的將橋修好。到最後,敵人使用了燃燒彈將整個橋面燒燬,敵人以為我們無法再修復而在沾沾自喜的時候,我們英勇的志願軍以驚人的毅力,為了部隊在規定時間內到達金城,用血肉之軀構建起一座神一般的“人橋”。

這部電影前期我就一直有在關注,看完後,我更加堅信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總在被一羣又一羣堅定而有信念的人證明着。從前是,現在也是。從來都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我也將始終銘記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為新時代水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zey5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