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多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多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多篇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範文一

8月21日,電影《八佰》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銀幕,點映以來,電影中平凡而無畏的戰士保家衞國的決心點燃了無數國人的內心。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在觀影結束後,深深被影片中的黨員精神所觸動,強化了對初心和使命的感悟,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此岸是戰火硝煙,彼岸是夜夜笙歌,八佰壯士用生命詮釋愛國初心。電影《八佰》取材淞滬會戰的一役,影片用普通士兵剖開戰爭的另一個切面。在這些普通士兵中,他們有妻有子,有父母兄弟,有對平凡生活的掛懷,也有對殘酷戰場的猶豫掙扎。但面對保家衞國,他們挺身而出、無懼生死,用血肉築成了一道堡壘,用血性和尊嚴讓黨旗在戰爭中飄揚。走進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要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新時代需要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廣大黨員幹部要做愛國主義的踐行人,時刻牢記共產黨人的職責和使命,立足好本職工作,做踐行愛國主義的表率,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用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為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添磚加瓦。

在國難當頭之際,他們挺身而出,這就是擔當初心。這場戰役雖已過八十多年,但通過電影《八佰》,我們再次深切感受了有名英雄和無名英雄的動人事蹟。或許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他們捨身取義、視死如歸、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值得每位黨員幹部學習,他們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樑。面對嚴峻複雜的革命鬥爭形勢,正是一批又一批共產黨人不怕流血、犧牲,最終才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如今,2020 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脱貧攻堅年更是擔當者的時代、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呼喚勇於負責、敢於擔當、善於作為的黨員幹部。面對前進道路的困難和阻力,廣大黨員幹部要有敢為人先的鋭氣、勇爭一流的膽氣、迎難而上的豪氣,真正做到在挑戰面前迎在前、危機面前挺在前、困難面前衝在前、關鍵時刻頂在前,應對好脱貧攻堅發展的各種風險考驗,在新時代中創造不凡業績。

他們用生命換來了家國安邦,要銘記歷史,更要有奉獻初心。電影《八佰》中的“八百壯士”抱着必死的信念,拼命守護位於上海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抵擋住日軍多番進攻,尤其是四行倉庫裏的幾個士兵從貪生怕死到英勇就義,從膽小畏懼到大義凜然。他們的轉變是因看到了更多的人為此犧牲,感受到了最後的民族之魂。為此,他們選擇用鮮血和生命換取國民撤退的時間。新時代催人奮進,新使命激盪人心。廣大黨員幹部要以電影《八佰》中的“八百壯士”為榜樣,要把奉獻精神體現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體現在把人民滿意作為最好政績上,以服務人民為標準,在本職崗位上做出奉獻,維護好人民羣眾的利益。要有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奉獻初心、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範文二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題記

等了這部電影很久很久,從去年刪檔到今年定檔,看完之後,覺得這一年多的等待是值得的。一個朋友説:抗日戰爭中諸多戰役都是極其令人悲傷的,但我一直覺得保衞四行倉庫真的很觸動我。也許在之前我無法理解,但看完電影之後,我懂了。

故事的主要人物其實是一羣逃兵。這羣逃兵大部分是新兵蛋子,家裏都是農民,一開始以為上戰場也只是打掃戰場,不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當他們面對殘暴的日本軍隊時,他們本能地選擇了保護自己,選擇了逃避。這之中有人在逃亡中失去了性命,也有人成功逃亡,更有人在血與火的磨礪之中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但就是這羣小人物,將國人在面對生死,面對家國存亡時的抉擇與變化體現的淋漓盡致。

端午,原本一個面對手無寸鐵的日軍都不敢開槍的新兵;原本一個一直想着逃離戰火的農民;原本一個一心想要回到家裏的孩子,在眼睜睜地看着無數戰友在槍林彈雨中倒在自己面前;眼睜睜地看着叔叔被日軍凌遲處死;眼睜睜地看着一個個小夥子揹着炸彈跳樓自爆。一次次死亡殘暴地捶打着他稚嫩單純的內心,終於,這個小夥子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最終為護旗為救隊友而獻身。“我在老家讀過私塾,沒去過縣城,我就想看下上海長什麼樣子”、“我就搞不懂了為什麼就要打過來打過去”、“我娘還在家裏等我,你放了我吧,我想回家“你很難想象,一個如此天真單純的甚至有些懦弱的孩子最後死亡時竟不再恐懼,只有平靜。老鐵,小湖北,其實都是這樣的人。

老算盤,一個飽受非議的人物。他時時刻刻都想着逃跑回家,當然最後他也成功了。剛看電影時我覺得憤怒,這樣的人怎配出現在如此英雄的電影之中,但後來,我動搖了。因為他像極了那一個個無緣無故被捲入戰爭的普通百姓,他從未經歷過任何戰鬥,在戰爭面前,他認為自己是那樣的渺小,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不少,但對於自己的家庭,他是不可或缺的一員。也許會有人説他自私自利,但這也是人的本性,我認為他並未做錯什麼,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有人選擇忠,選擇大家,也會有人選擇孝,選擇小家。平心而論,換作當代的我們,我們可能也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所以老算盤豐富了這部電影,讓它不像其他抗戰電影一樣只為我們表現出戰士的英勇決絕,也為我們表現出作為人子,人夫的猶豫與牽掛。

對於88師王牌軍的戰士,經歷了專業的訓練,經歷了無數次戰鬥,他們勇猛無畏,他們視死如歸。當老鐵這個逃兵躲在一旁瑟瑟發抖時,一個身負重創的老兵躺在地上,求求他幫忙,但他並沒有求他救他,而是讓他補上自己的防守位置。作為團座親信的七月哥,在對小湖北説:”我死了之後,你補上“的時候是那樣的從容淡定。當將士們無力擊破日軍裝甲,只得靠士兵用身子綁上大量手榴彈,跳樓自爆時的義不容辭。沒有人害怕,沒有人退縮,他們只有無盡的憤怒以及....無力迴天的無奈。那自爆前一聲聲的怒吼穿破長空,震撼着租界中的中外同胞,也穿越時空,震撼着數十年之後銀屏前的我們。

丈夫許國,實為幸事。但那時,我沒有感到熱血沸騰,我只感到悲傷以及憤怒,悲的是此戰之後三十萬國軍在此長眠,他們也是兒女,也是父母,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家,但此時,家破人亡!怒的是國民政府的軟弱,一心寄希望於英美,外敵當前,卻還在退縮內訌,最後以數十萬人命演出了一場血淚”戲劇“。雖然作為後世來看,國民政府”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是正確有效的,但當真正的接觸這場戰爭中的每個無辜的百姓甚至是軍人之時,才會覺得這是多麼的無情與殘酷。戰爭的背後都是政治,而那三十萬將士,變成了政治的犧牲品。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我認為是雙線並行。以蘇州河兩岸分別為線,一岸是天堂:歌舞昇平,紙醉金迷,一岸是地獄,血流成河,屍橫遍野。而地獄和天堂的距離只有僅僅的53米。一開始,租界的人無論中外,似乎都在看戲,似乎這場戰爭與他們沒有關係,對岸將士的生死也與他們無關,甚至有外國人以”3小時能否攻下四行倉庫“打賭。那時我不忿,為犧牲的將士們感到不值,國人若如此,那麼軍人們就算在前線捨生忘死又能如何,中華民族遲早會崩於內部。但後來,那一位位英雄自爆前的怒吼,似乎喚醒了國人的良知,喚醒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所有人都站在河岸,沉默了,然後無數民眾自發募捐援助對岸,甚至還有大學生偷渡到對岸作戰,這才是真正的全民族抗戰!無論階級,無論職業,無論年齡,無論貧富,所有的中華兒女聯合起來,最終才能撐起四行倉庫上高高飄揚的青天白日旗。

名為八佰,其實並無800人,只有423人,國民政府將這423名將士當作戲子演習給英美看,但他們起到了遠大於此的作用,他們喚起了全民族抗戰的決心,他們喚回了渙散的軍心,告訴了全世界,中國軍人無畏生死,誓死衞國。沒人想死,但總得有人死。家國破碎之際,當以軍人之身報效先人。先烈們不僅為我們拼來了河清海晏,國泰民安,更將這捨身為國的精神與民族精神相融合,作為最珍貴的精神財富,薪火相傳。所有為國家鞠躬盡瘁的英雄,他們的名字應得到世人的銘記,他們的精神應得到我們的傳承。向你們致敬,親愛的逆行者!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範文三

影片《八佰》影院正式放映以來,如同戰場上槍炮齊鳴、流彈橫飛,各種評論各種角度夾雜各種思維管湧刷屏,各類媒體平台“無人不道看片回”!

針對影片帶來的震撼、對歷史的反思和聯繫當前的思索,太多的影評分析精闢而深迥,值得深思借鑑。當然少數依然嘴硬的的影評家還在糾結所謂政治正確愛國,對比,我的態度是,您至少先去看了影片,然後再評論吧?

影片《八佰》製作水準已經得到絕大多數電影業內專業人士的解析和好評,被贊為“頂級的製作,瘋狂的構思,極限的創作力”。票房也是屢刷國產影片票房的多項紀錄,成為近期票房貢獻最高的一部電影,應該説為戰疫期間的影院回暖破冰先拔頭籌!這也是觀眾最為津津樂道的。

有專家把這歸納為影片喚起經歷疫情的共情;有文章指出是近期列強肆意打壓激發的民族主義情緒。不過,《八佰》不是《戰狼》,影片掀起國內人們情感波瀾或理性思考之潮,更多的反想是電影還可以這麼看!電影是自嗨!電影不光自嗨!電影不是歷史,電影反映歷史!電影帶來娛樂,電影又不僅僅是娛樂那麼簡單!

縱橫捭闔的好萊塢大片宣講的常常都是一個道理:美國的主流價值觀與意識形態。帝國主義理論確定的兩大主要目標:“經濟上是要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場,政治上則是要通過改造大眾意識來建立霸權。”對比,在影片《八佰》沒播出來,就一直持洪水猛獸論的專家可以放心了,中國觀眾還是能分的清好壞是非,還是能加大歷史和現實的理解!

影院裏常常是從掩鼻抽泣到哭成一片,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着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應該説,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捨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鬥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

電影是歷史的藝術濃縮,影片展示的歷史,並沒有美化國民政府和舊社會!八百壯士孤軍堅守,象徵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在日本公然違背國際條約公侵略中國。蔣介石卻錯誤認為“友邦”的同情與干預是迫使日軍停止進攻,坐下來和談的唯一辦法。淞滬戰場只是他向國際社會表演的秀場。

一個弱國的悲劇,就是幻想自己陷入危難時強國會“盡義務”出手援助。國難當頭,山河破碎。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可怕的不是無男兒,可怕的是臨陣政府的腐敗無能。首鼠兩端,心存幻想,又怎能堅決鬥爭?於是該堅決進攻的時候突然叫停,該緊急撤退的時候,又突然讓部隊再堅持幾天。錯誤判斷,皆基於沒有丟下西方國家干涉日本的幻想。為此付出的代價是:20個德械師全部葬送在黃浦江畔,空軍也折損了大半戰機,海軍艦隻幾乎全部自沉封鎖長江航道,抗戰初期庫存的彈藥裝備全部耗用在淞滬之戰…

有影評家總結,《八佰》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所呈現給觀眾的不止是戰爭的殘酷、軍人的英勇,還有豐富的社會場景、政治博弈,以及生死存亡面前的人性掙扎,是一種經過冷峻的審視與反思的愛國主義教育。

更有學者指出,《八佰》是一部反映培養中國公共精神的縮影。當時的士兵,還沒有形成國家的概念,操着湖北口音,東北口音,陝西口音,河南口音,廣東口音的漢子,就這麼來了上海幫打仗。蘇州河對岸租界的華人也不認為老蔣的軍隊代表國家。她們還在打麻將,跳舞,討論老蔣走了,英國人會繼續保護她們。她們眼裏的老蔣,並不代表國家。

影片一開始,更多民眾完全一副事不關己的架勢,民眾的麻木和冷漠,實在是因幾十萬國軍在面對日軍時一敗塗地,甚至只要日軍吼一聲,就徹底潰敗。然而當親臨一個個士兵抱着手榴彈與日軍同歸於盡,對岸的吃瓜羣眾,內心都燃起了熊熊鬥志,民眾的信念與態度的改變,才是這場戰鬥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所在,也是“八百壯士”的壯舉能夠超越時間感染人們的根本原因。

有一種愛國心像一種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憑信仰和感情行事。另有一種愛國心比樸素的愛國心富有理智,更堅定和持久。它來自真正的理解,並在法律的幫助下成長。這是在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所稱“理智的愛國心”。

在侵略和反侵略的鬥爭中,公共精神也在不斷髮育。這種精神激發了民眾的愛國主義情感。老百姓開始慢慢的理解了一件事,我們不是上海人,不是湖北人,不是東北人……我們是中國人。如果説八百壯士在當時是一場秀,那麼這場秀最大的作用不是秀給國際友人,而是給當時人民樹立了保家衞國的豐碑。以致後來,那個最初賣情報的記者、杜月笙手下的混混排隊籤生死狀,冒着狙擊闖橋;同樣的一支部隊,同樣的88師士兵,在抗日戰爭中潰敗窩囊,卻在抗美援朝中神勇善戰,屢立戰功。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是為國而戰,為家而戰!

電影畢竟是電影!四行倉庫大樓今天依然矗立在蘇州河畔,彈孔及戰火的痕跡依然,歷史的記憶依然。戰爭因何而起?英雄為誰流血?歷史和現實交織!家國情懷,個人的命運永遠與國運緊緊相連,脣齒相依。

大國博弈,優勝劣汰,將伴隨着我們民族復興的全過程,鬥爭只會越來越尖鋭,環境只會越來越複雜。而今,在面臨依然囂張跋扈的列強的步步緊逼,任何國民都無法置身局外!無論是對香港的制裁,對華為的打壓,對字節跳動的“霸凌”,科技戰,聯手打壓和攻擊頻頻加碼。

所幸,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當年的中國,現在的中國人也不同於當年的中國人了!放棄幻想,秉承血性,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一致,不斷充盈自身的優勢和潛力,內生動力,外闢新局,以發展求得競爭的主動,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範文四

電影開場就佈局了兩個場景,充滿和平和喧囂的蘇州河對岸以及形成強烈鮮明的宛如廢墟,荒無人煙的四行倉庫。很明顯,河的一端是充滿希望和繁華的“天堂”,而另一端則是遍佈殘缺樓房,荒涼的“地獄”。

我想,影片中貫穿全程的一個線索,就是白馬。白馬的出現,是四行倉庫人們心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白馬的白,新,亮和四行倉庫的黑,破,舊產生了鮮明的對比,象徵着在四行倉庫這種黑暗,破舊,充滿絕望的逆境中有了一絲照入的希望。這也象徵着人們內心開始從對死亡的畏懼轉換成不懼艱險,奮勇向前的決心。而最後,純亮雪白的白馬,身上染上了鮮血,在路上奔馳,這難道不是人們用獻血染成的希望嗎?希望從頭到尾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因為人們的英勇奮戰,不懼艱險更加熠熠發光,重燃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

影片從開始到結束,展現了我軍幾百個人防守四行倉庫四天的經過,見證了士兵們從剛進來的稚嫩敏感到了成熟勇敢的蜕變。或許每個人心裏都有害怕死亡的那一面,但是當家國破碎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時候,所有害怕都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有滿腔熱血。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團附謝晉元在面對堅持防守兩天和升起國旗面對日軍更加猛烈的進攻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後者。顯然,在謝晉元眼中民族榮譽感和喚起民族危亡意識比單純的防禦更有效。而之後用鮮血護住不倒的國旗,也正向河對岸展示了正如何香凝先生所説: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的壯言。

而影片最後,接到了撤退命令後,在日軍的猛烈射擊下,四行倉庫的士兵撤離到對岸的途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岸人民密切注視着民族同胞的生死存亡,紛紛獻出自己的努力,這一過程也是喚醒民族同胞同仇敵愾,團結對外的高潮。儘管看似並不成功的撤退,卻帶來了最成功的結局。士兵們所展現的精神給中華民族的病打了一劑良藥,只要有活着的士兵衝出重圍,就能喚起部分中華民族的精神意識,而在人民羣眾的推動下,這種意識勢必是大勢所趨,也勢必會帶來最終的勝利!

電影八佰觀後感個人心得感悟範文五

首先感謝這部電影告訴了絕大部分中國人不知道的一件抗日英雄事件,《八佰》源自抗日期間淞滬會戰最為慘烈的、悲壯的一戰,詳細戰役前後詳情也是我等國人需要了解銘記的。

很是慚愧因為這部電影我才知道這場我國實際參戰420人的戰役,英雄先烈需要被銘記,因為有他們的前赴後繼才有我等才有現在的生活。影片通過一河之隔的景象,將地獄與天堂

呈現在觀眾面前。

當看到先烈隔窗望向河對面繁華景象時,我眼淚不自覺的流了下來,他們看的不是河對面,他們看得是現在我們安定繁榮的生活,這是支撐他們慷慨赴死的信仰,

因為他們堅信積貧積弱、節節敗退的中國終有繁榮昌盛的一天。而今天的中國又有多少人能夠體會他們當時慷慨赴死的勇氣和名族榮辱感。

突然想起川軍抗日英雄蘇國章回憶的那段對話

“去死,怕不怕?不怕!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國家”,打敗仗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人失去名族認同和喪失國家榮辱。正因為在國家名族在最危難的時候有這樣一批慷慨赴死的先烈才喚起更多的

國人從麻木中投身名族救亡。愛國不僅僅是用一兩部國產手機和看一兩場電影,愛國更需要更全面的傳承,國家需要強大,就像電影中河對面的外國租界,當時歐美的發達可以讓他們免受戰亂之苦

可以喝着咖啡洋酒“欣賞”着國軍將士頑強的抵抗。四百多個將士清楚的明白對抗幾萬侵華日軍何止以卵擊石,又怎能阻擋日軍鐵蹄,他們為國家打的是精、氣、神。我希望中國媒體多報道更多真實

抗日事件、更多英雄事蹟、更多真實的抗日影視。少整些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毒害後代,甚至過度消費及娛樂化抗日等侵華事件,讓子孫後代清楚的真諦抗日沒有那麼多輕而易舉,更多的悲壯和摻烈,才是對民族和國家負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ezzn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