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影《讓子彈飛》觀後感1500字多篇

電影《讓子彈飛》觀後感1500字多篇

電影《讓子彈飛》觀後感1500字多篇

《讓子彈飛》是一部多個層次的電影。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電影《讓子彈飛》觀後感

這幾天終於看了慕名已久的《讓子彈飛》,“--電影讓子彈飛觀後感”。我這激動的心情啊,到今天才平靜下來,細細回味着千頭萬緒的觀影感受,在這裏拋磚引玉,好好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姜文成了我的偶像,他的《讓子彈飛》的確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影片。商業片應有的元素:震撼的大場面、精良的製作、傳奇的故事以及明星大腕兒,一應俱全,而且質量上成,真正是讓觀眾過足了癮啊.

看完後,一直意猶未盡忍俊不禁。某人曾經電話裏給我學了一句台詞;是重慶話!我就決定看看,確實實至名歸!嗯,用一個時髦的詞來形容,給力,很給力!

而酣暢的快樂之後,卻還有一種欲説還休的感慨,讓人久久回味。

當張麻子成功地發動羣眾,搞垮了惡霸黃四郎,英雄的戲碼正上演到高潮,掌聲和鮮花都還來不及送上,並肩作戰的兄弟卻要散夥了,帶着自己心愛的姑娘,奔向繁華熱鬧的大上海。這一幕,峯迴路轉,卻又似水到渠成——原來並不是人人都想要當英雄的,這世間有遠比當英雄有趣得多的事物和生活。也不是人人都拿英雄當回事的,普通人或許更在意的是英雄屁股下面坐着的那把椅子,盤算着把它劃拉成自己的財產。甚至,這個英雄本人,似乎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成為英雄,他更樂意享受的,或許是那一刻“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率性不羈吧。

然而,子彈終究是要擊中目標的,沒可能飛個沒完沒了。再率性不羈的歲月,也是有數的,總會在某一個出其不意地的時刻戛然而止。

列車載着小弟們的歡歌笑語,奔向了他們新的夢想。孤獨的大哥縱馬隨行。不知道他是快馬揚鞭奮力追趕,還是駐足目送。惟有《送別》的歌聲,餘韻悠長。

一絲黯然,天鷹教育網一大學生活網絲悵然,一絲淡然,一絲瞭然……心中感慨,絲絲縷縷,無可名狀。或許只有那温煦的陽光讀到了,只有那漫漫的長路記取了,只有那蒼茫的歲月懂得了。忽然想起陳奕迅《愛情轉移》裏的一句歌詞:“蕩氣迴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拿來為這個片尾做一個註解,竟也別是一番境界吧。

上網看過了許多關於《讓子彈飛》的影評,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種評説紛紜,正是《讓子彈飛》在藝術性上的成功所在。好的藝術作品,始終是要説點什麼的。或許我是太過感性的人,總是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地方被深深的觸動。

讓子彈飛觀後感1000字

第一幕出現的是馮小剛葛優劉嘉玲,我看到更多的是他們本人的概貌而不是片子裏的角色,他們沒有把我帶入影片。我心想:可別都打着大腕的頭銜在片子裏自娛自樂把玩觀眾埃

張麻子的子彈緊湊地隨着馬蹄聲和配樂一飛出來,感覺立馬就變了,我覺得自己非得入戲不可了,但葛優從水裏鑽出來之後,又把我拉回來一點,不過他隨着張麻子上路之後,我的心也乖乖跟着影片上路了,一直到鵝城,師爺扮上了,葛優消失了,我也完全入戲了。很喜歡婦女們打鼓那一幕,想起上國小的時候無聊的老師總是讓我們在一段文章裏找過渡句,強調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化的粧精彩,個個表演都不帶摻雜,所看到的都是鵝城純正的婦女。

六子切腹這場戲觸目驚心,這第一根導火索本來應該很是亮點,觀眾記住的不應該僅僅是血肉模糊的身體,更應該是這個血肉剛強的純真少年。但張默的表演生硬了一些,我腦子裏就只有血肉模糊,沒怎麼見過暴-力的東西,今天早上起來還覺得噁心。

陳坤的那個角色死了好幾回,他這個配角的戲份其實是不少的,但看完片子之後我基本忘記有他的參演了。跟六子對峙直到六子剖腹的這一段完全是交給他發揮的戲,但他的表現一點都不讓我覺得可恨,這很不對頭。

看集結號我淚流滿面,完全忘記了時間;誤打誤撞陪人家去看神探狄仁傑完全是打發時間,吃了一會零食之後就開始打瞌睡,一直睡到影片結束;讓子彈飛2個多小時,‘嗖’一下就過去了。乾脆利落。誰問我都説好看。

三年以後,我們又等來了姜文。

上部《太陽照常升起》夠出彩,但只有兩種受眾,要麼絕對天真,要麼絕對深刻。這回姜文修煉的更加聰明,他讓各種水平的觀眾都能看到足夠好的東西。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劇包袱之下。《讓子彈飛》是一部商業片,卻比國內絕大多數藝術片更藝術。錢掙了,還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姜文年少時嚮往英雄,成年後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裏,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一定被濃墨重彩所渲染。在姜文的世界觀裏,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弱點,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以後,需要為大規模羣架負責;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為代價。只有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點時,你才可以説你真正愛它。

在葛優扮演的師爺死後,劇情突然離開了勉強算安分守己的商業片節奏,進入了一種癲狂之中,講了一個有關革命的寓言。當張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號召大家去進攻黃四郎時,卻沒人響應,他們等着看誰能贏。直到張麻子殺了假黃四郎回來,他們又一擁而上,跑到黃府搶東西,順民變成暴民。武舉人平日裏幫着黃四郎欺壓百姓,這個時候他卻衝的最猛。整治黃四郎,他也最狠。革命是盲目與投機並行的產物。就像鬼子來了,很多人説是在批判國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時候,卻是幾為我的民族落淚。

本片的首尾幾乎是完美的對應。翱翔的鷹,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聲,鐵道,馬拉火車,有節奏感而激動人心的音樂。 然而,開始的時候,是一羣土匪要劫車,恣意江湖,鬥志昂揚。結尾卻是物是人非。仇雖然已經報了,但人死無法復生;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理想卻依然遙不可及。張麻子開始受師爺勸告沒有當場殺掉胡萬給六子報仇,後來是在碉樓主動讓弟兄們撤,姜文在裏面扮演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剋制。這其實也就是姜文在學着剋制自己。也許可以理解為姜文在“太陽”失敗以後的一種反思和內剩可是成熟了以後,也就無法再那麼快意恩仇。影片結尾處,姜文騎着馬的背影,是悵然的。弟兄們都走了,還帶着自己深愛的人。張麻子此刻卻只剩鐵軌、青山、夕陽和背影,本片表面看是個喜劇,但其實卻是悲劇。

影片中多處表現出姜文的日本情結:送六子留洋,先説的是東洋;黃四郎要跟張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紅樓人物,卻組成日本名。其實作為一個具有民族主義思想,並很看重男性氣概和尊嚴的人,欣賞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懷疑姜文參觀靖國神社其實並不是因為對記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於姜文對於武士道精神的認同。

這次主要角色中有6個人出彩,葛優,廖凡,姜武,劉嘉玲,周韻,還有不知道演員名字的老五。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羣眾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個最後管張麻子拿椅子的胖子。兩次看時我都特別觀察了羣眾起義時中間各個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邊的幾個特別出色。羣眾表演沒有看出假來,這很不容易。

讓子彈飛觀後感1500字

導演的靈感和才氣,就像一口井,你儲存的時間越長,再來打水的時候,打到的水就越多。如果井裏才剛剛積蓄了一點水,就被打上來了,那麼打上的永遠只有很少的水。姜文十七年拍了四部電影,但是,這四部電影都像積蓄了很長時間的井水,一旦去打,就能打上需要用車裝的水。這是我媽對姜文導演的評價。他拍的電影,只有這一部我看了,因為其他的基本上都不準在國內放映,因為它們挖掘到了中國人一種獨特的劣根性。這部電影雖然表現得不是很明顯,但是在影片的後半段,鵝城民眾的心理,卻已經很明確地説明了這一點——只做一定能勝利的事情,絕不為了良心或者道德這類東西冒險。麻匪去剷除惡霸的時候,無人幫助,但是當他們找到一個假的黃四郎殺了以後,這種心理就使鵝城民眾蜂擁闖進碉樓,而本來真的黃四郎,也被當成了替身。歐洲人的本性,正好跟中國人相反。想當年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有幾分勝算?英德奧西葡紛紛幫助路易十六,甚至組建了“反法聯盟”,這場革命放在中國能成嗎?但是明知沒有勝算,法國的“第三階級”不還是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支持法國大革命,最終推翻了路易十六和瑪麗安娜,迎來了光榮的君主立憲民主制度了嗎?中國人呢?我們也有一幕場景,和法國大革命十分相似:戊戌變法。如果當時變法的時候民眾們雖然知道勝算很少,也紛紛有啥出啥,支持變法,慈禧太后等一干守舊派就是有一萬分本事,也照樣維護不了封建制度了。中國人不但不敢去冒險,還富有阿Q精神。中國和日本苦大仇深,所以現在拍的那些抗日片裏面,日本人是又笨、又蠢、又沒有品德,那麼這不就從側面反映出了中國人也不行了嗎?人家日本人那麼蠢,我們中國趕跑他們還需要八年,那中國人豈不也蠢?如果我們拍抗日片時,把日本人塑造的聰明、狡詐、強大,但是最後我們打敗了他,那我們中國人不就成了很有本事的人了嗎?中國抗戰八年,美國獨立戰爭,抗英也花了八年。

同樣是爭取民族的強盛,民族的自由,中國人和美國人的本性就不一樣。強者不需要輿論宣傳,不需要阿Q精神,不用罵陣,只需要致敵於死命就行了。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華盛頓將軍解放了約克鎮,擊敗了那裏的英軍。英國人輸了,但還是不服,於是就編寫了一首歌傳唱,歌名翻譯過來就叫《傻帽美國佬》。華盛頓將軍聽見了英國俘虜唱這首歌的時候,非但不發怒,反而還鼓勵他們繼續唱,後來甚至還把《傻帽美國佬》這首歌當成了抗英軍隊的軍歌。你們英國人連我們傻帽都打不過,不是更傻帽嗎?而且,美國的珍珠港事件之後,全國震怒,但是他們在拍電影《珍珠港》的時候,卻也拍出了日本人的人性、良心和品德。其中有一個鏡頭:一名日本軍官正駕駛着戰機準備往珍珠港投彈的時候,突然看見地面上有一個美國小女孩,才五六歲。他馬上從飛機的窗户裏使勁擺手,示意那個美國小女孩趕快跑,別被導彈炸着了。等到那個小女孩逃走之後,他才按動了投彈按鈕。中國人拍抗日片會拍這樣的鏡頭嗎?日本人也並不全是喪心病狂的瘋子,他們也有道德底線,有良心,有人性。他們雖然殘忍,但也有寬容、忍耐、慈愛的一面。中國人知道自己並不是強者,所以才要在輿論上大加宣傳。我發現這一點是所有東方人都具備的特點,而西方人根本不知“面子”為何物。同樣是法西斯,德國二戰戰敗後,不僅態度誠懇地道歉,還賠錢、賠物,而日本人卻死活不道歉,更別説賠錢了。如果日本人是因為戰爭後國庫空虛無錢可賠,那麼戰後兩國國民的態度則是鐵證如山。

二戰後,德國極度貧窮,國家分裂,但是德國人樂觀積極向上,本着重建國家的理想,調動了體內所有的良心。一個美國記者二戰後曾經去德國採訪,他看到德國經濟大蕭條,街上的民眾都顯得飢腸轆轆,衣不遮體。但是當他把一塊巧克力送給了一個兩天沒吃飯的小男孩後,這個小男孩馬上義無反顧地把這塊救命的巧克力給了他的妹妹。他的妹妹遲疑了一下,掰了一小塊給哥哥,又掰了一丁點兒塞到自己嘴裏,之後把剩下的一大塊巧克力都給了街上的一幫窮人。美國記者大受感動,把身上帶着的一整罐沙丁魚都給了兄妹倆,結果這對兄妹把它帶回了家裏分給了其他弟妹。而日本,在二戰後的經濟蕭條中,搶劫事件頻發,街上有很多人都在這時候被餓死。他們本性中最壞的一面在苦難中跳出來了,這就是東西方人的區別,東方人天然的劣根性。

看過脂硯齋評的《紅樓夢》的人都會把讀書者分為三級:“不會讀者”、“少解讀者”和“會讀者”。“不會讀者”贊《紅樓夢》如何描寫衣着體態、活動場景、詩詞歌賦;“少解讀者”贊《紅樓夢》如何寫作,探尋技法;“會讀者”深究《紅樓夢》之源,剝開外表,直探裏面,發現此書背後的文化和歷史。同樣,看電影也可以分為“不會觀者”、“少解者”和“會觀者”。庸俗之人,看完《讓子彈飛》僅僅是停留在贊其好笑,演員演技佳;“少解者”看完《讓子彈飛》會贊其劇情酣暢淋漓,表達透徹;“會觀者”,看完此部電影,則會贊其諷刺意味十足、一針見血,但又不失可觀性,表達了導演理想化的世界。這部電影末尾有一段對話,是張牧之與黃四郎的對話,意喻深刻。張牧之説:“你認為,在我眼中你和錢誰重要?”黃四郎説:“我。”張牧之否認。黃四郎説:“難道是錢?”張牧之説:“你也不重要,錢也不重要。沒有你,最重要。”在這部影片裏黃四郎代表的是什麼呢?強權。張牧之代表的是什麼呢?姜文眼中的理想境界。而這裏面的“師爺”代表的是什麼呢?屈服。武舉人代表的是強權下僅存的一點正義,而小六代表的是那種莽撞而沒有心機的伸張正義的人,所以他死得早。

讓子彈飛觀後感1500字

説實在的,這是我第一次寫電影觀後感。我是説自發的,不是國小裏的狗屁任務性質的《觀雷鋒後有感》或者是國中時候一點也看不懂的《拯救大兵瑞恩》後被家裏人逼着寫的東西。説實話,國小時候看雷鋒記得最清楚的就是當時我旁邊人冒出來的一句“看那個女的的屁股露出來了”,其他的情節倒是忘了。也不是説其他的電影沒有可寫的價值,只是恰巧物品今天蛋抽筋無聊外加這電影實在是厲害,所以就寫了。

開頭的時候是馬拉火車,當時我就想起了影評了。説姜文是在諷刺中國經濟,廉價勞動力拉着中國的現金科技,gdp增長全靠人。這時候忽然想起了韓寒,寫《他的國》時候説的,自己的文體其實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偶爾想寫偶爾不想寫,並告誡那些什麼什麼家,不要多想。韓寒是小時候學語文受刺激受大了,我想我也是,小時候就鬧不明白,語文試題裏的問題——“請解釋此句在文中n種意義”有什麼意思。我怎麼感覺作家自己都沒這個意思,硬讓出題的給忽悠出來的。後來看尋羊歷險記,美國的書評家評論裏面的那隻羊代表的是日本帝國主義什麼的,可到了作者村上大師那兒(這兒大師表示尊敬,這輩子沒尊敬過幾個人)人家説,自己也不知道那隻羊代表的是,只是代表了自己的一種感覺。這兒我就想,書評家不這樣寫是不是tmd沒飯吃啊,或者是,另外一種解釋?吃多了撐的?對還在深陷這種“此句在文中有哪幾種意思”的同胞們表示同情,唉,慢慢熬吧。

然後是葛優被搶,臨場編出的謊話,把張麻子給忽悠住了,最後自己老婆非説是別人的。到縣城裏面和張麻子説:“兄弟我告訴你,寡婦不能睡,會遭天譴的。”張麻子於是説出了那個經典台詞:“她都是寡婦了,我不能再讓她守活寡。”這種人要是放到現在大家來看無疑是不可取的,甚至可以説是好笑,小丑一樣的人物。但要是劇本換了,張麻子和黃四爺的火拼都死了,葛優沒死並因為剿匪有功且沒了地頭蛇坐收了漁翁之利怎麼辦。這下看來,他的做法無非又變成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其實我感覺很多事都是這樣,成功者的之前的失敗永遠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成功,失敗者的成功永遠都可能是為失敗打下基礎。若過現在是大學聯考,寫到這裏我或許會用點例子,搞成排比,騙點分,但是這是日誌,大家自己想例子吧,什麼韓信沒有成功,他的胯下之辱會被人怎麼想,或者是喬布斯沒有成功,他的外形要求的苛刻會被人認為怎麼樣。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的資源比我豐富,請自便,自便。

接下來是重頭戲。聽説這部電影改編自小説。那我不知道如此精彩的安排是來源於姜文導演還是來源於那位作家。可謂是一環扣一環。絲毫沒感覺有牽強的感覺。不想小時候看的少年包青天,我勒個去的有一集説他知道牀被移動過是因為牀腿底下有樹葉,我靠,那次我睡的好好的牀也沒動還有一頁書壓牀腿下了呢,害的我抬了半天。我估計那編劇也是被導演逼急了,打麻將呢忽然想起來明天交稿就急急忙忙牌一推説胡了就跑回去寫了,後面跟一堆子人説他詐和。

其實我看到老二死的時候我就想,這下完了。我腦中一片空白,真不知道劇情會怎麼發展。老窩被人端了,自己火力又不夠,就那幾個人。咋整。後來我看到他們四個人的時候就更沒底了,我就想,看吧,子彈總不能從屏幕裏飛出來把我斃了,接着就是發錢,黃老四收錢的時候我就明白什麼意思了。調動人民羣眾,發槍的時候我想,要是這樣就各族人民百萬雄師過大江了這可就忒沒意思了,也太假了。人民羣眾那時候的忍耐力是無限的,只要有點,額little有時候英語還好些,否定了都,就不會反,果然影片沒有這麼讓我失望,用那個替身的時候我簡直拍案叫絕了。這是最經典的了。

冷靜下來的時候覺得也有弊端,國產片常有的,英雄彈無虛發,狗熊彈發虛無,也是被本片演示的淋漓精緻。

中間還有幾個沒看懂,下雨的時候那幾個萬民傘倒了的含義,(有時候含義還是會有,只不過沒那些什麼什麼家想的那麼多)不過那個師爺死在銀子裏倒是看懂了。

讓子彈飛觀後感1500字

三年以後,我們又等來了姜文。

上部《太陽照常升起》夠出彩,但只有兩種受眾,要麼絕對天真,要麼絕對深刻。這回姜文修煉的更加聰明,他讓各種水平的觀眾都能看到足夠好的東西。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劇包袱之下。《讓子彈飛》是一部商業片,卻比國內絕大多數藝術片更藝術。錢掙了,還站着。而且藏得深了,反而站得更直。

姜文年少時嚮往英雄,成年後用英雄要求自己。在他的電影裏,英雄能夠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兒,英雄一定被濃墨重彩所渲染。在姜文的世界觀裏,英雄是第一位的。英雄改變社會,英雄創造歷史。最大的悲哀就是沒有英雄。但姜文宣揚英雄主義的時候,他又很清楚英雄主義的弱點,所以夏雨在砸過人磚頭以後,需要為大規模羣架負責;六子剖腹取涼粉,要以生命為代價。只有當你清楚一件事物的弱點時,你才可以説你真正愛它。

在葛優扮演的師爺死後,劇情突然離開了勉強算安分守己的商業片節奏,進入了一種癲狂之中,講了一個有關革命的寓言。當張麻子在街上振臂一呼號召大家去進攻黃四郎時,卻沒人響應,他們等着看誰能贏。直到張麻子殺了假黃四郎回來,他們又一擁而上,跑到黃府搶東西,順民變成暴民。武舉人平日裏幫着黃四郎欺壓百姓,這個時候他卻衝的最猛。整治黃四郎,他也最狠。革命是盲目與投機並行的產物。就像鬼子來了,很多人説是在批判國民劣根性,可是我看完的時候,卻是幾為我的民族落淚。

本片的首尾幾乎是完美的對應。翱翔的鷹,長亭外古道邊的歌聲,鐵道,馬拉火車,有節奏感而激動人心的音樂。 然而,開始的時候,是一羣土匪要劫車,恣意江湖,鬥志昂揚。結尾卻是物是人非。仇雖然已經報了,但人死無法復生;目標雖然實現了,但是理想卻依然遙不可及。張麻子開始受師爺勸告沒有當場殺掉胡萬給六子報仇,後來是在碉樓主動讓弟兄們撤,姜文在裏面扮演的人物變得越來越剋制。這其實也就是姜文在學着剋制自己。也許可以理解為姜文在“太陽”失敗以後的一種反思和內省。可是成熟了以後,也就無法再那麼快意恩仇。影片結尾處,姜文騎着馬的背影,是悵然的。弟兄們都走了,還帶着自己深愛的人。張麻子此刻卻只剩鐵軌、青山、夕陽和背影,本片表面看是個喜劇,但其實卻是悲劇。

影片中多處表現出姜文的日本情結:送六子留洋,先説的是東洋;黃四郎要跟張麻子玩自裁;黛玉和晴雯本是紅樓人物,卻組成日本名。其實作為一個具有民族主義思想,並很看重男性氣概和尊嚴的人,欣賞日本文化是正常的。我懷疑姜文參觀靖國神社其實並不是因為對記者的那些冠冕堂皇的回答,而是出於姜文對於武士道精神的認同。

這次主要角色中有6個人出彩,葛優,廖凡,姜武,劉嘉玲,周韻,還有不知道演員名字的老五。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中有很多羣眾演員的表演也很出彩,比如那個最後管張麻子拿椅子的胖子。兩次看時我都特別觀察了羣眾起義時中間各個人的表情,基本都到位了,前邊的幾個特別出色。羣眾表演沒有看出假來,這很不容易。

本片的仰拍很多。快速正反打很多。用了很多側逆光的鏡頭來用光暈表現張麻子和他的弟兄的氣概。鴻門宴那場戲在飯桌外面布了一個圓環,等距放了3台攝像機,慢速的逆時針轉動,結合正反打,效果極佳。類似的方法後面還用過一次。

音樂沿用了久石讓給《太陽照常升起》的配樂,因為有足夠的情節的緣故,效果比上次更好。有個規律,凡是姜文在很商業的説笑話或者發展必須的故事時,沒有配樂;每到姜文玩段風格了,配樂就上來了

這幾年來,自己逐漸被很多事情變得很實際。自己能看的進去的藝術片很少,喜歡的藝術片導演更是幾乎沒有。可是當我看完姜文的片子時覺得,總有一些情懷,值得保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jlk46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