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為本站會員“salalaa”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

回顧歷史,異常是離我們最近的清代,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最悲慘,最恥辱的一段歷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希望你喜歡。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1

回顧歷史,異常是離我們最近的清代,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最悲慘,最恥辱的一段歷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在日本的蓄謀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應戰。戰爭的結果是殘酷的,讓清政府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賠款割地更是空前的過分,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規定把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這些本是中國的領土割讓給日本。日本可是區區彈丸之地,就能夠憑藉一場戰爭的勝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讓給他那麼多的土地,這讓那些本就不懷好意的列強們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國這片富饒土地的腳步。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還只是少數人有朦朧的民族覺醒意識。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識的覺醒。

明顯,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對那時的中國也是有着重大的影響的。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華民族的各階級,各階層普遍產生王國滅種的重大危機感。

這一次的戰敗原因:1、軍風被各種習氣嚴重毒化。"來遠"、"威遠"被日軍魚雷艇夜襲擊沉,"是夜‘來遠’管帶邱寶仁、‘威遠’管帶林穎啟岸逐聲妓未歸,擅棄值守,苟且偷生".2、艦艇荒於管理。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曼特爾談過一段對中國艦隊的觀感:"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誤會狼藉,業已無可駛用。"3、政治腐敗風氣發展至艦隊。艦隊訓練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平日操練炮靶、雷靶,唯船動而靶不動".直至全軍覆沒,"定"、"鎮"兩艦到底有幾枚305毫米主炮戰時用彈,人人諱莫如深。就此一項,北洋艦隊大口徑火炮方面的優勢立成無有。4、戰火硝煙中謊報軍情。豐島海戰首站失利,"廣乙"沉沒,"濟遠"受傷。但丁汝昌謊報李鴻章:"風聞日本提督陣亡,‘吉野’傷重,中途沉沒。"黃海海戰,我方在有效射距外倉促開炮震塌飛橋所致,奏報卻謊報成"日海排炮將‘定遠’望台打壞";丁汝昌還向李鴻章謊報稱"倭船以魚雷轟擊‘致遠’,旋即沉沒".事實則是日方艦隊中根本沒有魚雷快船,"致遠"在沉沒前也未曾"將來船攻沉".

5、李鴻章、丁汝昌編造虛假的軍情欺騙國人。

黃海海戰北洋海軍損失"致遠"、"經遠"、"揚威"、"超勇"、"廣甲"5艦,日艦一艘未沉。李鴻章卻致電謊報軍機處"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又謊奏"據海軍提督丁汝昌呈稱此次據中外各將牟目擊,攻沉倭海三艘。而採諸各國傳聞,則被傷後沉者尚不止此數。內有一船系裝馬步兵千餘,將由大孤山登岸襲我陸兵後路,竟令全軍俱覆".事實則是日艦沒有攜一艘"裝馬兵步兵千餘"的運兵船來尋北洋艦隊決戰,完全是無稽之談。李鴻章,丁汝昌為掩蓋失敗,説謊到達登峯造極的地步。一場我方損失嚴重的敗仗卻被丁、李兩人形容為"以寡擊眾,轉敗為功".虛假的軍情奏報,使全國上下受騙:本不能戰,以為能戰;本已敗,以為平,或以為勝;嚴重加劇了國人對局勢的錯誤確定。

6、繼續謊報軍情使威海防衞戰失敗。

丁汝昌、李鴻章謊報擊沉的日艦之後紛紛出此刻圍攻威海的日艦行列中,但直至全軍覆滅那一天,謊報軍情仍未曾終止。1894年11月,"鎮遠"艦在歸威海港時為避水雷浮標,誤觸焦石,管帶林泰曾見破損嚴重難以修復,深感職責重大,自殺身亡。這樣一齊嚴重事故,丁汝昌、李鴻章謊報奏成了"‘鎮遠’進港時為水雷浮標擦傷多處",具體損傷狀況則瞞而不報。1895年2月,威海防衞戰中,魚雷艇管帶王平駕駛帶頭出逃,至煙台後先謊報威海已失。陸援軍得知此訊,信以為真,遂撤銷了對威海的增援,威海防衞戰所以而戰敗失守。軍風至此,軍紀至此,欺上瞞下,不由不亡。

可是光是這些就能概括清政府的失利的原因嗎?我當然是不認同的。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封建思想,被人奴役久了,就忘了子還是有獨立思想的人,還有就是自私是人的本性,自私的偷懶,為享樂而挪用公款,還有好多的自私行為讓我列舉不完。可是不知奉獻的中國人民,如果就只顧及自我的安危,終究走不出被別的國家欺辱的狀態。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裏總是有那麼一部分覺醒的人,他們帶領着國人衝破枷鎖,經歷了磨難,建設了新中國,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辛亥革命,廣州起義,五四青年運動,新文化運動,這些偉大的運動雖然它們所代表的觀念不一樣,可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擺脱當時悲慘的現狀,創立一個讓人民幸福生活的國度,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它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最終實現。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2

看到這電影雖然是在講述一百年前的事情,可是感覺對我們此刻的教育意義更深,更像是一面鏡子在照耀着我們此刻人。我就想了我們當時所購買的艦船不比日本的差,我們當時的人員素質也不比日本的差,可是我們敗了。敗在自我人手中,中日甲午戰爭與其説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打仗,還不如説是中國人和中國人打仗,隱藏的戰爭,購買軍火這種事情都能夠吃回扣,做交易,那我們什麼不能?中日未開戰勝負已經分出來了,我們不是敗在堅船利炮上我們是敗在自我的體制上,敗在自我人挖好的陷阱之中。電影中説每次海戰都能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這句話振聾發聵。不只是在電影中,在現實中也是一樣的。想想歷史吧,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稱霸全球,一戰中英德海上大戰決定了德國的命運,二戰中日本美國太平洋戰爭決定了日本命運,而1894-1895年的中日戰爭決定了中國命運,誰失敗誰的命運就悲慘,所以海戰真的敗不起。一個民族要想贏得世界的尊重,要想真正的揚眉吐氣,成為大國,海洋便是他們廣闊的空間,誰在海洋上説話算數誰就能真正的站起來。

每當談論起中國近代史人們總是唉聲歎氣,覺得整個近代史是恥辱史。不錯確實是恥辱史,鴉片戰爭讓西方列強轟開了中國的大門,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洗劫了圓明園,俄國趁機蠶食了北方領土,甲午戰爭讓日本人割去了台灣澎湖。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讓人感到氣憤和窩囊,國家貧弱百姓遭殃,誰看這段歷史時候都會捶胸頓足。近期看到了1894甲午中日戰爭的電影畫面,感覺有些事情真的再現了當時之情景。把這電影給同事傳過去的時候,同事來了句談到近代真不想看這段歷史,看了就生氣。我告訴他雖然這樣卻是最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讓一個民族別忘了以往的恥辱,讓一個民族別忘記了自我恥辱的時候有自我的民族英雄,別忘記了民族的災難。

我們這個民族是個複合民族,是個融合民族,但我們民族從來都不缺少有骨氣者,可是也不缺少沒骨氣着。看到清末洋務運動所購買的鐵甲艦想到我們此刻自我造的鐵甲艦船。不勝的感歎,一方面想我們此刻是不是部隊上的那幫將領們是不是也有像電影裏那樣的,剋扣軍餉,中飽私囊者。是不是有置民族大義於不顧的腐敗軍官,是不是所購買的武器彈藥有不合格的隱匿起來的,是不是有坐享和平的將領?覺得此刻沒事不購置軍備的呢?看到甲午戰爭中中方使用的炮彈,魚雷,穿甲彈,以及各式的炮彈,皆不一樣程度的造假,想到我們此刻的軍營中是否也存在此類狀況呢?這麼大的國家這種事情真的不能夠預料,但願此刻沒有這個事情,當然這只是我一廂情願的去想象我們此刻的軍營都是良好的。

話分兩頭,一個只明白和平發展的國家是一個沒有未來的國家,因為不思進取,一個政權要想穩穩的做好事情,對得起人民,除了委曲求全還有一種守國土的方法叫以攻代守。普京説俄羅斯沒有一寸多於的土地,難道中國的土地就有剩餘的麼?無論是將來怎樣樣海軍要有一種精神,那就是鄧世昌精神,這樣的將領雖然是封建時代的人。可是他的精神會一向激勵着每一箇中國人,愛國的最高境界就是他這種,愛國不分是哪個黨派,哪個朝廷。愛國就要像鄧世昌那樣,為民族大義而獻身。這是一種怎樣樣的精神境界啊,這是一種民族氣節,他們的精神才是中華的脊樑,彪炳千古。而他們的遭遇也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我們此刻的政府,此刻的軍隊。以史為鑑,才能真正的懂得什麼是民族的脊樑,什麼是愛國。其實批判也是愛國。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3

回顧歷史,異常是離我們最近的清代,是我們中華五千年最悲慘,最恥辱的一段歷史。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在日本的蓄謀下被挑起,清政府被迫應戰。戰爭的結果是殘酷的,讓清政府引以為傲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賠款割地更是空前的過分,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規定把台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這些本是中國的領土割讓給日本。日本可是區區彈丸之地,就能夠憑藉一場戰爭的勝利就要求清政府割讓給他那麼多的土地,這讓那些本就不懷好意的列強們更是加快了侵犯中國這片富饒土地的腳步。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還只是少數人有朦朧的民族覺醒意識。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時,中國人才開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識的覺醒。

明顯,中日甲午戰爭對中國人的刺激是很大的,它對那時的中國也是有着重大的影響的。接踵而至的瓜分狂潮,更是中華民族的各階級,各階層普遍產生王國滅種的重大危機感。[由整理]  這一次的戰敗原因:

1、軍風被各種習氣嚴重毒化。

"來遠"、"威遠"被日軍魚雷艇夜襲擊沉,"是夜‘來遠’管帶邱寶仁、‘威遠’管帶林穎啟岸逐聲妓未歸,擅棄值守,苟且偷生".

2、艦艇荒於管理。

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曼特爾談過一段對中國艦隊的觀感:"中國水雷船排列海邊,無人掌管,外則鐵鏽堆積,內則誤會狼藉,業已無可駛用。"

3、政治腐敗風氣發展至艦隊。

艦隊訓練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平日操練炮靶、雷靶,唯船動而靶不動".直至全軍覆沒,"定"、"鎮"兩艦到底有幾枚305毫米主炮戰時用彈,人人諱莫如深。就此一項,北洋艦隊大口徑火炮方面的優勢立成無有。4、戰火硝煙中謊報軍情。豐島海戰首站失利,"廣乙"沉沒,"濟遠"受傷。但丁汝昌謊報李鴻章:"風聞日本提督陣亡,‘吉野’傷重,中途沉沒。"黃海海戰,我方在有效射距外倉促開炮震塌飛橋所致,奏報卻謊報成"日海排炮將‘定遠’望台打壞";丁汝昌還向李鴻章謊報稱"倭船以魚雷轟擊‘致遠’,旋即沉沒".事實則是日方艦隊中根本沒有魚雷快船,"致遠"在沉沒前也未曾"將來船攻沉".

5、李鴻章、丁汝昌編造虛假的軍情欺騙國人。

黃海海戰北洋海軍損失"致遠"、"經遠"、"揚威"、"超勇"、"廣甲"5艦,日艦一艘未沉。李鴻章卻致電謊報軍機處"我失四船,日沉三船";又謊奏"據海軍提督丁汝昌呈稱此次據中外各將牟目擊,攻沉倭海三艘。而採諸各國傳聞,則被傷後沉者尚不止此數。內有一船系裝馬步兵千餘,將由大孤山登岸襲我陸兵後路,竟令全軍俱覆".事實則是日艦沒有攜一艘"裝馬兵步兵千餘"的運兵船來尋北洋艦隊決戰,完全是無稽之談。李鴻章,丁汝昌為掩蓋失敗,説謊到達登峯造極的地步。一場我方損失嚴重的敗仗卻被丁、李兩人形容為"以寡擊眾,轉敗為功".虛假的軍情奏報,使全國上下受騙:本不能戰,以為能戰;本已敗,以為平,或以為勝;嚴重加劇了國人對局勢的錯誤確定。

6、繼續謊報軍情使威海防衞戰失敗。

丁汝昌、李鴻章謊報擊沉的日艦之後紛紛出此刻圍攻威海的日艦行列中,但直至全軍覆滅那一天,謊報軍情仍未曾終止。1894年11月,"鎮遠"艦在歸威海港時為避水雷浮標,誤觸焦石,管帶林泰曾見破損嚴重難以修復,深感職責重大,自殺身亡。這樣一齊嚴重事故,丁汝昌、李鴻章謊報奏成了"‘鎮遠’進港時為水雷浮標擦傷多處",具體損傷狀況則瞞而不報。1895年2月,威海防衞戰中,魚雷艇管帶王平駕駛帶頭出逃,至煙台後先謊報威海已失。陸援軍得知此訊,信以為真,遂撤銷了對威海的增援,威海防衞戰所以而戰敗失守。軍風至此,軍紀至此,欺上瞞下,不由不亡。

可是光是這些就能概括清政府的失利的原因嗎我當然是不認同的。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封建思想,被人奴役久了,就忘了子還是有獨立思想的人,還有就是自私是人的本性,自私的偷懶,為享樂而挪用公款,還有好多的自私行為讓我列舉不完。可是不知奉獻的中國人民,如果就只顧及自我的安危,終究走不出被別的國家欺辱的狀態。

在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中國人裏總是有那麼一部分覺醒的人,他們帶領着國人衝破枷鎖,經歷了磨難,建設了新中國,有了此刻的完美生活。辛亥革命,廣州起義,五四青年運動,新文化運動,這些偉大的運動雖然它們所代表的觀念不一樣,可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擺脱當時悲慘的現狀,創立一個讓人民幸福生活的國度,這是一個偉大的夢,它在中國人民的努力下最終實現。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4

一個昏庸的朝廷,一個敗落的社會,一場偉大的戰爭,一種不屈的精神。——題記

鏡頭步入了一個一個敗落的時代,當時,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統治下,變得國力大減,帝國主義國家競相打開中國的大門,繼而進行殘暴的侵略。炮火轟開了一個歷史的新紀元,轟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滾滾硝煙湧出了一張張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顏。

在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時,林則徐沒有猶豫,他憤然上書道光帝,並實施了震撼國人的壯舉——虎門銷煙。他給英國人一個迎頭痛擊,他顯示了中國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這是一場沒有戰火的偉大勝利,是一場意志與決心相與鬥爭的歷史偉績!

當鴉片戰爭捲入中國時,太平軍沒有沉默,在與洋人的鬥爭中,他們沒有低頭,他們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鬥志。他們征戰沙場,擊敗洋軍,痛殺清軍,他們在歷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當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既而稱霸世界的夢想時,一個聲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當時日益腐朽,致使帝國主義列強侵入。可清廷仍處於華貴的奢侈中,渾然不知要強國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國勢力已經相當龐大時,中國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武器。軍餉已被各路地方官員收入其囊中。當時日本已對中國虎視眈眈,在中日兩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親自到中國兵船上公開挑釁,並企圖開炮。況且當時清朝並沒有意識到日本想要吞併中國國土,認為區區一個東洋小國何以興起起幾層浪。由於當時洋務運動的成果,讓清軍不免有些飄飄然,自從1888年正式建立海軍後,再也沒有購進任何船艦,船齡漸漸老化,何況日本當時新添戰艦,與之中國相比,遙遙領先。再者當時慈禧花重金修築頤和園,抽掉各路軍餉,哪裏還顧得上戰艦重置,連預先訂購炮彈也退掉了。

1894年,日海軍率領日海軍聯合艦隊開進黃海大東溝伺機埋伏。當中國護航艦駛入黃海大東溝時,日艦便開火襲擊,於是北洋艦隊便縱隊排開。實施反擊。炮火炸開在水面上,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霎時,海水沸騰。硝煙瀰漫在海面,久久不散。由於當時中日懸殊太大。中方艦隊嚴重受到日方的摧殘,可中方仍然堅持還擊。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艦中彈過多,嚴重傾斜。可他仍是沉着冷靜,他下令致遠艦向日方艦隊開去,可致遠艦不幸被魚雷擊沉,破碎沉沒。當隨從遞給鄧世昌救生圈時,他拒而不接,最終與他的愛犬共同葬身大海。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一副沉痛的輓聯,一代歷史的偉績,一種意志的堅定,一次偉大的戰役。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5

電影觀後,甲午戰爭給我帶來的不再僅僅是銘心的國恥,清政府的腐敗,將士的英勇和悲壯這些蓋棺的定論。更多的而是反思發生這一切的為什麼,更多的是在百年後的今日越來越熱的釣魚島爭奪背景下,假如中日再有一次海戰,中國能取勝嗎?

正如電影台詞所講:一場大海戰能夠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一場甲午海戰,日本傾全國之力,上下一心,獲得了日本三年國民生產總值加上台灣澎湖列島,清朝附屬國朝鮮為代價的戰爭紅利。而中國在輸了西洋之後再輸東洋,在當時敗給西洋尚可理解,居然還輸給洋務運動比中國還晚的東瀛倭國,中國舉國上下的民族自信心蕩然無存,也成為日後五十年中日本全面超越並逐步蠶食中國轉折點。其實又何止五十年,至今近一百二十年間,中國從未超越日本。

我們常説堂堂中華,領先世界數千年,我們更多比較的是禮貌,經濟,科技這些指標性的東西,而忽略了由於中國特殊的地緣使其遠離其他禮貌的衝突。其實從先秦開始一向到近代,中國的歷史能夠濃縮為一部被遊牧民族侵略的歷史。整整數千年間,禮貌領先世界,卻一向被侵略,這不能不説可悲。假如侵略的不是遊牧民族,假如中國地處地中海的中亞地區,應對同樣輝煌的古希臘古羅馬禮貌的軍事侵略,中國還會存在至今嗎?我覺得不會。

大航海時代之後,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禮貌之間的碰撞變得越來越頻繁。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早以不再被地理所保護,近代的侵略幾乎都來自海上。正如嚴復的《天演論》所講:競爭之後適者生存,民族同樣如此。在充滿奴性和自我貶低的當下中國,保全自有禮貌變得如此艱難,又何來發揚中華禮貌,並將中華禮貌推向世界與西方禮貌一爭高下的雄心呢?古人即使戰敗,尚且擁有對自有禮貌的無限自豪。晚清政府雖無能,雖昏庸,但仍視西方為蠻夷未開化之邦。雖自欺欺人,但尚存那一份骨氣。而今人連那僅存的骨氣都沒有,豈敢奢望在戰爭中有獲勝的自信呢?

中華禮貌又究竟是什麼禮貌,大部分人會説就是儒家的禮貌。當下有少部分人已經反思在西方禮貌全球化的今日如何保護中華禮貌,他們簡單的覺得讀讀《論語》,包包水餃,聽聽京劇就是了。我是儒家思想的堅定支持者,但我一向認為儒家思想在對內的國民教育上是必須的,教導人民禮義仁智信。但在國與國的競爭上絕對不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非要等到別人開了第一槍,然後再振振有詞的説:是你先打我的,所以我此刻還擊就是代表正義。競爭也好,戰爭也罷,從來都不是道義取勝,而是實力加計謀。世界本無秩序,強權才能建立秩序維護秩序。縱觀整個中國史,漢族政權裏除了秦漢隋唐明其他都是被動挨打,或者説也僅有上述朝代的部分帝王執政才不是被動挨打,同樣奠定當今中國版圖最大貢獻的四個朝代,漢唐元清,有兩個是漢族政權。無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沒有一個是惟儒學論者,他們有基本的共同點:崇尚主動進攻,依靠武力解決爭端。我也不是惟武論者,太古老的中國輝煌歷史不為人所熟悉,近三百年來的中國落後史總不該忘記吧!東西方列強:英法俄日美,又有哪一個是不用拳頭而獲得統治世界或者地區的權力呢?

沒有強權的內斂絕對是弱者的自我安慰,我們習慣地把侵略方稱為非正義的,是註定要失敗的,殊不明白每次戰勝侵略方的不是抽象的正義,而是比侵略方更強大的實實在在的力量。德國納粹是被蘇英美聯合打敗的,日本不是被中國人趕出去的,而是美國人在太平洋和日本本土結結實實給了重擊。大國不是靠嘴巴來立威的,日本被美國蘇聯打敗,而日本人最尊敬的是美國人,最看不起的卻是中國人。美國人在朝鮮戰爭被中國人打平,到了___,中國一句如果美國越過北緯十七度線中國就參戰,硬是讓美國人直到撤軍都沒敢越過十七度線。這就是國與國競爭最基本的事實,你強大,別人才尊重你的所説,而強大最直接最根本的體現就是該出手的時候敢不敢出手。

東有中日釣魚島,中韓蘇巖礁,南有中越菲馬諸國的南沙爭端,雖然這些國家挾美自重,真欺負到中國頭上了,中國敢出手嗎?彼得大帝説的好,一個君主僅有陸軍,只是有一隻手,同時有陸軍和海軍才有雙手。今日中國不僅僅要有陸軍,空軍,海軍,還要有天軍,中國的未來在深藍,海之深藍,天之深藍,僅有這樣才能禦敵與國門之外,戰場設在別人家門口,才能未戰而先勝。戰爭不是一個單一的事務,關係到政治,經濟,技術,民心和國民素質。我不奢望人人都是鄧世昌,林泰曾,但願舉國體制完善,一旦需要運行,這部龐大機器能低故障順利運轉,使前方英勇的將士死得其所。五百年前的鄭和空有一支無敵艦隊,五百年後留給世界的只是中國人的自我意婬,歷史的機遇如同大海戰一樣,抓住了就能決定一個國家數百年的命運。失去了,或許意味着下一輪的被動挨打。沒有國家一向處於發展的巔峯期,在國力上升的時候需要適時的擴張,為日後的衰退謀得緩衝的空間,而不至於傷筋動骨。今日英國法國比較十九世紀都衰敗了,然而今日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仍有他們的附屬國,仍有駐軍,仍有商貿航線必須的補給點。中國的經濟早已經超過英法,可又有哪個國家認為中國真正強於英法呢?

甲午硝煙已散,可是甲午海戰壓在中國人頭上的陰雲至今未散。中國該為自我的真正崛起而準備另一場大海戰了,用另一場大海戰去洗刷一百六十年來來自海上的種種恥辱。戰爭中從來沒有道義,僅有勝負,因為如果存在道義就不會爆發戰爭。我們不好戰,但要清楚認識到沒有戰爭就不會有國家民族的發展。陌刀為節,玄甲為裳,丈夫蓄志,女兒英儻,馬蹄踏處,即為大唐。

關於觀看電影中日甲午戰爭觀後感15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pgwv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