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看遷徙的鳥觀後感(精品多篇)

看遷徙的鳥觀後感(精品多篇)

看遷徙的鳥觀後感(精品多篇)

遷徙的鳥觀後感 篇一

鳥實在是讓我豔羨的一種生物。紀錄片裏,它們飛過大海,走過大漠,越過高山,聆聽過雲層的聲音也看見過埃菲爾鐵塔的那抹城市光彩。

鳥也實在是悲催的一種生物。這一年兩次的旅程中,見證過獵人槍下的血色,體驗過落單的感覺。記得有一個鏡頭,是小鳥的翅膀在飛越幾千英里以後,終於累得抬不起來,降在一片沙灘上。螃蟹慢慢靠近着它,它怎樣努力地撲騰也飛不起來,最終被圍過來的螃蟹吃掉。僅僅是為了生存的遷徙,卻暗藏着太多考驗。大自然給每種生物都上了一個名叫“優勝劣汰”的法則,在這裏面,生命創造着偉大,也顯示出渺小。

鏡頭一轉,作文又是獵人握着槍(若是合法捕獵,並不存在什麼道德問題),又是廢舊的工業區和油污的土地,又是漁船上關着的一個個籠子。紀錄片厲害之處不在於它向我們訴説了多少人類的惡,而是向我們展現着大自然本不應失去的瑰麗,和那些生命本不應交付給任何人的自由。候鳥對生命的堅持,是它們對這場遷徙之旅的承諾。

也許每個人都是一隻候鳥,在現代化迷漫的面具下失了生命最本真的樣子,完成了太多次對自己對別人的承諾。記得最深的鏡頭,是在山上建巢築窩的候鳥一齊往山下的海面衝,鏡頭隨之俯衝又躍起——生命,就這樣高高飛起在藍色與綠色交融的地球上……

《遷徙的鳥》觀後感 篇二

《遷徙的鳥》觀後感真正的朋友是什麼

候鳥遷徙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迴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千裏,當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候鳥大舉遷徙,是為生存搏鬥。除了飛行,他們別無選取。

關於《遷徙的鳥》,總有太多溢美之詞難於言表。影片力求客觀地紀錄了一場關於鳥類遷徙的夢,而創作者的攝像機亦經歷了這一場長途跋涉的飛行。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那種應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故事重點環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境,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獵食&鳥類的遷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儘管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候鳥應對逆境不屈不撓,克服着自然環境中的重重困難,它們的族羣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以延續。

而人類在鳥類的遷徙過程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主角:一位老婦人為遷徙的鶴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鳥遭到射殺;一隻還不會飛翔的雛鳥被聯合收割機碾過;一隻候鳥陷在工廠的泥漿裏,無法逃脱鳥類絕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與渺小亦凜然曝曬於外,工業時代對大自然的玷污無情得令人汗顏。讀書筆記1000字

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的配樂。有人稱經盛讚該片的配樂擁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陽的氣魄,充溢着獨屬於夢想時代的宏大情懷。縱觀影片中鳥類羣翔的段落,那適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或而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或而是空靈圓潤的女高音獨唱,與影片中的自然聲效完美地彌合成一體,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蒼蒼的悲愴之氣。除去現場音效,音樂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樂作為與情感有直接聯繫的元素往往能夠深入到內心世界,將主角的感情,

思緒以及事件發展的劇烈激動表達得淋漓盡致。

大型數字紀錄片《遷徙的鳥》無論從拍攝技巧還是資料上,均帶給了我們久違的驚喜,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完美感受,這也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創新。那種應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

《遷徙的鳥》觀後感 篇三

看完雅克貝漢的《遷移的鳥》,我很惋惜沒有機會能在電影院觀看這部令人震撼的紀錄片。

拍攝《遷徙的鳥》是一項工作量驚人的任務:450個工作人員的參與,其中包括17個飛行員和14電影攝影師。導演雅克貝漢和雅克克魯奧德邁將各種鳥類遷徙的習慣生動地呈現在了熒幕上。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知曉,丹頂鶴要從遠東飛行600英里到西伯利亞針葉林,沙丘鶴要從美國中部平原飛行2000英里到北極圈,禿鷹要從美國西部飛行1800英里到阿拉斯加但這些信息純粹是我們通過影片的視聽語言獲得的。兩位導演花了4年時間拍攝這部影片,想方設法地變換着拍攝工具直升機、飛機、滑翔機和氣球去接近飛鳥們,以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感覺自己置身於鳥羣之中。加拿大鵝遷移通過大峽谷的那段場景拍攝得極其壯麗,清晨沒有了人聲喧囂,一隊隊加拿大鵝的倒影在清澈的水中劃過。《遷徙的鳥》中充滿了這樣的景緻。種種美景讓人過目難忘、流連忘返:大松雞在棲居於愛達荷州、氣宇軒昂、尾羽鋒利似豪豬的大松雞;搶佔沿海島嶼的、數以百萬計的帝企鵝;數不清的、以迅雷之勢潛入水中、像魚雷發射似的水鳥。

然而,真正令人驚奇的是這些電影製作者通過電影的語言賦予了鳥兒們以個性。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傲慢的加拿大鵝,本性好鬥的紅襟鵝,被捕獲的亞馬遜鸚鵡的堅忍,以及當同伴被捕食之後帝企鵝的悲痛。

而影片最令人震驚的視覺效果,就是人類帶來的。人類以及帶有人類要素的圖像與鳥類的生活比起來顯得非常不自然,暗示着人類的活動對自然是災難性的破壞。脱粒機在農場破壞棲息地,獵人躲在蘆葦和擊落開銷鵝,污染污泥影響了紅胸鳥的遷徙。諷刺的是,同樣的一個物種,既可以親密接近這些鳥類數百英里的跟着它們,同時卻也是他們最大的敵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k6444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