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流浪地球》觀後感【多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多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多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一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播出後,有些人看到了“希望”,有些人理解了“犧牲”,還有些人感受到了“格局”。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最觸動人心的應該是在巨大災難降臨時,釋放出的人性那美好的一面——不畏犧牲,勇於奉獻。處在和平國度,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説,“不畏犧牲”可能距離比較遙遠,在和平年代,它完全可以化作“努力拼搏,敬業奉獻”這一優秀品質,存在於人們的生活、工作中。這不禁讓我聯想到了奮鬥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遠離家鄉,只為尋求一份“希望”。最近我在抖音上關注了一個北漂女青年,她把自己在北京奮鬥的點點滴滴記錄在視頻裏,把北京的殘酷以及美好都展現得很真實。我想這應該是大部分打拼在一線城市的年輕人的常態,每個人都在為了改變命運而不懈奮鬥,為自己,為家人……正如影片最後的那一幕,為了拯救他人,劉培強獨自駕駛空間站主控室向木星衝去。

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再到《流浪地球》,可以説中國的電影視野正在向更廣闊的空間開拓。不同於單純的愛國英雄主義,從電影的。標題——《流浪地球》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部關於人類命運題材的影片。當今時代,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複雜形勢和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雖然我們的地球短時間內不會像電影裏講述的那樣遇上毀滅性的災難,但是當今世界仍然面臨着種類繁多且變化多端的問題。在平衡人口與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問題上,每個國家都應該腳踏實地,朝着可持續發展而共同努力。這部影片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當人類團結一致時,就沒有實現不了的夢想。

《流浪地球》已經出發,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流浪地球2》觀後感 篇二

坦白説,《流浪地球2》算得上是一部好電影。因為:有歡笑,有淚水,有思考。與《流浪地球》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票房和評分就是很好的證明。正所謂: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一部好看自然看得出;觀眾的雙腳是誠實的,哪一場精彩就會走去哪一個放映場;觀眾的“屁股”不好請,因為,只有影片足夠出色才能吸引住他們,進而把“冷椅子”坐成“熱凳子”!

《流浪地球2》影片中,有很多驚心動魄的場面。空間站遇襲,無人機大戰,“太空電梯”被劫持,人類與“人工智能”對決,核武“轟炸”月球……每個場景都十分震撼,堪稱是視覺上的一場饕餮盛宴。但這些都還是表層上的東西,除了表層的東西,那些深層次的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東西,才更具價值。

比如:當地球面臨毀滅的巨大災難時,她還美好嗎?影片中,劉培強的回答是:地球不美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又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遇見了愛情——愛情很美好——所以,地球上依然有美好的東西。而愛情的力量,也是無窮大的。沒有什麼能夠阻擋它,哪怕地球會毀滅,人類將滅亡,只要一息尚存就會去愛!

公平從來都是奢侈品,尤其是當災難來臨時。所以,影片中聯合政府中國代表周喆直會説:不求公平,只講責任。區區幾個字,彰顯出的卻是:對“人類大義”的深度思考。而後,當佈置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動”引爆時,中國宇航員張鵬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説道:中國航天飛行中隊,50歲以上出列!他們是去組建敢死隊,明明就是有去無回,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他們正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周喆直“不求公平,只講責任”的大義。

影片中最扣人心絃的依然是親情。劉培強愛家人勝過愛自己,圖恆宇為了死去的女兒丫丫,寧願“以身試法”、以命相搏。為了替家人換得一張進入地下城的門票,劉培強選擇離開家人入駐空間站。但是,在把這張票給妻子還是給岳父上,讓他犯了難……圖恆宇不滿足於女兒丫丫只有兩分鐘的“數據生命”。所以,即便拿到了進入地下城的門票,他也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放棄,而是繼續躬身於科研,以讓女兒丫丫的“數據生命”變成永恆。當老馬提示他:擁有了永恆“數據生命”的丫丫,可能是個天使,也可能是個惡魔時。他選擇了相信。所以,當自己溺水時,讓女兒記住了祕鑰。並在最危急關頭,拯救了全人類。

通觀整部影片,無不圍繞着“災難”與“拯救”兩個關鍵詞。災難是太陽系不再適合人類,地球必須要去流浪。而“拯救”則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人類的自我拯救,有英雄的自告奮勇、捨生忘死,有全球的合作——如:聯合政府的成立,有人類最高端武器的應用——如:核武轟炸月球,有“數據生命”的積極參與,還有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

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人工智能的“反向”拯救”。其冷靜與睿智,令人印象深刻。當人類在地球是否要去“流浪”上爭論不休時,人工智能製造了一些災難,以此來逼迫人類儘快做出理性選擇。也許手段不夠委婉,但初衷卻是好的,也算勉強能夠接受。不過,至少透漏出一個信號,那就是:當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識之後,它會自行判斷而不會聽從人類的“發號施令”。

這就不禁讓我們擔心:這樣的人工智能,若是再具備了自我迭代能力,掌握了龐大的資源,擁有了超強的力量……那麼,它還能夠始終不改造福人類的初心嗎?我想未必。人類不能對此太樂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人類必須要保持清醒,確保在與人工智能的博弈中,始終處於優勝。不然,人類就可能失去對於自身命運掌控的權利。

當然,整部影片也並非是完全無懈可擊的。如:地球真的需要去流浪嗎?流浪出太陽系,真的是最優選擇嗎?我們完全沒有辦法去改造太陽嗎?地球上現有的“人造太陽”技術,不能拿出來應急嗎?在停止自轉的情況下,用上萬個引擎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地球會否如雞蛋一樣散了黃?以及,地球流浪前,真的必須要拋棄月亮嗎?把它改造成“小太陽”,照亮地球流浪的路,不行嗎?

誠然,類似的疑問還有很多。而這些,也不是一部電影所能夠解決的問題。電影終歸只是一種藝術形式,一場視覺宴會,而不是科學研究。更多的問題,還需要留給科學來解決。影片其它的一些不足,也基本都是白璧微瑕,瑕不掩瑜。總之,《流浪地球2》已經達到了科幻電影的一個新高度。值得一看。

流浪地球觀後感 篇三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有空了去看一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據説很好看,是中國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所以我和媽媽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開場一位爺爺坐在板凳上,爸爸抱着兒子,爸爸説:“你看見天上的那顆星星了嗎?”望着天文望遠鏡的兒子點點頭,“那個就是木星,當你可以用眼睛看到木星了,我就回來了。”爸爸接着説。後來兒子睡覺了,爸爸給了爺爺(是小男孩的外公)一樣東西,告訴爺爺只有他去空間站,爺孫倆才能得到地下城的通行證,才能夠活下來。看到這裏我嚇了一跳,難道他們會死嗎?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地球離太陽越來越近面臨被吞沒,人類為了自救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着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但是地球離太陽越遠地表温度越低,不適合人類生存,幸虧外公和小男孩有地下城的居住證,才不至於被凍死。在地下城住了十七年後,小男孩兒劉啟已長大成人,因為一直生活在地下,對地面難免會有些好奇,所以他帶着妹妹韓朵朵偷偷跑到了地面(他們姓不一樣是因為韓朵朵是爺爺撿來的小孩兒,用的是他女兒的名字),當他們來到了地面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顧個人安危運送發動機燃料的戰士,他們跟隨這些戰士一起拯救地球,在經歷了種種困難後,地球終於被拯救了,但這只是第一步,還要再經歷2500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固定地球的位置,結束這一次的“流浪地球”計劃。在拯救的過程中,有無數的人犧牲了,劉啟的外公死了,爸爸也死了,劉啟雖然看見了木星,但是卻再也看不到爸爸了,他理解了爸爸棄他十七年的行為。我坐在第一排,很多場景太逼真,流血犧牲的鏡頭我都沒敢看。幸虧電影裏的事情離我們還很遙遠,據説還有幾十億年,到那時也許人類的科技水平發展的很高了,完全可以輕鬆解決這些問題。

看完電影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中國人寫的小説改編出來的電影,也是我們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第一部就如此精彩、如此驚心動魄,讓我十分期待續集的上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l588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