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十七歲單車觀後感(精品多篇)

十七歲單車觀後感(精品多篇)

十七歲單車觀後感(精品多篇)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一

這部影片在本質上是批判社會現實的,而它又藉助瞭如歌的青春,藉助了城鄉矛盾。

小貴是嚮往城市的,小堅是嚮往自尊的,而他們又都有着自己鍾愛的女孩,而最終他們各自的理想卻都破滅了。小貴的城市夢想在小巷中粉碎了,心中女孩的美好形象也在空中飄落。小堅的自尊和愛情也漸漸喪盡,留在空巷子中的只有血腥一片。同時,在這部影片中,周迅飾演的女孩作為一個進城打工的保姆其實她的城市夢也破碎了。這種無聲的粉碎是太過殘酷的,似乎影片中每一個有夢想的人都將收拾殘局,留下歎息一片。因此,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回望青春,讓那白衣飄飄的年代有所保留。還有祭奠理想,讓每一個有理想的人不要心灰意冷,儘管這樣的理想在業已形成的格局面前脆弱不堪。

作為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帥用靈巧的筆法描述了一種無法迴避的現實狀態,對現實主義敍事風格的迴歸,記錄底層生活,城市化——以對城市的拒絕和出逃完成真正的城市化,這些第六代共同的主題同樣貫穿了王小帥的電影創作。和另外一位導演賈樟柯相比,王小帥把關注更多地放在特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化。在本片中,王小帥告別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衝突,開始試圖進入平民的核心。他把鏡頭對準了這羣被這個城市遺忘的人們,輕易獲得了與青春期無關的認同。

這部影片決不僅僅是一個關於青春的紀念,事實上導演只是通過對青春的回望,加入青春到影片中,來祭奠理想。一方面青春年代是最為充滿理想的,另一方面從王小帥一貫的批判色彩來看,他的視角總不會停留在一個基本層面。事實上,關於城鄉衝突一直是第六代導演的關注點,也一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永遠無法迴避的現實,其中折射的時代變遷、世事蒼涼、猶如輓歌的悲壯將繼續延續。導演是想通過這部影片來表現這種小人物的命運,表現這種大背景下無法改變的生存狀態。農村人來到城市很難融入近來,而城市中的人卻也有許多無奈、許多期盼、許多的理想破滅。

影片的中心都圍繞着一輛單車發展,而單車似乎也是一種隱喻,指的也許是對個人來説非常珍貴卻很容易被別人奪走的東西,或者是初戀或者是愛情,或者我們為之付出的一切,都象美麗的肥皂泡一樣破碎了,得到的都只是永遠的欺騙和壓榨。

人在城市的悲慘命運,而實質上後者是前者的結果,也就是説農村人的悲慘命運是在城市與農村矛盾的衝突和激化中一步步表現出來的,小貴為了生存來這部片子的思想。最明顯的我們可以看出來的便是影片所揭露出的城市與農村的矛盾和農村到城市,但是他卻並不屬於這座城市,在城裏人的冷漠與非難中他的生存環境一步步的縮小,一步步的艱難,最終陷入了絕境。最後小貴在城市人的麻木的眼光中揹着單車艱難的在大街上行走使整個矛盾達到了高潮,而小貴的悲慘命運也一顯無遺。

影片既為寫實性的影片,長鏡頭運用的比較多,對人物的細節刻畫也比較完整,而追鏡頭的運動更使觀眾有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鏡頭的組接方面也比較到位,開頭一個個人物特寫的組接和快速替換,配上冷冰冰的詢問語言,很好地表達作者要表達的思想之一,城市人對農村人的冷漠與輕視。

影片在揭露下層人悲哀的同時,也揭示了現代年輕人的最明顯的特徵:衝動和迷茫,成長的挫折和錯誤,使人迷茫失去理智,進而產生衝動,影片所有的人物和矛盾都圍繞這樣一個單車兩個17歲的年輕人展開。單車是他們共同的迷茫,使他們產生一致的衝動,最後同時表現出現代社會現實壓迫下年輕一族的本質特徵。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二

《十七歲的單車》講述的是關於單車的故事。單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而在加上了十七歲的修飾之後,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含義。導演以他獨特的視角表達了他對城市中下層人的遭遇的看法,以及對於青春的別樣的解釋。整部影片充斥了反差,紀錄片紀實風格的拍攝,沒有特技,沒有什麼高科技,帶着一種黑色幽默的色彩講述着現實。

單車作為影片標題的核心詞在片中不僅僅只是一件道具。對於貴來説,那是他的一切,失去了它,他就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存工具;對於小堅來説,單車表面上是他多年來的一個夢想,但實際上只是他虛榮心的表現,而在他失去它之後,又變成為了他在城市中立足的尊嚴的體現。

小貴和小堅都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一個是外來打工的進城者,而另一個則是生活在重組家庭中生活不富裕的類似於小混混的角色。而在現在看來十分平常的單車也就成為了他們共同爭奪,並共同擁有的東西。在導演眼中,即使是美好的青春,物質也是異常重要的。對於小堅,有了單車他便輕而易舉地走向了漂亮女生瀟瀟。而瀟瀟和小堅交往後説的第一句話是“車不錯!”,這是多麼諷刺的。而他失去她也因為他先失去了單車。這種青春單純的愛戀也是建立在物質之上的。相比而言,單車的意義對於打工仔貴來説要純粹得多——單車的後架上載着的不是虛榮,而是他整個的生活。因而即使在他昏迷的時候,他的手還緊緊地握着單車輪子的鋼條——他的青春更加殘酷,為了在城市中生存下來,守衞着單車。在城市中,即便是本因該最美好的青春,也因為城市本身而變得物質,變得殘酷。

影片主要就是表現了兩個下層者無奈、殘酷的青春。城市人的一種冷漠充斥了整部影片。城市太大,人羣太冷漠,足夠湮沒一個悲苦小角色。當小貴拿騎着自己的單車逃避小堅的追趕拼命前行而撞上卡車飛到車上,我們看到的是旁觀者的冷漠。導演把鏡頭遊離於理性之外,忠實的長鏡頭,記錄着北京街頭時常可見的羣毆民工的悲劇。當衚衕小巷中幾個小混混追殺小貴和小堅,幾個大爺們照樣悠閒的下着棋,依舊是冷漠。小貴為了生存來到城市,但是他卻並不屬於這座城市,在城裏人的冷漠與非難中他的生存環境一步步地縮小,一步步地艱難,最終陷入了絕境。最後小貴在城市人的麻木的眼光中揹着單車艱難的在大街上行走使冷漠達到了高潮,而小貴的悲慘命運也一顯無遺。

影片的配樂也令人印象深刻。主旋律明快的節奏感的反覆,伴隨着滾滾的自行車輪和人流,烘托着城市的現代感快節奏。之前提到了,貴於小堅日復一日交換單車時背景那輕快的音樂造成的聲畫對位,也成為片中少有的暖色調。而結尾時蒼涼的背景樂則使觀眾的情感達到了一個極至。

《十七歲的單車》並沒有充滿着青春的氣息,我們聽到的並非清脆的車鈴聲與歡快的笑聲,我們看到的卻是對生活的無奈與命運的妥協。本該青春年少,卻因為社會的無情的現實而變得殘酷無奈。北京,大都會,繁華下掩飾不了暗淡;衚衕,小巷道,暗淡之中凸顯了現實。衝動、暴力、唯美、現實,導演用他的鏡頭語言,敍説着他對北京和青春的印象。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篇三

今天要推薦的一部電影是2000年由王小帥導演所執導的《十七歲的單車》,影片主要圍繞農村進城打工的少年小貴和城裏的孩子小堅以及一輛單車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該片被禁止在國內上映,但這並不能將這部優秀的影片否定。

故事的開始即進入正題,農村少年小貴找到一份在快遞公司送快遞的工作,依靠的交通工具是一輛自行車,每單10元,攢夠600元時就可以買下這輛公司借給他的自行車,故事本來是很平靜的,,小貴馬上就可以攢夠錢買下自行車了,直到有一天,發生了一件事。

一天小貴被派去找一位張先生取件,但找錯了人,耽誤了時間,出來之後發現車子不見了,到處都找不到,於是便坐在路邊哭,沒有給顧客送快遞,經理知道後把他開除了,他苦苦哀求,經理答應他如果找到自己的車子就能回到公司工作,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在這個過程中還被當成小偷,直到有一天秋生告訴他好像看到了他的車。

小貴自行車的新主人叫小堅,是城裏的一個孩子,很想有一輛屬於自己的單車,因為周圍的同學都有自己的車,而自己的家庭條件並不好,他有一個漂亮並且家境很好的女朋友,他一直很自卑,於是他把爸爸要給同繼母的女兒上學的錢偷走,在二手市場買了一輛車,就是小貴的車,他很喜歡這輛車。

在一次和女朋友約會時,車子被小貴騎走了,小堅追上去並和同學一起打了小貴,搶回了車子,之後小貴就一直跟着小堅,發現他藏自行車的地方,便拿走了車子,經理見這樣便讓他回到快遞公司。但是一天小堅和同學找到他又搶回車子,小貴無奈找到了小堅的父親,父親知道真相之後打了小堅,讓小貴把車子帶走了。

小堅不甘心,又和同學們找到小貴,但這次無論怎樣小貴就是不鬆開車子,同學們紛紛出主意,小貴都不答應,最後雙方無奈達成協議,一人一天使用車子。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又發生了一件事,小堅發現女友瀟和另一個車技好的小混混在一起,於是便偷襲了小混混。

於是小堅被追打,由於這一天要把車交給小貴,導致小貴也被打,車子也壞了,二人既無助又無奈,只能暗自神傷。

故事圍繞一輛單車的歸屬問題,體現出小貴和小堅兩個身份不同但命運相同的少年的青春。小貴作為一個農村進城打工的小孩,社會對他是不公平的,被人看不起,處處都在制約着他,他骨子裏那股倔強是他僅存的尊嚴,但是也是這種倔強讓他失去了最後的尊嚴;小堅的身份與小貴又很大的差異,他擁有城市户口,可以上學,但是他的青春是更殘酷的,雖然在城市裏,但是他一直很自卑,當他發現自己買的車子是偷來的,他也不願承認,當他發現女朋友離開他時,他也發現自己不再需要這輛車了,但自己也是遍體鱗傷了。

對於二人來説,這輛車就是他們的全部,他們對這輛車的追求越是執着,他們的青春就越殘酷,他們就像是被這個社會拋棄裏一樣,迷惘,掙扎,不斷徘徊,這是中國式的青春殘酷物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l5qgl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