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二十二觀後感(精品多篇)

二十二觀後感(精品多篇)

二十二觀後感(精品多篇)

《二十二》觀後感 篇一

《二十二》觀後感紀錄片《二十二》是一部關於慰安婦的紀錄片電影,今年暑假上映。我跟朋友一起在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沒有什麼很大的情緒上的起伏,但是餘温悠長,一直回味到了現在。

其實就純技術性上來説,這並不能算是一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鏡頭有些散亂,空鏡頭比較多,敍事性比較差,節奏也有些亂。但我不想談技術,這部電影本身也不是靠技術來取勝的,重要的它存在的意義,是它所做的,記錄慰安婦生存狀態這件事情的意義所在。電影裏的老人平均年齡都在九十多歲,身軀佝僂,面容枯槁,話語不清。我們很難把這樣的形象與幾十年前的她們聯繫在一起,她們也並不願意過多地談起那段歲月。只能從偶爾的隻言片語和眼角偶爾泛起的淚光裏,想象那是怎樣一段風雨飄搖不堪回首的過往。

其實我們很難對這樣的歷史受害者產生非常強烈的共鳴,和平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是很難想象戰火紛飛的年代裏漂泊無依的弱女子是如何求得基本的生存的。我們其實也並不太願意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非要站在道德高地上把全人類的苦難都捆綁在自己身上。我們在網上看到社會新聞會習慣性地跳過,對幽默搞笑的博主趨之若鶩。

但是,我們不關心,並不代表這不存在。我們必須知道,曾有人在那樣的環境下生存,曾有人經歷過那種我們今時今日甚至連想象都無法想象的苦難。這不是為了讓我們掬兩把同情淚然後發個充滿感情的朋友圈之後就把這件事拋在腦後。而是為了讓我們,在如今和平的生活中,保有一份危機與謹慎,謙卑與尊重。觀影過程中有一個細節我非常感動,片尾是很長的感謝眾籌者的名單,大概有十分鐘左右的時間。

但是,幾乎坐滿的觀影廳裏,沒有人説話,也沒有人退場,大家靜靜地,看完了這段長長的字幕。來看電影的全部都是年輕人,女孩子居多。你看,我們年輕人,還是很棒的。

《二十二》觀後感 篇二

每一個佈滿灰塵的面孔背後 ,都會有一張靈魂。我以為電影會激盪人心, 可是並沒有 ,那包紙也最終沒有派上用場。 看完後我才反應過來, 原來我忽略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它是一部紀錄片 ,他向我們展示了慰安婦最真實的感情 ,我內心並沒有受到陣陣擊打 ,也覺得沒有那麼震撼人心 我覺得很平淡, 很寧靜 ,我原以為電影會大部分講述慰安婦所經歷的, 但這電影展示最多的是那些年過九十的阿婆的生活, 有和子女一起住的 ,又獨自一人在敬老院生活的 , 電影的片段也幾乎是老人們在生活的瑣事, 喂喂家禽 ,做做飯 ,洗洗衣服 ,佝僂着腰。而這些 ,都與我們平常看到的老人無相差 ,我原本這麼想 。

可是有一位攝影師説:“ 她們現在其實挺開心的,我們的任務也是讓她們開心 ,每次我們來看望她們的時候 ,她們都會非常開心, 但是隻要問到慰安婦的事情 ,她們眼淚就流下來了 。”我聽完這句話 ,突然明白 ,她們看似傷痛已被歲月磨平, 似乎也經歷平平, 可其實她們的內心仍然被痛苦折磨 ,整整七十年。 所謂的記不起來, 其實只是痛苦讓她們不敢回首 。 電影好幾次都讓我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讓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尤其是老人們説着就捂着臉説不下去的時候 ,但是她們所經歷的, 我們無法體會 。這個紀錄片只能讓我們銘記歷史 ,卻不能抹平她們的傷痕 。電影的結尾 ,有一位阿婆的話被打在了熒幕上 ,讓我們跟日本人好好相處。 這樸素的話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但是一個不承認歷史的國家, 又怎麼能被歷史承認呢。 影片中的攝影師很多都是照顧阿婆們十幾年的 ,十幾年一直為慰安婦的權益與日本人在法律上鬥爭, 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也讓我很佩服。 還有一點就是之前一個新聞説在二十二的電影院裏一男子因為笑出聲而被攻擊, 我也認為應該嚴肅對待 。

可今天看電影的時候 後排也總是傳來笑聲, 我也知道他們為什麼笑 ,電影裏的阿婆們都已年過九十, 幾乎都是口齒不清, 每個動作也緩慢遲鈍, 但是我同樣奇怪他們怎麼笑得出來, 他們怎麼毫不掩飾的嘲笑。 所以 ,去看就以虔誠之心 。還有,導演郭柯承諾票房收入將全部捐給“慰安婦”相關公益組織,所以大家都去支持吧 ,瞭解這件事的歷史 ,不管你是什麼身份 ,反正我們都是中國人對吧。我認為一個人,起碼要了解我們國家,才不愧於生活於此。 電影也許沒有像經典片那樣震撼人心 ,可是影片卻完全真實, 當然如果你什麼都不瞭解 ,不是嚴肅對待,那別去看了吧 ,這樣對你來説也沒什麼意義。

《二十二》電影的觀後感 篇三

沒有酷炫的特效,沒有如何跌宕起伏的情節,只是簡簡單單的敍述:從過去到現在。有人説,這對於受難的老人及其親人來説就是一種折磨;也有人説,這也許是一種解脱,讓羈絆的受傷的心靈得以釋懷。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不是所有老人都能做到真正的放下,惟願這能減輕她們些許的傷痛。這一次,我不説歷史,歷史就在那裏。不説仇恨,也許仇恨早已不復存在,紮在老人們心裏的到底是什麼?歲月走到這裏,更多的是滄桑啊!

幾乎所有的畫面都是在紀錄老人們的日常生活,在説起過去的時候,有的老人哭着説不想提了,顯然可以看出那段屈辱的往事給她們帶來了極深的傷害,這也深深地刺痛了我們的心。同時,我也看到了她們的孤獨與無助。中國現在可以説是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了,這個羣體需要的關愛與陪伴,我們應該如何去守護,這需要我們深思。其實,人生就是一個輪迴,從呱呱墜地到摸爬滾打,到最後的返老還童。老人和孩子一樣,需要的更多是陪伴。無奈的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背井離鄉,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他鄉買房置地,更多的。是漂泊。不是所有老人都願意遷徙,或是因為想着“落葉歸根”。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故鄉的大樹已不再茂盛,而那個“巢”則日漸空虛了,“呱呱墜地”和“返老還童”變成了“留守”。片中老人喂流浪貓的那一幕是我想起了奶奶,還有被我奶奶餵過的流浪貓……生活不易,但我們可以讓心態變得簡單。海南的那幾位老人令我心生敬佩之意:耄耋之年,生活還能自理,洗衣做飯。我想,這必然離不開樂觀開朗的態度,離不開對生命的熱愛,離不開對生活的嚮往。其中有一位老人這樣説:“這世界真好,吃野東西都要留着這條命來看。”願你我都能以感恩之心去對待這個世界的每一份恩賜。“希望中國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以為一旦打仗,會有許多人死去。”這也是一位倖存老人的心聲。是啊,仇恨不能永久,希望和平長存。社會還是那個社會,愛的旋律不會消逝。“治國、平天下”也許有點泛,“修身,齊家”不應該遙遠,踐行在點滴上。

《二十二》電影的觀後感 篇四

從一開始有個少年曾經來過這個自媒體的定位就是以嚴謹的專業態度和不正經話語表達來觀影觀人生。但是今天的這部影片少年想暫時拋開定位初衷,來感受這部影片的內容,電影《三十二》和《二十二》的觀後感與您分享。

《三十二》和《二十二》同一個導演,同樣講述的是二戰期間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者的故事,二者不同的是《三十二》是2014年美國上映的只有43分鐘的短片,寫的只是其中一位老人韋紹蘭和子女的故事;《二十二》2017年上映的則講述的是二十二位老人的故事。該照片時電影《南京!南京!》中江一燕的劇照,影片中也有展現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婦女被迫淪為慰安婦的片段,但是她們的正確稱呼應該是“二戰期間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受害者”。

電影《二十二》講述的就是截止2014年僅存受害者的故事,雖説是一部院線電影,實際上是一部紀錄片,想起當時有朋友因為想避免心裏難受就沒去看,如果您也有這樣的心理,請您不要害怕這部電影,就像影片中説的一樣,記錄不是為了去憎恨,而是為了不被遺忘!觀影時的感受有一點令少年心痛不已,就是其中一位老人講述由於不幸的遭遇,而受到鄰里之間的非議和指指點點,對這些人有種深深的失望和厭惡,他們以為遭到輪姦就髒了,不乾淨了,以至於帶有色眼鏡看人。本以為老人們會帶着仇恨而活,但是觀影之後才發現她們才真正做到了“温潤歲月,執着善良”。影片中的老人看到日本志願者帶來的日本軍人的照片,絲毫沒有謾罵,而是微笑着説“他們也鬍子掉了”,就像馮小剛的《芳華》中的台詞那樣: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能珍惜善良。《二十二》給我們展現的角度不是仇恨的角度,而是從歷史回望的角度,帶我們深情凝望着老人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gzky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