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精品多篇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 篇一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後美國通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並不是那麼富有的白人“小混混”託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並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於是,音樂家懷着這樣的夢,帶上了託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於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裏“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着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託尼聯繫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為什麼差別這麼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為什麼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託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麼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裏嗎?為什麼你還要鬧出這麼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着回答:“是啊,託尼。我住在這座城堡裏,但是孤身一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裏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裏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着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裏透露着無奈。

同樣是黑人,為什麼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託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託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託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綠皮書》觀後感心得 篇二

假期裏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綠皮書》。這部電影講的是白人託尼工作的酒吧因為裝修所以要停止營業3個月,當時託尼很窮,停業3個月會使他失去經濟來源。正好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場巡迴演出,需要找一名2個月臨時司機,便要託尼去面試。託尼順利被錄取了,還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剛開始的時候,託尼對唐的態度並不是很好。只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錢的黑人而已。但後來跟着託尼被唐生活中的行為一點一滴的感化。進了堂的一舉一動便開始反省自己以前的過錯,並認可了唐音樂方面的能力。從此他們關係並不僅僅是老闆與員工,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幾乎就是奴隸,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為了一名古典音樂家,品味比大多數白人還高,但並沒有得到認可,並處處必須按照美國一本對黑人管理制度《綠皮書》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間、不能參加晚會等不公平的條件。這些約束給唐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煩,導致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演出。

我認為,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希望美國等擁有黑人的國家能重視這一點。膚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這個人的思想。

《綠皮書》觀後感心得 篇三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位黑色演奏家和白人司機一次南方巡演,兩人從排斥到最好成長一生摯友的故事。

剛開始清晰的記得白人託尼對黑人的態度,影片設置了一個小段子,一家人在熱鬧的團聚,兩位黑人維修工幫忙修理家中的家電管道,修理之後託尼妻子給黑人修理工打了兩杯水,之後黑人使用過的杯子託尼就直接丟進垃圾桶,反忖到後來託尼對黑人重新認識並且邀請黑人唐。雪莉去家裏過聖誕節的情景,故事我最回味的是最終唐。雪梨突然孤獨主動帶着紅酒去託尼家,並且他們相擁一起整個託尼家人那吃驚的表情有個特顯。

前後的差別讓人感動,又值得深思,種族歧視在1962年,美國這個國度是多麼痛的領悟。這部電影卻玲離盡致的表現出來。

還記得一個畫面,託尼和雪莉的車開到半路車熄火了,託尼下車修理,雪莉也下車感受下旅途美麗的陽光,這時鏡頭切換到對面的農場,一片黑人在農田不辭辛苦的勞作,一位農夫看到雪莉,然後大家相繼放下手頭農活,齊刷刷的眺望着雪莉。大家可以隨意猜測當時黑人心中的感受,是羨慕還是嫉妒還是什麼…總之導演的設置讓我無不稱讚,奧斯卡獎實至名歸。

電影除了在場景設置上用心,在整個故事間的交流和台詞的設置上也非常有啟發和思考。雪莉作為當時為總統演奏的音樂家其實已經非常不錯的成就,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很好的謀生,但是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他選擇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去巡演。綠皮書也是為黑人定製的特別行程安排。

很多人的孤獨,其實是他們選擇孤獨,選擇放棄勇氣,放棄邁出的第一步。在故事結尾,也是聖誕節,託尼和家人一起歡聚一堂,雪莉卻一個人空守一座大房間,原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雪莉最後卻拿着紅酒去了託尼家,這時他們的友誼才開始繼續昇華。

很多人有夢想過改變很多,對於婚姻,其實父母和子女的觀念就不一樣,所以就會有衝突和爭吵甚至是暴力,流血,電影中的小人物雪莉希望通過這個鋼琴曲去化解矛盾,用自己的專長去改變人們心目的觀念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的。鋼琴不是白人專享,音樂也是白人專享的,他是世界的,這個過程他揹負着很大的責任,因為膚色他的巡演變得特別崎嶇,這也是電影選材的用心。

最後推薦大家一看,相信也會給你不一樣啟發和體會。

《綠皮書》觀後感心得 篇四

託尼是一個有<>着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愛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為酒吧整頓而暫時失業的白人託尼應聘去給黑人鋼琴家雪利當司機,因為雪利要巡迴演出,所以他們要在一起相處兩個月。

託尼是向來不講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從骨子裏優雅端莊的文化人,兩個人互相影響着。託尼從一開始不願意為雪利拎箱子,到後來會真心為雪利着想;雪利從一開始高高在上蓋着毛毯,到後來誤以為託尼要離開而想給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託尼怎樣把話裏的髒字去掉能讓人聽着更舒服,而託尼卻覺得如果別人不想聽他説話,就可以滾一邊去了。

雪利經常會因為自己的膚色遇到很多麻煩,他不能進高檔的餐館,只能在松樹下的爛茅廁方便。無論他在台上怎樣風光,到了台下,也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老黑”罷了。他會因為自己那“不討人喜歡的膚色,處處受人欺凌惹麻煩,而託尼卻常能替他擺平這一切。

雪利教會了託尼要“站着生活不要跪着賭錢”,雪莉看到託尼在場外和別的黑人一起扔擲子賭錢,告訴他:“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但你不同。”教會了託尼冷靜,並告訴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着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們卻在這,什麼都不能做。發泄那點情緒並沒有什麼用,只有尊嚴才是永遠的。雪利本來可以去更受歡迎的地方拿着比這裏高三倍的工資但他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卻還是選擇這麼做。

託尼本來也有着種族歧視,他丟掉了黑人喝過的杯子,但當他看見雪利演出後,卻説:“根本不像個黑人,而像個自由女神。”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託尼告訴雪利,他父親説過,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吃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兩人在車內開懷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雪利笑得這樣開心。之後,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沒有報酬,但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比往常更開心。

他們從陌生人到工作關係,最後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貴優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視清高,也有温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許有一天你曾經最看不起的人,會是你過節時最念念不忘的人。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 篇五

《綠皮書》背景是講美國民權運動,黑人剛剛獲得勝利後,在南方地區種族歧視嚴重地區,黑人鋼琴家巡迴演出踐行法律實施的艱難。

影片主人公託尼是鋼琴家唐為巡迴演出臨時應聘的司機及保鏢。唐是黑人鋼琴演奏家。託尼有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家裏來了兩個黑人服務人員,用過的杯子都被他丟盡垃圾桶,而為了生計賺錢做起了黑人唐是司機。

影片有非常多的對比,在託尼和唐身上種族、行為習慣、待遇等都有鮮明的對比。託尼雖然是白人但就是個小混混,社會的底層,啥不講究,能吃能喝能睡,一點禮節沒有,在黑人面前感覺有高貴的血統。唐是個黑人,受過高等教育,有貴族的禮節,在白人面前忍讓,在藝術上受到白人貴族的崇拜,但在生活上一樣還是受到歧視,住黑人專用賓館,不能和白人貴族一起用餐,白人貴族也是把唐作為一個消遣的工具。

但是唐不這樣想,黑人剛剛獲得平等的權力,在北方城市尚且還有種族歧視,在南方地區就更不用説了。他在北方城市生活的很多,但是為了黑人更多的利益及推行法律的執行,毅然決定去南方種族歧視嚴重的地方去巡演,其就是所謂的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制度規定了但沒有去執行的等於零,執行也是需要刷流量的,流量多了,自然就習以為常了。

唐在巡演過程中處處小心,處處隱忍,在隨着和託尼的接觸中,慢慢釋放了自己的壓抑,結果都出事,託尼來救助。兩人在接觸過程中慢慢消除種族其實,變成朋友。

綠皮書電影觀後感 篇六

《綠皮書》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個獎項。

今天,這部影片已在全國上映了。

誠摯地推薦給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國媒體的評價,你就從中國觀眾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級英雄3D電影滿天飛的當下,這樣本身就不貴的2D電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電影一年看不了幾部,去影院觀看吧!跟我在我的破筆記本電腦上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用兩個詞概括:funny & touching. 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的系主任給我們上精讀課時,跟我們説過的一句話: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劇。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個博士學位的鋼琴演奏家,白的是連字都認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兩人三觀碰撞出來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個白人受僱於一個黑人當全職司機,現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設在1962年,那時,種族隔離制度還沒有被廢除……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本着對大家負責的原則,我不能劇透,僅僅舉兩個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鋼琴家對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堅決不肯降低專業水準,他只演奏古典音樂作品,什麼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關心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他也不關注流行音樂圈。但照常理來説,黑人最擅長的應該是爵士樂,這就是一種反差。所以,影片最後在那個黑人專屬的小酒館裏,黑人鋼琴家雖然打破自己的原則演奏了爵士樂,但他卻特別開心。他對於自我身份的糾結得到了暫時的釋懷。爵士樂最大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大家看的時候可以注意一個細節,酒館裏的表演者們先演奏了一個調,然後黑人鋼琴家開始跟上,這就是知音,你起個頭,給個調,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吃肯德基炸雞的那場戲,爆笑。時光倒退到上世紀90年代,要是中國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頓肯德基,得高興一個月,可以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因為很貴!曾經一度,中國老百姓覺得肯德基也算是“高端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國,肯德基不是什麼高端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認為是黑人常去的店。《綠皮書》中的黑人鋼琴家是不吃炸雞的,黑人不吃炸雞,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機狂吃炸雞,這也是一種反差。

炸雞被提及兩次。第二次在南方莊園,主人用炸雞招待黑人鋼琴家,他臉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炸雞”,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義的。

男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藉這部影片剛剛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兩年前,他憑《月光男孩》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厲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幾段鋼琴演奏場景,每一個場景,鋼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每到一個州,每到一個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這些遭遇會影響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為一個黑人,面對各種歧視,他一貫選擇的是隱忍和接受,但從長期來講,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最後一次,他終於爆發了……

影片的節奏把握的非常好,語言也特別好。

好劇本,好演員。

總之,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沉重的主題用喜劇的形式呈現,看着不沉重,温暖感人。就像一場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

好電影,再一次傾情推薦。

電影《綠皮書》觀後感 篇七

兩個小時的電影讓人震撼,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震撼。

看完電影,雪利博士總是有種很沉默的存在,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來他第一次的開懷大笑是如此的坦然。在電影中,當託尼開着載着雪利博士進入肯德基。託尼買了一個全家桶,在車上直接用手拿着吃,並熱情地向雪利博士硬塞手中的炸雞。雪利博士表示他從來沒吃過炸雞,並且對直接用手抓炸雞這一行為非常抗拒,而後來還是吃了,並和託尼開懷大笑,學着託尼瀟灑地將骨頭扔在田野裏。

正如電影裏説的一樣“人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不敢邁出第一步”,雪利博士雖為著名鋼琴家,但因為其黑人身份,遭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他獨自忍受一切的同事,在內心築起了一面高牆,豎立在自己與他人之間。但託尼的用自己的熱情與豪邁打破了他與博士之間隔閡。在影片結尾,雪利博士最終敲響了託尼家的門,勇敢地邁進了第一步,邁向白人的一步,收穫了友情。

在途中一次拋瞄中,穿着西裝革履的雪利博士倚在車邊與無數田間衣衫襤褸的同胞對視,雪利博士的眼裏又同情但更多的是瑟縮的怯懦,他在白人堆中得不到尊重,在黑人堆中又被人覺得他高人一等。同樣的膚色確是迥乎不同的人生,這讓他無所適從。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他鼓起勇氣在一間黑人酒吧與同胞達成了和解,他在現在的處境以及未來的命運又出來勇敢的一步。

在一途中,託尼一直幫着雪利博士從捱打的人羣中解救,把醉的不省人事的博士送回旅館,保證博士的每一場音樂會不缺席、遲到,雪利博士與其吵架他也不放在心上,聽着雪利博士的演奏而醉心。在前不久託尼還將兩個被黑人喝過水的被子扔進垃圾桶,哪怕那兩個黑人剛剛把他家的水管修好。其中看出的是雪利博士的修養。他將一個亂寫信的小子變得有文筆,教他不能偷東西,不能亂堆可樂瓶。他們之間彼此拌嘴但又相互關心,他們相互包容,心靈距離逐步靠近,最終成為一個共同體。

友情、包容、勇敢一直是人類鍥而不捨的價值。《綠皮書》中的那輛車為着友情與包容,一路向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mj3m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