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精品多篇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 篇一

由著名導演吳子牛執導、成泰燊領銜主演的大型歷史劇《于成龍》正在央視一套熱播,這部講述“第一廉吏”于成龍跌宕起伏的一生的電視劇因其緊湊的劇情、突出的矛盾和諸位主演教科書般的演技,被觀眾譽為“清流劇”,于成龍的扮演者成泰燊也因此收穫不少讚美,其中不乏90後觀眾甚至是海外的觀眾。成泰燊感動之餘也謙虛地表示,這是一部奉獻了誠意的作品,觀眾的口碑是對他最大的鼓勵。

拒絕替身:皮肉之苦也是真實的演技,成泰燊説,于成龍這個人物身上本身具備了很強的戲劇性,以45歲高齡補缺出仕,官至兩江總督,用現在流行的玩笑話説叫“一路升級打怪”,而真正進入這個角色、開始扮演起這個人物、去經歷他的一生的時候,才真正感受到“升級打怪”不是説説那麼簡單。

從帶領鄉親反抗喀爾齊圈地、到揭發科考舞弊案、再到身赴廣西羅城上任勇鬥“地頭蛇”,雖然是一部“文人戲”,但少不了皮肉之苦,比如與喀爾齊周旋帶領鄉親們爬上十幾米陡峭的山坡,比如被喀爾齊捆縛行刑,比如掉進陷阱……都是成泰燊親自上場,沒有替身也沒有借位,因為“皮肉之苦也是真實的演技”。在成泰燊看來,演戲除了“真聽、真看、真感覺”,面對突發狀況時人的肌肉狀態和麪部表情,有些是應激反應,不是靠想象、靠帶入用演技能夠調動的,包括進入于成龍的晚年,要表現出克己奉公的“於青菜”清瘦矍鑠的狀態,除了造型的幫助,成泰燊也在日常飲食上多有控制,從外形上貼近人物,非常“克己”的完成了晚年于成龍的塑造。相信觀眾的眼光:好的作品自然會得到觀眾們的喜愛。

《于成龍》開播之後,收視率不斷走高,目前在豆瓣拿到7.4的評分,雖然是一部以男人戲為主的歷史正劇,沒有流量擔當、沒有話題明星,但是紮實的作品贏得了一票觀眾的喜愛,有網友評價《于成龍》“堪比《康熙王朝》”,甚至90後、00後的年輕觀眾表示“跟着爸媽看了幾集居然入了迷!”,“看多了偶像劇抗戰劇開始反胃了,反而覺得於成龍真是一股清流”,“這劇必須打五星了,故事講得好的幾個因素都達到了,人物飽滿,敍事流暢,細節生動,演技在線,這是2017年開年最值得看的一部劇了!”

對於網友的熱評,成泰燊非常淡定地表示“最近的電視劇市場非常浮躁,受各方利益的驅動,認真做劇、做好劇、做良心劇的人太少了,而踏踏實實地拍一部好劇,難道不是我們演員的本職工作嗎?而觀眾都在成長,也越來越不容易被營銷、口碑製造所左右。所以真正有深度、有內容的作品,不用擔心,它一定會得到觀眾的喜愛。”

“平常總會聽周圍的人説在追哪部英劇美劇、日劇韓劇,而當我真的看到有人在我的微博下面留言,説人在海外看不到央視一套,但是會在視頻網站上追着看《于成龍》時,讓我非常的驚訝,也非常的感動。”這也讓成泰燊開始思考“當我們都在説全球化的時候,電視劇市場又何嘗不是一個國際化的、開放的市場,全世界優秀的創作者都在其中競逐,真正吸引觀眾的,一定是好的導演、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製作,是大家合力完成的一個優質的作品,而在這個國際化的開放的電視劇市場中,能被海外的觀眾捕捉到並喜愛,然後追隨,這就是一部作品的成功,説明我們這部劇在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中也能散發出它的光亮。這是作為演員非常幸福的事。同時也在提醒着我們:影視創作者的視野要廣,要創作真正有市場競爭力的作品。”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 篇二

觀眾盼望已久的由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實驗一團創作排演的新編歷史晉劇《于成龍》終於上演了。這部反映歷史上極為著名的被康熙皇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的劇目,是國內著名劇作家鄭懷興編劇,由久負盛名的中央戲劇學院一流導演曹其敬教授擔任總導演。主演由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獲得者謝濤擔綱;其他主創人員如音樂劉和仁、舞美設計劉杏林、燈光設計邢辛、服裝設計藍玲等,也都是國內知名的藝術家。由這樣一羣國內、省內著名藝術家共同打造這部山西曆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清廉官吏于成龍的舞台藝術作品,可以説是珠聯璧合、熠熠生輝。

其實,山西省已經演出了多部以于成龍為主的藝術作品,除了京劇、晉劇等之外,甚至電視劇、廣播劇都創作了以于成龍為主要人物的作品。多部圍繞于成龍的藝術作品可以説是各有千秋,已經把這位歷史上的清廉官吏的故事説盡了。特別是當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的磅礴演出,把這個題材的故事和人物提到了戲曲舞台上藝術形象的一個高峯。如果想超越這個藝術形象,超越這個高峯,沒有相當的藝術造詣和文學功底當然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廣大晉劇觀眾和行內許多專家擔心的地方。但是,敢於超越的高手還真有一位,這就是山西省戲劇界的老朋友、著名劇作家鄭懷興同志。鄭懷興老師在山西晉劇界的名聲不菲,由他創作的《傅山進京》幾乎在晉劇觀眾中無人不曉,無人不知。

這次鄭懷興老師創作于成龍的劇本,仍舊是寶刀不老,他從於成龍為官數十載的從政生涯中截取了成為布衣的一段故事展開,可以説是獨具慧眼,取材獨特。于成龍清廉為政的故事幾乎貫穿了他的一生,要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把這樣一位歷史人物完整的表現,當然是不可能的,而富有戲劇性的許多情節在其他作品裏已經有了精彩的展現。鄭懷興把劇目的切入點選擇到成為布衣的于成龍,如此的戲劇環境和規定情境,就為人物故事的展開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打下了極為準確而又深厚的基礎。全劇沒有紛繁的枝蔓,從第一場就直奔主題,把于成龍從被革職後,準備回鄉養老頤養天年的路上,引入到湖北黃州平亂的中心事件中。打擊貪腐官員,安撫造反民眾,這樣艱鉅的朝中大事,為塑造于成龍的過人膽識和愛民如子的高尚品質,提供了極為恰當的伸展天地。而且劇本嚴格按照“一人一事,一線到底”的創作原則,沒有任何的拖泥帶水,完整細緻的把于成龍如何巧妙獲取貪官的證據,斬了蠹吏鄒克忠,同時又不避艱險、立下軍令狀,上山招撫被逼造反、聚集山林的“山賊草寇”,用自己的愛民之心、無私為公的高尚精神,平息了一場將會給眾多百姓造成極大傷亡的災難。我們就從於成龍處理這一件看似單純,實際險惡複雜的事件中,看到了于成龍是怎樣在封建官場中如何潔身自好,為國為民的獨特個性。因此,從劇本創作角度來看,鄭懷興的創作是極為成功的。

好的劇本還需要有好的優秀演員來在舞台上體現。謝濤在晉劇舞台上成功塑造了傅山形象後,這次又用嶄新的舞台藝術,為我們樹立了又一位感人至深的清代老人形象。和明末清初的傅山不同,于成龍沒有了傅山的文人氣質情懷,但突出了為官清廉和執政智慧的特點。這兩位老人的身份不同,性格也不一樣,但是都有一顆憂國憂民的赤子心懷。謝濤在表現于成龍的性格時,除了淋漓至盡的優美、高亢而又韻味十足的唱腔之外,還儘可能的把鬚生的一些表演程式放在這出新編歷史劇中。本來,晉劇鬚生是有許多做工戲的,但是,由於演員自身的客觀條件限制,如今的鬚生演員注重唱功的多,表現做工的少,這樣就使許多晉劇鬚生的做工藝術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揮。謝濤在這齣戲裏,多次把鬚生的跪、走、躍,甚至是功架的一些功夫都恢復和表現出來了,這是難能可貴的。尤其令人叫絕的是許多做工戲是同她的大段唱腔結合在一起的,比如月夜抒懷那場戲,我們既看到她的身段,又欣賞到她的唱腔,唱、動結合,融為一體,這在傅山的形象中是看不到的。謝濤的表演本就爐火純青,如今又更進一步,可以説是錦上添花,“濤聲依舊”了。

總之,這是一出嶄新的好戲,希望謝濤能夠把這齣戲做為《傅山進京》的姊妹篇,為我們的晉劇事業發揚光大做出新的貢獻。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 篇三

電視劇《一代廉吏于成龍》,該劇情節跌宕,扣人心絃。雖然十年前央視播放時也看過,但這一次看得更細,更用心,觀後感慨頗深。于成龍廉政親民的品性,穿越了時空的隧道,傳遞着對正氣的稱頌和美德的褒獎,在於成龍身上集中體現了民族傳統美德和廉政文化的豐富內涵,雖然三百多年過去了,時代發生了巨大變遷,但于成龍精神仍有現實意義。

于成龍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場,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潔,不愛錢、不收受禮品、不納妾、不住毫宅、不吃宴會,布衣粗食、節儉清苦、簡樸出行、秉公辦事,與老百姓憂樂與共。在羅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當地民眾之中。臨別羅城,出現了百姓追送數十里,哭而還的感人情景。他沒有當官的架子,做官的排場,他心中裝着百姓,百姓的利益高於一切。他捨死忘生,為百姓日夜操勞,鄉間問貧、田間耕作、深入匪巢、緝捉盜賊、平反冤案、救助孤兒。他不畏權勢、嫉惡如仇,嚴整吏治、革除積弊。他不允許增收火耗、勒索民眾、不允許饋贈上官,對官僚權貴犯法亦嚴懲不貸。他自己長年忍受離母別妻拋子的生活和精神孤獨,從山西老家鄉下到廣西羅城上任七年,隨後升調湖北黃州,十多年沒回過一次老家。他老母思兒心切,叫孫子走了兩月步行數千裏去湖北看望他,但他整天忙於公務,兒子也只住了幾天就回山西。他兩袖清風,無東西可讓兒子帶回去給老母和妻子。于成龍於任上病逝,人們在他的寢室看到的只是“青燈布幔,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故被康熙皇帝褒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龍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潔,是他嚴於律己、淡泊名利,嚴正無私,心無雜念的結果。而作為一名法官更應有廉潔自律的毅力,因為幾千年的文明傳承,廉潔奉公已鑄成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始終在不同的時代中熠熠生輝。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我們應該恪守“不貪為寶”的人生信條,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我們正處在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市場經濟的負面因素對人的價值觀念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但作為一名法官,必須要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時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獨”,既要嚴格遵守司法禮儀,又要規制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節制自己的慾望。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瀾的霓紅燈下,也不在高談闊論的喧囂聲中。法官的舞台只在莊嚴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懸的國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聲中

于成龍為官各地,只要是符民意、順民心、關切民生利益的事,都能做到實心實意、立説立行,心無羈絆、全力以赴,其誠心實政、為民作主的精神是以“忠君愛民”為核心的封建時代政治倫理為支撐的。于成龍的官民觀、政績觀以及廉政觀,體現了其時代民本思想的最高境界。于成龍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總督等職,在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無論官職大小、身處何時何地,面對何事何人,都能從真誠關心百姓、切實改善民生的強烈責任感出發,敢於直面突出矛盾,敢於觸及難點熱點,敢為別人所不敢為不願為,而決不因循推諉、明哲保身,其誠心實政、勇於負責的為政態度突出鮮明,以一貫之。

作為一名法官還要學習於成龍有一顆赤誠的為民之心,並忠誠於我們從事的司法事業。擁有情繫人民的宏大心胸,法官才能正真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才能真正將“司法為民”落到實處。法官不是官,不能擺官樣,面對普通百姓,法官應當具有平和的心態、熱情的態度、寬容的性格。應給予當事人更多的人文關懷,體現人民法官的“人民性”。法官在工作中應牢固樹立“以當事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像對待自己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那樣對待當事人,把人民的'需求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切實增進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應徹底杜絕“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的衙門作風,真正把當事人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來辦,努力把案件辦實辦快辦好。在工作中,法官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人格權,讓人民羣眾充分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温暖陽光。法官應善於用法理、感情、人格、藝術的力量去做羣眾工作,注意用羣眾語言回答和處理問題,讓羣眾聽得清楚、聽得明白、聽得親切,努力提高司法的親和力。

通過觀看《一代廉吏于成龍》不僅僅止於感動,留下更多的是思考。于成龍是封建時代的官吏,而官職越高卻越能夠立足本職,嚴於律已,不畏強權,整頓吏治,他能夠甘於貧窮,志節不移,善於學習,心繫百姓。我覺得作為一名基層法院的法官也當以食不甘味的責任意識,如履薄冰的憂患意識,毫不鬆懈的工作勁頭,立足本職,用我們清正廉潔的職業精神和令人信服的工作業績,譜寫法官隊伍建設的新篇章,身體力行地來實踐“公正、廉潔、為民”的人民法官價值觀。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 篇四

歷史電視連續劇《一代廉吏于成龍》給人們留下了許多意味深長的思考。于成龍廉潔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氣的人格力量和愛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觀眾的心。人們讚譽該劇雖言歷史,卻關現實。歷史在塑造一個優秀靈魂的同時,也在啟迪今天的黨員幹部能像于成龍那樣廉潔勤政、一心為民、一生為民。“你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舊衣,吃的是粗米,從不在意;你愛的是百姓,恨的是貪吏,一身正氣;你流的是熱淚,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回想着《長歌行》中那堅定而又悲愴的旋律,于成龍的形象在人們的腦海間總是揮之不去。

于成龍首先是一個能吏。在電視劇中,有一個畫面十分感人。一個官吏對着于成龍説:“私開官倉是要殺頭的。”於凜然正氣地説:“五馬分屍也要開倉!”那種為民請命敢作敢為的氣魄,讓人振奮。他喬裝迷路人摸進匪徒聚集的破廟,一舉端掉匪窩,真是大快人心。

他嚴於律己,不為富貴所動。于成龍的官階雖越升越高,但生活卻更加艱苦了。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必躬先儉樸”。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僕共吃”,在江南是“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江南人民因而親切地稱他作“於青菜”。總督衙門的官吏在嚴格的約束下,“無從得蔬茗,則日採衙後槐葉啖之,樹為之禿”。他天南地北,宦海20餘年,隻身天涯,不帶家眷,只一個結髮妻闊別20年後才得一見。他的清操苦節享譽當時。卒後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無長物”。

身為“治官之官”,于成龍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針對各屬賄賂公行,請客送禮之風,他從利用中秋節向他行賄的官員開刀,懲一儆百。他赴任江南,入境即“微行”訪於民間,面對“州縣各官病民積弊皆然而江南尤甚”的狀況,很快頒佈了《興利除弊約》,其中開列了災耗、私派、賄賂、衙蠹,旗人放債等15款積弊,責令所“自今伊始”,將所開“積弊盡行痛革”。與此同時,他根據自己的體會,又制訂了以“勤撫卹、慎刑法,絕賄賂,杜私派,嚴徵收,崇節儉”為內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為地方官的行為準則。方法上,他舉優劾貪,寬嚴並濟,時人説凡他所到之處,“官吏望風改操”。康熙帝也稱其“寬嚴並濟,人所難學”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 篇五

近日,央視開年大戲《于成龍》落下帷幕。《于成龍》該部電視劇堪稱近年來的良心劇作,可以比肩《琅琊榜》。作者看過該劇後,有着自己的幾點想法,現寫出來與各位共勉。

首先,時刻保持一顆平靜沉穩的心去應對眼前複雜的情況是于成龍這一生能夠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順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在於成龍已經45歲之際,受命於羅城知縣。羅城地處廣西偏遠艱苦的煙瘴之地,在當時是匪患當道,民不聊生,前任知縣被殺,可以説是沒有任何的王法可言。就在這種不可思議的情形之下,其硬生生的將羅城治理的風生水起,更是獲得了康熙皇帝“卓異”的褒獎。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無法想象的。想象一下,一個整天吃着蘿蔔,啃着饅頭,就着白菜的清貧知縣,能夠有如此氣魄,如此作為,簡直就是可以堪當重任。在“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固有思想影響下,于成龍不為所動,至終了也估計沒有十萬雪花銀吧。我們可以大膽想象一下,成龍大人如果沒有平靜沉穩為百姓造福的心去幹事,康熙帝也不會説他是“天下第一廉吏”,也不可能在當下作為央視的開年大戲去熱播,更不可能用來作為榜樣去教化人。

其次,擁有良師益友也是于成龍能夠不貪不腐、清廉為官的又一重要因素。

一個人不可能隨隨便便取得成功,這其中良師益友至關重要。這裏要説的良師益友主要有三個:邢濟堂、周瑞和以及柳晉陽。邢濟堂作為其的啟蒙恩師,教會了于成龍的為人處世做官之道,這是他日後能夠“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思想的奠基者。邢濟堂的著名學生不止於成龍一個人,還有陳廷敬(清代著名的陳相,與索額圖索相、納蘭明珠明相處在同一時代),章吉仁(官至布政使,二品大員)。周瑞和也是其先生,是和于成龍生死一塊走過來的好友,這真可謂亦師亦友。劇中展示了周瑞和理性的一面,遇到事情總能夠看的很透徹,在東山剿匪之際,未收回委札就開始慶祝暢飲之時,周先生率先看出了“這酒喝的過早了”,後面的發展的的確確印證了這句話。但同時周先生也有着讀書人小資的一面,一直將柳晉陽當成是刀筆小吏,將其當成是幕賓,這些對於兩個整天互掐的人來説也是無可厚非的。再説説柳晉陽,作為于成龍的發小,能夠這樣一生跟着他的,不是知己必是死黨,抑或是現在人們口中的“基友”。我們姑且不論是知己是死黨甚至是“基友”,就單單是這種一直追隨的精神,值得我們現在好多人去學習,逆境中雪中送炭、順境中錦上添花,這份情甚於過命的交情。你的身邊如果有着“柳晉陽式”的摯友,請務必要珍惜、珍惜。

第三,良好的家庭因素影響着于成龍的一生,清貧的生活鑄就着他的輝煌官場路。

於母始終堅持認為“兒子會有大出息”,不至於在來堡村呆上一輩子。在越發艱苦之際,於母依然鼓勵着兒子幹出成績,不用管家裏,盡忠就等於盡孝,盡忠乃是盡大孝,有國方有家,國安方能家太平。我很欣賞於母的大義及大忠大孝之説,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劇中同時有反面人物的襯托,在這不做贅述。再談談於妻,作為書香門第出身的邢氏對丈夫的外出為官沒有抱怨,相反是覺得自己愧對了於家,高尚之極。於家也沒有因為成龍在外做官,去託關係給子孫謀個一官半職,至清至察。

最後,于成龍的成功還主要是在於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方面。

面對着羅城的匪患猖獗,他沒有放棄,毅然決然擔起了剿匪安民的擔子,並且做出了很好的表率;面對着合州的現狀,他招民墾荒、開田闢地、休養生息、人口驟增;面對着黃州複雜之情形,秉持着“剿撫並舉”的策略,讓“蘄黃四十八寨”這樣的黑社hui組織無處藏身,一網打盡,並詔安了有用之才;面對着“通海罪”在福建的一刀切問題,他不畏權貴,積極協調,最終將案件審理清楚,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這一切一切的政績,如果沒有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也是不可能完成的,思想決定了行動,行動又反過來反映着思想。

于成龍那個年代離我們已經過去了300多年了,但是于成龍的事蹟依然在今天熠熠生輝,永不褪色。

電視劇《于成龍》觀後感 篇六

最近,不愛看古裝劇的我卻痴戀地迷上了這部名為《于成龍》的電視劇,整整在假期裏做了一回實實在在的追劇族,把這部電視劇翻來覆去看了個遍,觀《于成龍》有感。這是一部勵志的電視劇,淚點很低的我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被一些情節所打動,總會頻頻落淚。像我這樣一個耐不住性子的人每天按時的守在電視旁等着播出,由此可見此劇的“魅力”觀後感受頗深,於是我不免像給學生布置寫一篇讀後感一般讓自己在這過年忙碌間抽閒暇來習作。

劇中塑造出的是一位曠古罕見的清官—于成龍。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曲折動人,衝擊着無數觀眾的心靈。清代初期的他,歷官二十三年,清正勤政,被譽為“天下廉吏第一”,電視劇《于成龍》的魅力,就在於它很準確地揭示了一個清官是怎樣循序漸進育成的。廉民勤政的于成龍那浩然正氣的人格力量和愛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感動着我們,每集故事耐人尋味,其中折射出很多讓人深思的東西,觀看它,使我的思維有了諸多延伸,給予了自己一次修行,

延伸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許多觀眾在劇中見證了于成龍的成功,讚歎45歲的他從明經謁選清廷吏部,被授以廣西柳州羅城知縣至他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撫大員,可知于成龍從眾多官員中的脱穎而出,是從逆境中奮鬥出來的,這背後的艱辛、坎坷在劇中也被演繹的淋漓盡致。記得誰説過: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無捷徑,成功之路是在無數逆境中層層鋪墊而成的。于成龍踏上為官的征途,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灼像唐僧取經之磨難 ,他遭遇了猖獗的盜匪,面對了滅頂的災荒,歷經烽火戰亂,涉足複雜險惡的官場鬥爭,一步步堅定而堅強地走了過來,政績紮實可見,所經之處最終呈現安居樂業,欣欣向榮的局面。逆境成就了一個內心有信仰的于成龍,使他在艱苦卓絕之後,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安逸的環境只讓人擁有頹廢的思想和軟弱的骨頭,使人不思進取,碌碌無為。我們不得不承認:逆境是強者攀登高峯的墊腳石,是弱者走向毀滅的萬丈深淵。“逆境”=地利,有時地利並不僅僅指優越的地理環境,逆境也有利於發展,勤政的于成龍佔得了“地利”之素,而這地利卻是眾官不想去的逆境。

延伸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個人想幹事、會幹事、能幹事需要自身能力和自身努力外 ,還需要外力因素。于成龍步入仕途前後,結識的這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給予他很出色的幫助:刀筆小吏柳晉陽和幕賓師爺周先生。于成龍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雷厲風行的辦事性格加上這兩位幕僚的幫助,就是如虎添翼,不得不説周先生(周瑞和)和柳晉陽是于成龍的左膀右臂,讓于成龍少走了很多彎路,少吃了很多虧,初期的柳晉陽不能與周先生相提並論,因為周先生本來就在官場出仕多年,已是輕車熟路,周瑞和好似一塊磨刀石,一邊磨着于成龍,一邊磨着柳晉陽。尤其在斷案時,周先生與柳晉陽體現出可貴的才華與智慧,儘管有時有分歧,有隔閡,卻都是暫時的,最終還是在激烈的爭論中形成方案和決策,助於成龍一臂之力,于成龍也是虛心接受和聽取。這也是于成龍為何一直平步青雲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之間的這份默契是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最好的詮釋。還有神勇捕快雷翠庭、忠厚老實的石玉林、善良的石玉蘭常年追隨於成龍的腳步,風雨無阻,披肝瀝膽陪同于成龍步步走向成功。從這裏我有感而發: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於成長和發展,且擁有一個團結向上的團體,使各盡其能,同心同德也是成功的祕訣。任何人不應妄自尊大、拒人於千里之外,那樣致使自己會在工作中孤軍奮戰,將走彎路,碰壁,吃盡苦頭。

延伸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于成龍的成功在我看來是幸運的。他的這份幸運來自於他佔有 ”天時“與”人和“之勢,得到了貴人的支持和幫助。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伯樂”的出現,改變了“千里馬”于成龍快將平凡終老的命運,給了“千里馬”施展才能、馳騁千里的機會。于成龍大器晚成,在明君康熙皇帝的開明和提攜之下,步步高昇。于成龍以明朝副榜貢生在改朝換代的清朝做官,他生逢治世之初,康熙皇帝勵精圖治,在社會百廢待興的征程中,需要像于成龍如此之士出仕為官,因此提倡舉賢任能,恩准前朝副榜貢生皆可“摯籤”後選缺任官。於是于成龍和章吉仁決定以副榜貢生身份赴京選缺。可以説時勢造英雄,歷史給予了于成龍一個大顯身手的舞台。在當時的從政環境裏,遇到一個領導的開明和提攜是任何有志之士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領導可以改變你一生的命運,奠定你一生的成功。除了康熙的青睞和欣賞,還有康親王核准平冤案的理解和認可,同鄉陳敬廷的推薦,金光祖的重視、張朝珍的保舉等等,使于成龍總能在顛沛中化險為夷,最後暢通無阻,甚至三獲 “卓異”。

有才華的人往往能力超凡,正直剛毅,氣節高雅,不隨波逐流,不趨附權貴,不看人的臉色吃飯。這是一種風骨,然而這種傲骨很容易被別人看作傲氣、清高、恃才放曠,給個人的發展設下了障礙,受人排斥。而於成龍卻如此幸運,保持自我,順境提攜,逆境被保護,直到離世風骨猶存。

延伸四: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三字經》中有“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親近良師親近益友,學習應對,即學習禮貌懂規矩。之所以延伸出這點,我想象了于成龍的童年,覺得於成龍的優秀和獨具一格處的事風格在於他所受到過的教育。

在本劇開場鏡頭裏是永寧書院中朗朗的誦讀聲。隨着讀書聲,于成龍便端坐在書院中的書案前。誦讀的內容是《論語?為政》中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段話是儒家教育中德政主張的體現。劇中先是先聞其聲,不現其人,後是對《論語為政》篇誦讀聲的反覆運用,許是在襯托于成龍受到根深蒂固的儒家教育。無論在何時何處,他的言行中折射出許多儒家思想:重言教 、重身教 、嚴以律己 ,學知識 、學品德 、寬以待人……儒家教育理念使于成龍自出仕以後,從芝麻小官到封疆大吏,能夠不斷獲得“卓異”、始終清廉,成為清朝肱骨大臣以堅實的文化依據。

于成龍的先生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是他的岳父,實有夫子風範,這位老者心中認為從這個書院走出的學生都是出類拔萃之人,陳廷敬和于成龍便是得意門生。

一個人的成功在於他自小所學到的文化知識和受到的思想教育,家庭教育也是缺一不可的。家教家風是以家長為主導,以家庭為載體,以日常生活為形式代代相沿的一種教化與傳習,它伴隨人的一生。早期教育對個人的個性、習慣、道德價值和思維心理模式起着奠基作用。他出身於一個官宦家庭,其先祖和父親都在明朝做過官。據説他的父親在鄉里倡導孝義之道,有長者之風。受家庭薰陶的于成龍性格端莊,不苟言笑,又才智過人,勤儉耐勞。對於他的家庭背景我只查資料範範瞭解,但從劇中可感知于成龍有一位知書達理的母親,於母雖在劇中並沒有設計到太多教育兒子的鏡頭,但可臆想到一位慈母對於成龍自小的循循善誘。“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年歲半百還支持兒子實現夢想,遠赴廣西,臨別強忍淚水,送走兒子獨自在屋中嚎啕大哭。雖説養兒防老,但最終兒子因公務繁忙而未能送自己一程。家長的言傳身教是潛移默化的,也是深遠的。

提及於成龍之妻也可算是令人敬佩,她是于成龍先生之女,為了于成龍的仕途從於成龍45歲為官開始,為于成龍攜兒帶孫18載,年華已然在冰涼牀榻之上逝去仍然無怨無悔,作為人妻恪守婦道,操理家務,稱得上是大度懂禮儀之人。家人的默默付出,也覺之於成龍是幸福之人。

延伸五:出淤泥而不染。

若用一物來比喻于成龍,那應該是蓮。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據説“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兩萬多字的《論語》,“君子”這個詞就出現了一百多次。

受過孔孟思想影響的于成龍像是盛開在封建王朝官場的一朵蓮花,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潔,不愛錢、不收受禮品、不納妾、不住毫宅、不吃宴會,布衣粗食、節儉清苦、簡樸出行、秉公辦事,與老百姓憂樂與共。儘管當時不是一片渾沌的世界,可在略有人心險惡的官場始終保持自己的風骨和個性也實屬不易。從微職晉升到高位,還能死而後已地保持肅正廉潔的清官,更是鳳毛麟角。他並非想追名逐利,但他就是康熙王朝的寵臣,若不是年事已高,疾患藏身而一命嗚呼,想必他將在盛世之年的河池之中開放的愈加燦爛……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看史劇,讓我有機會與那些歷史人物“對話”。真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mvzg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