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江湖兒女》觀後感(精品多篇)

《江湖兒女》觀後感(精品多篇)

《江湖兒女》觀後感(精品多篇)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一

看了「江湖兒女」這部電影,一句話,好喜歡。

江湖兒女自古情仇多,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相識於江湖,互相深愛着對方,但最終卻不得已要相忘於江湖。賈樟柯導演一貫的寫實作風,結局沒有大團圓,留給人無盡的傷感和落寞,卻更加真實,觸動人心。

在這裏,作為一個男性,表達下對女主的看法。片中趙濤飾演的巧巧雖算不上漂亮,卻裏裏外外充滿着迷人的魅力。她為人處世落落大方,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機智聰慧,內心善良,為人仗義,自始至終深愛着男主,不管對方是貧窮還是富貴。最讓人欣賞的是,她對待感情的態度,成熟理性,不糾纏,不抱怨,處處為對方着想。好一個江湖奇女子。

雖然歷經坎坷,男女主人公沒能在一起,但他們的心卻永遠屬於對方,牽掛着對方,這不是也挺好嘛。

「江湖兒女」幾多愁,我們哪一個又不是如此呢?行走於江湖,艱辛地過活。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二

我從賈樟柯導演的這部《江湖兒女》中看到的是江湖已沒有兒女。

無論是斌哥還是巧姐,在經歷了許多變故之後,已不再年輕,相應的,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也已不再是兒女。想象着斌哥或者巧姐走在大街上,被人叫做大叔,大爺,大嬸,他們也許會覺得恍然如夢。然而,對於新的一代,他們的輝煌,到自己死的那一刻才作數。斌哥在癱瘓之後,窮守江湖禮節,在自己曾經的小弟的兒子眼裏,就是一個臭脾氣,對自己父親不敬的廢人。他曾經的輝煌和地位,只能靠現在的輝煌和地位維持,如果現在一無所有,那麼很殘酷,他信奉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別人同樣回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斌哥再次出走依然會碰壁,因為他的江湖已經不存在了。他錯失了山西的拆遷重建,在三峽大壩時代也沒有出頭。在更加信息化的時代,他看着導航都在發呆。大時代,總會有大潮流,而屬於小人物的,只有隨波逐流。雖有成功者,但鳳毛麟角。斌哥的江湖再大,也敵不過時代的巨輪滾滾向前。所以,他再去江湖,已失去江湖身份,成為了時代的邊緣人物。

至於巧姐,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呢?她曾經的江湖可能就兩個人,甚至她不把自己作為江湖中人。但是造化弄人,她走上了斌哥的路。斌哥説:一個男人出獄沒有兄弟接,看着小弟寶馬豪車,自己很難平復。但是,他想過巧姐一個女人的處境嗎?很顯然,他沒有。巧姐遇到了小偷,遇見了見色起意的摩的司機,但他遇見最無情的是斌哥。從始至終,這個江湖都是男人的。是不平等的。是殘酷的,充滿變數的。不知道哪一天,就被人捅死了。江湖上的男人無論怎樣,都會留下一個女人。豪富的二勇是如此,掙扎不甘的斌哥如此,入獄的雙胞胎,更是如此。

江湖已被時代打散。同是天涯淪落人,更多的不是相逢何必曾相識,而是,那個江湖人好騙,可以撈一筆。徐崢扮演的角色何其多也,在陌生人前吹噓,自己卻不過如此。江湖從來俠客不多,敗類不少。所以江湖險惡,退出方可保命。

我們都曾在江湖,遇到無數的人,與這些人中的極小部分,保持親密。江湖廣大,各在東西,以故人稱。當我們不得不退出江湖,不再是兒女時,願那些散落在江河湖海的故人都能衣食無憂,感受温暖。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三

《江湖兒女》已經上映好多天了,曾寫過如下觀影感受:不錯!自認為是我看過為數不多的電影中最好看的一部。趙濤扮演的巧巧讓人欽佩,廖凡扮演的斌斌也不讓人討厭。每個人本身似乎無所謂好壞,壞的是慾望,是人性。正如影片中徐崢的一句台詞:我們每個人都是宇宙的囚徒。

如今靜下心來,再次回顧劇情,曾經讓我黯然神傷的電影結尾此刻卻讓我眼前一亮。斌斌最後的離開,難道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斌斌和巧巧似乎都是愛對方的,但是愛情在他們各自生活中的份量並不一樣。愛情于斌斌而言,像是配菜;而愛情之於巧巧,卻好似大餐。所以,當巧巧如飛蛾撲火般地撲向愛情,斌斌卻沒有相向而行,而是如外人般冷靜淡然。

儘管巧巧為救斌斌坐了五年牢,但出獄後巧巧卻發現,斌斌已有了別的女人!

從女人的角度看,斌斌似乎是既可憎又可惡的不僅忘恩負義,又薄情寡義。但是,如果我們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冷靜下來細想,從來都不曾看重愛情的斌斌此時依然對愛情淡然他生活的重心似乎從來都不是愛情。

巧巧對此若有所悟,她不用恩情綁架愛情。她覺得,既然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並非堅如磐石,既然對方又有了新歡,死纏爛打或者竭斯底裏都非明智之舉。所以,儘管她心有慼慼感,但她還是選擇默默離開。

斌斌歷經種種人事,落難時仍首先投奔巧巧他早已把巧巧當成了親人。不過,當他得知多年來巧巧一直未嫁人,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對愛情的敷衍從來都配不上巧巧的真情。所以,與其在一起日後傷感不如及早分離

總之,看過電影,我又領會到了一種愛情的處理方式不合適,就分手!免得日後相愛相殺。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四

賈樟柯,導演,山西汾陽人,一直在拍電影,電影的女主角一直是他老婆,趙濤。

這不,賈導最新電影《江湖兒女》最近上映,中秋放假的我,今天下午剛剛看完。

一句話觀感:值得一看,但大部分人可能並不喜歡。

賈導的電影雖大多聚焦於中國時代變遷,描繪時光之下流逝着的一些東西,但卻一點也不宏大。因為他電影中的人物全部來自一些邊緣羣體:混社會的,下煤礦的,經營加油站的,因三峽蓄水而移居他鄉的,等等。連最大牌的煤老闆,也是老闆中的邊緣人羣。

怎麼説呢,賈導電影中的人物給人一種特別真實的感覺,可又明顯不像是身邊具體的某個人。換句話講,真實到你會挑毛病,説現實中並不是這樣。哈哈,所有的電影人物都經過了藝術化處理,賈導電影下的人物也不例外,只是這種處理沒能或者説也不想製造一種距離感。

問題就在這裏,大多數人看電影時圖的就是一個距離感,經歷一場幻夢,無論是喜是悲,都能放空心境,進而舒緩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壓力。無論是藝術片還是動作片,大抵不過如此。

但看這位一直用他老婆做女主角的賈導的電影,你逃脱不了現實。相反地,你會以一個現實觀察者的身份,重新經歷另一種現實,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你經歷過的,你沒經歷過卻聽説過的,你沒聽説過卻設想過的,等等。總之,那是一種特別現實的感覺,現實到你會質疑其合理性。

所以,如果你喜歡遭罪,在現實生活的重壓之外,依舊願意經歷某種近乎真實的另一重現實的話,那我會建議你去電影院看看這部《江湖兒女》。

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看完了無甚大感覺,無非是快速經歷了一下過去,現在,以及可能的未來。沒有多什麼,也沒有少什麼,但會隱約覺得有種不一樣的東西,出現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至於具體是什麼東西,當然是説不清,道不明,含混不清,只能等待時光的驗證。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五

沒記錯的話,賈科長是70後,作為80和90後兩者夾縫裏的我,乘着中秋的乏困,居然精神飽滿的看了《江湖兒女》,居然非居然,期待之久,仰慕之實等諸多因素,豪言要寫點東西,當然自知之明未必時刻都要,所以就拋掉顧慮,大言不慚的吹噓遛馬一番。

觀後有感就不得不説説賈科長的江湖,從《小武》到《江湖兒女》,科長的江湖都都發生在養育自己夢啟的大地上,這種江湖他通過電影做了客觀的展示與批判。

生而為人就是江湖,各個層面,各個羣體都有各自的江湖。假如説《小武》到《天註定》是批判式的江湖,那麼《山河故人》、《江湖兒女》就是發問式的江湖。

電影裏郭斌問巧巧:“你恨不恨我?”巧巧説:“對你無情了,也就不恨了。”郭斌:“無情?那你作甚收留我?”巧巧:“江湖上不就講究個義字嘛,你已經不是江湖上的人了,你不懂。”

故事其實就是郭斌的江湖巧巧一直跟隨,但那時候巧巧不是江湖上的人,郭斌身在江湖似乎又在江湖裏遊蕩,這其實就是我們身而為人的江湖,這種江湖隨着時代變遷,也讓形色眾生演繹着變化。

可這種“演繹”轉眼就是大半生,《江湖兒女》是郭斌帶巧巧入江湖,從此便再不離開。可是郭斌走了,便走了。也許是巧巧不懂郭斌,也許江湖不懂郭斌,但江湖懂巧巧。或者説巧巧因郭斌懂了江湖。

江湖裏可惜沒有如果,但是我願意讓他有:如果是我,一定也會走郭斌的路。男人的“無情”現實裏可能就是:我放下過愛情,只留一句結尾的“走了”。剩下的半生還需尋找男人江湖裏的天地,義字當頭,最偉大也最可憐。

前面提到了發問的江湖,可以簡單的稱作試探的關注,賈科長不是救世主,電影本生也不具備救世主的`屬性,固然賈科長作為一直堅守這份關於形色眾生的江湖窺探,他的意義足以支撐華語電影一席之地。

《江湖兒女》給賈科長打一波call。最後的結局可以慢慢嚼,巧巧梳粧枱上拾掇着闖江湖的門面,手機裏傳來了郭斌江湖的“走了”。直接、粗暴、同時伴有男人陽剛的霸氣,那一刻巧巧的江湖只是被探頭裏的畫面俯視的模糊不清,江湖那一刻似乎只是周圍能被探頭窺視到的殘局。那個為了江湖搭上了半生的身影靠在了牆上,此時畫面定格,留給了我們發問和思考的江湖。

這樣的定格讓我忘記了兒女情長的思考,也許作為男性的自私亦或自尊。反過頭我們再來嚼裏面的人物,關二爺是江湖裏膜拜的神,二哥、大學生、小年輕、摩的司機、龍隊(也許有誤)、只有小賣部的個體户(徐崢),成功人士(張譯)等,他們看似互不聯繫,卻皆因江湖閉環式的連在一起,少了誰都似乎像山西人吃麪缺了陳醋一般。

山河阻隔故人,一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江湖綁架了兒女,情長在江湖裏只是走了。也許一切都是天註定,在這個只在乎黃金的江湖,任逍遙一把實屬人在霾途,海上傳奇的世界,方向在東,三代廠花詮釋二十四城記,用衣服串聯了無用。賈科長的江湖還在續寫,在清朝的期待,語路豈能滿足!

江湖兒女依舊,賈科長的電影江湖依舊,生而為人就是江湖,大家都各自充當着“囚徒”的角色而已,不高不低,嚼的剛剛好。

《江湖兒女》給賈科長再打一波call。賈樟柯我有酒,約一下肝膽相照,説不定一種懵懂的電影江湖夢就會被催生。願我們這些江湖裏的“囚徒”各自安好。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六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聽着這首歌淚流滿面,愛可以重來嗎?能重來的還是愛嗎?看着巧巧坐在奉節小劇院,和唱着這首歌,不覺走進了戲裏。男人的心裏只有江湖,女人的心裏卻裝着男人和他的江湖與理想。能説女人的胸懷寬廣嗎?

《江湖兒女》中的巧巧在她的愛情世界裏經歷了些什麼?為了愛跟着斌斌混跡江湖,為了愛替斌斌坐牢五年,為了愛一路從大同到奉節。遠鏡下,碼頭上一個個的台階,追尋的意義終歸是辛酸的。經歷了我們耍一下的恐懼,經歷了身無分文的混吃混喝,經歷了千里尋夫卻已是他人男友的痛楚旅店裏被逼到如塵埃的卑微,不知道是江湖的臉面重要,還是面前這個為之付出一切的女人重要,我迷惘啦!巧巧坐着火車一路走到新疆她本可以跟着山爭哥過普通人的日子,最終她還是無法欺騙自己,一個人走在漆黑的異鄉,UFO是她的夢,漫天星斗璀璨奪目,多麼希望有個外星人可以帶着她離開那個痛苦的世界。

鏡頭進入下一個時代,高樓林立,一個無法自理的男人再次回到起點。第一通電話毫不猶豫地打給了這個女人,多年後的巧巧已經是江湖女人,是義還是愛?義無反顧的把他接回家,各種無微不至的照顧。掛檔的那隻手被男人緊握,可女人用力抽出來,巧巧不需要這樣的感激,要的是願意跟着她踏踏實實過日子的愛人,影片到了這裏矛盾糾結一起湧上心頭,女人已不再是當年那個不顧一切追尋斌斌的巧巧啦,男人能給她的是什麼?不要江湖,而是生活。斌斌再次拋下女人走了去尋找他心中的江湖。男人囚徒於心氣,女人囚禁於愛情,一切左不過一句:我願意。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七

很顯然,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不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看完之後絲毫沒有回味的餘地,也就更談不上去看第二遍,或者推薦別人去看了。

作為擁躉,這是我第一次對賈樟柯的電影有如此感覺,真不知道是他因為頻繁接拍各種商業廣告,經營飯館而沒有太多時間,還是已經江郎才盡——戛納電影節沒有把大獎頒給它,證明了戛納的明智。

整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山西大同男女巧巧和斌斌之間橫跨20年的情與義的糾結。兩人曾經是情侶,後來巧巧為斌斌頂包坐牢,但斌斌並沒有報恩,反而遠走他鄉,另結新歡。巧巧出獄後去重慶找他,但木已成舟。又是多年之後,斌斌身殘返回老家,巧巧依然收留了他,只不過憑的是義氣,並不是感情。最終,身體好轉的斌斌默默離開了……

故事簡單也罷,問題是賈樟柯把之前善用的所有“道具”又在這部片子中堆了一遍:街頭鬥毆、葬禮現場跳國標、獅虎籠子、街頭賣唱的肌肉男、振聾發聵的舞廳……更為拙劣的是,把女主角的錢包被盜、押送犯人轉移等對於表達主題毫無意義的場景都擺了上來,而這些場景都被我預先猜到了,並擔心他會擺上去,而他真的擺了上去!這一切只能確認賈樟柯變得匠氣十足,炮製能力高超,但喪失了進取的心。

為此,看《江湖兒女》會感覺是又把《三峽好人》《天註定》《山河故人》重新熱了一遍剩飯,而且毫無新意。我想説的是,它根本配不上廖凡和趙濤的上乘表演,浪費了他們的演技和才華,賈樟柯本人應該為他們道歉。

《環球時報》總編輯看完後在微博上對這部片子頗有微詞,我還表示了質疑。不過,我看完它之後,迅速決定對他的批評表示支持。

賈氏電影風格雖有辨識度,但觀眾不是傻瓜,尤其是我們這些看過他多部作品的擁躉。那些幫忙鼓吹這部片子有多牛逼的媒體應該閉嘴,我知道你們在拿錢消災,你們的良知不痛嗎?

總之,賈樟柯沒有進步,甚至在倒退,他如果不堅守初心,以真誠之心面對觀眾,可能很快就會被拋棄。

《江湖兒女》觀後感 篇八

今天下午面試完時間是三點多,索性直接就 去電影院看了賈樟柯的《江湖兒女》,依然還是賈樟柯的套路,符號化式的老歌還有刻意的時代變遷和道具連接,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但是我覺得這片子挺好。

電影是講故事的,故事的好壞決定了電影的質量,而導演只是故事的講述者,而演員則更像是導演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刻畫的形象,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本身是真是假,但是從演員的身上我看見了很多的性格或者説是人格。講述的方式有很多,這就是拍攝的手法,或者説是最後的鏡頭感,我認識很多專業的人士,他們跟我講過很多專業的知識,但是這些對我而言似乎並沒有什麼要緊,對我而言電影的好壞只在於故事本身講述的是否清楚,而至於故事的背後有什麼,與電影本身就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好電影,説的只是故事好,而電影好則是故事之後給人的印象好,所以我覺得這片子,挺好。

所有人都知道,人是會變的。但是有的人説是時間改變了一切,有的人説是事情改變了一起,甚至還有的人説是因為某個人。所以對我而言電影本身講的就是一段時間內的故事,而在這個故事中,我能清楚地看到人的改變,而這就是一個電影需要人們去思考的問題。就像是動畫片的套路一樣,被壞人打敗,然後發現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或者改變現狀,這就是電影,同樣也是生活。改變終究是一種好事,不管是妥協也好,反抗也罷,對於生活總的有個態度,有了態度人也就能堅持的走下去了。

江湖從來都不應該有什麼目標,有的只是一種需要堅持的底線。古龍説過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看破紅塵於墮落風塵,無異。”而這就應該是江湖,江湖待久了也就放下了,除非是放下了很久,不然還真沒有什麼懷念的必要。年輕人總喜歡候把江湖當生活,後來經歷了多了才開始把生活當成江湖。説到底還是那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人和人的故事,從做人開始,然後做事,直到成為一個人,沒有什麼傳承,也沒有什麼傳説,有的只是人的生活罷了。

電影是以女性視角展開的,但是這讓我看到的卻仍然是一個男性的情感變遷。可以説是女主承擔的了男性對道義的理想,簡單而傳統的三段式敍述模式,牛逼,迷茫,然後放下。這和王家衞的《東邪西毒》很像,似乎所有江湖中的故事都應該是這樣,説的都是求不得和已失去,得到的反而都次要了。我喜歡電影的結尾,簡單明瞭,絕不拖沓,而這也很江湖。不得不説廖凡演的真的很到位,但是幾個客串真的毫無必要。

如果你問我這個電影到底講了啥,就四句話:

江湖無兒女,山河盡故人,真情多假義,假意總情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mw9v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