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精彩多篇)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精彩多篇)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精彩多篇)

大學生1921觀後感1100字 篇一

鑼鼓喧天,普天同慶。中華兒女們正紛紛歡呼慶賀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立100週年之時,《1921》這部電影以時代“橫截面”視角切入,講述了100年前的現在,那羣來自五湖四海的平均28歲的青年志士們,迎難而上,齊聚上海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努力追尋新道路的故事。

用故事感染觀眾,催人淚下。

不同於同類型主題的主旋律電影,《1921》沒有把偉人演繹成飄在天上的神話,而是讓觀眾看到了一羣接地氣的先輩們。影片既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故事,又講述了那羣青年們成長的故事。

片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女性人物便是主角王會悟了。在王會悟身上,我感受到了強大的“她力量”。從一個年輕老實不會説謊的她,到一個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欺騙”博文女校校長的她,再到在車站有序地安排代表們祕密轉移到嘉興南湖的她,我看到了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貫穿整部影片的兩條情感線便是李達與王會悟、毛澤東與楊開慧這兩對革命夫妻的甜蜜之戀了。不同於其他主旋律電影在表現領袖們的愛情故事的時候往往是點到為止,《1921》大膽的展現了“一大”代表們的美好愛情,具有突破性意義。難忘李達與王會悟兩人新婚燕爾的甜蜜,難忘毛澤東與楊開慧兩人依依不捨的告別……正如毛澤東所作:“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我們在片中既能看到革命志士為革命事業的義無反顧,也能看到纏綿温婉的兒女之情——一個關於愛情的故事。

於無聲處打動人,餘味深長。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黨史上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佳話,分別指的是長期居住在上海的陳獨秀和在北京工作的李大釗二人。《1921》監製、導演黃建新在接受專訪時説道:“片中陳獨秀和李大釗的扮演者分別是陳坤和李晨,這兩位演員的出生地和姓氏恰好與‘南陳’‘北李’對應。”或許,影片多用青年演員演繹人物形象便是一種青春化的表達,以一種大膽新穎的方式,不僅將歷史展現給了觀眾,更是把先驅們的信念和力量傳遞給了所有觀影者。

電影中有段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情節——在上海街頭,在法租界,毛澤東遇到了一羣法國人,他們拿着鮮花和氣球,唱着國歌,在慶祝法國國慶。毛澤東隨着人潮前進,卻被攔在了法租公館的鐵門外。他錯愕、憤懣,轉頭便奔跑在租界的街頭上。一路上,霓虹閃現,煙花綻放,不言不語,回憶閃現,打動人心,給觀眾留下無盡的思考空間……“毛澤東身上藴藏的力量是決定中國未來的,所以我們就開始展現他的內心。”黃建新解釋設計這段劇情的初衷説。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作為一名普通大學生,我們不應止於觀影后一時的熱血沸騰,拒絕“三分鐘熱度”,要把在影片中接收到的獨特情懷在實際行動中加以施展,以夢為帆,以奮鬥為槳,堅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 篇二

13位來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齡僅28歲的熱血青年,從民族危亡的困境出發,將青春理想化作救國救民、尋求真理的信念,在風雨如磐的日子中擔起了救亡圖存重任,幹了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變。聚焦中共一大代表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歷史,電影《1921》上映以來,以信仰的力量、青春的熱情引發觀眾的觀影熱潮,贏得一片喝彩,始終佔據單日票房榜首。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或身着馬褂長衫,或身着學生制服,或西裝筆挺,但同樣心中有信仰眼裏有光芒,這羣“一大代表”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災難深重至暗時刻,不顧自身的兇險,突破國際各股複雜勢力的監控和追蹤,一往無前投身革命。穿透銀幕,堅定地信仰如黃鐘大呂,響徹百年的歷史時空,與百年後的觀眾產生了共鳴:“他們是一羣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在最有活力的年齡,不懼艱險,勇往直前,矢志追求理想。這是思想的力量、組織的力量,更是信仰的力量。”有青年觀眾如此感慨。

青年向上,國家向前。100年前,一羣新青年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求索救國救民的新路,為國家、為民族前赴後繼。年僅26歲,受盡酷刑、從容赴死的陳喬年;趙一曼犧牲時是31歲,陳樹湘犧牲時是29歲……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接續奮鬥、砥礪前行,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綠色作文網青春之歌。

時代在變,青春責任不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上,年輕的醫務人員寫下“不計報酬、不畏生死、隨叫隨到”的請戰書;扶貧攻堅的戰場上,年輕的脱貧幹部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哪裏有需要,就戰鬥在哪裏;祖國的邊防線上,年輕的戍邊英雄胸懷“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誓死守衞着腳下的每一寸土地……無數青年高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堅定信念,把小我融入大我,勇立潮頭、奮勇搏擊,用事實表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錚錚鐵骨正青春。電影《1921》用一羣青年心懷救國理想,把青春的豪情壯志投入到馬克思主義傳播和中國共產黨建立,懷抱誓死推翻舊世界、建立新中國篤定信念,流血犧牲,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今天的來之不易。今天,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青少年方隊響亮的青春誓言在國人心中久久迴盪,傳承歷史,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一定能堅守理想、煥發朝氣,做有信仰的奮鬥者,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之花。

大學生1921觀後感1000字 篇三

《1921》是一部於2021年7月21日上映,獻禮建黨一百週年的一部歷史劇情電影。該片講述了首批中國共產黨員們,在風雨如磐、祖國江山凋零的日子中擔起了救國圖存重任,並讓中國革命前途煥然一新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1921年的上海,彼時的上海租界林立,中外勢力魚龍混雜,局勢劍拔弩張。13位來自祖國五湖四海的有志之士,看清了社會局勢動盪、舊社會思想落後的現實,從民族危亡的困境出發,以先進思想文化作為武器,將青春的理想化作救國救民、追求救國道路的信念。在此過程中,他們不斷突破國內和國際上各種錯綜複雜的勢力的阻礙和追蹤,在上海共聚,準備舉行一次莊重的會議。於是,在陳獨秀、李大釗的領導和推進下,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而這次會議,宣告了這個將在未來改變億萬國民前途及命運的政黨的成立。自此,中國的革命歷史也進入了新篇章。

令觀眾感到煥然一新的是,《1921》並不拘泥於單一的歷史事件,而是以多線性敍事為主分出了三條敍事主線,從而使影片在整體上達到獨立故事和敍事主線的有效統一。三條故事線中,一條描繪了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突破國際反共勢力的重重阻礙來到中國上海的艱險旅途;另一條是日本特高課對在上海有志加入中國共產黨人士的嚴密監視,並且計劃破壞一大會議,該支線的敍述給影片增添了諜戰元素,為故事整體增添了不確定因素;而故事主線則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代表齊聚“一大”。

該片打破了以往歷史影片以單一時間線敍事,記錄主要人物行為動態的傳統,採用羣像敍事,讓觀眾不僅看見了陳獨秀、李大釗這樣的早期中國共產黨領袖不懼個人生死、只為民族謀復興的大革命家精神,也看見了像李達等人這樣堅定不屈的革命追隨者的堅毅果敢以及劉仁靜、毛澤東等青年學生對於推翻舊社會、打倒帝國主義勢力的決心。

導演黃建新和鄭大聖希望通過這部創新性的獻禮影片,讓更多年輕人瞭解中國近代歷史,激勵他們學習和繼承百年前革命者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擔當以及就國家以及人民於水火的理想信念。

觀賞完這部影片,我們也能感受到百年前革命者們“沒有火種就成為火種,沒有組織就建立組織”的歷史決心,更讓我們明白不論何時何地,只要願意為國家存亡和民族復興而犧牲奉獻的人,都可以成為歷史中璀璨的星,而新中國的輝煌歷史與民族復興大業,也將由這璀璨的“羣星”來傳承。所謂聚沙成塔,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民羣眾永遠是歷史的創造者,而中國共產黨也必將引領新時代中國歷史的潮流,擔當起歷史使命,實現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mwn3n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