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2000字作文【精品多篇】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2000字作文【精品多篇】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2000字作文【精品多篇】

《基石》觀後感 篇一

為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加強黨員幹部的先進性教育,近日,我們學生黨支部根據上級黨委的通知要求,組織全體黨員學習、收看黨員教育電視專題片《基石》。該片主要選取有影響力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作為切入點,展現十七大以來福建省農村、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國企、教育、機關、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等領域基層黨組織先鋒模範作用的先進事蹟,同時闡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大家表示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要以先進人物為楷模,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崗位,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實際行動,展現共產黨員的風範。

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大學生黨員,片中的先進典型事蹟讓我深受教育。“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總書記反覆告誡我們基層工作很重要。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特點。農村黨建是把方向謀發展的,而創新的工作方法增添了新農村建設的活力。通過“168”模式,不僅村兩委幹部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和工作目標,沒有職務的黨員也都有自己的責任崗位;不僅把兩委幹部團結起來,而且把黨團員,把一些骨幹農民都能聚攏在一起,大家形成共識,形成合力,齊心協力地來建設新農村。實踐證明,“168”黨建工作機制是提高基層黨建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是創先爭優活動的有力抓手,是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有效載體。

片中細細為我們講述了很多優秀共產黨員為黨的事業,為新中國解放英勇善戰,壯烈犧牲的英勇事蹟。其中讓我印象最深是一位游擊隊員何麗清的故事,同時她也是一位母親,她為了掩護游擊隊員,為了防止敵人發現游擊隊的住所,用雙手捂住因為飢餓而哭啼的親身兒的小嘴,讓其不再哭泣。最後敵人並沒發現,但此時,剛出生一個月大的嬰兒卻窒息而亡。作為一個母親,難道她會不愛自己的親生兒,但是她深知,黨的事業,人民羣眾的安危,游擊隊員的安全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自身的利益。無國哪有家,這樣偉大的犧牲精神,值得我們歌頌,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年來為黨的事業奉獻的偉大的共產黨;為國捐軀的共產黨員;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打下基礎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是我們的驕傲,是我們最好的榜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合抱之木始於毫末。我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他們都是一個個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們的事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加強學習,增長才幹,堅定理想信念,以實際行動,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推動各項工作向前發展。我們基層的黨員同志就應該像一塊基石一樣巋然不動,屹立在第一線,任勞任怨,盡心盡責,努力為羣眾辦好事,辦實事。

基石觀後感400字

中國共產黨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先輩們不顧拋頭顱、灑熱血,不但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還不惜犧牲自己的至親骨肉。共產黨人通過長期的鬥爭,先輩們的前赴後繼,終於趕走了日本侵略者,終於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艱難條件下,艱苦奮鬥,通過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使國家不斷走向繁榮富強。

黨在取得革命事業和國家建設道路上的偉大勝利,是因為有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支持取得的結果,人民羣眾做出了大無畏的犧牲,人民羣眾為黨的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作為新時期的黨員幹部,我們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黨的羣眾觀,深入貫徹黨的羣眾路線;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聯繫羣眾。

目前,我們學校正處於辦學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時期。為實現我校“爭當國內標兵,對接國際標準,滿足每一個學生全面發展與自由成長的需要”的辦學目標,我們首先要加強學習,自覺對照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蹟,深刻檢查自己與人民羣眾的關係;其次要解決自身的精神懈怠和工作中慵懶散奢問題,從自身做起,務實清廉,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再次工作中要深入到師生中去,與師生打成一片,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工作中盡心盡職,為學校的發展盡心盡力。

《基石》觀後感2020最新範文大全相關文章:

★國小六年級2019關於《基石》觀後感範文5篇1000字 - 5068兒童網

★2020年傳承紅色文化,弘揚長征精神優秀徵文 - 5068兒童網

基石觀後感 篇二

“咚咚咚!騎馬過海豐,海豐出了個彭湃公,就像南海出金龍!咚咚咚!海豐出了個彭湃公。少爺唔做做田仔,氣死即改財主老祖宗!”

還記得數年前回海豐祭祖時,聽到在一旁的田裏玩耍的小孩用極其標準的海豐話唱這首童謠時,我在用心琢磨着“田仔”、“即改”是什麼意思。看完影片《基石》之後,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海豐有了彭湃公,就好像南海出了金龍之後一樣,子孫後代都能過上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在彭湃國小的大榕樹下,彭湃點燃了海陸豐農民運動的烈火。”

影片《基石》裏頭雖然對彭湃的農民運動描述不多,卻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前回鄉的時候,通過村裏面上了年紀的老一輩的言語述説,知道彭湃公是個英雄人物,國小、醫院等建築物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卻不曾有衝動去多深入地瞭解他。此次學習過程中,我才瞭解到彭湃是中國共產黨創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位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對農民問題的洞察之所以透徹、深刻與他的個人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其農民觀可謂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彭湃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名的大地主家庭,自述其家況是:“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30口,平均一人就有50個農民做奴隸”。他在家鄉讀了國小,又到海豐縣城和廣州上中學,後赴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在那裏,他讀到河上肇翻譯的馬列著作,受到啟發,後來發起了著名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但後來因叛徒出賣被捕,他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在獄中,他受盡各種酷刑,但堅貞不屈,英勇鬥爭,絕不背叛革命。面對死亡威脅,他説:“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他堅定地表示“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彭湃高唱《國際歌》,呼喊着“打倒帝國主義!”、“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年僅33歲。他本人出身大地主家庭,但卻走出家庭尋找救民的革命真理,以此發動農民創建海陸豐根據地,直至英勇犧牲。其壯麗的一生,在近代革命史冊上寫下獨特的篇章。

但是,枯葉、落紅最後無可奈何地離開枝頭,投身到寒風之中,與死神共舞。最後落在地上,融入泥土之中,它們付出的是嬌豔和美麗,但它們將擁有永遠的春天。

廣州起義失敗後,彭湃在歡迎起義軍大會上講到廣州起義失敗時説:“這算什麼,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畏困難,失敗了再幹,跌倒了爬起來,革命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在敵人重兵圍攻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頑強堅持了四個月。確實,人生擁有坎坷,生活進行忐忑。功成名就的結局固然令人嚮往,但是通往成功的過程中,我們跌倒了又爬起來,我們的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無論是過去的革命,還是今天的改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基石》中“青天揮血淚,黃土染腥紅”如此氣概,不僅僅只體現在彭湃等能夠“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身上,也能在當年何麗清、樑鐵等默默無聞卻勇氣驚人的柔弱女子身上體現。

何麗清為了維護大隊所有人的安全,在敵人來臨搜尋之際,不惜將懷中餓得嚎啕大哭的、剛滿月的孩子捂住口鼻。直到敵人離去之時,懷中骨肉已悄然離她而去。樑鐵一柔弱女子兵,在植地莊戰鬥中與多名軍中好漢上陣殺敵,保護村民,最後身中多彈,幸好發現時尚存一口氣,而被人救活。時已至今,當年的樑鐵英已成了今天95歲高齡的老太太,但從她口中所述的有關當年的一切事宜中仍可看見她對革命堅定的眼神和聽見她對革命堅定的語氣,伴隨着一絲絲對往事回憶的淚光。是的,當我們年老時,驀然回首,那些心酸的、苦澀的、甜蜜的、快樂的回憶伴隨我們一生,填入心田卻是滿滿的一腔難以言喻的感情。

多少人揮灑汗水,多少人飄落淚水。理智的人無悔,懦弱的`人埋怨。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普通百姓,只要心同系在國家命運上,都是值得歌頌並學習的偉人!

專題片《基石》觀後感 篇三

根據廣東省委實踐辦要求,我於2月20日上午9時組織觀看了由省委組織部製作的在廣東衞視頻道播出的專題片《基石》。

廣大人民羣眾用生命、熱血於忠誠支持革命。他們是我們幸福生活的締造者,是我們黨的事業成功和勝利的堅強基石。

東莞地區,李淑桓的三個兒子陸續參加了抗日戰爭,郭顯河,郭顯樂,郭顯成先後犧牲,國民黨發對李淑桓嚴刑拷打,逼問游擊隊的情報,最後英勇犧牲。

潮汕地區,“革命母親”李梨英也把自己三個兒子送上了抗日隊伍,自己來到部隊照顧傷員,自己的兒子也陸續在戰爭中犧牲,把自己全部的母愛都傾注到革命戰士的身上,戰士們都親切地稱呼李梨英為“紅軍阿姆”。

游擊隊員何瑛,全村村民生死相助,掩護保護何瑛,

大革命時期,紫金蘇區,國民黨反動派圍剿革命分子,把革命羣眾集中到一塊不到一畝的稻田裏,用機槍掃射,人稱血田

日軍進攻石門,要逼問抗日遊擊隊,殺害許多當地村民,用他們的生命守住了游擊隊的祕密。

國民黨對懷集德慶搜捕游擊隊,為了不被國民黨抓住,何麗清捂得孩子太久孩子窒息而死。

在大義與親情面前,這些普通百姓做出了人世間最痛苦的抉擇,那麼多的普通羣眾,當他們面對敵人的槍口和刺刀時,為什麼會如此從容,如此堅定,母親面對自己的親生骨肉,為什麼會做出大義凜然的選擇,是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事業,贏得了人民的衷心擁護和愛戴,是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守護着黨的革命事業的星星之火。

廣東人民為革命獻出了許多生命代價,梅花鎮的村民救助了紅七軍的傷員,卻遭受敵軍慘痛的報復,

為了解放海南島,雷州半島的廣大漁民駕船出海與解放軍戰士冒着槍林彈雨,一起迎接海南島的解放。

沒有人民羣眾的支持,沒有千千萬萬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就不可能有共產黨人領導的革命事業的偉大勝利,是人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鑄就了黨的銅牆鐵壁,是人民,用他們對黨的信仰和忠誠,為黨的事業奠定了強大的基石。

早期革命家彭湃(父親是海豐最大的地主),自燃田契,點燃了海陸豐農民運動,在上海被捕英勇就義,只為打破舊制度,為勞苦大眾求解放,這就是共產黨人的信仰與追求。一切為了人民,這是無數共產黨人頭可斷,血可流,赴湯蹈火,捨生取義的神聖誓言。

廣州日軍襲擊植地,為了保護村民不被屠殺,游擊隊與日軍進行了慘烈的戰鬥,保護了村民的生命財產,48名游擊隊員壯烈犧牲。

陳鐵軍(富家少女),走上了追尋革命的道路,與周文雍相識相戀,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人士,因而被捕,因為有共同的信仰,面對死亡時,他們是如此從容,陳鐵軍大聲喊:讓刑場成為他們的禮堂,讓槍聲作為我們結婚的禮炮吧。

國民黨對關押的共產黨人下毒手,李卡:我們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將實現的樂園,讓後代享受人類應有一切的幸福,這就是我們一代的任務,是光榮不過的事業,我不過是大海中一滴水,平原的一株草,大海無旱之日,烈火亦無燒盡野草之時…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羣眾。長期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脱離羣眾,只有永遠和人民羣眾在一起,贏得人民的擁護與愛戴,黨的事業才會有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黨的事業才會由堅不可摧的強大基石。

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密切聯繫羣眾,是黨的事業的生命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注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用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

習近平主席指出:抓作風建設一絲都不能放鬆,一刻都不能停頓,作風問題具有反覆性和頑固性,必須經常抓,長期抓,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本人觀後的兩點感慨和體會:

一、新中國是由無數先烈的血肉築成的。

沒有革命時期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的革命奉獻、無數先烈血肉之軀的付出,就不會有今天的新中國的誕生。正是他們拋棄個人和家庭私利,慷概激昂、英勇就義,為國家為民族作出重大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壯舉,包括千千萬萬未留下名字的革命者,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石。作為新中國的建設者和分享者,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我們要沿着革命先輩開墾的道路堅持不懈的走下去;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並教育下一代時刻緬懷其豐功偉績。這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二、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

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愛護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真心誠意地為人民服務,從小事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努力推動本行業、本地區的經濟繁榮、生態健康、社會穩定、人民幸福,直至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世界大國、世界強國,這就是我們必須做的,我們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

尤其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環境。不要太計較個人私利,跟集體、地區、國家的利益相比,個人利益算什麼!不要搞內鬥,這樣只會使人力、資源白白消耗,損害集體和社會!不要貪圖安逸,不肯付出,為國家、為社會、為集體出一把汗出一把力,才不會讓人生枉來一遭,愧對自己的人生價值!

基石觀後感 篇四

時間定格在今年2月26日,我觀看了廣東省委組織部拍攝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宣傳教育片《基石》。

此刻,我頭腦中不時閃過一組組畫面——東江縱隊、東莞大榕樹紀念館、紫金縣那被450多名羣眾用鮮血染紅的田地,還有李淑蘭、李梨英、何蘭芳、彭湃、樑鐵、陳鐵軍、周文雍、李卡等等一批批革命烈士。她們那種堅定的革命意志和慷慨激昂的革命豪情,讓我的心情如萬馬奔騰,久久不能平靜,感受良深。

信仰是追求革命真理的基石。信仰,是一種偉大的目標和崇高的人生嚮往,是人們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持有和選擇。正如革命烈士們一樣,她們的革命信仰是支撐她們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動力。有了為人民解放的信仰,就有了奮鬥的目標。家中生活無憂的陳鐵軍,為了革命事業,毅然從佛山女子學校走了出來,到廣州追尋革命。1929年春節剛剛過去,被捕後的她與一起為革命工作的周文雍在刑場上舉行了婚禮。“讓敵人的槍聲作為我們結婚的 禮炮吧。”聽,這是何等的豪言壯語。我想,此時此刻,任何語言都無法表達她們對革命對愛情的忠誠。只有寒冬的夜裏盛放的木棉花才是闡釋她們對未來世界的最美好的追求。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千千萬萬像陳鐵軍、周文雍一樣的革命者永無止境地追求 革命真 理的信仰,中國的革命事業也不會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般在神州大地光芒四射。

信仰是人民羣眾的活水源頭。1938年至1939年,李淑蘭先後送三個兒子參加革命,都犧牲了。但她毫無怨言,支持着革命。在革命戰爭年代,各地羣眾用生命為黨和革命事業開闢出一條“紅色的交通線”,確保了黨的領導和根據地物資的安全。在大浦縣,先後有600多名羣眾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解放海南島的戰鬥中,是普通的人民羣眾,用血與肉打牢了基石。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是一個個共產黨員用信仰捍衞着革命,保衞着羣眾,也正是羣眾,為信仰提供了活水源頭,才有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信仰是黨員幹部廉政勤政的靈魂。信仰是共產黨人的靈魂,是我們生活在新世紀的黨員幹部身體力行、不懈追求的精神因子。廉者,政之本也;勤者,政之所要。廉政和勤政,二者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對黨員幹部來説,廉政是基本要求,勤政是更高要求。新時期的黨員幹部必須堅持廉政勤政、務實為民,努力成為一名勤廉雙優、羣眾擁戴的優秀黨員幹部。為此,就要樹立強有力的信仰支撐。有了這個信仰,就有了工作的軸心和主宰,就能夠始終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在大風大浪面前無所畏懼、在各種誘惑面前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靠得住信得過,自覺把信仰轉化為做好工作的強大動力。只有堅守廉政勤政這條底線,我們共產黨員才能做到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乾乾淨淨,信仰的靈魂也才能至高至遠。

信仰是密切聯繫羣眾的永恆主題。當前,全黨正在大力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個活動的主題就是密切聯繫羣眾,與羣眾同甘共苦。在革命戰爭年代,我們的老百姓,能夠在敵人的刺刀下如此從容,與共產黨 員同命運共 呼吸。1944年,在白色恐怖下,廣州石榴崗,全村羣眾冒着生命危險用信仰保衞着我們黨的女幹部樑鐵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今天,全黨掀起羣眾路線教育,這是新時期對我們黨員幹部的考驗和挑戰。我們理應密切聯繫羣眾,到羣眾中去,為羣眾解決當前急需解決的困難,幫助羣眾脱貧致富。堅持黨的羣眾路線,一切從羣眾的利益出發,發揚“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勇於擔當,用心幹事,時刻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要求來對照自己、督促自己、提升自己,才能無愧於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觀看完宣傳教育片《基石》,讓我重新反省自己,特別是現在,自己身為一名黨組書記,更應憑藉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機,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不斷學習,牢記革命前輩流血犧牲的事蹟,牢記共產黨員的宗旨與信仰,做一名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天地的共產黨員。

基石觀後感 篇五

“咚咚咚!騎馬過海豐,海豐出了個彭湃公,就像南海出金龍!咚咚咚!海豐出了個彭湃公。少爺唔做做田仔,氣死即改財主老祖宗!”

還記得數年前回海豐祭祖時,聽到在一旁的田裏玩耍的小孩用極其標準的海豐話唱這首童謠時,我在用心琢磨着“田仔”、“即改”是什麼意思。看完影片《基石》之後,我最後明白了為什麼海豐有了彭湃公,就好像南海出了金龍之後一樣,子孫後代都能過上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在彭湃國小的大榕樹下,彭湃點燃了海陸豐農民運動的烈火。”

影片《基石》裏頭雖然對彭湃的農民運動描述不多,卻引起了我的注意。以前回鄉的時候,透過村裏面上了年紀的老一輩的言語述説,明白彭湃公是個英雄人物,國小、醫院等建築物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卻不曾有衝動去多深入地瞭解他。此次學習過程中,我才瞭解到彭湃是中國共產黨建立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是位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彭湃對農民問題的洞察之所以透徹、深刻與他的個人經歷是息息相關的,其農民觀可謂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彭湃出生於廣東海豐縣有名的大地主家庭,自述其家況是:“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30口,平均一人就有50個農民做奴隸”。他在家鄉讀了國小,又到海豐縣城和廣州上中學,後赴日本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在那裏,他讀到河上肇翻譯的馬列著作,受到啟發,之後發起了著名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但之後因叛徒出賣被捕,他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在獄中,他受盡各種酷刑,但堅貞不屈,英勇鬥爭,絕不背叛革命。應對死亡威脅,他説:“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他堅定地表示“不久的將來,必須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我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彭湃高唱《國際歌》,呼喊着“打倒帝國主義!”、“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年僅33歲。他本人出身大地主家庭,但卻走出家庭尋找救民的革命真理,以此發動農民建立海陸豐根據地,直至英勇犧牲。其壯麗的一生,在近代革命史冊上寫下獨特的篇章。

但是,枯葉、落紅最後無可奈何地離開枝頭,投身到寒風之中,與死神共舞。最後落在地上,融入泥土之中,它們付出的是嬌豔和美麗,但它們將擁有永遠的春天。

廣州起義失敗後,彭湃在歡迎起義軍大會上講到廣州起義失敗時説:“這算什麼,我們共產黨人,從來不畏困難,失敗了再幹,跌倒了爬起來,革命總有一天會成功的。”在敵人重兵圍攻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頑強堅持了四個月。確實,人生擁有坎坷,生活進行忐忑。功成名就的結局固然令人嚮往,但是通往成功的過程中,我們跌倒了又爬起來,我們的付出的辛苦和努力才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無論是過去的革命,還是這天的改革,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基石》中“青天揮血淚,黃土染腥紅”如此氣概,不僅僅僅只體此刻彭湃等能夠“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身上,也能在當年何麗清、樑鐵等默默無聞卻勇氣驚人的柔弱女子身上體現。

何麗清為了維護大隊所有人的安全,在敵人來臨搜尋之際,不惜將懷中餓得嚎啕大哭的、剛滿月的孩子捂住口鼻。直到敵人離去之時,懷中骨肉已悄然離她而去。樑鐵一柔弱女子兵,在植地莊戰鬥中與多名軍中好漢上陣殺敵,保護村民,最後身中多彈,幸好發現時尚存一口氣,而被人救活。時已至今,當年的樑鐵英已成了這天95歲高齡的老太太,但從她口中所述的有關當年的一切事宜中仍可看見她對革命堅定的眼神和聽見她對革命堅定的語氣,伴隨着一絲絲對往事回憶的淚光。是的,當我們年老時,驀然回首,那些心酸的、苦澀的、甜蜜的、快樂的回憶伴隨我們一生,填入心田卻是滿滿的一腔難以言喻的感情。

多少人揮灑汗水,多少人飄落淚水。理智的人無悔,懦弱的人埋怨。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普通百姓,只要心同系在國家命運上,都是值得歌頌並學習的偉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n511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