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一本好書觀後感1500字(精選多篇)

一本好書觀後感1500字(精選多篇)

目錄

一本好書觀後感1500字(精選多篇)
第一篇:《力量》1500字觀後感第二篇:上甘嶺觀後感1500字第三篇:一本好書第四篇:一本好書第五篇:復興之路觀後感1500字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力量》1500字觀後感

《力量》1500字觀後感

“最後一塊布,做軍裝;最後一口飯,做軍糧;最後一個兒子,送戰場!”從放映室出來,腦海中不斷盤旋着這段話,當發現視線變得模糊,其實淚水早已決堤。那是一種震撼心扉的力量——信仰!

毛澤東曾説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是的,沂蒙人民可以説很堅強,也正是這樣一股子韌勁兒使得整部影片充滿了張力,展現出那一段凝重的歷史。影片中他們內心的強大力量如同特殊的氣場一般,產生的共鳴深深的感染了所有觀影者。

在大量動人事蹟中,印象尤為深刻的一個,是中國抗日第一村的故事。

當大量日寇衝進村子,燒殺搶掠;英勇的淵子崖村人民奮起自衞,男女老少齊上陣,同窮兇極惡的日寇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我黨八路軍為了解圍救人,翻山越嶺趕來,與日寇展開激戰。區長馮幹三壯烈犧牲,而100多名鬼子兵也成了村民刀下鬼。

明明敵眾我寡,明明敵強我弱,可是為了挽救老百姓的生命,不惜放下生死、全力一搏,與沂蒙百姓結成了牢不可破、生死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這就是黨和羣眾用打斷骨頭連着筋的血肉聯繫,用大義和熱血譜寫出的抗戰歷史。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獻身精神、民族氣節感動了人民羣眾,凝聚了中國的民心。 而能夠譜寫出這段壯烈歷史的力量,則是對黨的信仰!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羣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眾。看到家喻户曉的“沂蒙母親”、“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的一幕幕,我哭了,在座的很多人也是一樣。因為突然感到原來堅強會是如此殘忍,需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 她們送自己的夫君兒郎上戰場,為的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因為她們相信有一天會太平、會富強。但她們是質樸的女子,不懂得用大道理宣揚,所以她們忍住淚,為親人趕製軍裝。 她們企盼着骨肉團聚,為了一個家的希望,雖然對於那個動盪的年代是最奢侈的期望。而面對生離死別,她們仍舊選擇了堅強與擔當,因為那個時候她們心中有一種世間最強大的力量——信仰!這就是忠誠的沂蒙兒女,是怎麼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真正鐵壁銅牆!

沂蒙,一片神聖的土地,一片紅色的沃土。共產黨正是在內心深處真正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羣眾觀點,身體力行,把百姓當親人,全心全意為老百姓做好事、打成一片,最後才贏得了沂蒙百姓的信任。沂蒙兒女覺醒了,堅信黨的主張,迸發出了巨大的、令人難以想象熱情和力量,竭盡全力支援革命,湧現出這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奏出了這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獻之歌。沂蒙兒女對內心渴求翻身而奮力追求正義的堅持,來自信仰的力量;沂蒙兒女對人性中大愛無私追求的堅定,來自信仰的力量;沂蒙兒女以敢於犧牲的精神來詮釋生命的真正意義,來自信仰的力量。

巍巍沂蒙山,聳立起無私奉獻的豐碑,滔滔沂河水,訴不盡沂蒙兒女對黨的無限忠誠。這些催人淚下的故事背後,是“百萬獨輪車支前大軍”,全區460 多萬人口, 有120多萬人支前參戰,其中31000 多沂蒙兒女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人民羣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性力量,人民羣眾是真正的英雄!或許他們並沒有一身戎裝,但是依舊用身體架起了通往勝利的橋樑。那些單薄得本應被呵護的臂膀,卻萬分堅定地為他們的至親指引戰場的方向。當這一羣柔弱的女子老幼撐起了一場戰爭的後防,這就是信仰的力量!通過影片《力量》,我深刻地感受到,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重要源泉。當今中國,黨同億萬人

民同心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離不開羣眾的覺醒、離不開羣眾的支持,更離不開羣眾對黨的堅定信仰、離不開羣眾對黨的忠誠。聯想(來源好範 文網:)到我們衞生人自身,更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切為了羣,一切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積極投身到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中,為病患提供一流服務,這也正是影片《力量》給予我們的深刻啟示和無窮力量!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像《力量》這樣的愛國紅色教育片都過於正式。這類的教育片都給我一種悲壯、雄渾的感覺,但同時它們也是高高在上,遠不可及的。也許是年代過於久遠,時間的浪潮沖刷走了總總悲傷;也許是時代的腳步過於快速,記憶沒來的急傳承,紅色電影所要傳遞給我們的精神總是多多少少地打了折扣。但是《力量》卻拉近了我們與紅色教育片的距離,改變了我們對紅色電影的成見。隨着影片劇情的展開,一幅幅展現沂蒙秀美風光的畫面,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支前故事,無時無刻不觸動着在場所有觀看者的心靈。影片以獨特的視角將紅嫂沂蒙山區的婦女塑造成為這場戰爭的主角,她們把原本侷限於一個小家庭的愛,化作了對黨和子弟兵以及生養自己土地的大愛。她們積極動員生產,參軍支援前線,她們冒着敵人的炮火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水中架起“火線橋”,為孟良崮戰役的全面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敢於勝利 ”,這就是紅嫂沂蒙兒女用鮮血和淚水鑄就的力量無窮的沂蒙精神!短短的六十二分鐘,真實生動的故事情節、攝人心魄的宏大場景,活靈活現真切感人的人物,引起全場觀眾的強烈共鳴,觀眾不時抬手拭淚,經受了一場蕩氣迴腸的靈魂洗禮,感受到了紅色經典的魅力。沂蒙人民真正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作為自己的子弟兵,傾其所有的奉獻給了子弟兵,真正體現了革命根據地的軍民魚水情,這是一種情操高尚的大愛無疆,沂蒙山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老革命根據地之一,被譽為兩戰聖地和紅色沂蒙,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

第二篇:上甘嶺觀後感1500字

上甘嶺觀後感

王逸睿

誰沒有美好的青春?誰不珍惜這寶貴的年華?可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們的戰士們卻不惜用他們的熱血與生命去換取戰鬥的勝利,迎來了寶貴的和平。

《上甘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952年秋,美軍侵略者在板門店宣佈停戰談判無限期休會以後,妄圖用戰爭來解決朝鮮問題,在朝鮮中部三八線附近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他們先後出動了三萬多兵力,使用大量的炮火、飛機和坦克,企圖奪取上甘嶺地區只有三平方公里的我方兩個山頭陣地,從而進一步向北進展,佔領主峯陣地五聖山。敵人在我軍狹小的陣地上傾瀉大量炮彈,並對我後方運輸線路進行嚴密封鎖,致使我軍在戰爭開始時處於被動狀態,兩個山頭前邊的主峯陣地十分危急,而在主峯上堅守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七連幾乎傷亡殆盡。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志願軍某部八連連長張忠發奉命執行主峯陣地的堅守任務。張忠發和他的連隊衝上瀰漫着一片硝煙的主峯陣地以後,才發現七連連長和他的戰士已大部分傷亡,只剩下被打瞎了眼睛的七連指導員趴在石崖上堅持指揮。張忠發從勇士們手中接過陣地,準備投入嚴酷的戰鬥。師部原來要求張忠發的連隊在陣地上能夠堅守二十四小時,以待後援。但不到一個上午,敵人向這個狹小的陣地瘋狂進攻竟達二十三次;連隊傷亡慘重。這時,師指揮所發現敵人又在繼續增兵,只得決定放棄表面陣地,命令張忠發部隊暫時撤進坑道里去。第二天,敵人在佔領了這兩個山頭陣地以後,果然大舉進攻五聖山。張忠發命令自己的連隊,配合其它退入坑道的部隊主動出擊,打退了進攻五聖山的大股敵人。師指揮所根據這種情況,決定放棄對這兩個山頭表面陣地的爭奪,要求前邊坑道部隊把敵人拖住在這兩個山頭上,不讓敵人前進一步,使後方能夠爭取時間調度兵力、補充彈藥。張忠發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戰士每天有傷亡,能夠戰鬥的人一天天在減少。而他們面對的不僅是頭頂上的敵人,還要面對基本生存條件的艱難。坑道與後方的聯繫被敵人切斷,坑道內嚴重缺水,下山搶水的戰士和運送給養的部隊接連遭到犧牲。在極度困難的情況下,張忠發和戰士們互相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地堅持着,他們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打退了敵人的多次偷襲和毒氣彈的襲擊,奇蹟般地戰鬥了二十四天,使後方作好了大進攻的準備。大反攻開始了,張忠發率領戰士們衝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隊一舉殲滅了敵人,取得了戰役的最後的勝利。上甘嶺戰役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形勢,使美國侵略者不得不在板門店重新坐下來,無可奈何地在停戰協定上籤了字,戰爭以美軍的慘敗告終。

上甘嶺戰役阻止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北上鴨綠江的步伐,助長了志願軍的士氣,掃滅了侵略者的威風,打破了美國不可戰勝的神話,為朝鮮戰場的全面停戰奠定了基礎,對中國與朝鮮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戰役中戰士們不畏艱難、團結一心的優良品質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依靠這種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打的讓美軍心寒,打出了舉世聞名的上甘嶺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電影中有一個讓我難忘的鏡頭:一位戰士在戰役中不幸中彈了。可他沒有立刻倒下,而是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了一句話:“指導員,你們不用管我,你們一定保住我們八連的榮譽!”他喊出這句話的時候,沒有轟然而起的配樂,沒有刻意定格的鏡頭,可這一切都非常真實,非常令人感動。他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還時刻想着戰役的勝利,想着團隊的榮譽。看到這兒,我的眼眶濕潤了。

其實八連士兵最感動我的不是他們面對困境,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精神,而是他們堅決服從命令的態度。為了配合上級的全面反攻,八連被要求撤退到坑道,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在坑道中的幾十天,志願軍面臨的困難有很多:敵人的猛烈攻擊、槍支彈藥的匱乏、醫療衞生條件的落後、敵人的毒氣彈以及水資源的嚴重缺乏。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並沒有要求上級批准他們突圍,而是嚴格執行團部的作案方針,將敵人死死拖在了主峯,為大反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這樣的士兵實在令人欽佩。

彭德懷元帥在朝鮮戰爭結束後説了一句極富有象徵意義的話:帝國主義在東方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征服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個像上甘嶺戰士們一樣的志願軍在為此奮鬥。

第三篇:一本好書

一本好書

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中,有一對父子,他們特別喜歡看書,尤其是《成語故事》、《海底世界》。

有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這對父子來到新華書店去買書,老闆非常熱情的給他們介紹了一本好書,他們興奮極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兒子迫不及待的打開書的第一頁,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爸爸也情不自禁的伸過頭去,和兒子一起看起來,就這樣,他們倆邊走邊看的回到了家。

到了家,他們口渴了,爸爸趕快燒了一壺水,又跑過來看起來。過了一會兒,水燒開了,冒出了煙,爸爸沒有發覺,這時,水漫了出來,並且發出了警報聲,爸爸頓時嚇了一大跳,趕緊跑到客廳把水給拔了。爸爸想泡茶喝,便一手拿着茶葉,一手抓了一把,頭又伸到兒子手上的那本上,並不時的大笑起來。但他卻仍然不知道茶葉還在他手中呢。

晚上,該洗澡睡覺了,可爸爸卻不想離開兒子手中的那本書,便請求兒子,讓兒子和他一起到浴室裏去看,兒子答應了,他倆走進浴室,把門一關,爸爸衣服、鞋都沒脱就躺進浴池裏。兒子呢?他呀趴在地上,又開始做他的書蟲了。他們身上的衣服全打濕了都不知道,卻仍然沉浸在這本好書中。

夜深人靜了,這對書呆子父子還在津津有味的看這本好書呢!

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四美塘國小三四班三年級:胡可

第四篇:一本好書

一本好書

505胡欣原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望着那空空如也的書架,雖然我也很想進步,但是,沒有“階梯”怎麼行呢。於是,我去了書店,帶回來一本書,叫《我的童年》。

我先是迫不及待地翻開了第一頁。慢慢的我得知,這是一本散文集。雖説是散文集,但它把我帶進了一個讓我如痴如醉的世界裏。翻開第一頁,兩個大字映入眼簾:“蛙鳥”,什麼?對,是“蛙鳥”,我好奇地想,是青蛙,還是鳥?還是青蛙和鳥的“合體”?我感到很新奇,它像一隻手不斷牽着我往前走。直到後來,我才知道“蛙鳥”指的是蝸牛。原來,書中的導遊有點口吃,把蝸牛讀成了蛙鳥,我不禁感到好笑,但又為世界上沒有蛙鳥而感到遺憾;週末吃零食的時候,書中的花生“半空兒”就在我的腦海中冒了出來。我像個“小問號”似的纏住外婆,想考考外婆:“半空兒是什麼呢?”外婆笑眯眯地回答:“當然是以前的一種香脆可口的花生,但是現在已經吃不到了??”我沒想到,我小小的一個話題,竟勾起了外婆對往事的回憶。我發現外婆臉上的皺紋舒展了,彷彿年輕了許多。聽着外婆的訴説,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吆喝聲:“半空兒,多——給。”那個“多”拖的那樣長,好像買“半空兒”的正等在家門外,直到你跑到他跟前,他才喊出那個“給”字;至於《小麻雀之死》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真正指什麼——別人代替不了自己的親人,破壞不了自己對自由的渴望;還有《靜聽心聲》,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一個盲人喜愛音樂,但卻無法實現音樂夢,她就靠靜聽音樂來表達她對音樂的熱愛。最後一篇,我想,這大概是最精彩的一篇吧,名字叫《珍惜

童年的記憶》,它告訴我:童年的記憶像一朵花,它永遠在向你微笑。那朵花叫“忽忘我”。

我相信,你會喜歡這本好書的,別忘記,可要細細品讀哦!

黨的温暖

303胡欣原

家長開放日時,我們班舉行了“黨在我心中”主題班會。我們歡歌笑語慶祝黨的九十華誕。當“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響起時,我們個個熱血沸騰,對黨充滿了崇敬之情。此時此刻,我多麼想親身感受黨的温暖呀!

回到家,我把這個願望告訴了爸爸。爸爸説:“你可以上網去了解。哪裏有災情,哪裏就有黨的關懷。”爸爸的話給我提了個醒。我打開電腦,迅速找到了汶川大地震的資料和圖片。其中的一張圖片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多麼熟悉的身影啊,他不就是我們的總理温爺爺嗎?看着圖片和文字的介紹我彷彿也回到了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的那一刻:北京時間2014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級地震。12日晚,温總理連夜趕到都江堰災區現場,開始了救災部署工作。總理的到來使得這樣一個淒冷的日子多了幾分讓人振奮的温暖。一時間,暖流傳遍了都江堰。我想:我們的黨有這樣的好總理,再大的災害也能很快克服。

爸爸説除了從時事新聞中感受黨的温暖,還可以從自己的節日中去感受。於是,我盼望六一節能快快來到。

六一節到了,我們每個小朋友都興高采烈地迎接節日的到來。在頒獎典禮上,我的家庭被評上了五星級書香家庭。在優美的樂曲中,我光榮地上去領獎。學校領導親切地和我握手,我感到心裏暖呼呼的。頒獎典禮後,孩子們翹首以盼

來表達她對音樂的熱愛。最後一篇,我想,這大概是最精彩的一篇吧,名字叫《珍惜童年的記憶》,也許,它告訴我:童年的記憶像一朵花,它永遠在向你微笑。那朵花叫“忽忘我”。

我相信,你會喜歡這本好書的,別忘記,要珍惜童年的記憶。

第五篇:復興之路觀後感1500字

《復興之路》觀後感

土木124班08070312409李德智

最近,我和同學一起看了紀錄片《復興之路》,起初我是帶着好奇的心態去看的,可看完之後,它深深的震撼了我。

《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變,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在觀看過《復興之路》後感觸頗深。一百多年的“復興之路”在銀屏劃過,看到的是曾經的國之殤,民之痛,體會到一種掙扎,一種反抗,一種奮進,而現實中我們的墮落是否又是一種輪迴。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各種新奇事物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墮落的時代,人們失去了曾經的理想。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電視政論片《復興之路》——用歷史感悟未來。這是對該片所述內容的濃縮,該片共分為六集:千年局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

觀看此片的過程中,我的感受隨時期的變化而變化:從1840年之後一直到辛亥革命,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時很氣憤,尤其當看到清政府賠償西方列強那麼多錢,光賠日本人的錢就相當於清政府3年的財政收入時,氣憤之極,揮舞起拳頭;但是到抗戰勝利,看到了中國復興的轉折點時,內心十分激動,及至建國初期的時候看到祖國取得的成績非常欣慰,但因緊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遺憾;到改革開放以後又非常振奮,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我差不多就是這麼三種感受經歷:一個就是建國之前的氣憤;然後到建國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遺憾;再到改革開放又很自豪。

復興之路,顧名思義,就是從衰落到再次興盛的過程中所探索走過的道路。而國人,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苦澀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濃豔的鮮血。這段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了太多代價之後換來的沉痛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擔子之重大,付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作為一代祖國建設的接班人,我們要牢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壯大自己的國家。因為百年的屈辱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捱打。

大清的閉關鎖國,天國美夢,孤立了自己,使自己從此在世界上落伍,我們叢中得到了教訓:只有吸收世界的先進成果,使自己融入世界民族之林,才能與世界接軌,與世界共發展。閉關的後果讓我們堅定了改革開放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我們把它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是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後作出的明智抉擇,我們必須要長期堅持。

曾經的東方大國,被別人用尖船利炮打開了國門,蒙受了百年的屈辱,我們不得不感言: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才能保衞自己的人民,保衞自己的家園。中華民族歷來熱愛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諧,但作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必須擁有維護和平的力量,建設強大的國防,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上建設一支革命化、現

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才能鑄就保衞和平的鋼鐵長城。

《復興之路》再現了中國人民為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了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而前赴後繼地奮鬥追求的歷程, 清晰地勾畫出中 華民族從倍遭屈辱、奮起抗爭到走向復興之路。向我們展示了我國發 展道路之抉擇,民族復興之畫卷,讓我深受感觸。 百年的屈辱和半個世紀的發展繁榮既見證了“落後就要捱打”這樣的血的教訓,也印證了“民族精神與國家安全從來不是靜態恆定之 物,從來是在動態中不斷變化演進的。它告訴我們,有一種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來,這種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樣燃燒着,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這種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撐着一個又一個尋夢人。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努力,不要放棄,為了祖國,為了先輩,為了未來而不懈努力奮鬥!

請你繼續關注本站以下相關文章:

建國大業觀後感1500字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00字

《龍捲風》觀後感1500字作文

烈士陵園1500字觀後感

衝出亞馬遜觀後感1500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ql3j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