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多篇】

話劇《少年黃大年》講述了高中時期的黃大年與老師、同學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的父母對他心中地質夢的啟迪。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八篇】,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鄧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工作。“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用一生定義了什麼是高尚的靈魂,詮釋了學者如何為人民、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立命,做到了“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師,教書育人、敢為人先。黃大年同志説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璞玉。他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户”,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用行動闡釋了什麼是“教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學,淡泊名利、甘於奉獻。高校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黃大年同志功勛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新時代踐行科技報國的典範,以他的能力和貢獻完全可以申報院士。但是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他,自己並不是院士。同事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説:“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後一息,為實現強國夢奉獻全部,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境界。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二】

黃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膽忠心的海歸科學家,是一位至誠無私的愛國者,他時刻惦記着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在祖國需要時回國,毅然決然、義無反顧。

他為推動祖國尖端領域的發展全心全意、殫精竭慮;為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不計個人得失、傾注全部精力。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帶着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帶着他對事業的無限留戀,帶着他對學生的無限惦念,因病逝世。

黃大年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教育者,他教學的目標既不是“授人以魚”,也不是“授人以漁”,而是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作為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科學家,黃大年卻常説,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黃大年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為學生設計研究方向時,他都要以學生的前途和國家的發展為重,而不僅僅從他個人的項目考慮。黃大年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抱負,不要只以做國內的佼佼者為目標,真正的對手在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他告誡學生多讀國際專業文章,安排學生參加國際會議,鼓勵學生出國開闊視野,做“出得去,回得來”的科學家。“如今,中國正努力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而這段並不平坦的進程需要幾代人去完成。如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讓文化與智慧長久地傳承下去,值得每個人思考。”這句話不僅反映出黃大年誨人不倦的“師道精神”,更體現了他致力於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他用身體力行的引領、春風化雨的關愛、心繫祖國的情懷,殫精竭慮地履行着為師之責。

黃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我們要充分汲取黃大年教授的精神養分,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上,發揚黃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為我們的國家建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三】

近期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在我們內心,他樸素,辛勤刻苦,衣着簡便,一生多餘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裏如一,是無私的愛國者;他固執,執着科研,心無旁騖,一心只在實驗室;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一生的平凡鑄中國科研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説“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談起老一輩科學家,他説“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麼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樑。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是的,他義無反顧了,他就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國家深探專項裝備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首席科學家,他就是黃大年同志。

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不專則不能”“科研需要瘋子,需要拼命”“唯痴迷者成大業”――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58年的人生證明了這些成功經驗。這兩天媒體的追憶中,他的一句話尤為令人動容:“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

堅守崗位,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後,這是黃大年給人的印象。“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這就是黃大年的真實生活寫照,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7年間,黃大年和眾多科學家一起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曾經,錢學森回國時,一位美國海軍將領説,“一個錢學森抵得上海軍陸戰隊5個師的兵力”。7年前,黃大年歸國時,有外國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但當我們驚歎那些科技英才的過人之處,羨慕他們成功的榮譽,感慨他們的神奇時,卻可能忽視他們身上的執著精神,無窮毅力。

如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發展迅速,科技競爭乃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核心能力的競爭,一旦落後,可就是國家能力、軍隊實力的落後。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須有一股“拼命勁”,勇於爭第一。正所謂,“性痴,則其志凝,故書痴則文必正,藝痴則技必良”。錢學森鍾情於導彈研究,終成為一代巨匠;宋文驄醉心於國防重器,終成為“殲—10之父”;黃大年痴迷於前沿攻關,終成為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蹟表明,鍾情專一、埋頭苦幹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峯巔。

中國要建設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離不開一大批像黃大年那樣的“科研瘋子”,離不開他們身上的“拼命勁”。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體回國,他們認為,“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憑着這樣的家國情懷,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為中國創造了“兩彈一星”。今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於科技振興,在於眾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作為一箇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只有中國強大了,他們的內心才更為強大。正是擁有一顆“祖國高於一切”的初心,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隱忍克己、樸實包容,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不求名利。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在科技興國的戰場上必須有“一招鮮”。這個“一招鮮”就是顛覆性技術,有它我們才有發言權。然而,“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為過去,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這種“不安全感”、這種“本領恐慌”,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兀兀窮年、玩命工作,為國家和軍隊發明了核心技術,創造了科技戰場上的“一招鮮”,成為中國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成果豐厚,就在於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殫精竭慮。黃大年就是這樣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一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資金,不聚焦科研攻關,就很難有大的成就。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樑,中國的脊樑,每名科技工作者都應以“黃大年們”為榜樣,大力弘揚“冷板凳”精神,始終保持一股不回頭,拼命勁,在科技興國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華美篇章,樹立高大形象。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四】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是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砥礪前行的價值航標。為人治學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猶如不滅的火炬,點亮人生之路,燭照民族未來。

在戰略科學家黃大年身上,人們看到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複合體”: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延續,又有現代學術基因的發揚光大;既有不圖虛名、潛心鑽研的科學精神,又有誨人不倦、愛才育才的大師風骨。他用58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麼是奉獻,回答了什麼叫擔當,以高超的學術、高尚的品德,築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一座彌足珍貴的精神富礦。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國家在召喚,我應該回去!”黃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時,毅然放棄優裕生活和優越工作回國效力,把全部精力獻給國家深探事業。在黃大年的人生詞典中,沒有“計較”“得失”等字眼,只有奮鬥與奉獻。為了趕超世界一流,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出差常訂夜航班機,只為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數職、手握資金上億的項目,卻從不考慮個人私利;面對榮譽頭銜,他總是推辭――“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即便被人議論“不食人間煙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為了理想,我願做先行者、犧牲者。”黃大年用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了科研事業。

學海無涯,人不能窮盡所有問題,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斷抵達更高境界。習領導人指出,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黃大年,回國後勇挑重擔,帶領團隊義無反顧投身科技創新的競技賽場。從白手起家、填補空白,到趕超先進、跨越極限,黃大年始終憑着一股子創新精神攻堅克難,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造了非凡業績。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終堅守正道、專注幹事。抓科研,他只看績效不留面子;用資金,他只認項目不認關係。黃大年的創新曆程啟示人們,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勇攀高峯,幹一番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

黃大年曾説,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助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為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愛生如子、傾注關愛,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識才、甘為人梯,為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範,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連日來,黃大年的感人事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與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為了什麼、圖個什麼?古往今來,無數像黃大年這樣的國之脊樑用生命書寫答案,在歷史的天空上,構成無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們崇德向善,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鬥之中,創造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無悔人生。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五】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回顧黃大年58歲的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結。大學畢業,他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書寫愛國報國之志;在海外的18年裏,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後的7年,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為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拼搏至生命最後一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人生的寫照,更是他不變的初心。

這是一顆為祖國跳動的赤子之心。習領導人指出,天下為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在黃大年身上,人們可以深刻感知一個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作為一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黃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在他心裏,祖國需要就是最高追求,“為國擔當”就是人生信條。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報國之情,為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這是一顆為中國夢澎湃的奮鬥之心。從“海漂”到“海歸”,不只是黃大年個體命運的轉折,也是實現中國夢偉大時代進程的一個折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黃大年自覺把人生理想與國家發展融為一體,“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他洞察中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發展大勢,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於攀登創新高峯,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傾盡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貢獻。“只要大家努力和堅持,一定能實現強國夢”。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啟示我們,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個體奮鬥的價值才能得到昇華,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義。

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聲,也訴説着中華兒女的衷腸。歷史不會忘記,從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到今天像黃大年這樣的留學歸國人員,或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或擺脱利益羈絆甘願為國奉獻,他們延續着愛我中華的精神血脈,為了振興中華而矢志奮鬥。今天,當中華民族從未如此接近實現復興的夢想,當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海歸潮方興未艾,祖國更加呼喚千萬個黃大年式的優秀人才,人民更加呼喚為夢想頑強拼搏的時代弄潮兒。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樑燃燒自己、照亮未來。他們的英名永在,他們的事業長存,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六】

黃大年同志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他從國外回到祖國,成為專家。他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今年1月8日,黃大年同志因病不幸去世,年僅58歲。習領導人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讚揚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強調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

畢業之際,夙願已生,出國深造。1982年由原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畢業之時,黃大年在給同學的畢業贈言中寫道:“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在這個時候,黃大年就已將振興中華,為國效力作為自己一生的夙願。為了這個理想,1986年在長春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分別獲應用地球物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之後,他遠赴國外留學,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放棄一切,回國效力,無怨無悔。當得知國家的召喚,他放棄了國外高薪與享譽世界的名望,毅然歸國,只為實現心中報效國家的夙願。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可這些恰恰説明了他的心中始終裝着祖國,在他心中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是他一生的信仰,竭盡所能報效祖國是他畢生的追求。回國後的他是幸福的,作出這個決定他無怨無悔。

明星隕落,光輝永存,造福後人。他研發的內容有:高精度探測傳感器、探測儀器、無人機探測系統、萬米超深科學鑽探裝備以及大型地學軟件系統等前沿探測技術裝備。成果獲評“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等多項獎項。黃大年同志最終因病倒下了,科學的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悄然隕落,可他的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卻如同跳動着永不熄滅的火焰,像閃爍着璀璨光芒的寶石,更似一盞明燈,熠熠生輝,指引着前進的方向,激勵着後人以他為榜樣,繼續奮勇拼搏、開拓進取,以至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作為一名教授,他廢寢忘食、帶病工作、因材施教,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把培養人才和建強團隊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理想;作為一名黨員,他無私奉獻、熱愛祖國、勇於擔當、敢於作為,他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爭分奪秒推動科研進展、人才培養,帶領團隊在我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征途上大步前行、從不退縮;作為一名中國公民,他不慕名利,放棄了優越的生活,在他身上完美詮釋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他用實際行動向人們充分展現了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的統一,為我們樹立了標杆和榜樣。

也許我們很多人一輩子也無法達到他的高度,無法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巨大貢獻,但我們可以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熱愛祖國的情懷,學習他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的拼勁,做好本職工作,履行黨員應盡的責任與義務,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七】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近日,習領導人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發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愛、重託與期待,在全社會引發廣泛共鳴,必將凝聚起愛我中華、共築夢想的磅礴力量。

黃大年同志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20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8年間,他只爭朝夕、刻苦鑽研,帶領科研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回顧黃大年同志58歲的生命歷程,始終澎湃着“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踐行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中國精神,偉大的征程需要偉大的中國力量。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盪人心,為我們砥礪奮進、振興中華提供了寶貴精神力量。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就是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敬業奉獻成為價值追求,讓崇德向善蔚為社會風尚,我們就能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徵程上奮力前行。

時代是人生的舞台,夢想是奮鬥的燈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這是黃大年的夙願,也是人生的寫照。面對得與失的考量、進與退的抉擇,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畢生奮鬥回答了人生的價值座標應如何定位,標明瞭人生的道路方向該怎樣把握,在產生強烈心靈震撼的同時,更帶來深刻的思想啟示。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黃大年這種精神血脈,他以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告訴我們,只有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個體奮鬥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昇華自我,寫下俯仰無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國利民的不平凡事業。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而奮鬥。推動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發展,是黃大年的志向和擔當。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使命。見賢思齊,貴在行動。讓我們學習弘揚黃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進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話劇《少年黃大年》觀後感心得體會【篇八】

“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從來沒覺得我和祖國分開過,我的歸宿在中國”多麼質樸又飽含感情和力量的一句話呀。他是一個至誠無私的愛國者,時刻惦記着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他的脈搏時刻和祖國一起跳動,祖國是他最大的眷戀!

學習他為國擔當的精神。2009年,當得知國家啟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計劃時,黃大年第一時間向母校表示要回國,毫不猶豫放棄在英國優渥的生活,選擇回鄉報效祖國,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以他的團隊研製出的我國第一台萬米科學鑽——“地殼一號”為標誌,配備自主研製綜合地球物理數據分析一體化的軟件系統,我國的深部探測能力已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局部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國際學界驚歎中國正式進入“深地時代”。

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用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帶着先進技術,黃大年重點攻關國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測儀器”,這種設備就像一隻“透視眼”,它能探清深層地下的礦產、海底的隱伏目標,對國土安全具有重大價值。而這樣的高端裝備,國外長期對華壟斷、封鎖。貼在辦公室裏的日程表,見證了黃大年的日夜奮戰。他出差始終趕當天最晚的午夜航班,這樣就不耽誤白天工作;同事經常兩三點鐘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務。

學習他愛崗敬業的精神。積勞成疾的黃大年因膽管癌住進醫院,打着吊瓶還在給學生答疑解難。在帶領團隊衝上一個又一個國際前沿科技制高點的過程中,黃大年一直在推動科研團隊與國際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國外多年積攢下的人脈和聲望,多次帶團出國考察,並促成合作事宜。

愛迪生曾説過,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樂趣。在這個層面上,黃大年始終都在用自我成就與國家需求的緊密結合,塑造着一種超越個人快樂的偉大志趣。向黃大年老師致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qylj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