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一

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中國航天能在“追星之路”上披荊斬棘向前進、攻堅克難鑄輝煌,正是依靠着航天工作者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説過:“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是在奮鬥中成就偉業、造就人才的時代。”新時代青年幹部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應當學習、繼承和發揚好“航天精神”,在自己的崗位上守初心、強擔當、展作為,走好自己的青春“追星路”。

走艱苦奮鬥的“追星路”。航天事業的成功實踐告訴我們,艱苦奮鬥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事業勝利的重要法寶。青年幹部要能夠俯下身子學本領,挑起擔子幹事業,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於實踐,不斷找準上下結合點、工作着力點、難題突破點,要發揚釘釘子精神,敢吃苦、能吃苦、會吃苦,勇於擔當,敢於超越,要成為那“乍起的風”,激活幹事創業的“一池春水”。

走勇於攻堅的“追星路”。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幹部在面對急難險阻、矛盾問題時,要繼承和發揚航天人探索不止、攻堅克難的精神,知難而進,在重重困難前決不退縮;頑強拼搏,在道道難關前堅持不懈。在攻堅克難的過程中不斷錘鍊自己的作風,用自己的毅力和決心克服萬難,用自己的行動彰顯青年幹部的朝氣和活力,切實為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走開拓創新的“追星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青年幹部要將航天人開拓創新的精神充分發揮到自身工作當中,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的能力,敢於創新、善於創新。青年幹部要在實踐中創新,以優秀創新管理制度作為基底,黨的政策方針作為導向,將創新應用於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斷提升工作效率和質量,不斷錘鍊本領、拓展視野,積極開創工作新局面。

走無私奉獻的“追星路”。在人生價值的天秤上,奉獻是永遠不變的砝碼。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説過:“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最自由、最快樂的心境,莫過於愛別人和為別人獻身。”青年幹部要學習航天人捨己為國、孜孜奉獻的愛國精神,把對工作的熱愛、對社會的奉獻變為生活的常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奮發有為、建功立業。

中國航天人用滿腔熱血和實際行動譜寫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壯麗史詩,青年幹部們也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攀高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星之路”上走出不一樣的風采。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二

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從“東方紅一號”的首星發射到“天問一號”的火星探測,從“神五”載人飛天、到“天宮”叩問蒼穹,靠着航天工作者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祕籍”,我國實現了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的歷史性飛躍。當下,廣大年輕幹部肩負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任務,要接續先輩的光榮航天精神,在工作崗位秉持初心、擔當作為,修煉好這份別樣的“航天祕籍”。

苦練基礎把式,傳承攻堅精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發展離不開老一代航天人的發憤圖強和埋頭苦幹,相較於西方發達國家而言,我國航天事業起步相對較晚,但通過老一輩航天人的發憤圖強和埋頭苦幹,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彎道超越”。如果説以前老一輩航天人是從“零”起步,現在我們年輕幹部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更要傳承和發揚好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堅航天精神。要在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中經歷風雨、錘鍊意志、砥礪初心,持續提升“七種能力”,在鄉村振興、脱貧攻堅等基層一線的工作中擔擔子、磨性子、練膽子,練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堅韌,最終破繭成蝶、百鍊成鋼。

活練創新招式,傳承探索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説,“永遠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精神,鋭意進取,大膽探索。”從過去航天事業起步階段的多個技術領域面臨“卡脖子”的問題到現如今我國航天自主創新道路的偉大成就,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在前進路上的不斷拓荒與探索。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從“北斗”造福人類到空間站開門納客,中國航天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在航天技術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為年輕幹部要勇於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破除慣性思維,勇於走出“舒適區”,敢於走進“無人區”,爭當新時代的“拓荒牛”,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鋭意進取、奮勇前進。

勤練擔當架勢,傳承奉獻精神。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酒泉東風烈士陵園長眠了600多航天人;“電焊第一人”高鳳林拒絕了歐洲公司的百萬年薪,35年焊接了130枚火箭發動機,一心為祖國航天事業服務。正是無數航天人經年累月、淡泊名利、盡職盡責地戰鬥在各自崗位上,獻出了青春年華,奉獻了聰明才智,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才有了現如今驕人的航天成績。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廣大年輕幹部當時刻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實幹擔當精神,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在崗位上燃燒敬業奉獻的昂揚鬥志,奮力書寫不平凡的青春奮鬥史,交出一份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新時代答卷。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三

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就是“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刊發了時長兩分鐘的11名中國航天員“飛天”名場面,筆者看過之後,不禁熱淚盈眶,心中的自豪之情更是溢於言表。“我”在基層,向航天英雄們致敬。

“我”在基層,致敬“艱苦奮鬥”的他們。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起初是落後於當時其他航天大國的。所以一開始的目標就是要走跨越式發展路線,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工程。多少中國航天人,以苦為榮,與苦為伴,常年忍受難以承受的壓力超負荷工作,最終換來了一個又一個航天勝利。我們身在基層,要不怕苦、不怕累,一樣要“艱苦奮鬥,就一樣能夠“逐夢飛天”。

“我”在基層,致敬“勇於攻堅”的他們。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載人航天工程是對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極高和極具風險性的工程。中國航天人從大漠深處到浩瀚大洋,從發射場到測量船,處處彰顯了他們知難而上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困難面前以驚人的毅力和勇氣贏得勝利。在平時的工作中,要保持面對困難不害怕、不退縮的勇氣,秉承“方法總比困難多”的理念,做一個笑對一切的“國小生”,寫好基層“大文章”。

“我”在基層,致敬“開拓創新”的他們。

與時俱進是順應發展的需要,開拓創新是積極作為的要求。科技是發展載人航天工程的關鍵要素,面對各種尖端課題,航天科技人員始終堅持不懈,鑽研航天技術,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展示了中國航天人的卓越創新力,大大提高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層的工作涉及到羣眾的方方面面,我們要時刻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政策,創新思維、積極作為,讓人民羣眾信任,讓人民羣眾安心。

“我”在基層,致敬“甘於堅守”的他們。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視頻的1分16秒處,我看到了未曾飛天已經退役的首批航天員。他們是中國航天事業的最早見證者,可以説中國航天夢想的“實踐之路”是從那一代人開始的。即便他們已經退役,仍在默默地關注與支持着中國航天事業。基層工作者,在崗時要堅守崗位、盡職履責,離開崗位後要時常惦念、發揮餘熱,這是航天精神的普遍“高度”,更是基層工作者的應有義務。

“我”在基層,致敬“無私奉獻”的他們。

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無數中國航天人前赴後繼,淡泊名利,默默奉獻,獻出了青春年華,獻出了畢生智慧,獻出了熱血淚水,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老一代人甘當人梯,新一代人茁壯成長。正是有了這麼多寧可“隱姓埋名”,也要為祖國贏得勝利、贏得榮譽的“航天英雄”,才有了祖國“邁向太空”的腳步。我們身在基層,仍可大有作為。幫孤寡老人做做家務、和留守兒童一起玩耍等,能做的有很多。我們也將在無私奉獻中獲得快樂和成長。

兩分鐘的視頻,涵蓋了中國航天人一路走來的各種艱辛不易,展現了太空漫步、交會對接、太空授課等一個又一個難忘的記憶。“我”會牢記“航天精神”,激勵自我,奮勇前進!讓“我們”一起為中國的各項事業的繁榮發展,攜手並肩,接續前行!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四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標誌着中國空間站迎來首批宇航員入住。無數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動盪年代咬牙堅持、艱難攻關,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技術從無到有的突破。啟航新徵程,鄉村振興“集結號”已經拉響,廣大基層幹部也要懷有“上九天攬月”的航天豪情,以航天精神為指引,讓航天精神在鄉村大地開出最豔麗的“花朵”,結出最甜美的“果實”,擘畫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要特別能吃苦,爭做基層逐夢“挖土人”。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脱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作為新時代的基層青年幹部,要發揮基層“觀察哨、偵察兵、瞭望台”的優勢,在推動鄉村振興進程中,細處着眼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精準把脈,提出建議,也要充分認識基層“大事不多,小事全有”的工作特點,仔細做好每一件小事。要始終堅守初心、始終站穩人民立場,把羣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及時辦好羣眾之事,在基層扎穩根、扎深根,在矛盾最突出、與羣眾接觸最密切的地方淬鍊成長。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踏實當好新時代的“挖土人”。

須特別能戰鬥,爭做無畏攻堅“鐵軍人”。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航天事業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系統複雜、高度集成的大工程。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和攻堅克難的擔當。廣大基層幹部,當堅定信仰,志存高遠。要經得起考驗、耐得住磨練,把心思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用在“能幹事”上,把目標放在“幹成事”上。時刻保持鋭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發揮戰鬥精神,沉下心、俯下身,堅持埋頭苦幹,主動擔當作為,不斷“回爐”“充電”,充分發揮協作優勢,向賢者看齊,不因循守舊、不虛度光陰,奮發圖強、踏浪前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和無畏攻堅、錚錚鐵骨的“鐵軍人”。

當特別能攻關,爭做勇於探索“開拓人”。

“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習近平總書記説,永遠要有鋭意進取、大膽探索的精神,敢於和善於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羣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國航天自主創新道路的新成就,靠的更是一代代航天人在成功路上的不斷開墾與探索。在基層工作,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同樣需要保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姿態,作為新時代青年幹部,需要眼界廣腦子活,勇於自我革新,突破“路徑依賴”思維,多進行一些“求解性思維”,不斷拿出幹勁,學踐互促、學以致用,着眼新思路、掌握新方法,闖出新門道、幹出新事業。併發揮專業特長,結合任職區域特色,因地制宜挖掘當地文化寶藏、就地取材打造當地產業品牌,以自己的專業技能助力鄉村振興,做好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開拓人”。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課”觀後感心得感想五

6月17日9時22分,搭載着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圓滿發射升空,標誌着中國空間站即將迎來首批宇航員入住。從“兩彈一星”騰空的蘑菇雲,到“嫦娥奔月”帶回的月球特產,再到“天問一號”留下的中國腳印……中國航天事業“夢圓九天”的偉大實踐鑄就了“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峯”的航天精神,給人以深思和啟迪。當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廣大年輕幹部要以航天精神為指引,爭當鄉村振興“急先鋒”,接力奮鬥,砥礪前行,讓航天精神在鄉村大地結出香甜“碩果”。

以信仰為燈,找準“築夢”主基地

家國情懷是航天精神的根與魂。從“東方紅一號”問世到“北斗”造訪蒼穹,從“嫦娥”奔月到“天問”探火……以錢學森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以國為重、家為輕,以科學為重、名利為輕,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物質條件,投身於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航天事業,用青春、智慧甚至生命不斷實現航天事業從“跟跑”“並肩”到“領跑”的突破,在浩瀚星空中點亮一條條“中國軌跡”。廣大駐村幹部要厚植家國情懷,自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中,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中,主動撲下身、沉下心、紮下根,讓青春在鄉村振興一線閃耀。

以奮鬥為基,夯實“實幹”發射台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九天攬月、漫步星際、遨遊太空……一件件“國之重器”的背後是戈壁荒原上的默默堅守、是深山峽谷裏的風餐露宿,它們無一不閃耀着老一輩科研工作者艱苦奮鬥、永不言棄的偉大精神。基層一線環境艱苦、工作辛苦繁雜,駐村幹部要做好吃得了苦、扛得住壓的思想準備,涵養“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奮鬥精神,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幹勁去攻堅克難,始終保持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在基層一線辛勤耕耘,把村真正駐進羣眾“心坎”。

以探索為炬,點燃“創新”助推器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從神話故事裏“嫦娥奔月”到文人騷客筆下的“羽化而登仙”,從“兩彈一星”騰空的蘑菇雲到“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特產……古往今來,中國人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止。在“夢圓九天”的逐夢路上,創新是化解危機、孕育新機的制勝法寶。“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鄉村振興一線事務繁雜、千頭萬緒,駐村幹部一方面是要深刻領會黨中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文件精神,把政策學深吃透,為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要敢於打破傳統固定思維模式,善於結合鄉情民意,堅持常創常新、敢闖敢試,在探索新辦法中帶領鄉親羣眾開創致富增收新局面,實現基層治理新突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r1m9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