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精彩多篇】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一

中國人不僅不怕困難,反而會在困難面前擼起袖子就上。

中國從不相信這世界上有完不成的事業,也不相信有打不敗的敵人。

生命短暫,唯奮鬥精神永生

國小時學課文“愚公移山”,老師要求寫讀後感,所有同學寫的都是“堅持就一定能取得勝利”,只有我的作文裏寫,愚公移山雖然精神可嘉但是行為卻愚不可及,為啥不打個山洞呢?為什麼不修條山路呢?或者為什麼不乾脆一點直接搬家呢?記得那篇作文當時被老師作為精彩作文而貼到了學校的黑板欄上展示,我還為此洋洋自得一陣。

不知不覺很多年過去了,有一次我突然在網站上看到一組新聞,説是某重點大學的大學生提出了“反思愚公移山”的觀點,認為愚公移山雖然精神可嘉但是行為卻愚不可及,移山多麻煩,為啥不打個山洞呢?為什麼不修條山路呢?或者為什麼不乾脆一點直接搬家呢?

撰寫這篇新聞的記者把提出這種“新穎觀點”的大學生狠狠表揚了一番,稱他們是獨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敢於反對教材上的僵化故事云云……

然而已經成年的我,卻從這篇新聞裏讀到了一種深深的悲哀,同時也對我們這個民族在當下所面臨的精神退化和信仰異化危機感到深深的憂慮。

我悲哀的是,原以為最多是不懂事的國小生才會這樣去理解愚公移山精神,但沒想到這麼多上了重點大學的人居然都還會這樣認為,且自以為自己很聰明,很叛逆。

是的,長大以後的我早就不這樣認為了。一個幼兒這樣想尚且情有可原,但如果大學生和成年人都還這樣想的話,就未免太悲哀了。因為愚公移山和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的故事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靈魂啊。

中華文明作為人類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續至今的文明,究竟靠的是什麼呢?

我們依靠的正是愚公移山、女蝸補天、大禹治水所代表的的那種精神。這種精神,讓中國人免於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讓中國人更懂得家國情懷和更具備責任感,讓中國人絕不僅僅是為了自己而活着,更是為了家國、為了家庭而活着。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二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楊善洲就是一面明亮的鏡子,是共產黨人必須對照的鏡子。看《楊善洲》,在被他一心為民、公而忘私的大愛無聲感動時,更是迎來了一次黨性的洗禮和心靈的滌盪。電影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楊善洲的人生觀、權力觀、事業觀,道出一個共產黨員用生命寫成的箴言:“共產黨員不要躲在機關裏做盆景,要到人民羣眾中去當雪松。。”這是楊善洲書記樸實的話語。楊善洲在滇西抗旱的工作中,勇擔責任,決策果斷,並且帶頭站在抗旱的第一線;注重科研,推廣農技,造就了一個“滇西糧倉”;幾十年如一日,帶領百姓在貧瘠的家園播撒幸福的種子,被羣眾親切地稱為“草帽書記”、“百姓書記”。作為鄉鎮領導幹部,要學習楊善洲“到人民羣眾中當雪松”的作風,帶頭“身”入基層,把功夫下到基層。在“訪。民情、匯民意、聚民智、解民憂”的活動中聯繫羣眾,在全心全意服務羣眾中深化黨羣幹羣魚水情。

“青箬笠、綠蓑衣”,電影中在滂沱大雨裏走在鄉間小道里的楊善洲,讓人看到的彷彿不是一個手握權力的地委書記,而是一個從容悠然的農家漁父,在氤氲煙雨中,留下一道恍若“採菊東籬下”的淡泊背景。楊善洲在位期間,回家看望父母不坐專車,自己買長途客車票,出差和下鄉,也從不允許家裏人搭乘順風車。他堅持原則,一心為公,一輩子從不為自己和家人謀取一點私利,絕不沾公家一點便宜。共產等人要像楊善洲一樣,堅守清廉如水的人生底線,不越公道正派的從政紅線,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自覺錘鍊黨性作風,砥礪品質意志,矢志不渝地堅守理想信念高地。

我們的生命平凡而短暫!當登高俯瞰,看芸芸眾生熙熙而來,攘攘而去,常常會感歎生命的渺小脆弱、感歎生活的瑣碎平庸。而人生最難的是選擇,選擇後最難的是堅持。楊善洲選擇了大亮山,就是選擇了一條崎嶇而充滿艱險的開拓之路,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是他這位現代“愚公”的豪言壯語。在他同時平凡而又壯麗的一生中,他堅守着人民公僕的本色,化為一位綠色的精靈,植根厚土,不懼霜打,滿含深情,風塵不染,激情燃燒,染綠山林。從他的身上,我感受到生命的厚重與價值。

大國崛起觀後感800字 篇三

在大洋彼岸,存在着一個"日不落帝國"——英國!英國,它的經濟發達,適合旅遊,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那種骨子裏散發的貴族氣息,吸引着許多外國遊客前往這個神祕的國度。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大國崛起》英國篇,看過之後,我越發的對這個"日不落帝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身為一個大西洋彼岸的小小島國,他卻有勇氣對抗當時的海上帝國西班牙。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用自己的一生去捍衞這個國家,而她的子民也沒有讓她失望,一個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崛起!

"日不落帝國"和"世界工廠"這兩個稱謂其實可以概括為英國最偉大的成就。首先來説第一個:英國在打敗西班牙之後,逐漸開始壟斷海上貿易。特別是在伊麗莎白一世的統領下,發展本國經濟,進行資本累積成為振興英國的頭等大事。這個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後,查理一世即位也沒有荒廢。所以在英國發展初期,對殖民地的擴張和侵略從來沒有斷過,乃至殖民地遍佈全球,對於本國國民來説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以至於有了"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工業革命對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還處於閉關鎖國狀態時,英國已經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機器開始代替手工,這在當時的清朝時無法想象的。珍妮紡紗機的出現,瓦特蒸汽機的發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領着世界走向新時代。從此,世界人民開始走向工業革命化道路。

英國除了在經濟上引領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樣帶來了新的改革。頒佈給英國又一次洗禮,乃至對整個歐洲的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中首次提到君主的權力不是至高無上的,人民的權力才是至高無上的。這點,在當時世界也是史無前例的。查理一世的死證明他想統治人民,控制議會,控制法院,控制人民在英國這個國家是行不通的,踐踏了人民的權力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而查理一世的死對那些君主專制的國家,以及那些想實行君主專制的國家一致命打擊。

同時,英國的文化,戲劇也深深的影響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們考究。

總之,《大國崛起》英國篇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這個"日不落帝國"!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四

《大國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義的言辭,對殖民人物往往讚賞有加。哥倫布被譽為“英雄”,麥哲倫被冠以“勇士”。麥哲倫的確是“勇士”,在入侵菲律賓時,狂妄自恃,率領一小股“遠征隊員”向目坦島上的居民發起進攻,結果被憤怒的人羣所殺。至於哥倫布顯示了什麼樣的“英雄”本色,讓我們僅僅引述一段歷史記載加以説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倫布初次來到海地後的第四個年頭,海地泰諾人餓死、累死、病死、自殺而死和被西班牙殖民主義強盜砍殺而死的泰諾人,就達全島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萬人中的十萬人。”

又如,《大國崛起》在談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形象時,可謂激情飛揚。女王在萬國博覽會上興奮得反覆講:“光榮、光榮、無盡的光榮”。“她完整地見證和享有英國的榮光”;“恰恰是這位看起來什麼都不做的女王,讓那隻看不見的手發揮了力量,開啟了至今都讓英國人津津樂道的維多利亞時代。”(第4集)但是,紀錄片卻隻字不提正是在這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先後發動兩次鴉1片戰爭,將屈辱強加給中國人民,把中華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也恰恰是這個“什麼都不做的女王”,於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變成了她的臣屬,確立了英王的最高權力地位。

《大國崛起》在談到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新大陸上的生活,為什麼沒有在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中延續下去?”(第10集)請看這裏的措辭:“田園牧歌式的氛圍”!讓我們引述一段史實,看看新大陸的生活怎樣地“田園牧歌式”。“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馬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佈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100鎊,每俘獲一個男子得105鎊,每俘獲一個婦女或兒童得50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50鎊!”[2]

這就是《大國崛起》豔羨不已的“田園牧歌式的氛圍”。

大國崛起觀後感 篇五

藍天,留下了空白,才有了“纖雲弄巧,飛星轉恨”的波瀾;歷史,留下了空白,才有了青家空留,遐思不斷;今日的國慶,留下了空白,才有了我對民族精魂的品味與欣賞。

當一場春風吹遍大江兩岸,中國開始敞開胸懷,迎接八面來風,他變得獨立了、堅實了。中國奧運取得盛世輝煌,“神七”昇天如同巨龍騰空而起,徵兆着中國的崛起。然而歷史不會忘記,隨着一聲吶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這聲音響徹了大江南北,迴應在世界各地,站在世紀潮水頭,中國將誠信、務實的大國形象傲然挺立於太平洋兩岸。

千年萬載,華夏一直在吟嘯着,那吟嘯聲便迴盪在千般丘壑、萬頃巨瀾、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古老蒼勁的民族啊,文明傳承的國度啊,我要擷取你的裊裊餘音,來窺得你的全部。

我看到——

奧運會期間,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飄揚在鳥巢的上空,中國正走向體育強國的寶座上。看到一團火焰,燃燒在茫茫大漠上,一支長箭像龍一般直刺雲霄。“神七”的成功發射是中國航天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向世界宣告:“中國在航天史上又邁出了一大步。”我感到了無比的自豪和激動,我彷彿看到中國在一天天的強大,看到了中國人自豪驕傲的笑容。

我聽到——

奧運會期間,喝彩聲,鼓掌聲,呼歎聲不絕於耳。聽到萊茵河畔,蕩起了滾滾的“海爾”潮水,聯合國的講壇,開始有了中國人字正腔圓的“吶喊”。

我感受到——

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是昔日的弱國,中國的一天天強大讓世人感到驚訝,中國人再也不是“東亞病夫”了,中國成為今日的體壇主角。同時世界因中國更精彩,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

當我聽到國歌在北京的空中迴盪時,我熱血沸騰,無不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與驕傲。我相信全國人民都在自豪驕傲的説:“我是中國人!”我相信這樣強烈的民族精神,這樣強烈的愛國熱情,在激勵着我們炎黃子孫,使我們祖國更快地騰飛,成為世界的強國。

盡情期待着國慶大閲兵的到來,並祝願祖國的未來更加美好。

大國崛起影片觀後感 篇六

《大國崛起》對美國的“西進運動”也是極度讚賞。“那是一段歷時近一個世紀、漫長而艱險的歷程。到達西部的人們面對的是一無所有的荒漠。他們必須在這裏學會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進運動毫無疑問是美國曆史上充滿開拓、勇氣與冒險精神的一頁,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正是它,塑造了通過自我奮鬥、實現個人夢想的美國精神。”“19世紀末,經過開墾和耕種的大草原變成了沃土桑田,曾經荒無人煙的西部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糧倉。”(第10集)這裏提請讀者注意《大國崛起》反覆強調美國西部曾經是無人的荒漠。這樣的話,老實説,連嚴謹的美國資產階級學者都不會講。

讓我們看一看尊重史實的學者們是怎樣寫的。“西部的開拓是在剝奪印第安人土地的過程中實現的。對特庫姆塞領導的泛印第安人運動的鎮壓,結束了東部印第安人聯合抵抗白人侵犯的歷史。在1830年代,傑克遜總統實行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政策。中西部農業商品生產和南部棉花種植園經濟的擴大使白人擴張主義者急切地奪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國會通過了《遷移法》(RemovalAct)。這是強迫印第安人西遷的法律依據。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長黑鷹領導下進行了反抗鬥爭,於1832年試圖返回伊諾斯西北部的家園,遭到伊利諾斯州長派出的民兵的殺戮。住在佐治亞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羅來納西部和田納西東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喬克託人(Chocktaws)和切羅基人進行了抵抗。佛羅里達的塞米諾爾人也一直頑強抵抗,但都遭遇到失敗。1844年,美國東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遷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蘇必利爾湖的偏遠地區。印第安人在遷徙中約減少了1/3的人口。美國的大陸擴張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墳場上。”

這段文字摘自楊生茂、陸鏡生著《美國史新編》的第160—161頁。這本書是高等學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實大學文科生是應該知道的。為什麼《大國崛起》的製作者們就不知道呢?《大國崛起》這種無視歷史事實、美化殖民主義的地方不勝枚舉。

大國崛起影片觀後感 篇七

《大國崛起》充斥着美化殖民主義的言辭,對殖民人物往往讚賞有加。哥倫布被譽為“英雄”,麥哲倫被冠以“勇士”。麥哲倫的確是“勇士”,在入侵菲律賓時,狂妄自恃,率領一小股“遠征隊員”向目坦島上的居民發起進攻,結果被憤怒的人羣所殺。至於哥倫布顯示了什麼樣的“英雄”本色,讓我們僅僅引述一段歷史記載加以説明。“到了1496年,即在哥倫布初次來到海地後的第四個年頭,海地泰諾人餓死、累死、病死、自殺而死和被西班牙殖民主義強盜砍殺而死的泰諾人,就達全島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三十萬人中的十萬人。”

又如,《大國崛起》在談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形象時,可謂激情飛揚。女王在萬國博覽會上興奮得反覆講:“光榮、光榮、無盡的光榮”。“她完整地見證和享有英國的榮光”;“恰恰是這位看起來什麼都不做的女王,讓那隻看不見的手發揮了力量,開啟了至今都讓英國人津津樂道的維多利亞時代。”(第4集)但是,紀錄片卻隻字不提正是在這個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先後發動兩次鴉1片戰爭,將屈辱強加給中國人民,把中華民族推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也恰恰是這個“什麼都不做的女王”,於1877年兼任印度女皇,把所有印度土邦王公都變成了她的臣屬,確立了英王的最高權力地位。

《大國崛起》在談到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時,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新大陸上的生活,為什麼沒有在這種田園牧歌式的氛圍中延續下去?”(第10集)請看這裏的措辭:“田園牧歌式的氛圍”!讓我們引述一段史實,看看新大陸的生活怎樣地“田園牧歌式”。“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馬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佈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100鎊,每俘獲一個男子得105鎊,每俘獲一個婦女或兒童得50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50鎊!”

這就是《大國崛起》豔羨不已的“田園牧歌式的氛圍”。

《大國崛起》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八

看過《大國崛起》使我對世界歷史有了一個真正的瞭解。這部片子是根據歷史事實描述了自15世紀開始,在500年的時間裏,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等9個國家相繼稱霸世界,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

但不免讓我想起了中國可悲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了中國從此落後。從1500年開始,歐洲的強國一個接一個的出場,引領了歐洲作為全球頂尖的新時代。五百年前航海技術的提高人類終於有了一種真正的世界觀。先後出現了殖民大國葡萄牙、西班牙,這兩個國家都有着早期大國的相同的特點,靠掠奪別的國家的資源,充實國力兵力,然而資源是有限的,國家和人民的消費消耗是無限的,沒辦法發展本國經濟的特色,終於在無限的消費中保持不住強國的地位。這讓我們明白了靠掠奪只能是暫時的強大,最關鍵的是要能發展自己國家特色的經濟,才能站穩世界強國。

在這本書中,無論是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還是西班牙通過海洋冒險成為海洋霸主,或是荷蘭憑藉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創立的商業帝國。這些歐洲強國都是通過制度和體制創新、科學和文化的發展、將商業和自由貿易作為大國崛起的基本條件。而面積只有兩個北京大的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證券交易所,建立銀行信用體系的國家。正是這種經濟體制的創新,深刻地影響了現代經濟,也使面積這麼小的國家脱穎成為當時世界性強國。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也使其成為當年的“日不落帝國”。這無疑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強佔先機,才能立於強國之列。但是,當世界上的國家一個接一個的崛起時,當時的清政府卻依舊落後。明朝時期鄭和的船隊七下西洋,不是為了開拓貿易,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威。鄭和死後,中國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這些,我想我不説同學們也知道為什麼中國現在比別的國家落後。而英國、荷蘭等國家是那樣的強大。原因就在於中國的發展比較遲。不過中國發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點幾的速度增長,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崛起都給其他大國造成了恐懼。

這本書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啟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

大國崛起觀後感700字 篇九

大不列顛帝國的繁榮從伊麗莎白一世時代開始,但真正讓這個國家走向頂峯卻是從工業時代開始的。

有人評價説:牛頓發現了進入工業時代的“鑰匙”,瓦特拿着“鑰匙”開啟了工業時代的大門,而亞當斯密卻倡導了自由貿易的市場經濟法則。沒錯,牛頓發現了“牛頓力學定律”,把人們從迷信神學轉變到了崇尚科學,把我們現在認為“很弱智”的問題解決了,讓人們瞭解了世界的運轉方式,並悄悄地告訴了當時的人:工業時代將會很快來臨。而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向人民宣告了:工業時代已經來臨了。亞當斯密發現了自由市場那隻“無形的手”,讓人民清楚地認識到工業時代的本質是社會化大生產的自由的市場經濟。

英國在18世紀工業時代把英國領上了世界大國的舞台,也讓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

《大國崛起》這個節目的確是一個增長知識拓展智慧的的好地方。

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歲月悠悠,有些歷史已經永遠地消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險、荷蘭的大型商船隊、英國全盛時期的第一屆萬國工業產品大博覽會、攻陷巴士底獄、德國第一個火車站、美國黑船逼迫日本開國、彼得大帝興建聖彼得堡、蘇聯討論第一個五年計劃、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這一幕幕歷史的縮影,在《大國崛起》中為我們所呈現,這也是中國電視人以電視傳媒這一特別的載體來展現近現代世界發展的一次實踐。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為我們當下的現代化發展尋找鏡鑑;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尋找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為敍述平台;試圖在風雲四起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推動我國發展的根本力量。讓我們一起聆聽歷史,一起去尋味這深遠的智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vnk8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