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精選多篇)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精選多篇)

看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電影《吳仁寶》,讓我受了近2個小時的再教育。主人公全心全意為百姓謀利益的愛民情懷,深深打動了我。

吳仁寶,一箇中國農村的風雲人物,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傾其畢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領華西人民戰天鬥地,開拓創新,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率先、科學、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影片雖不催人淚下,也無感人至泣的情節,但給人的信心和力量卻是無限的。一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一幫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卻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每一個場面、每一次舉措、每一句話語,無不閃耀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芒!彰顯着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華西村的成功祕訣,如果要寫成書恐怕要超幾百萬字,如果要拍成電視劇,恐怕要拍好幾十集,就是上百集也不為多。但在吳仁寶眼裏,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卻僅僅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真的該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

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華西村的工業發展,是從“捐糧食、買磨盤、背石塊、蓋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

的是如何節約生產力,搞農副業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裏外去看病??。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產銷售總額要過500億元目標的。難怪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説:“也不知道他腦子裏哪來的那麼多點了,今天要幹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着屁股後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

學習吳仁寶,還應該學習他運籌帷幄、創新發展的膽略;學習他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風範;學習他嚴以律己,廉潔奉公的情操;學習他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國富了才是富的崇高境界??

報告會上,已是85歲高齡的吳仁寶,也給了自己一個評價:罵我不生氣,誇講不足喜,挫折不泄氣,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所以我要為黨為國爭一口氣。

這,就是吳仁寶,一個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一個永遠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與當年的華西村相比,我們廠的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雖有差距,但是要好得多,如何凝聚職工隊伍,減少人員外流,是我們今後着重要考慮的問題。

第二篇: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吳仁寶》觀後感

今天看了電影《吳仁寶》,影片講述了華西村黨支部書記吳仁寶帶領一代華西人經過數十年的風風雨雨後脱貧致富的故事。作為一部很好的教育片,影片截取了幾個很感人的事例,生動刻畫了一個忠於職守的村書記形象.

影片以時間為主線,圍繞吳仁寶將華西村的發家史娓娓道來,成功的塑造了一個良好的村書記形象,同時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那些久違的閃光點,比如集體農業時代人與人之間互相扶助,淳樸真誠的關係。影片給我的觸動除了吳仁寶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謀福利的精神外,還有吳仁寶強大的號召力和卓越的遠見,他總是冒出各種超前的想法,比如在大饑荒年代毅然決定買大磨盤,在70年代提出要建小五金廠,這些都與當時的時代主流相違背,然而真理有時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裏的,歷史證明了吳仁寶的遠見是完全正確的,也再次説明了隨大流、盲目跟風難有大成就。華西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勤勞聰慧的華西人一點點創造出的,無論在改革開放之前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後,華西村都走在了時代的前列,緊緊地把握住了時代發展大勢。

華西村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應對挑戰的根本法寶只有四個字:實事求是!作為基層幹部,吳仁寶對實事求是的理解很樸素,叫做“吃透兩頭”、“兩頭一致”。吳仁寶的所謂“吃透兩頭”,指的是吃透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吃透本地工作實際。“兩頭一致”,則是一頭與中央保持一致,一頭與老百姓保持一致。因此,不管政治風雲如何變幻、國家方針政策怎樣調整,他與華西村都能夠啟動自己的“響應機制”,一次次抓住發展機遇,實現超前發展、科學發展。吳仁寶的人生經歷深深吸引着眾多的人,帶領華西村民走出了一條具有普遍意義的農村發展和農民致富之路。

2014年正值華西50大慶,乘着龍希大廈的竣工華西召開了堪比春晚的村慶。隨着而來的是各路媒體的深入調查報道,有正面的宣傳,也有客觀的剖析,當然負面的抨擊絕不會見於網絡報刊。綜合各方消息,大致可以知曉吳仁寶對於華西的財務控制地非常嚴格,官方報道村民個個都是百萬富翁,但是這百萬是不能變現的,只能以股金的形式存入華西村財務,且自己沒有支配權。據當地村民介紹,婚喪喜事需要用錢時,村裏會撥付一筆錢,一場婚禮只能在一定的金額內完成,即使存款上有千萬也沒有權限提取使用。關於華西村民的住宅別墅,有人做過深

入調查,一套三層別墅價值200萬,華西為每位村民進行了配置,但住別墅的代價是一家三口每年需向村裏還款20萬,意味着一家三口為華西工作的所有工作都要上繳,而且這別墅沒有產權。村約還規定,當村民搬離華西村或不在華西工作時,所有的房子車子都要收回,存在村裏的股金也不能支付。這樣的一種共同富裕把華西村民的財務全部集體化了,雖有所有權,卻沒有支配權,每一位村民都要為配置的別墅和汽車貢獻自己的全部勞動價值。這樣的共同富裕必要要受到我們哲學系老師的討伐,因為在教授們看來,這樣的勞動已(請繼續 關注本站)經異化了,那外在的別墅汽車將人的自由權利全部消滅了,馬克思所謂的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在這裏變異了。但話又説回來,有人覺得將自由換房子車子很值,這就願打願捱了。 吳仁寶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許難以做的像他那麼好,但我們要和他一樣把滿腔的熱情用到學習和學生活動中去,努力培養自己開闊的眼界和堅持不懈的品格,為我們家鄉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偏關二中白佔軍

吳仁寶,一箇中國農村的風雲人物,在他擔任華西村黨支部書記40多年的生涯中,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和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傾其畢生的智慧和心血,率領華西人民戰天鬥地,開拓創新,使華西村從貧窮落後走向率先發展、科學發生、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第一村,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電影《吳仁寶》給人的信心和力量卻是無限的。一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一幫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卻幹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每一個場面、每一次舉措、每一句話語,無不閃耀着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芒!彰顯着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該片用最真實的畫面,最簡潔的話語説出了華西村的成功祕訣,在吳仁寶眼裏,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卻僅僅用了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實事求是、吃苦耐勞。“什麼是社會主義?”“讓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什麼是共產主義?”“讓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產主義!”從電影院出來時,主人公吳仁寶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兩句樸實而鏗鏘的話語,在我的腦海中久久縈繞。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沒有恢宏磅礴的氣勢,但電影《吳仁寶》卻像磁鐵一樣,從一開頭起就緊緊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內心深處的強烈共鳴。是什麼會使我如此感動呢?這就是從這部電影中所體現出來的不屈不撓、自強不息、虛懷若谷、敢為人先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新時期江蘇精神的生動詮釋,是江蘇大地上千千萬萬種精神中的強音,是我們昂首闊步邁

向新徵程上的無價之寶。

作為一名黨員,我們真的該好好地向吳書記學習。學習他率先發展、科學發展的氣魄。華西村的工業發展,是從“捐糧食、買磨盤、背石塊、蓋磨坊”起步的。60年代的吳仁寶,他想的是如何節約生產力,搞農副業生產、搞多種經營。70年代,他想的是如何充分利用剩餘勞動力,建起小五金加工廠。80年代,他想建學校、蓋醫院,讓全村的老百姓不再跑到100多裏外去看病??。沒有這種超前的思維,沒有這種共產黨員模範帶頭的動力,沒有這種想幹事的氣魄,是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產銷售總額要過500億元目標的。難怪鄰居紅旗村的王書記説:“也不知道他腦子裏哪來的那麼多點了,今天要幹這個事,明天要弄那個事,弄得我們跟着屁股後你追我趕的,拼了命都趕不上”。

華西發展之路是一條充滿艱辛探索的創業之路。在這條創業之路上,華西人不僅表示出吃苦耐勞、勇於犧牲的頑強意志,還體現出敢想敢幹、敢為人先的智慧和勇氣,更顯示出團結一心、羣策羣力的集體力量,而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顯。電影《吳仁寶》通過一段段生動的故事告訴我們:“窮不會生根,致富需要拼爭,建設社會主義幸福新農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艱苦創業!”

吳仁寶從搶買磨盤、頂着壓力開辦五金加工廠、再到創辦華西的一個個現代化企業,無不體現着這位華西當家人的精明與膽識。正是靠着這種敢冒風險、敢於擔當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華西人在創業之路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描繪出“風景這邊獨好的”的社

會主義新家園的壯麗景象。創新為華西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創新已成為邁向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徵程上的新一代江蘇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難我當”電影《吳仁寶》最動情之處,在於吳仁寶那種始終不渝的、忘我的愛民情懷。為了華西村的需要,吳仁寶可以置家中4個熬熬待哺的孩子於不顧,而捐出米缸中僅剩的大米。為了安撫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吳仁寶毅然將自已最疼愛的兒子送到這位村民的家中??華西村富了,老書記始終堅持不拿村裏最高的工資,不住村裏最好的房子,他始終身體力行地教育身邊的人們“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產黨。華西富了,要積極帶動周邊的村落髮展。華西富了,要讓大家知道華西是怎麼富的,要讓更多的人分享到華西致富後的快樂,要讓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在中國的大地上創造出無數的人間奇蹟。電影《吳仁寶》告訴了我們許多,電影《吳仁寶》給我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寶貴精神財富。主人公全心全意為百姓謀利益的愛民情懷,深深打動了我們觀看者。。

偏關二中白佔軍

第四篇: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篇一: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郭明義的先進事蹟讓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他不僅是雷鋒精神的傳人,更是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的接觸代表,他用對黨的忠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無聲的大愛譜寫了和諧的新篇章,用閃光的人格力量不斷感染者我們每一個人。

我被他的實際所感動,被他的大愛精神所感染,他不愧是雷鋒精神的傳人、助人為樂的道德楷模,是一個真正的優秀共產黨員。毛澤東説:“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他做到了。他16年拿出工資總額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 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他7次發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職工積極響應;他8次發起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1700多人踴躍追隨;他發起的捐資助學活動已有2800多人蔘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這是一種從不間斷的執着,郭明義在自己的平凡人生中,創造了不平凡,他的無數次奉獻感動着一個又一個身邊的人,給人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温暖。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它就是大愛無聲;有一種奉獻震徹心扉,它就是熱血豪情。郭明義,這個時代的熱血英雄、道德標兵,用愛心與義舉無怨無悔地高高擎起了雷鋒精神的美麗旗幟,郭明義非同一般的人生歷程,給我們帶來了富有現實價值的啟迪與思考。一個人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需要具備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使命感,擔當起一點社會責任、道德責任、進步責任。要實現這些責任就需要有愛心和奉獻精神,這是我們最基本的民族精神。

成人者不因小而不為,成己者不因微而棄之。郭明義的先進事蹟雖沒有驚天動地、燦耀星辰的撼人之舉,但其點滴之處可謂熠熠生輝、光華炯炯,他照亮的是執愛前行的旅程。其可貴之處,在於他的內心世界充滿着人間真情,益人善舉噴湧着滋人心田的甘泉。對照楷模,我們有理由重新洗刷自己的心靈;有理由攜手並肩和聲唱響新時期教書育人的主旋律。對照典範,我們責任在胸,潛心教書,精心育人。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教書育人是我的天職,我一定要向郭明義學習,關愛學生快樂自己,服務學生奉獻自己,寬容學生提高自己,理解學生善待自己。一心一意全力 ,時刻把學生的學習、成長、進步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努力為他們的承認、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定要向郭明義學習,不斷地把光合人折射到我的學生身上,耐心細緻地做好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專研業務,不斷創新,勇於教改實踐,創新教育理念,兢兢業業教書,踏踏實實做人,向郭明義那樣,與愛同行,大愛無聲。

篇二: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4月17號下午,學校黨委組織學校全體黨員同志一起觀看電影《郭明義》,其實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郭明義的事蹟只停留在稍許的聽説和耳聞階段,沒有太多的瞭解和關注,所以在接到通知説要全體黨員一起觀看電影《郭明義》的時候,以為它會是一部説教性的紀錄片,對它的期望值沒有抱太高,但是看完之後,我完全否定了我在看之前對這部片子的初步判斷,心靈也受到了強烈撞擊,感觸很多,更深刻地領悟了什麼是雷鋒精神,也同時被影片中郭明義的大愛、父愛以及夫妻情所震撼。

大 愛

郭明義幫助白血病患者苗苗及其父親,主動捐錢,他不僅僅是捐錢,他還關心着苗苗的精神狀態,並讓自己的女兒和苗苗作伴陪她説話。他是將苗苗當作自己的親人來關心,他的幫助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種堅持,這讓我深深地敬服。在苗苗就要進無菌病房前,醫生對這個年輕的生命宣判了死刑。郭明義沒有盲目地悲觀,他為了圓苗苗一個當空乘人員的夢想多次找航空公司的領導,並申請可以讓她上次飛機為乘客服務一次,他的執着與誠懇最終為苗苗贏得了完成心願的機會。當苗苗站在飛機上時,那蒼白卻滿足的笑容又晃花了誰的眼。郭明義為幫助另一名白血病男孩尋找合適的骨髓配型一找就是三年,僅憑一個名字就往返於各個派出所尋找住址。在電影中看到其實郭明義也曾疲累不堪,也遇到不理解的質疑,可他依然執着的堅持着、堅定着,這些都深深地震撼着我。遇到有困難的人搭一把手並不難,難的是一直陪伴在旁並不放棄。在我們的生活中也遇到過有替患病的親友籌錢募捐的,但凡遇到總會把身上帶着的大部分錢都捐出去,也就僅止於此。可郭明義不同,他不僅捐出身上帶着的錢,他更會把存款也捐出去。他更關心的是病患最終是否會重獲健康,為此他不辭辛苦地陪護,尋找出現的希望,即使再渺茫也絕不輕言放棄,他始終懷着一腔真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想方設法幫助別人。從來都是先人後己,真正的大愛無疆,這正是我所缺少的,也是我需要努力地方向。

父 愛

影片中所體現出來的父愛也很讓人動容。郭明義送女兒擠火車去上大學時,將女兒的行李送上車,在車窗外叮囑女兒各種注意事項的時候所表露出來的那種兒行千里父擔憂的父愛讓人感動,在看那一幕的時候,我腦海裏也浮現出了當年我爸爸送我去上大學時的情景,時隔多年後,自己也越來越能體會到父愛的無聲和偉大;還有,苗苗的父親在面對女兒的絕症時,無力改變這個痛苦的現實,只能以深深的父愛,去照顧女兒,陪送女兒最後的一程。他希望女兒能開心些,但女兒為病魔所困,終日沉默如冰封的世界中。當他終於看到那一天,女兒露出笑臉,病室裏蕩起女兒甜美笑聲的時候,這位父親,激動地以頭撞牆,痛哭不已。一個大男人,想看到女兒的笑臉,居然是一個奢望,這樣的家庭,多麼不幸,多麼讓人同情,父愛的無奈也在這個時候讓人看了很痛心。

夫妻情

另外,影片中所折射出來的郭明義和他妻子之間的那種相濡以沫、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夫妻情和愛情讓人羨慕和感動。郭明義在外鄉的旅館裏發燒時對妻子的呼喚以及在送戒指給他妻子時的那種真實的場景也真正詮釋了婚姻的真諦---平平淡淡才是真。另外,電影裏郭明義的妻子也讓我很欽佩。她是個護士,同時是個平凡的妻子。她有私心,有埋怨,希望家裏的日子能越過越好。這是每一個平凡妻子的願望。但她又是那麼不平凡。她嘴上雖有埋怨,心裏卻是個明大義的女子。二十多年了,她陪在一個總是先別的家庭考慮的丈夫身邊,默默支持,無怨無悔。可以説,她是天下妻子的楷模。

郭明義的事蹟感動着我,他的執着誠懇鼓舞着我,對於他人再多一點温暖的給予,對於自己再多一點堅持的執着。身為一名教師,要把更多的温暖、更多的關懷無私的給予學生。對於學生,再多一些寬容,再多一些關懷,再多一份責任,再多一份堅持。更多的給予,回報的會是更多的滿足。而且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行色匆匆,無暇顧及其它。現實中的我們總是沒有耐心做完一件事;常常計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看完這次電影,讓更加堅信了一個道理,凡事都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把“感恩”貫穿工作及生活之中,同時更加相信社會的美好。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應用行動散發出內心的愛,以對生活的熱愛關心家人、服務百姓,以對社會的熱愛為更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願社會有更多的郭明義們,將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傳播下去,讓一代代人收穫、讓一代代人繼承,從而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進步!

篇三: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較早的時候在《感動中國》中有了解過郭明義的事蹟,但那只是簡單而又皮毛的知道,今天,我觀看了電影《郭明義》,心靈再次受到震撼與洗禮。

“他總是看別人,還需要什麼;他總是問自己,還能多做什麼。他捨出的每一枚硬幣,每一滴血都滾燙火熱。他越平凡,越發不凡,越簡單,越彰顯簡單的偉大。”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他的頒獎詞。

郭明義同志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苦幹,任勞任怨,我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的精神。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都應向他那樣忠於職守,心中裝着集體。只有這樣,才能在集體危難的時刻挺身而出,把損失減少到最小,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名共產黨員的與眾不同。

郭明義同志一心為了他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要學習他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今社會,有些人做事之前先談報酬,沒有利益的事情不做,沒有報酬的事情不行。我們共產黨人就應該向他那樣,少説話,多做事,少講條件,多做奉獻。

郭明義同志以幫助他人為自己最大的快樂,我要學習他樂於助人的品質。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人人都有需要幫助的時候,自己一個不經意的幫助,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方便,如果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一定會變得更加和諧。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找到了與先進人物的差距,郭明義同志將成為我學習的榜樣,他的先進事蹟將成為我行動的指南。

篇四:吳仁寶電影觀後感

2014年4月17日,學校黨委組織觀看了電影《郭明義》,我深有感觸。他幾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着雷鋒精神,在自己平凡的人生中,創造了不平凡,並給人們帶來無數次的感動。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尤為深刻:

當他為了一個患有白血病的孩子四處奔波找匹配的造血幹細跑時遇到一個企業老闆,老闆質問到:“郭師傅,你覺得這些年對得起家裏人嗎?如果你對得起,你至少應該讓他們過的好一點,你現在的生活不是不富裕而是很寒酸,可就是這樣,你還到處捐款,到處獻血,甚至把自己家裏的電視機送給別人,弄得家徒四壁。郭師傅,你覺得你的家人會怎麼看你?”郭明義是這樣回答的:“我是一名黨員,我要讓別人看出來,要不然我要這個黨員幹什麼?”

“我是一名黨員”多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其中藴含的意味卻耐人尋味。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們有沒有以“我是一名黨員”來嚴格要求自己,值得我們每個黨員教師反思。參加工作三年多了,從最初的“叫苦不迭”的“迷途羔羊”,到現在逐漸適應這項工作,覺得自己在教師這條路上,成長了許多。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仍然與“我是一名黨員”的標準有一段距離。

首先是態度上,缺乏年輕人應有的朝氣和熱情。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其次在工作方法上,缺乏創新意識,滿足於現狀,提高少,重複多。最後在自我增值方面,業餘時間被家庭瑣事充斥,不懂得合理利用時間為自己充電。

我是一名的黨員教師,就必須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積極學習,不斷積累經驗,時刻以“我是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勉勵自己。

第五篇: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電影《吳仁寶》觀後感

今天下午,區委組織部組織全區村居黨支部書記、大學生村官觀看了電影《吳仁寶》,回來的路上,腦海裏不斷閃現老書記本人以及電影中經過藝術化處理的老書記的形象閃,想了一路給自己一句忠告--適當的"比較"會讓內心閃耀光明。

過07年自己剛參加工作、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每個關鍵瞬間,心頭不由生出一絲酸楚、甘甜。剛開通博客那時,很喜歡寫一些工作感悟,內心情感的片段似乎不敢向任何人傾訴,久而久之覺得博客似乎成了我們向領導、同事、朋友介紹自己工作的平台,慢慢的發現自己好像不是很喜歡這樣與人交流,所寫東西日漸稀少。很多朋友説我很低調,我也自認為是低調的人,工作時應該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如果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用文字表達出來,我似乎不太適應,也不太情願。

回想起6個年頭裏,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伴隨着領導、同事、家人、朋友、愛人的關心與呵護,特別是擔任村裏支部書記以後,家似乎成了我的旅館,結婚4個年頭沒有要孩子的計劃,有時會想自己是不是太"固執"了、太"自我"、太"自私",兩位母親經常會在我們跟前唸叨這些事,但都沒有半點責怪之意,但比起老書記"奪走"家人口糧、斷親送子的事情,我所捨棄的又算得了什麼,比起老書記的妻子,兩位母親似乎又沒有責怪我的理由。

26歲擔任支部書記那年,"一個剛出校門的女孩子,是否能擔負起這個責任?"無疑成了羣眾、領導、同事、家人的最大困惑,為了證明自己,無數次的挑戰、衝闖身心的底線,但跟老書記的底線比起來我的不知道被甩了多遠,跟老書記衝勁、闖勁相比我的不知道被是否能用"勁"的字眼。

忠誠的力量讓我折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yke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