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

新版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00字【精品多篇】

新版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00字【精品多篇】

新版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800字【精品多篇】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800字 篇一

1949年8月,19歲的袁隆平高中畢業,他決定離開南京,勵志回重慶去讀農學院。到了西南農學院,他更是過得自在,期間只有一次輝煌:救過一個人。他編的考分歌謠在班上流傳:"三分好,三分好;不貪黑,不起早;不留級,不補考。"

1953年8月畢業,全班同學都被分到了全國各地,最遠的是到新疆去研究哈密瓜。袁隆平到湖南省農業廳報到後,就坐着燒木炭的汽車一路顛簸,到了離黔陽縣城安江鎮4公里外的安江農校。

這一呆,就是20__年。

這個從大城市來的年輕老師上的課讓學生喜歡。"他上課上得好,下課還跟學生玩,"當年的學生回憶説,"他不講究那麼多,黑板寫滿了,他把手一縮,抓起袖子就擦。"

試驗逃過劫難

1960年7月,袁隆平曾經在學校試驗田裏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稻",鶴立雞羣,穗大粒大。但是,第二年,"大水稻"的種子播下去,結果,高的高,矮的矮,產量都很低。

但是,這株天然雜交稻啟發了他:用人工雜交的辦法,可以培植高產的雜交稻。

勾腰駝背埋在稻田裏的袁隆平,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

在60個瓦缽裏面倒騰了兩年,培育成功"雄性不育系"後,1966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的院刊《科學通報》上,他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這是中科院《科學通報》在"_"停刊前的最後一期。恰好給國家科委九局的一個領導看到了,就發函下來,要求湖南省科委和安江農校支持袁隆平的試驗。

"_"開始不久,"白專典型"袁隆平未能倖免,他的幾十個"資產階級的罈罈罐罐"被"徹底砸爛",撿回來的幾兜秧苗就悄悄藏在學校後面的臭水溝裏。

就在要被抓進"牛棚"的時候,工作組卻從學校檔案裏面找到了那封公函。

袁隆平因此化險為夷,反倒成了保護對象。更令他驚訝的是,省科委還將"水稻雄性不育"列入科研課題,撥給他科研經費600元,兩名"社隊來社隊去"的學生也被同意留校當他的助手。

但秧苗卻再次被毀。1968年5月的一天,試驗田被人踩得稀爛,秧苗被拔光。從田埂邊的污泥裏,他又撿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讓助手尹華奇感到驚訝的是,袁隆平繼續幹活,絲毫沒有追究是誰幹的,"他是那種摔摔打打都不記痛的"。

開放的科研

從這年10月,袁隆平他們開始到氣候炎熱的雲南和海南去南繁。

遍尋資料,他發現海南的野生稻資源最多,所以,1970年秋天,幾個人的科研小組又到了海南島崖縣的南紅農場。

這時候剛好《人民日報》發表《農業學大寨》評論,後來袁隆平得意地説,"在外面搞科研,成了“逍遙派”,兩頭都不管。"

南紅農場技術員馮克珊上了袁隆平的課,就意識到農場附近的"假禾",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野生稻。它們一大叢匍匐着,穗粒又小又少,一碰就掉,看起來就像野草。他約了袁老師的助手李必湖一起去辨認,然後挖回了一兜雄花異常、花葯細瘦沒開裂的稻穗。

這株被取名"野敗"的野生稻後來成了所有雜交稻的母本。

1971年初,國家科委和農業部又組織了一個全國性協作組。3月下旬,全國18個科研單位的一百多名農業科技人員都來到了南紅農場。

此時"野敗"的雜交第一代正在抽穗,還沒有人知道其科研價值,但袁隆乎卻毫無保留,把"野敗"材料分送給大家做實驗。

"他這個人做什麼都很坦蕩,最恨那種保守、自私的做法,"湖南農學院教師羅孝和也是1970年才進入這個科研小組的,他發現,袁隆平從來不搞"山頭","只要表現出對課題感興趣,他就歡迎,給外單位的講課也一點都不保留"。

人多力量大,很快,在用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上萬次回交轉育後,結果,湖南組和江西組、福建組都培育出了幾個優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

1974年,袁隆平育成中國第一個強優勢組合"南優2號"。經試驗種植,兩季水稻產量都比常規水稻增產30%以上。

隨後,他又設計了父本與母本分壟間種的栽培模式,還創造出用竹竿"趕花粉"的土辦法,將種子產量從畝產5。5公斤提高到40公斤以上。

1976年是很特別的一年。稻田邊的廣播裏,不時播出周恩來逝世、唐山大地震等大事件。稻田裏面,稀稀疏疏的雜交水稻卻長出了粗壯飽滿的顆粒。這年,全國大面積試種,208萬畝雜交水稻,增產熱?吭?20%以上_。

雜交稻面積開始急速推廣,到1998年,全國有一半的稻田都在栽種雜交稻。

他經常跟人説起他曾經做過兩次的夢:田裏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儘量送出國去深造,為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説,"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900字 篇二

6月1日,是王紅旭老師家人永難遺忘的一天。就在這天,本該陪3歲孩子開開心心過節的王紅旭老師,因救兩名落水兒童不幸遇難。

事發地點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一對兄妹(一人六歲,一人五歲)意外落水。在此危急關頭,重慶育才國小的王紅旭老師飛奔入水,行動十分果斷,沒有一絲猶豫。

最終兩個孩子被救了起來,但體力不支的王老師卻被湍急的江水捲走,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人間。

意外無情,人間有愛。

當發現兩名兒童意外落水後,周圍的羣眾迅速自發開展了救援行動。大家手拉手,築起了一道守護生命的 人牆 。

而在“人牆”最外延的正是王紅旭老師。大家緊緊拉住彼此的手,在滾滾江水中站穩。接着,從王紅旭老師手中傳遞出一個女孩,人牆立刻接力,大家一個一個地傳遞着生命,將女孩託舉到安全地帶。

接着,王紅旭老師又救起了那個男孩。

兩個孩子脱離了危險,然而人羣還沒來得及慶祝,王紅旭老師就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6月2日下午,在距離落水點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員發現了王紅旭老師,但他已經沒有生命特徵了。

事發現場的人回憶説,如果王紅旭老師放棄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來,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救人。

王紅旭老師母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不禁痛哭失聲,她説,在最後關頭,他自己都快沒有體力了的時候,他還不忘把兩個孩子往岸上推。

這已經不是王紅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學時,他就曾經救過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個熱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師,工作負責認真,待人友善。當他離去的噩耗傳回學校時,全校師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點,王紅旭的告別儀式在重慶市大渡口區寶山堂殯儀館舉行。數千名羣眾自發前來悼念,人們靜默地送別着這位捨己救人的英雄。

捨身有義古渡英傑救幼童,江水無情育才園丁鑄大愛 ,低垂着的輓聯讓悼念廳氛圍更加肅穆。

在江邊,也有羣眾悼念,獻花寄託哀思。

同時,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明辦追授王紅旭為“重慶好人”。

據瞭解,王紅旭老師是家中獨子,還有個剛滿三歲的孩子。

他救起了別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

他的父母妻兒要怎樣面對這幕慘劇?我們實在難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走出悲痛。

我們無意去責怪任何人,這是一場誰都不希望發生的悲劇。

但是在悲痛之餘,仍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在暑假即將來臨的當下,身為家長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讓孩子遠離危險,防止意外。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800字 篇三

“已近耳順之年,始終無畏歲月,我相信我還是從前那個孜孜不倦、追求公平正義的少年。”

這句話是滕啟剛法官對自己初心的詮釋,也是他一生堅守信仰的縮影。_年6月4日,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滕啟剛,因病去世,時年57歲。他一生堅守信仰,為公為民,先後獲得“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調解能手”等30項榮譽。斯人已逝,可他的話語仍然鏗鏘有力,久久地撞擊着每一個法律人的心靈。

我們要牢記我們為了實現理想信念而出發。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終身的課題。滕啟剛法官對黨的忠誠和熱愛不僅僅翻湧在他的心底裏,更是流淌在他的每個舉止之間。他在申請入黨時曾激動的説:“我是農民的兒子,能有今天,一切都要感謝黨和人民培育了我。愛黨於我而言,是一種鐫刻進生命裏的情感”;他最愛唱的歌是《最美的歌兒唱給媽媽》,每當唱到“是你領我走上光輝的人生路”時,就禁不住掉眼淚;在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時,他也會態度誠懇的告訴當事人:“我不僅是法官,我還是一名共產黨員。”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滕啟剛把對黨的忠誠牢記在心中,落實在行動上,為理想和信念不懈奮鬥,書寫了無愧於黨和人民的精彩答卷。在他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熾熱的赤子之心,感染着我們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為前行之路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我們要牢記我們為了捍衞公平正義而出發。

公平正義是人民羣眾的內心期待,也是共產黨人追求的崇高價值。在千山政法系統廣泛流傳着一個8倍放大鏡的故事,這是一個法律人尊重法律、捍衞公平正義的最好的例證。_年,在一起案件中,王某因衝突動手打了任某,由於關鍵證據監控視頻極不清晰,難以辨認實際情況,公安機關沒有做出行政處罰,任某因此把公安機關告到法院。面對這樣複雜的情況,滕啟剛買來8倍放大鏡,頭幾乎貼着視頻一幀一幀細緻察看,眼睛看紅了、看出了淚水,幾分鐘的視頻看了3個多小時。終於,他捕捉到了王某抬手打人的動作。法院判決公安機關重新作出行政決定,對打人者給予行政處罰。

滕啟剛法官以實際行動堅守了公平正義,司法公正的基因早已浸潤他的靈魂血脈,他的生命如同炬火,照亮我們捍衞公平正義的旅途。

我們要牢記我們為了踐行為民初心而出發。

滕啟剛法官常説一句話:“法官辦理一個案子,也許就是當事人的一生”,他説他是農民的孩子,深知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因此他把自己的電話對外公開,隨時接受羣眾的諮詢、傾聽他們的訴求。有時他剛開完庭就接到羣眾電話,長時間傾聽累得直打盹,但手裏還依然握着電話。_年冬天,滕啟剛接手了一個贍養老人糾紛案件,老人到法庭求助。滕啟剛深知一紙判決解決不了問題,下決心做好子女工作。當時正值寒冬,天空飄雪,鄉間道路崎嶇泥濘,他踩着積雪到幾個子女家瞭解情況,擺事實講道理,耐心的調解終於贏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他們答應輪流贍養老人。對於滕啟剛來説,調節工作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就是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以百姓心為心,讓法律以柔和的方式走進羣眾生活。

對老百姓,滕啟剛法官總有一顆“柔軟”的心,他愛到羣眾中去,愛聽老百姓説話,他把幫助羣眾解決問題、增進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記在心裏,用真情和實績贏得了人民羣眾的信任和稱讚。滕啟剛法官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豐碑上鐫刻着司法為民的錚錚誓言,時刻提醒我們走好腳下的路。

我們要牢記我們為了擔當責任使命而出發。

“滕啟剛法官在生活中開朗活潑,親切和藹,但一到討論案件時就像換了一個人,十分嚴謹認真”,滕啟剛法官總給人留下嚴謹的形象,他對於研究案件的細緻程度甚至可以用“苛刻”來形容,他總説“只有到現場找真相,才是我們法官敲響法槌的底氣。”_年,一家礦山公司因尾礦發水造成耕地和果樹被淹,因為對賠償金不滿,幾十户村民湧到法庭討説法。在評估過程中,滕啟剛頂着30多攝氏度的高温,不顧污染物對皮膚的傷害,一下子踏進10多釐米厚的污染層,不斷提醒鑑定人員,這裏的污染物更厚一些,那裏需要再測量……最終村民獲得了合理的補償,雙方都沒有上訴。

我們常問:“究竟什麼是擔當?”我想擔當就是面對困難,不逃避,不推諉,勇於挑起重擔。滕啟剛法官將一生的美好光景都奉獻在了司法事業上,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然在伏案工作,這就是擔當。他的一生猶如一本厚重的書,每一次翻看總能汲取營養,讓我們每一個旅人重整行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人的生命原本脆弱,有些人卻成為歷史長河裏閃耀的星標,人的精神原本渺小,有些人卻穿越時空在你我心中留下了一座永恆的豐碑。滕啟剛法官以熱血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他以生命做讚歌,讓我們每個尚在路途中的行人,不忘出發時的初心,在新的征程上砥礪前行。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600字 篇四

11月17日,本報報道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數十年來紮根基層一線,積極投身脱貧攻堅,展現了黨員幹部強烈的責任擔當、真摯的為民情懷。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他的感人事蹟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

“20多年前,毛相林帶領着下莊人一錘一鑿,鑿通出山路,現在又帶領村民邁向致富路。這種無私奉獻的為民情懷、愚公移山的堅韌精神,值得我們年輕幹部學習。我們要為人民羣眾做實事,在奉獻中實現自我價值。”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駐村幹部周勇説。

“學習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蹟,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深深地被打動。”重慶市南川區廟壩村第一書記宋建峯説,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從毛相林身上學到很多。在關鍵時刻,一定咬緊牙關,衝鋒在前,向黨和人民交上滿意的答卷。

重慶市巴南區聖燈山村扶貧幹部謝志耕説,下莊人脱貧摘帽,毛相林這個帶頭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為榜樣,時時處處為羣眾着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重慶市綦江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優撫科科長謝邦金説:“毛相林是當代黨員的優秀代表,我們要認真學習他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的精神,引導退役軍人為家鄉發展貢獻力量。”

重慶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方旭表示,激發人民羣眾脱貧致富內生動力至關重要,毛相林等下莊人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西南政法大學哲學系本科生崔冬贇表示,青年大學生要學習毛相林的奮鬥精神,立志到基層去,將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會的“大我”中去,讓青春之花在廣闊天地綻放。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700字 篇五

20__年春節雖然很冷,但最美的逆行者卻温暖了我們的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人回家與家人團圓的腳步:沒有想到我們會重蹈20__年非典的覆轍,也沒有想到我們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需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更沒有想到當我們居家不曾踏出家門半步時,有多少“逆行者”正在冒着生命危險拼命拯救病人的生命……

他們説:“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疫情,“逆行者”們不計個人安危,迎難而上。他們仁心仁術,大愛無疆;他們馳援武漢,義不容辭。

在奉勸民眾不要去武漢的同時,他們卻寫好請願書逆流而上。他們不是偉人,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但是他們用平凡的雙手救死扶傷,用自己的生命尋找更多人的生命線,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照亮患者的人生!

鍾南山院士今年已經84歲的高齡了,原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卻選擇了臨危受命。他從沒有過絲毫猶豫,就像當年面對肆虐的非典一樣,匆匆出發,奔赴戰場。他在高鐵上的那一張照片,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全國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73歲,當國家有難,人民需要之時,毅然挺身而出,拼自己全力,逆行在疫情一線。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去研製抗擊疫情的藥,她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説:“70多歲的老人了,不分晝夜,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你爭分奪秒,為生命築起希望的港灣。你忘了害怕,堅守着捨生忘死的諾言。你忍住淚水,放棄見親人最後一面。你逆行向黑暗,無懼危險。你與病魔激戰,拯救病患。你為人民奉獻,犧牲在前。白衣天使,大愛人間。這就是中國醫生! ”這一則電視上的公益廣告道出了逆行者們的大無畏精神。是啊,疫情無情,人間有愛!退縮,從來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性格!我們擁有着力量,我們必定會勝利!

加油,逆行者!加油,武漢!加油,偉大的祖國!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1300字 篇六

利用假期,我觀看了電影《楊善洲》,被他的事蹟一次次打動一次次落淚。在網上閲讀了《楊善洲的故事》。這位優秀的共產黨員的高大形象深深感染着我。反思自己:作為一名黨員教師自己今後該如何向他那樣守住一方淨土,甘為人民的孺子牛哪?

學習他們愛國愛黨,無私奉獻的精神。

學習他們,就是要像他們那樣,樹立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楊善洲同志擔任保山地、縣主要領導長達三十餘年,但從未為妻子孩子撈上一冊“農轉非”的户口本,沒有給家裏蓋上一間像樣的房子。他常對家裏人説:過日子,吃處有個鍋,睡處有個“窩”就行。他把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政府,縣裏要獎勵他10萬元,他堅決不要;市委、市政府獎勵他20萬元,他又把大部分作為捐資助學等捐獻了出去。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是要像他那樣,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不圖名、不求利、不謀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一塵不染,堅持以德立身、以公處事、以廉樹威,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學習楊善洲同志艱苦樸素、苦幹實幹的優良作風。

楊善洲同志穿着樸素的服裝走上各級領導崗位,仍以普通羣眾的心態往來其間,以赤誠之心對待羣眾。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弘揚黨的優良傳統,以一團火的激情,腳踏實地,撲下身子,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要求的業績,我以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一定要更加愛自己的事業,熱愛學生,瞭解尊重學生,時刻把學校放在心上,把工作放在心上,把學生放在心上,把教師的成長和進步放在心上。體察他們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健康發展,對本職工作兢兢業業,不講條件,不打折扣的完成工作任務。

學習楊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時期,他廢寢忘食,夙興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退休後把植樹造林作為為黨為人民服務的又一新起點。出於對他幾十年卓著成績的褒獎和關心,省委曾讓他到昆明居住,併到省人大會工作,但他婉言謝絕,把“我要回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一句話説得鏗鏘有力。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永葆鍥而不捨的精神,活到老學到老、拼搏到老、奉獻到老,把畢生獻給黨和人民的事業。

像他那樣有一顆知足的心,給自己的幸福畫一條最淺的底線,給自己的人生追求定一個崇高的目標。不斷提升自身,從點滴工作、從平常的生活中感悟幸福的能力;懷一顆感恩之心,認真黨的事業自己的這份職業來之不易,多思考思考自己的成長經歷,想想更多人對自己的期待,做到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有一顆奉獻之心,明確只有在為人民服務過程中通過為他人創造幸福才能讓自己真正幸福,也才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為教師,我們的教師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笑容便都帶着教育的符號。我們走在校園裏,不經意地撿起一塊垃圾;面對學生進步時會心的微笑;説到不正之風的厲色聲討;見到正義之舉時的由衷讚歎……所有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細節,都會潛移默化的給學生以正面的影響,這就有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通過學習楊善洲的事蹟,自己更加認識到,在今後的教育生涯中還要不斷提高對教師道德的再認識,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規範自己,在不斷地更新自我中成長淨化,努力做學生和教師的典範。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600字 篇七

2月26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楊善洲先進事蹟報告會的實況錄像,心裏久久難以平靜。5位講述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楊善洲和他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生動的講述,句句感人,字字情真,讓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楊善洲同志留給我們的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值得每一個共產黨員學習的崇高品質與奉獻精神。作為新時期的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公務員,我們更要認真地仔細地學習,在心裏建起屬於自己的“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一、學習他鞠躬盡瘁、不懈奮鬥的革命精神

向楊善洲同志學習,要求我們立足本職崗位,腳踏實地,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綜合素質。在實踐中開拓創新、努力奮鬥,不斷磨練自己意志。

二、要學習他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動力之源。楊善洲同志正是懷着對黨的忠誠、對家鄉和人民羣眾的無比熱愛,把全部精力人民。我們要像楊善洲同志那樣,忠誠於黨的事業,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本 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讓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心靈深處牢牢紮根。

三、學習他牢記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楊善洲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用實際行動完美詮釋了共產黨員和人民公僕的深刻含義。他光明磊落,心裏裝滿黨和人民的利益,唯獨沒有自己,就像一滴平凡的水,卻折射出萬丈光芒。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公僕,在工作中認認真真的為老幹部服好務。

四、學習他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楊善洲同志一輩子節衣縮食、生活簡樸,兩袖清風,清正廉潔,從不以職務之便為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任何私利。

我們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的的做好身邊每一件事情,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

楊善洲先進事蹟心得體會500字 篇八

把羣眾當親人

“砸鍋賣鐵,也要讓百姓住上新房”

“3年時間,黃書記一共來了我家19次。”鹿原鎮上村村村民張連軍説。

張連軍是九龍工業園縣級集中安置區的第一批居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黃詩燕建議下,他成為安置區的物業工作人員,妻子和女兒也實現了就業。

經摸底發現,炎陵縣20__年有1.49萬户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全部解決需投入6億元,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7億元。連主管的住建局負責人都覺得,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黃詩燕態度堅決:“砸鍋賣鐵,也要讓百姓住上新房!”

始建於上世紀60年代的縣委大院,陳舊、樸素。為了籌資,老舊的縣委大院一直沒裝修。整合縣裏各項涉農資金,握指成拳。“大家統一認識,不建新大院,把錢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縣長文專文回憶。

難關終於闖過。全縣1250户貧困户易地搬遷住進新房,2543户貧困户實現安居,6122户土坯房得到改造。

副縣長盤曉文記得,設計易地扶貧搬遷住房時,農民出身的黃詩燕提出,要給羣眾留一塊菜地,一個小雜屋。“為了讓我們住得安心,給每家配了60平方米的菜地。”張連軍説,“什麼事都給老百姓考慮到,這樣的縣委書記,就是羣眾的親人!”

如今,在炎陵,最舊的建築是縣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學校、醫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ianjinshiji/1m73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