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學習促進閲讀理解和提高閲讀速度的心得體會

學習促進閲讀理解和提高閲讀速度的心得體會

閲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訓練項目之一。閲讀也是人們重要的活動之一,它能使人積累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讓人身心愉悦,每一個有時代感、責任感的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閲讀。那麼,怎樣才能充分激發國小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國小生的閲讀能力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習促進閲讀理解和提高閲讀速度的心得體會

一、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閲讀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閲讀課上教師的講解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千方百計地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充分閲讀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用心讀課文,調動各種感官,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因為,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個性化閲讀氛圍中,才會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覺,於是,才能積極地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使閲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只有學生主動、自由地個性化閲讀,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閲讀感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體現以學生為本,充分認識學生是一個有着自主意識的生動活潑的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坦率真誠地面對學生,信任與鼓勵多於指責,允許學生犯“錯誤”,對於學生的回答不全盤否定,而是鼓勵學生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逐步明確正確的答案。教師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提倡教師與學生要多向交流,形成一種人與人之間相互作用的情境,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答,或者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在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多向交流。形成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輕鬆、愉悦的心理狀態。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師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質疑,共同探討問題,使師生成為交流的夥伴。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有閲讀的興趣與慾望。

二、提倡“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聯繫閲讀教學,就是要提倡自主性閲讀、交流性閲讀、創造性閲讀。在閲讀教學過程中應儘可能地提供給學生主動權,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因此教師就要做到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

激發國小生閲讀的興趣,是提高國小生閲讀能力的關鍵。閲讀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激發“樂於提問”的興趣,變“要我提問”為“我要提問”。在教學中,教師除了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觀的教具、聯繫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等來培養和形成學生的興趣外,有着重要作用的仍是語文學科教學本身的魅力。就是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求知慾望和創造慾望得到充分滿足。

三培養學生熟練地掌握閲讀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求學生“學會和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具體包括“精讀(含朗讀)、略讀(含默讀)、瀏覽(快讀) ”三類。在國小閲讀教學中,精讀、略讀、瀏覽是綜合運用的。在閲讀一篇課文的過程中,三者還常常遵循“快讀→略讀→精讀”的次序:先用快讀法,迅速選擇閲讀材料;再用略讀法,迅速抓住閲讀材料中的主要內容,確定閲讀重點;最後用精讀法,正確而有創見地理解閲讀材料,從而達到自己的閲讀目的。

四要多讀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課外書

在抓好課內閲讀的同時,也要大力開展課外閲讀,使“小閲讀教育”向“大閲讀教育”方向發展。從閲讀內容來説,不但要選擇真、善、美的讀物,而且要博覽新、活、寬的讀物;國小生各方面都正處於生長髮育的最佳時期,無論是心理、大腦,還是神經系統,都會隨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處於生長髮育階段。對課外讀物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比如,低年級要選擇推薦寓言故事、短篇童話之類的書籍,如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等;而中高年級的學生由於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實踐經驗,在學校中也積累了一定量的科學知識,所以他們的認知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提高,向其推薦的讀物也應隨之而變化。此外,教師、家長要善於發現學生個性特點,並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推薦課外讀物,以此來生髮興趣。比如:性格內向的學生給他們推薦一些古今中外科學家成才的故事,如《愛因斯坦傳》、《李四光》等;性格外向、天性好動的學生,向其推薦英雄保家衞國,具有戰鬥場面的讀物,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林海雪原》等;喜歡音樂的學生讓他們多讀《聶耳》、《貝多芬》的故事等。

總之,只要我們不斷開拓創新,做到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引導性兼顧,課內和課外閲讀結合,相信就一定能激發起國小生的閲讀興趣,提高國小生的閲讀能力,語文閲讀教學必將會結出累累碩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1mek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