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紅旗渠精神”學習心得體會

林州最著名的代表便是紅旗渠。周總理曾説:“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的紅旗渠。”修建紅旗渠是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項驚天偉業,也是迎難而上、人定勝天的代言詞。紅旗渠精神以自力更生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為導向,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體現了當代中國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時代精神的楷模。走過盤山道,仰望虎口崖,再回想熱鬧的林州縣城和臉上洋溢着燦爛笑容的林州人民,我有了以下感想。

一、紅旗渠精神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將漳河水引進林縣,是林縣人民的夢想。但跨省跨縣跨流域飲水,千百年來也僅僅止步於夢想。直至1960年林縣縣委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從實際出發,決心重新安排林縣河山,做出了修建紅旗渠的重大決策。河南,山西兩地黨委政府予以大力支持,於是湧現出了十萬愚公曆經十年開山鑿洞、挖渠引水的恢宏場面。中國共產黨人這種帶領人民羣眾不怕困難,不屈不撓,敢於鬥爭,力爭勝利的革命氣概,既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的彰顯和昇華,也是黨的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更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的集中體現。

二、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實踐告訴我們,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的事業。

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修建紅旗渠的決策反映了林縣人民的迫切需求,代表了林縣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決策得民心,解民憂,去民愁。修建過程中林縣各級黨組織始終堅持相信羣眾、依靠羣眾;各級領導幹部身先士卒,率先垂範;3萬多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衝鋒在前,搶險在前。三種作用的共同發揮,凝聚了人心,堅定了信心,把為民的決策變成了利民的功勛。

敢想敢幹、實事求是,是紅旗渠精神的靈魂。紅旗渠全長1500km,要翻越無數山樑溝坎,沒有堅定的決心做決策不行;1:8000的落差坡度,沒有嚴謹的態度搞勘測設計不行;引來漳河水,不造成淤積,沒有科學的頭腦搞計算和施工同樣不行。紅旗渠從設想、勘察、決策到修建的全過程,沒有敢想敢幹、實事求是的辯證統一也是行不通的。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紅旗渠精神的核心。紅旗渠是僅僅靠着一個縣的人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用甚為簡陋的工具,僅憑着每人每天六兩糧食的供應量奮戰了十年建成的,也正是有了這種不怕苦、不怕難的精神才感動了並且仍然感動着全國乃至全世界數十億的人民。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價值導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這種顧全大局,齊心協力的團結協作精神,不計報酬,不怕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倡導的集體主義、共產主義精神。

林縣人民在“戰太行”的偉大功績中醖釀出了偉大的紅旗渠精神,繼而又湧現出了扁擔精神、谷文昌精神……譜寫出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後三部曲,用偉大精神又推動了偉大事業。

三、回到當下,對標目前的工作,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首先,守好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初心。初心易得,始終難守,選擇了三尺講台,就要像修建紅旗渠一樣堅定不移的將這份初心守下去,為了學生的未來,為了學校的發展,也為了民族的復興,要高質量地將這份初心踐行下去,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材施教。言辭相濟,誨人不倦,教學相長。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打造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為黨和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其次,堅定守正初心,勇往直前的決心。當前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較半個世紀前有了很大提高,精神生活也不能落後,尤其是艱苦奮鬥,改變世界的精神本色不能丟。為人師表,我們更要以身作則,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教育質量,破解教育難題,在探索中求發展,謀創新。

再次,培養敢想敢做,敢做敢當的責任心。守正初心,守正是根本,初心是追求,要求我們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求突破。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當下,要多學習,多思考。對有利於國家,有利於學校,有利於學生的設想,更要縝密謀劃。雷厲風行,不做表面文章,把計劃和目標變成現實和成果。

最後,把持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平常心。這是一種大局為重的精神境界。沒有這種境界,就沒有今日之林州。不求顯赫,潛心問道,服從大局,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這就是一名教師的職責,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最基礎的功課。

時至期末,學生們都在緊張備考,他們的成績將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構成。作為教師我們總有一天也會迎來黨和人民對我們的評判。平日的言行舉止,師德師風將作為我們的平時成績,而對紅旗渠精神、扁擔精神、谷文昌精神等中國精神的踐行,將會是我們的期末答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8g3d1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