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多篇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篇1

這段時間再次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收穫很大,感觸很多,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新教材新理念,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更寬廣的舞台,也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篇2

這次在家裏上網絡課程,我也是學到了很多知識,並且這種方式的學習,我也沒有覺得和教室的學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可能也是我比較的自主去學,並沒有覺得沒有了老師的監督,就學不好了。

在家裏學習,開始的時候,我也是有些好奇,但其實和平時的上課也是差不多的,只是老師是在視頻裏面,而不是在講台上,知識講解也是一樣的,我也是積極的去做好了課堂的筆記,認真的把作業給做好,該做的預習以及複習都是沒有落下,並且也是感覺到,這種方式,沒有像教室那樣,更多的一些互動,但是我本來就是個安靜學習的樣子,所以也是沒有什麼區別,平時在教室裏面學習,我也是自己做好筆記,不怎麼提問,遇到了一些問題,也是課後去問老師,在家裏的時候,我也是線上語音問老師的,也是沒有因為在家,就鬆懈了,雖然也是會和學校還是有些不同,像有零食可以吃,坐的椅子也是舒服一些。

學習中,我也是和同學聊天之中知道,有些同學的確感覺沒有那麼的適應,畢竟沒有老師的監督,家裏父母也是去上班了,遊戲什麼的就在面前,也是挺難忍受住的,但我也是不怎麼喜歡玩遊戲的人,所以對於這個也是沒有太大的想法,自己本來也是有自覺去學習的一個習慣,所以即使在家裏,我依舊網絡的課程學好了,也是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明白了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性,畢竟不是每時每刻老師都是會監督我們的,而且以後我們進入大學,也是更不會時常老師來監督的,更是要我們自主來學習好。養成了好的習慣,自然也是能更好的把學習給搞好了。

這次網絡課程學習也是結束了,而今要回到學校裏面,我也是有些懷念在家學習的日子,不過也是要往前看,回到學校之後,有了老師的監督,更是要把學習給做得更好一些,讓自己能有更多的收穫,學習的好習慣養成了,就不能鬆懈,不能丟掉了,只有認真的去學,自己的成績也是能有更大的進步。並且從這次上網課的過程之中,我也是知道,學習不是隻有一種方法的,而是可以找到不同的方式來學,以後我也是要善於利用網絡,多去收穫一些知識,多去看看其他老師的課程,讓自己的學習能更加的紮實,更多的方式來提升。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篇3

雖然我學習網絡課程的時間不長,但課程內容已經深深吸引了我。通過網絡學院平台,結合個人工作情況及需要,有針對性地學習了一些課程,全面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為人處事的能力。

一、課程新穎,生動有趣

網絡學院將知識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給我們,讓我們輕鬆掌握知識點,同時,網絡學院課程更新及時,根據崗位和業務的需要,必修重點與崗位需要緊密相連,讓我們及時接收新的理論知識,鞏固知識點。

二、課程安排重點突出

在網絡信息化的今天,網絡課程節約了很多時間及人工成本,讓我們學習更加自由,時間安排更加靈活。同時由於工作崗位較固定,對於崗位以外的其他業務瞭解太少,是網絡學院拓寬了我的知識面,讓我更全面地瞭解銀行各個業務環節。

三、課程內容全面人性化

課程多引用案例分析等,從正面成功案例正確引導大家,激勵着我們;從失敗案例讓我們吸取經驗教訓,鞭策着我們;從心裏分析為我們排憂解惑,讓我們時刻保持輕鬆的狀態;從養生講座為我們講解各種身體保養的祕訣,從育兒教育講座中讓職場媽媽工作家庭兩不誤。

四、課程吸引力大

課程的全面及新穎始終吸引着我們,讓我們對網絡學院的課程充滿了期待。祝願我行的網絡學院平台越辦越好,我會好好利用這個學習的平台,掌握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面對工作!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篇4

為期xx天的網絡課程學習終於結束了。實話説,在網課還沒正式開始的時候,我是非常期盼網絡課程的。可以不用出門,又可以學到知識,這對於我這種天生喜歡宅家或者宅圖書館的人來説,這簡直就像是一個天上掉餡餅兒的大好事。可我到了這會兒才深刻的明白,天上掉餡餅兒的事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兒,要是真要發生也不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為期xx天的網絡課程學習,我只覺得在線上聽課跟在學校教室裏聽課完全不一樣。

網絡課程的第一天,線上的教學便把我拉回了網課還不成熟的現實。我們學生是第一次聽網課,我的老師們也是第一次上網課,我們聽着聽着變成了“粉絲”,老師們教着教着變成了“主播”,我們的網絡課堂變成了線上直播間,老師們為了破除緊張變得跟我們套近乎,我們為了讓老師高興變得無下限的取悦老師,整個課程娛樂氛圍勝過了教學氛圍,要是我們真的吸收進去了也沒所謂,可是最後老師給我們的小測驗,這才測驗出了我們活躍學習氛圍下的學習漏洞。

過去我還很喜歡在網上聽一些我感興趣的網絡課程,現在聽了學校老師的網絡課程,我這明白那些在網上開網絡興趣課程班的,他們一定都是專門從事這個職業,習慣了網絡直播課程的一些老師,而我們的老師,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高校裏面正兒八經的授課老師,他們對於網絡授課這種方式還是不那麼適應的,而這種不適應的背後便是我們這些學生在學習上的延誤。

從我們老師的表現,我們這些學生都可以看出,我們老師對於網絡課程的教學工作是非常認真也非常努力的,然而本來非常嚴肅的老師一到線上,他們的反差便凸顯出了他們在網絡課程教學上的不成熟。作為第一次上學校網絡課程的學生,我沒有一點批評我們老師的意思,只是發現了我們老師與專業在線教學的老師之間的差距,這一段差距,不是我們老師一時半會兒可以追趕上來的,這可以算是職業素養吧!我們的老師雖然網絡課程不怎麼樣,但他們的線下課程還是講得非常好的,那一定也是專業在線教學的老師所無法企及的職業素養。

希望疫情再也不會復發,希望我們再也不用回家在線學網絡教程了,我愛學校,我愛教室,我愛我們站在講台上的每一個老師。

學習微課程心得體會篇5

美術新課程標準體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實踐性,注重生活與藝術聯繫。中國小美術新課程標準打破了傳統美術教學的知識框架,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兩個學習領域的活動方式強調學生自由表現,大膽設計創造,而欣賞、評述則是傾向於文化品味和素質品質,綜合、探索則強調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的體驗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研究創造,運用綜合性知識技能去製作。從新課程標準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賦予了新教材很多體驗性學習方式。

美術課中的技能教育比較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參入人文意識,在教學中應注意哪些呢?其實,人文性質就是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美術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不能脱離文化情景,美術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濃郁的人文精神,課程改革是讓我們從單純的技術傳授轉向關注人的理想、願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美、愛、自由等等。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的促進形成和發展學生的人文意識。這首先我們就要努力通過各個方面的學習形成和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如果我們老師不具備人文意識和素養,就不可能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向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其實,不要將美術教育視為單純的技術訓練,不要將美術從豐富的人文背景中剝離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視美術作品的鑑賞,理解發掘人文內涵。這一活動一般在教學欣賞、導入上運用,在課堂中儘可能讓學生接觸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課堂中所學的任何東西,都應視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幾個小島,通過這些小島,他們接觸的應該是人文精神的海洋。但在不同領域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時間的安排,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及“設計應用”領域中不能放棄對學習技能的探究性學習及技能訓練。

新課程的另一重大舉措就是該以往的授之於魚為授之於漁。轉換課堂角色,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要承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差異無好壞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樣性,在課堂上,差異是一種資源,不同是一種財富,這在課堂交流討論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當然,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並不是對學生的學習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我們應該作為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每次學習課標,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體會,突然,有三個元素湧上心頭,在這一空間,我,學生我將如何來引領他們?如何讓他們喜歡上我的美術課,我並不希望他們各個都成為畫家,當然,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們因為愛上我的美術課因為我的某一節美術課而讓他們愛上了歷史,愛上文字,愛上了科學,愛上了發明和創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8gkw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