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攝影社心得體會多篇

攝影社心得體會多篇

攝影社心得體會多篇

攝影社心得體會篇1

這次實習,相比於以往的教學型實習,這次實習,相比於以往的教學型實習,真正的工程(實習)顯然能夠更好的體會所學到的知識。事實也確實是如此,通過這次實習,我真正的體會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測區屬於山西的一部分,動植物種類較少,地勢不是太,地貌比較複雜,但在這實習的一年裏還是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艱辛。現在細細想來,這一年的經歷,雖然艱苦,但卻學到了很多,不僅僅是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

我明白了紮實的專業知識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堅實基礎。在學校學習專業知識時,可能感覺枯燥無味,但當你工作以後,你才會發現專業知識是多麼的重要。如我學的工程測量。在學校我們只學了些皮毛,通過畢業測量實習,我學到了很多,比如對軟件的操作更加熟練,加強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實習中,面對的是實實在在的任務,來不得半點推委和逃避。因此,這讓我深深明白理論知識的重要,在學校餘下的時間裏,我要安心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梳理和回顧,做到胸中有溝壑,一目瞭然。為以後實際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測量學首先是一項精確的工作,通過在學校期間在課堂上對測量學的學習,使我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基本的、理論的測量學輪廓,而實習的目的,就是要將這些理論與實際工程聯繫起來,這就是工科的特點。測量學是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以及地面點位的科學,從本質上講,測量學主要完成的任務就是確定地面目標在三維空間的位置以及隨時間的變化。在信息社會裏,測量學的作用日益重要,測量成果做為地球信息系統的基礎,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間位置信息。構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及各種專題的和專業的地理信息系統,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統一標準,可共享的測量數據庫和測量成果信息系統。因此測量成為獲取和更新基礎地理信息最可靠,最準確的手段。測量學的分類有很多種,如普通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作為測繪工程專業的跑稜鏡的,我們要學習測量的各個方面。測繪學基礎就是這些專業知識的基礎。

通過這次實習,鍛鍊了很多測繪的基本能力。首先,是熟悉了全站儀的用途,熟練了全站儀的各種使用方法,掌握了儀器的檢驗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明白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其主要有三個方面: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温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瞭解瞭如何避免測量結果錯誤,最大限度的減少測量誤差的方法,即要作到:

(1)在儀器選擇上要選擇精度較高的合適儀器。

(2)提高自身的測量水平,降低誤差水平。

(3)通過各種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如:距離測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長改正,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等來減少誤差。第三,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還應掌握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

通過工程實踐,真正學到了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比如對測量儀器的操作、整平更加熟練,學會了數字化地形圖的繪製和碎部的測量等課堂上無法做到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拓展了與同學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團隊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而這些,就是在測量之外所收穫的了。團隊成員的合作很重要,實習團隊的氣氛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驗的進度。在去東北之前,所有人的熱情都相當高,不僅僅是對測繪的外業感興趣,更多的是對東北的好奇。在工程正式開始之後,每個組(全站儀)都有一位組長和四位跑稜鏡的,組長不但要做好團隊的管理工作,還要對我們及時指導。在最初幾天的新鮮感過後,每天重複而乏味的翻山越嶺的體力勞動讓很多人怨聲載道,説實話,我也是如此。但工程本身的性質又不允許工期的延後,所以不得不繼續早出

晚歸。其實現在想來,也許絕大多數工作都是如此,這更多的只是從未有過的疲勞所帶來的壓力。最終也能夠正確地完成了任務,看到了自己的成果。對於測量來説,確實沒有一個人的英雄,只有做好合作——包括本團隊內部和各團隊之間,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

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信息革命浪潮的衝擊測繪必然由自動化、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數字測圖取代模擬測圖將成為必然。目前數字測圖有兩種模式:

1、數字測記模式:野外測記,一般使用的儀器是全站儀,測量時全站儀直接記錄點號、三維座標,但是不能記錄點間連接方式,同時配畫標註測點點號的人工草圖,到室內將座標直接從全站儀傳入計算機,然後根據草圖採用人機交式編輯成圖。這種方法成本交低,且精度交高,被普遍採用。

2、電子平板測繪模式:內外業一體化,所顯即所測,實時成圖。電子平板模式——全站儀+便攜機+測圖軟件,外業測圖時同時把數據傳給計算機繪圖,從而使數字測圖的質量和效率全面超過白紙測圖。隨着便攜機價格的下降,電子平板將發展成數字測圖的住流。隨着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數字測圖將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全站儀自動跟蹤測量模式。測站為自動跟蹤是全站儀,可以無人操作,可以遙控開機測量,全站儀自動跟蹤,自動描準,自動記錄。我想在測量山地地區的等高線時十分方便。gps測量模式。隨着rtk實時動態定位技術的發展,它能夠提供測點在指定座標系的三維座標成果在測程20km以內可達到釐米幾級精度。 rtk與電子平板測圖系統連接,就可以現場成圖,?並能實時給出點位座標,?實現一步數字測圖(無需先控制後碎部)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由於稜鏡技術的發展也將大大減輕野外作業的勞動強度。

對數字化成圖軟件的使用感受。我們所用的是南方測繪公司的cass5。1軟件。這是一款以autocad 20xx為基礎開發的專業測繪成圖軟件,使用方法簡單,成圖速度快,功能方面也足以滿足實際需要。但軟件穩定性稍有不足,成圖錯誤較多,可能在成圖時為追求速度而簡化了計算過程。通過內業實習的數據整理和作圖,將課堂上所講的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到了一起,又一次感受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

總的來説,這次實習讓我體會到了外業的艱辛,內業的耐心,工作的細心,甚至還有了對建國初的測繪人員的敬畏之心。鍛鍊了實際的能力,讓我在未來面對選擇時更有信心和勇氣。

攝影社心得體會篇2

想愛好攝影,但苦於尚未入門,於是拿着傻瓜機,憑着菜鳥級的構圖水平,跟着這些拿單反機的發燒友,在陰雨綿綿的初夏,到蒼南碗窯古村落採風。古屋、老人、古窯、老戲台,還有那稚童、蝴蝶、嫩草、溪水。那一座座空蕩蕩的吊腳樓,門前草地上是欲滴的翠綠,蝴蝶們自由地起飛,振翅,歇息。門是掩着的,一排排的木板門牆卻刷洗的很乾淨,露出木板的原色,樹的脈絡清晰可見,猶如立體的雕刻。老人們有悠閒地扎着掃把,有颳着土豆,有在灶台前忙碌着,一派世外桃源的美景,與世無爭的閒情逸致,也許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這麼過的,但在我們的眼裏就是畫,就是景,我們這些整日無奈地奔波着的俗人怎不對此景此情心生嚮往,羨慕無比。在回來的路上,大家興致勃勃地交流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回到家還在回味整理一張張風景畫,生活照,那珍視的勁兒是旁人無法體會的。是的,風景是需要細細端詳的,生活是需要細細揣摩的,也許只有透過那層層的玻璃才更深切地體會到其美。在這次捕捉光與影過程中,我知道了首先要胸有成竹,在按下快門之前先考慮如何確立主題,如何構圖,如何突出主體。在挑選作品中,我也知道了構圖、意境、題目的妙用,在向有攝影經驗的老師們虛心請教學習的過程中,見識了用圖片處理軟件光影魔手棒來調整照片,使作品增色不少。我明白了要長本領得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不知道這還算不算已靠近攝影門口了。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它應是一首詩,也許是一篇散文詩;它也可以是一首曲,也許是一首富有韻律圓舞曲;它也可以是一個故事,正敍述着人世間真情。

攝影讓我更熱愛生活,感悟和挖掘人間的真、善、美;攝影讓我陶醉在大自然之中;讓我心中風光無限。正如影友們總結玩攝影的五大好處:陶冶情操;增長知識;廣交朋友;磨鍊意志;煅煉身體。

攝影社心得體會篇3

對於攝影,我雖然不陌生,但不擅長,只是熟悉而已。我還算比較喜歡攝影,因為我明白隨着相機快門的按下,時間被“定格”下來,作為“此時此刻”的記錄是不可重複的,成為永遠把美好的記憶留下的特殊方式。

以前對攝影瞭解的很少,僅僅覺得就是簡單的拍照而已,隨着照相機的自動功能越來越強大,一直以為只要一按下快門,可以隨便拍出一張照片,就是攝影的全部內容了。最近有幸參加了北京鐵道報社舉辦的新聞攝影培訓班,短短的三天培訓時間,理論講座、實踐拍攝與老師點評,每一個環節都讓我受益匪淺。培訓課程由報社記者部主任武亞衞與副主任吳可新精心安排,《民族畫報》編委、採編部主任、高級記者騰俊老師,以及北京鐵路局攝影講習團的七名攝影“大咖”主講,學過才知道,才發現,才領悟到新聞攝影中竟然隱藏了很多很多“祕密”。

在培訓課上,每一位老師用自己攝影作品作教材,生動地向我們講述作品選題、元素、構圖、光線,以及作品背後的故事,讓我懂得了攝影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需要構圖、光圈、景深、快門等不同參數的完美配合,對於不同場合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不能總是寄希望於照相機的自動功能,而且多數時候自動功能拍出的照片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需要運用一些拍攝技巧。張家口車務段的劉建中老師講述,對於大型會議場所,需要小光圈、大景深的調配,從而來保證照片遠景是清晰的,拍攝領導照片時一定要選準中心人物,不可喧賓奪主,做到構圖清、對焦準、從而保證不錯過每個細節,能不用閃光燈最好不用;北京供電大修段的張寶倉老師給我們生動地講述了框架式構圖、對稱構圖、均衡構圖等多種拍攝構圖技巧,重點提示了要想作品有動感要善於選用斜線構圖,快門速度要大,才能保證圖像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天津工務段的無人機航拍“大咖”馮凱,講述了無人機應用技術,拍攝靜物要選用大光圈長焦距,拍攝風景要選用小光圈………

新聞攝影,從表面看,快門“喀嚓”一下,看似很簡單、很瀟灑。實際上,飽含了功夫、學問、感情………楊利民老師的要用心用力做事,要有敏鋭的新聞意識;席冬生老師的執着毅力,要有新聞“第三隻眼”;徐剛老師的身邊總有拍不完的體裁;翟現亭老師6年來堅持對準一線拍攝的“我眼中的春運故事”讓我明白,無論做什麼事,要堅持下去,做下來。從每一位老師的言語中,我深刻體會到:不論拍攝什麼題材,首先要學會觀察,要喜歡和尊重你的拍攝對象,使你的整個身心能與拍攝題材進行感情交融,做到“用心用情”拍攝,用更多的精力去把握你要拍攝的景物內涵和內在生命力,通過鏡頭去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才是攝影的靈魂所在。

在攝影理論培訓與拍攝實踐過程中,老師説得更多的是“要大膽拍,要多拍多看”。無論是拍攝靜態景物還是動態景物要先確定一個專題,圍繞專題選定若干個場景,每個場景先圍着它轉幾圈,細細琢磨一番,找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線條件下的拍攝方案,然後要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氣,也就是我們常説的連拍,抓取一些精彩瞬間,最後再去劣存優,往往會令你收到意想不到效果。當然,閒暇之餘要儘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多請教,從中獲取一些拍攝啟發。

與其它工作一樣,攝影也要學會創新,讓自己拍出的照片給人眼前一“亮”,引進共鳴的感覺,在點評照片中,翟現亭老師對着學員拍攝的一張照片評價道:“景色選得不錯,但線條過於橫平豎直,太刻板,要學會用對角線、s圖、幾何圖形,那樣就不會太死板。”

對於我這個攝影“門外漢”來説,這次培訓雖然時間短,但令我記憶深刻,讓我對攝影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全新的瞭解,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我會努力培養自己觀察能力,用鏡頭捕捉身邊美好的人與物,以此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

攝影社心得體會篇4

首先實攝影用影像抓住了“平淡的瞬間”。路易斯·海因説過這樣一句名言,“攝影不應當僅僅為了美,而應有一個社會目的。要表現那些應予讚美的東西,也要表現那些應予糾正的東西”。“而紀實攝影的人文價值就在於它決定着你的照片是否能超越時空進入歷史”。提到紀實攝影要抓深住“平淡的瞬間”,給我印象最深的紀實攝影作品就是焦波的《俺爹俺娘》,這組作品記錄了廣大農民中極普的一個家庭中最普通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其中無處不流露出父母對兒女的關懷,即使兒女已成家立業,甚至事業有成,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父母心裏放最不下的永遠是自己的兒女;另一方面,從作品中也能切實感到作者對父母深深的愛。

這一系列作品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儘管作品中沒有刻意的拍攝某些鏡頭或表達某種情感,也沒有過多的文字介紹,但濃濃的人情味無形的充滿於這一系列紀實攝影作品的每幅作品中,令人頗為感動,也深有共鳴。紀實攝影的魅力應該是能從一個片段折射出一個社會深層次的東西,它往往是無數微小細節的組合,看似平淡,卻極具宏觀性。往往平淡的才是最真的,最能反映一個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生活狀況。任何人都需要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要了解環境的變遷,要了解這個環境中發生的重大事件。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既具體又形象、既真實又可靠的攝影無疑是一個最好途徑,“以小見大,從點滴中發掘深意,以平淡的瞬間見證歷史。”這就是紀實攝影能長盛不衰地發展到了今天的主因。可以説,儘管攝影圈內百花齊放、流派紛呈,紀實攝影卻始終是主角。

其次紀實也需要光影的表現。“紀實攝影不需要光影”這個論調在民間攝影圈內似乎相當的流行,這個觀點在講座上被提出並遭到了這四位大家的一致否定。藝術攝影也好,紀實攝影也罷,同屬攝影的範疇,光影和構圖都是最基本的要素,可以説沒有光影就沒有攝影,當然也就不會有紀實攝影。因此有部分題材尤其需要光影的襯托。

總之,通過對紀實攝影這門課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紀實攝影也一門表達美的學科。我從另一個角度受到了美的薰陶,這種美不同於我們平時所想象,所認為的。我感到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美。正如一位大家所説:“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於發現的眼睛。”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門課是我懂得了紀實攝影要表現美而又要高於美,它不但要表現一種形式美,其靈魂更在於它真實地記錄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美是要建立在真與善的基礎上的。攝影本質上是紀實的,它不同於繪畫可以憑記憶或想象虛構,沒有呈現於鏡頭前的真實場景,便不可能產生攝影作品。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捕捉着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動人光影,它是一種對生活的抽象,卻又生動地記錄着生活。“眼眸中的水晶體是那觀察世界的取景器,跳躍的思維是那洗濯負片的暗房,攝影與圖像,折射我心靈稜鏡的本真”如果説藝術攝影給人的是一種視覺的盛宴,那麼紀實攝影無疑是對人心靈的碰撞,前者的價值在於賞心悦目,而後者的價值在於靜水流深,細水長流。

攝影社心得體會篇5

通過對對紀實攝影的學習,我的體會如下:

首先實攝影用影像抓住了“平淡的瞬間”。路易斯·海因説過這樣一句名言,“攝影不應當僅僅為了美,而應有一個社會目的。要表現那些應予讚美的東西,也要表現那些應予糾正的東西”。“而紀實攝影的人文價值就在於它決定着你的照片是否能超越時空進入歷史”。提到紀實攝影要抓深住“平淡的瞬間”,給我印象最深的紀實攝影作品就是焦波的《俺爹俺娘》,這組作品記錄了廣大農民中極普的一個家庭中最普通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其中無處不流露出父母對兒女的關懷,即使兒女已成家立業,甚至事業有成,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但父母心裏放最不下的永遠是自己的兒女;另一方面,從作品中也能切實感到作者對父母深深的愛。這一系列作品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儘管作品中沒有刻意的拍攝某些鏡頭或表達某種情感,也沒有過多的文字介紹,但濃濃的人情味無形的充滿於這一系列紀實攝影作品的每幅作品中,令人頗為感動,也深有共鳴。紀實攝影的魅力應該是能從一個片段折射出一個社會深層次的東西,它往往是無數微小細節的組合,看似平淡,卻極具宏觀性。往往平淡的才是最真的,最能反映一個社會各個階層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生活狀況。任何人都需要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要了解環境的變遷,要了解這個環境中發生的重大事件。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既具體又形象、既真實又可靠的攝影無疑是一個最好途徑,“以小見大,從點滴中發掘深意,以平淡的瞬間見證歷史。”這就是紀實攝影能長盛不衰地發展到了今天的主因。可以説,儘管攝影圈內百花齊放、流派紛呈,紀實攝影卻始終是主角。

其次紀實也需要光影的表現。“紀實攝影不需要光影”這個論調在民間攝影圈內似乎相當的流行,這個觀點在講座上被提出並遭到了這四位大家的一致否定。藝術攝影也好,紀實攝影也罷,同屬攝影的範疇,光影和構圖都是最基本的要素,可以説沒有光影就沒有攝影,當然也就不會有紀實攝影。因此有部分題材尤其需要光影的襯托。

總之,通過對紀實攝影這門課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紀實攝影也一門表達美的學科。我從另一個角度受到了美的薰陶,這種美不同於我們平時所想象,所認為的。我感到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美。正如一位大家所説:“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於發現的眼睛。”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這門課是我懂得了紀實攝影要表現美而又要高於美,它不但要表現一種形式美,其靈魂更在於它真實地記錄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美是要建立在真與善的基礎上的。攝影本質上是紀實的,它不同於繪畫可以憑記憶或想象虛構,沒有呈現於鏡頭前的真實場景,便不可能產生攝影作品。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們常常在不經意間捕捉着生活中轉瞬即逝的動人光影,它是一種對生活的抽象,卻又生動地記錄着生活。“眼眸中的水晶體是那觀察世界的取景器,跳躍的思維是那洗濯負片的暗房,攝影與圖像,折射我心靈稜鏡的本真”如果説藝術攝影給人的是一種視覺的盛宴,那麼紀實攝影無疑是對人心靈的碰撞,前者的價值在於賞心悦目,而後者的價值在於靜水流深,細水長流。

攝影社心得體會篇6

一轉眼,數碼攝影藝術這門課程已接近尾聲,選擇這門課程並不只是為了學時,而是出於自己對攝影的熱愛。平時沒事總是喜歡欣賞一些漂亮的圖片。我喜歡拍照片,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拍照並不是攝影。

通過攝影這門課程讓我對攝影的美感有了新的認識,學會了如何調焦,何時補光,對光,瞭解了世界攝影文化,讓自己的生活充滿樂趣,更加豐富多彩。通過網絡培訓,通過與其他學員的溝通交流,互動,讓自己對攝影有了初步的想法。同時通過討論,請教,使自己的攝影技術有了一點長進。對相機有了初步的瞭解,還知道了光的重要性。因為拍攝是對光的捕捉,沒有光就沒有圖像,拍攝的時候要運用好光。比如強度,光亮度,光照度。要學會藝術性的認識造型光,對物體運用側、逆、頂、地的光,以達到藝術性的效果。還有柔和光和硬光的運用。柔和光能使物體的顏色看起來更加鮮豔,彷彿是物體本身發出的光。柔和光作用於物體就像“包裹”物體一樣。而“包裹”的力度與光源的大小、遠近、角度成正比。柔和光的對立面就是“硬”光,硬光不一定亮,但能產生鮮明的對比感。

通過網絡培新,方便了我們學員之間學員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分享了我們拍攝的照片的經驗和想法,讓我們欣賞到更多優美的照片,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讓我們熱愛攝影,熱愛生活,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38zoq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