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學生人文素養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生人文素養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生人文素養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學生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一

前不久,翻閲了《教師人文素養》這本書,裏面的一個個故事使我產生了共鳴,尤其是讀了樑曉聲寫的一篇《我的國小老師》,深有感觸。文章講述了作者小時候的一個故事:某年冬天,市裏要來一個衞生檢查團到校檢查衞生,班主任老師因為他的衣服髒,當面指責了他,全然不顧一個孩子的自尊心。殊不知,這是他認為最乾淨的一件衣服。

樑曉聲小時候家境貧寒,每天有數不清的家務活,導致手皴;母親每天早出晚歸地幹臨時工,根本沒空照料孩子,也沒有錢買像樣的衣服。作為教師,應該瞭解孩子的家庭環境,不應該以貧富區別對待學生,挫傷孩子幼小的心靈。相反語文老師卻對他伸出了一雙温暖的手,她的一席話讓樑曉聲感動不已:“家庭貧窮不是你的過錯,沒有值得自卑羞恥的,要使同學們看得起你,每位老師喜歡你,今後就得努力學習。”她細緻地幫他洗頭,一共洗了三遍,還給他在髒衣服外套了件綠坎肩,以遮擋他衣服前的油污。在語文老師的關愛下,他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語文還考了滿分,並且寫的一篇作文還發表在《中國少年報》上。

樑曉聲小時候碰到的這位語文老師在他的心田撒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引領他進入了文學的大門。這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最終使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作為一名老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他們。每個孩子都出生於不同的家境,受到不同的教育,成績也有高低。老師不應該總把讚許的目光、激勵的語言送給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而跟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一些成績不如意的學生,走進孩子的內心,瞭解他們生長的環境,所碰到的困難,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埋怨孩子。溝通是最好的途徑,靜下心來,跟學生面對面交流,找出他們身上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成績,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尊重每位學生,在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藝術,懂得一些方式方法,儘量照顧孩子幼小的心靈。可以用一些輕鬆的話語,消除孩子緊張的心理,讓孩子自己找找身上的缺點,千萬不要像樑曉聲小時候的這位班主任一樣,那樣會深深地刺傷一個孩子的心靈,以致於和你越走越遠。

國小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深遠,這麼多年過去了,樑曉聲對當時發生的點點滴滴還記憶深刻,足以説明了一點,啟蒙老師在孩子成長曆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盡心盡責地做一名好老師,讓我們的孩子在多年以後回顧自己的國小生涯時,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學生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二

人文精神是現代教師人文素養的核心要素。作為一名國中政治教師的更應該具有較好的人文精神。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該從下面幾方面進行培養自己的人文精神:

(1)具有強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責任心。

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處在歷史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如何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寶貴的人力資源,一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他們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信心、有活力、有尊嚴,全靠我們今天的教育,全靠我們廣大教師的辛勤勞作。重任在肩,光榮而又艱鉅。作為教師,應該懷着一份激動、懷着一份榮幸、懷着一份莊重,把歷史的重擔挑起來。

(2)要用對教育的理想不斷追求。

沒有理想的教育,便不能造就理想的人,沒有理想的人,便不能創生理想的社會。我們應該不斷追問:什麼是教育的真諦?什麼是教育的源頭?什麼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們應該不斷追求:教育的路途應該怎樣走?教育的桎梏應該怎樣打破?教育的遠景應該怎樣繪就?一句話:教育的理想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陽光,

(3)要積極維護教育的公平和正義。

教育是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的重要途徑。在存在各種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能增強人的社會能力,我們要積極維護和支持教育的公平和正義,關心教育資源的分配,關心教育機會的平等。

(4)還有以學生生存和發展為本。

以學生的生存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不僅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而且要體現在學生對教育的選擇上,要給學生提供最大的選擇機會,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等等,要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最大的張揚。簡單地説,以學生髮展為本,就是要使學生對教育享有“參與性”和“選擇性”。

(5)更要有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

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意味着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和學生一起去感受和體驗,去感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及沮喪時的心情,去體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以心對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是一種愛,是教育學生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對學生心靈的點撥。

總之,作為一名農民工學校的政治教師,面對農民工子女,要對他們有同情心,愛心,要讓他們享受到黨的温暖,更好的教育。

學生人文素養心得體會 篇三

前幾天,有幸參加了培育核心素養、提升關鍵能力的一個培訓,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核心素養,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方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師的使命。核心素養,是國小生語文能力、語文積累、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和習慣以及認識能力和人文素養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維品質、品德修養、思想觀念等內容。這是國小語文學科的基本素養。它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它直接關係到學生與社會溝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下面談談我對教學的一點反思,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閲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説:“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説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説”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4174y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