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子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教子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教子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教子育兒心得 篇一

有句話是這麼説的:每個孩子就像一本書,要讀懂這本書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掌握要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成為一個好家長,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接下來我想談一下這幾年和孩子一起成長過程中所體會的一點點心得。

有人説,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

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一些家長認為,什麼都為孩子做好準備就是好家長的表現,但過度的溺愛只會使孩子形成嬌生慣養的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愛本是無可厚非,但也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和鍛鍊的機會,家長要學會“抓大放小”。很多事情孩子其實已經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只在孩子需要幫忙時才對其加以指導。

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和選擇權。我不喜歡給孩子條條框框地規定該怎麼去做一件事,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多是我們家長不一定想得到的。和予予去逛超市的時候,她會提醒我:“媽媽,家裏的餐巾紙只有一包了,我們該買一些回去了。”“家裏的餅乾也沒有了,我們買幾包吧,餓的時候可以吃。”這都是她平時自己所留意到的生活細節,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讓孩子自己多一點選擇權,滿足她,幫到你,這是孩子很樂意做的事情。

滿足她,而不是一味的慣養,原則還是靠我們家長來把握。比如孩子都喜歡吃糖,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很早我就跟孩子達成協議,吃糖可以,但一天不可以超過兩顆,所以至今,再好吃的糖只要兩顆吃了,她就會很自覺地停下。其實孩子是很有原則性的,越禁止孩子不能做的事,越是孩子感興趣的。我有個同學的孩子,平時家教甚嚴,家裏從來不許他吃糖,有次來我家玩,看到糖,眼神裏充滿着渴望,我讓孩子想吃就自己拿,他竟然把糖塞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趁他父母不在,一個勁地吃,我同學一來,孩子就馬上吐掉了嘴巴里的糖。看到這裏,我覺得我的同學該好好反省了,孩子在他平時的嚴格管教下,已經變得壓抑、膽小和被動,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只有喜愛,才談得上接受,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總是打着愛孩子的旗幟,一味地阻撓和擔心,為了自己的害怕和自私而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健康成長怎麼能夠離開在背後支持和鼓勵自己的父母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點滴成長無不浸透我們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不要懷疑和擔心,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是最優秀的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和相對屬於孩子的空間。我一直告誡自己:要像朋友一樣地對待孩子。平時和孩子一起打掃衞生,一起整理房間,一起看書,一起遊玩……做一些決定時,多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例如今天想去哪裏玩啊?今天想吃什麼啊?或者今天我們出了好多汗,我們去洗澡好嗎?用這種口吻跟孩子説話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家長式的威嚴很難跟孩子建立親密感。

作為家長應該多拿出點時間陪孩子玩,與孩子有更多的言語交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通過我們的關愛、聆聽、讚賞、支持以及真誠對待,幫助孩子喜歡自我、欣賞自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予予經常會把幼兒園裏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和我們分享,比如教我們幼兒園裏學來的小遊戲,或者告訴我今天哪個小朋友沒來上課,她都留意在心。記得有一次,予予讓我和她爸坐好,她拿着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有模有樣地告訴我們她要開始點名了,報到男的名字爸爸喊“到”,報到女的名字媽媽喊“到”,遊戲就這麼開始了,我們驚奇地發現她竟然一口氣把班級裏小朋友從1號點到了30號,我們問她:“小朋友的名字和學號你都知道啊?”她很自信地説:“是啊。”我和她爸當時就豎起了大拇指,誇她“寶貝,我真棒!”此時,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她是多麼自豪和開心啊!

每當孩子對我説:“媽媽,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是多麼欣慰啊!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得以積極健康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他們自己學會體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總結自己的得與失,體會收穫成功帶來的快樂。

學會放手,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哪怕是困難和懼怕的事情。就説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遷移到其它事情上。

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為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着打了就沒事了。孩子其實很懂事的,我們只要把正確的理由講給孩子聽,孩子是會聽懂的。記得予予還小的時候,去打針,看到其他小朋友在那裏死命地哭,她也很抗拒,後來我告訴她:“生病了多難受啊,打個針就可以殺掉肚子裏的小細菌,我們就好了。”予予滿眼憂慮地問:“那打針很疼的啊?。”我微笑着平淡地説:“哦,是有點疼,就像蚊子咬一樣。”予予聽了,憂慮有所緩減,於是我又給她打氣:“媽媽覺得予予是個勇敢的孩子,你説對嗎?呆會勇敢一點,自己伸出小手,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給了她鼓舞,又給了她退路,雖然打的時候她還是很緊張,小手想伸出去又有點不敢伸,但是在我的鼓勵和醫生的表揚下,順利地打完了針。予予通過這次“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所以從那次後,每次打針她都會很配合地自己伸出小手,能夠勇敢地面對了。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能騙孩子,如果告訴她打針不疼,就算這次騙過了,下次她是不會上當了,而且會更抗拒。

作為父母該放手就放手,能夠把握好屬於自己的分寸,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好屬於自己的角色,在生活細節中引導好孩子,能夠陪孩子一起成長,也是我們很幸福的事。

我們要堅信,作為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欣賞孩子不是隻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讓孩子從國小會自立自強,學會感恩,能夠在自己父母身上攝取更多的愛,當我們作為父母能夠把愛傳遞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繼承並且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教育孩子個人心得 篇二

人生四種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

家庭教育是四種教育之根本,一個民族,一個社會,若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則如無根之木,外似繁茂,不能長久,故家庭教育,大至國小至家,實是重中之重。

奈何今天家庭教育亂象叢生,如今父母長輩,只知溺愛,不教倫理,不重道德,於家庭教育之理論、方法、經驗、例證,幾乎全然不知,加上如今電視、電腦、手機、網絡信息發達,使孩子們在幼兒時期就喪失了純真的性情,此時父母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幼兒極易沾染不良習氣,清淨心被染污,如白紙染墨,再想恢復純淨,大難大難,心不純淨,學業難成,所知所學,多是皮毛,真正義理,難以契入,讀書明理智慧增長的喜悦,體會不到,久之,就容易疲憊厭學,應付了事,致使大好時光荒廢,為人處事,學業德行,都無所成,即便拿到一紙文憑,又有什麼用呢。

家庭教育的問題,實在不是一句兩句能説清楚的,篇幅所限,將一些教子要言,列入下方:

教育孩子的五項內容:引導心性、拓寬志向、長養才能、鼓舞正氣、剋制毛病。

教育孩子九條原則:懂得禮義廉恥、勤奮學習、選擇交友、戒話多、練習日常應對、明瞭進退之道、珍惜光陰、守信用、遇到事情有正確的主見。

教育孩子,首先是要變化氣質。

刻薄的,要教寬厚;

暴躁的,要教温和;

虛榮的,要教樸實;

好表現的,要教含蓄;

輕浮的,要教穩重。

實際生活當中,應先剔除孩子的傲慢心,長養謙虛的美德,使之温良恭儉,行為舉止沒有邪僻。孩子十歲左右思想意識還沒有定下來,而且記憶力非常強,一句善言聽到耳朵裏,就會終生不忘,一句惡言聽到耳朵裏,也會時時起邪念。所以在孩子面前,不要説低劣不堪之事,尤其要戒除淫穢之語。應常講一些古聖先賢的故事,例如古人勤學的故事、列女傳、忠義錄、孝行傳等等。

最後,針對目前家庭教育的亂象,特別提出最重要的三點意見:

1、切不可溺愛,無數家庭用血和淚證明,溺愛長大的孩子,是多麼無能,多麼脆弱,當有一天父母滿足不了孩子的慾望的時候,就是這個家庭災難、痛苦的開始。

2、一定要習勞,切不可認為只要唸書就可以了,老人言耕讀傳家久,經常習勞的孩子,耳聰目明,頭腦清晰,若是從小養成懶惰的習慣,那壞處實在是説不盡,所謂討人嫌莫過一個驕字,家敗離不開一個懶字,毛澤東蔣介石獨服曾文正公,不是沒有道理的。

3、一定要看聖賢書,聖賢經典,四大文明古國三個都滅亡了,只剩下中華文明,幾千年流傳下來的的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天下太平的理論、方法、經驗、成果都在其中了。

教子經驗與體會 篇三

我是新埭幼兒園大四班陸天宇的爸爸,在家裏,我們都叫他“天天”。3年前,我們把天天送到新埭幼兒園。3年後的今天,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什麼都不懂的小不點了。他可以用普通話跟我簡單地交流,他的畫在幼兒園被貼出來展覽,他為下一屆小朋友留下了七巧板的模板……這些成長,都得益於各位老師對我兒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付出,還有新埭幼兒園全體工作人員對我們家長的關心與幫助,使得我們能像一個家庭一樣温暖。

我相信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健康成長是每個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心願,而這也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努力。對於子女的教育,我也希望能與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互相借鑑。

首先,我想我們家長都會遇到一個相同的問題。我們的孩子,總是會問一些很奇怪的問題。比如,他們會突然問:樹葉為什麼會落下來?而大多數家長往往都回答不上來。更有家長直接就會説不知道。其實這時候我們就是孩子的老師,我們的態度給孩子造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我們應該盡全力給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不要覺得這些都是學校的老師該做的。比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因為冬天要來了,氣候乾燥,水分少了,大樹需要的水分不夠了,所以樹葉才會掉下來。明年春天樹葉還會再長出來的。千萬不要敷衍孩子,耐心解釋他們的每一個問題,對於孩子的勇於發問,我們應該給予鼓勵。我相信善於提問的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其次,適當的給他看些動畫片,科教類的片子。天天還沒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偶然間買了一盤歌舞類的動畫片VCD給他看。當時是想在他哭鬧的時候給他看,讓他安靜下來。但是結果我卻發現他對那些兒童歌曲很感興趣,並且跟着畫面中的角色一起手舞足蹈。這使我們都非常驚喜。我覺得這對於培養他日後的興趣愛好是有一定幫助的。畢竟接觸的方面多了,你才會發現孩子在哪方面有天賦,然後才可以因材施教,發揮他的特長。

我兒子很喜歡畫畫,我們也很鼓勵他,讓他自由地發揮想象,不去幹涉。不會因為怕弄髒地板,弄髒衣服就去制止他。我相信我們的鼓勵,會成為孩子的動力。他需要什麼學習用具我也總是會毫不猶豫地給他買回來,不會吝嗇。就像所有的家長一樣,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

還有,適當的給孩子買一些玩具。各位家長千萬不要覺得給孩子買玩具是一種浪費。其實孩子玩玩具的時候是在鍛鍊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特別是一些益智類的玩具。積木,橡皮泥,這些很普通的玩具都是可以發揮孩子很大的創造力的。對於天天,我會帶他到玩具店,讓他自己挑選,只要是覺得對他有益的我都捨得買給他。

另外,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不會的事讓他學着去做。一開始他肯定會犯錯,畢竟孩子年紀還小,所以我們要注意多鼓勵和指導,少批評,從小事中逐步培養他獨立,堅強的個性。

總之,在生活中,要積極配合好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學校組織的活動也一定要儘量參加。平時不要給孩子太多負擔,讓他們能在快樂而又輕鬆的環境下學習與成長。我們希望通過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讓孩子健康,出色地成長。

當然,以上只是我個人的做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大家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教育方法。僅此作為交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一起進步。

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四

教育孩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造就了孩子良好學習習慣。而一個人擁有一個好的習慣,它將使人終身受益。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家長是老師的助手,在此就孩子的成長教育談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自我教育開始

父母喜歡看書,忘情工作,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給他們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的學習,不能光説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好≤≥。現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他們提的問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買書、看書。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帶孩子去運動,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這樣既鍛鍊身體又滿足孩子的求知慾,一舉兩得。我們要求孩子幹事情要認真。孩子做完作業,我們會給她檢查一遍。發現她字寫得潦草,會要求她擦了重寫。有時候,她很不願意,但不能心軟,得讓她記住,如果第一次做不好,要負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幹事情一定要認真,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但也不能放手不管。

現在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分寵愛,不能為滿足孩子的要求,要什麼就給什麼。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為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缺乏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隨着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都會讓她去做。有時也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她明白不但要讀好書,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每一個人。

三、期望值不過高,但仍要嚴格要求。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我們同樣有這種心理,但我們不會強迫她學她不喜歡的事情。儘量讓孩子幹她喜歡的事。做到愛好廣泛,做事認真,將來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不要在她旁邊看電視,玩電腦。我們可以看一些專業書籍,或看一些小説雜誌。我們家凡是讓孩子讀的小説雜誌全是我們家長讀過的,這樣會方便與孩子交流溝通。

五、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可怕的,哪怕父母與孩子之間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能找到適當的時間跟孩子好好溝通,互相瞭解,換位思考,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那麼這種努力一定有收益。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欲使孩子成才,先教孩子做人。這是家教的最重要任務,當然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培養起來的。只要我們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恆,我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夠發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孩子的成長還離不開學校這片沃土,離不開園丁的辛勤培育。還希望老師對所有孩子都悉心呵護,使孩子的明天更美好!

教子心得體會 篇五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投地,本是天下做父母的共同期盼,但現實生活中事與願違的例子枚不勝舉。怎樣才能愛的得法,愛得恰到好處?以下四條教育法則供你參考。

1、魚缸法則

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着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剋制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2、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於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迷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境產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瞭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斷對工作有新創見和新靈感。

3、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於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修養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4、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於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後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祕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父母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和珍惜這些孩子。

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於父母和老師的期望。簡單的説,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你是這樣批評孩子的嗎?

1、低聲:

父母應以低於平常説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説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的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3、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願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4、引導: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此時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説些什麼?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是錯誤的。

5、適時: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又天性好玩,注意力易分散,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三、美國孩子教育成長的啟示

長期以來,中國孩子接受的是灌輸教育,考試中國孩子勝過美國孩子,但美國孩子動手或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國孩子強。

1、美國孩子是在無憂無慮中長大的

孩子小的時候功課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為主,到了該上大學之時,也不必像國內高中生那樣必須走那道大學聯考獨木橋,美國孩子要想上大學只需憑學校的積點、老師的`推薦以及社會活動的表現,就可申請大學。錄不錄取,全憑大學對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為上大學而擔心,因為這所大學不錄取,那所大學也能錄取。

美國孩子的成長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事實是美國父母在如何讓孩子儘早具有獨立性和智力的潛質開發方面獨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説中國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國孩子則是爬大的,這種説法一點也不為過。在美國無論在哪裏,都可看到蹣跚學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會主動跑上前去,彎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聲起來,小孩看到沒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來,除非摔得個頭破血流。無論在公園裏,還是在街頭抑或是飛機的過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搖搖晃晃地走,父母在後跟着跑的驚險鏡頭。

2、美國父母十分注意與孩子的交流

當孩子呱呱落地時,做父母的就試着與呀呀學語的孩子交流,將父母的感情傳給孩子。美國報章,有鼓勵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文章,稱美國的父母已達成共識,想要培育出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首先應學會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和寶寶交流。父母不用擔心這種交流會變成單方面的意願,因為寶寶一出生就有了與人交往的能力,而且願意和你們交往。

媽媽是寶寶第一個和接觸時間最多的交流對象,母子間目光相互注視就是交往的開端。母親還可利用一切機會與寶寶交流,如:餵奶、換尿布或抱寶寶之際都會和他説話,並展出微笑的面容,説一些諸如“看看媽媽”“寶寶真乖”等親密的話語。如果寶寶在吃奶時聽那些話,就會減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説明寶寶在聽媽媽講話。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化的,除了和寶寶“交談”,還可以和寶寶逗樂,比如摸摸寶寶的頭、輕輕撓寶寶的小肚皮,以引起寶寶的注意,並逗引他微笑。當嬰兒微笑時,要給予誇獎,更別忘了媽媽那輕輕一吻也是給寶寶的美好獎勵。

利用一切機會和寶寶交往,讓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別不同人的人聲、語境,認識不同人的臉、不同表情,維持愉快的情緒。平常注重與孩子進行交流,對孩子有問必答,同時母親也像一個循循誘導的教師一樣,與孩子促膝談心,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沒有凌駕於孩子頭上的架勢。筆者認為,美國孩子為何長大上大學後獨立性強、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塑性大,這與父母對幼兒的語言開發是分不開的。

3、美國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據介紹,美國孩子很小就與父母分開住,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當然也會有孩子怕寂寞,這也好辦,就讓他從小與小狗為伍。無怪當小狗失蹤或去世時,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絕,因為孩子與狗的感情勝過了父母!孩子到了18歲時,就得自己掙錢解決生計,這倒不是父母沒錢,而是讓孩子自己掙錢早日獨立。美國孩子從小就經常聽到父母的口頭禪:“自己照顧好自己”、“讓你的生活明天變得更美好”。美國父母是這樣看的,讓孩子自己掙錢,是讓孩子知道掙錢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掙錢的價值。

上大學後,孩子就可申領信用卡,這是學會理財的第一步,支付賬單,如果不及時付賬單,個人信譽就有污漬,以後就會遇到許多麻煩。在臨近大學畢業時,汽車銷售商就會到學校推銷汽車。孩子租車後,開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過這時孩子還沒有固定工作,買大件得有人給你擔保,讓你知道這錢不是白掙的。畢業後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隨着時間的流逝,收入增長,就會買房子、汽車,以及進一步改善生活,這種體制可以讓孩子儘早地適應社會獨立的生活。

這種培養孩子成才的體制,對中國父母培養孩子不妨是一個良好的借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593gm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