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篇1

我校開展了一次“感恩教育”的講座,講座中講述了一些讓我極為感動的事例。通過這次講座,讓我明白了生命因為感恩而變得有價值,我們已經習慣了生命中的一次次的傷痛,一次次的感動。當然,這次講座也讓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感恩,感誰的恩,以及怎樣去感恩。

感恩不需要金錢,也不需要什麼珍貴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語,只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

感恩是我們降生於這個世界的第一聲啼哭。我們用最初、最純的心去感激父母賜予我們的生命,父母給了我們生命,含辛茹苦養育了我們十幾年,為我們流了許多汗水,付出了許多辛酸,是多麼不容易呀!因此,我們對父母要有一顆孝心,為辛勤工作一天的父母做一頓飯,倒一杯水,洗一次腳。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是我們對父母感恩的一種表現,父母會因此而感到無比幸福、快樂。同時,我還想對媽媽説聲謝謝。因為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因為媽媽非常疼愛我,讓我吃得好、穿得好,還送我去讀書。讓我感受到了偉大的母愛,我要大聲的説:“媽媽我愛你,媽媽謝謝你!”

老師是我們的第二任父母,為了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為了讓我們早日成才,老師鬢角又多了許多銀絲,額頭又多了幾道皺紋。對老師,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優異的成績來真誠的感恩我們的老師。

古人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我們要向父母感恩,我們要向老師感恩,我們也要去感恩那些關心過我們、幫助過我們的人。

最後,我要感恩我的祖國。想想利比亞人民飽受戰亂之苦,而我們卻能安靜的坐在教室裏讀書,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這要感恩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感恩,那麼這個世界將充滿愛,將變成美麗的人間。所以我希望每個人都要懂得感恩。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篇2

這個週四的下午在學校聽了家庭教育講座,是本市的中英文學校的校長主講的。本次講座是的主題是《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首先彭校長通過幾個小故事講了習慣的重要性,其中講了一個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十幾個宇航員一起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時只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脱下來,就是這樣一個動作讓設計師非常感動,加加林成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這個故事讓我們瞭解了成功就是從好習慣開始。還講了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的一段名言:“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反射行為,行為的習慣有多深,它的反射性就有多大。哪裏有習慣,哪裏就有神經系統在工作。”烏申斯基認為,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人是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彭校長還講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要學會”四會“首先就是要培養好習慣。

接着彭校長講了習慣培養的重點一、做人的習慣,二、做事的習慣,三、學習的習慣,四、交往的習慣,並根據這四大點列舉了36種具體的習慣。強調了我們家長們在生活中瞭解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好習慣和哪些不良的習慣。然後講了怎樣培養良好習慣,養成一個習慣需要量21天,不同的行為習慣形成的時間也不相同,時間越長習慣越牢。這也讓我想起了孩子的親子閲讀,上國小前一直和孩子堅持親子閲讀,後來上了國小,孩子的識字量大了,基本就自主閲讀,可是發現孩子自己選書時就常常只選漫畫書,後來就恢復和孩子的親子閲讀,堅持一段時間後,孩子慢慢讀書的範圍就起來越廣。

最後彭校長還講了培養良好習慣的五個步驟及怎樣糾正不良習慣。講糾正不良習慣時彭校長通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應該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聽到這麼好的教育講座,通過這個講座讓我更加了解了要教育好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也學習到很多培養好習慣的方法。記得巴金先生曾説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讓我們一起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吧!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篇3

昨天下午2:30我園召開全園家長會。會場上坐滿了各班的家長,有的家長還拿着筆記本認真地坐着筆記。家長會的主講人時從北京來的家庭教育專家——常海教授。

風趣的付教授做了題為“家園協同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的專題講座。他結合典型事例以及自身教育子女的親身經歷,從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教育孩子。

一、搞好家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

二、高度關注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三、孩子健康成長,家長必須付出

四、加強家園聯繫,共同培育孩子

常教授有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好父母是學出來的。狼爸虎媽”是極端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的特點是“家長主導型”,由家長來決定孩子的成長方式和成長路線,並利用一些懲罰手段去維護家長的權威,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家長們也應轉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在尊重孩子自主權利之上給予孩子合理的引導和教育。以自身的豐富閲歷和專業的眼光幫助孩子進行選擇、判斷,而不是逼孩子成才或者規劃孩子成才;”深感在這方面我對自己的女兒做得不好,以後要努力啊。他要求家長每週每月都看點教育孩子的文章,這也正是我們的欠缺之處。

謝謝蘇園長組織的這次家長會!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篇4

今天聽了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講座,總結一下,寫一寫自己的體會。

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可以從四個方面去做:

1、身體的接觸

在0—3歲,孩子是非常渴望與父母的身體接觸的階段,這就要我們多去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還可以玩一些身體接觸比較多的遊戲,以此來給與孩子安全感。我以前有個同事,孩子在家裏由奶奶撫養,孩子有一個髒兮兮的布娃娃,時刻都要帶着它,也不讓洗。其實這就是沒有安全感的一個表現,孩子缺少父母的愛撫,缺少安全感,需要用一個東西來填補。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0—3歲的孩子如果超過兩個星期以上離開媽媽,那就請準備好請心理醫生的錢吧。這樣的説法並非危言聳聽,0—3歲的孩子的安全感直接影響着他們以後的人生。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留守兒童”已達到6000萬以上,留守兒童的境況不需我多説,我只想説既然生了孩子就對她/他負責吧。

2、全身心的陪伴

現代社會由於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增大,使得很多女性在產假結束後,重返職場,只能在下班後及週末陪伴孩子。很多父母認為陪伴很容易,不就是在孩子旁邊待着陪着吧。他們一邊看手機,上着網刷着朋友圈,一邊對孩子説,去玩啊,去吧,去吧。這不叫陪伴,真正的陪伴是放下你的手機,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玩玩具,講故事。孩子是最敏感的,你是在敷衍還是真心的陪伴,他們都可以感受得到。全身心的陪伴,會讓你第一時間瞭解孩子的變化,從而肯定孩子的優點,糾正孩子的缺點。

3、語言的肯定

多對孩子進行肯定,少批評。肯定並不是一味的説,你好棒啊,你真乖啊之類籠統的話。肯定孩子要具體,比如説,孩子今天把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齊了,你可以這麼説,哇,今天的玩具擺放的很整齊,你這麼愛護它們,每一個玩具都很開心呢。總之不要一句真棒就完了。

同樣,在以下三個方面,父母要注意:

1、過度保護

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小區裏一羣玩耍的孩子後面總是跟着一羣緊張的大人,孩子之間搶玩具了,發生爭執了,往往剛一開始,就被大人們給拉開了。其實,小孩子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又能造成多大傷害呢?我們這種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錯失和同齡人交際能力的發展。

2、過度安排

多度安排就是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愛好學業的選擇。我認為一方面是,父母覺得自己是過來人,以自己的人生經驗給小孩安排了自認為的生活。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將自己未實現的人生理想強加給了孩子。但是,孩子不是你,她/他雖然是你所生,卻不屬於你,請給她/他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

陪伴孩子長大,參與孩子成長,過程是甜蜜又鬧心的。龍應台説,孩子,你慢慢來。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離我們遠一步,珍惜陪伴孩子的時間,慢慢地放手,看着她/他們本想自己的新生活。

講座教育心得體會篇5

在xx老師的邀請下,有幸到國際飯店聽“知心姐姐”講座,感觸頗深,這場講座對我們家長來説是非常及時的,為我們培養、教育孩子提供了方向。

講座從專家與家長互動開始,家長寫出孩子的十個優點……隨後專家結合生動事例,娓娓道來,為我們指點科學教子迷津。報告中我不止一次地被打動心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專家讓我明白了忽視心靈成長是家長教育中最大的誤區。她告訴我們這些家長,教育的真正目標是孩子的綜合素質的提高,讓孩子在做人做事上能過關,不能把關注的眼光更多的集中在在分數上。專家在講座上讓我們明白了孩子的心靈成長需要均衡的營養。給孩子肯定的評價,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在這一點上我還做得不夠。專家在講座上再三的向我們強調要讓孩子吃點苦,提高耐挫折的能力。好的心理素質是在平時的吃苦過程中磨練出來的,吃苦的過程中孩子體會到了生活的艱難,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過分地溺愛,過分地保護,不能夠讓孩子健康地成長,只會教會孩子冷漠,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回報。吃點苦能夠提高孩子的耐挫能力,能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也提高了孩子的各方面的綜合能力。

我們家長渴求專家的引領和啟迪,很感謝學校給我們家長這個機會,希望以後多一些類似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6k6y3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