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思想解放心得體會 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思想解放心得體會 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思想解放心得體會 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心得體會(新版多篇)

2022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心得體會 篇一

榜樣是最好的示範,示範是最好的引領。全區教體系統開展“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活動。這是以此統一思想、凝心聚力的戰略性安排,更是勵精圖治、解放思想的號召!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新時代的發展中要掌握新思路、運用新理論、緊跟新方略,立足本職崗位,踏實工作、奮發進取、勇於創新,突破瓶頸,為XX學前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作為幼兒園負責人要敢於攻堅克難、開拓進取、奮勇爭先,使我區學前教育得到優質均衡發展,實現我園質量提升的戰略。

這次“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活動就是要使全體教職工認識到陳舊落後思想觀念危害性,需要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推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把思想、觀念和行動統一到實施我園中長期發展規劃上來,才能為我園可持續、長遠、和諧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困難與希望,機遇與挑戰並存。那如何通過此次思想大討論活動使得幼兒園又好又快地發展呢?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要爭當理想信念的“堅守者”

“心有所信,方能遠行”始終將工作目標作為奮鬥前行的動力和方向。我們教育的是祖國的花朵、中國的未來,不僅僅是簡單的教書匠,而是幼兒靈魂的啟蒙者和塑造者。我們要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用奮鬥描繪青春的最美底色。

二、思想有活力、幹事有熱情——要爭當解放思想的“排頭兵”

我園以此次大討論活動為動力,號召全體教職工解放思想、暢所欲言,即要講成績又要講問題,即擺情況又做分析。在工作上提升業務素質,改進工作作風,力爭做到“三爭三細”:爭集體榮譽、爭工作成效、爭素質提升;以責任求精細、以規範求精細、以深入求精細;形成人人動腦筋想辦法,個個轉變觀念謀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要爭當幹事創業的“實幹家”

我園一定以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以“實”字當頭,“幹”字當先,“家”字為本,積極發揮黨員、班子模範帶頭作用,矜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帶領全體教師持之以恆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時間鍛鍊、專業訓練;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找準工作差距,深挖思想根源剖析原因,明確整改方案,真正做到見人、見事、見問題、見規矩、見效果,將黨的要求踐行在具體本職工作中,更好肩負起幼教人的職責和使命。還通過參觀學習、集體討論等方式,合理制定幼兒園發展規劃,做到目標明確,責任明確,一步一個腳印把上級決策部署要求落實到位、執行到位,以工作業績為通行證,爭做新時代的“實幹家”。

四、敢於轉變觀念、大膽創新——要爭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

解放思想、敢為人先,只有思想解放、觀念大變革,才能打破路徑依賴,闖出發展新路。為充分激發敢為人先的志氣、敢闖敢試的鋭氣、敢於擔當的勇氣,聚焦制約農村幼兒園發展的難點、堵點,主動作為、積極探索,爭當“行動派”、不做“觀望者”,實現農村幼兒園的跨越發展。我園雖然已經通過了省示範園的驗收,但是我們不能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我們要乘着“解放思想、奮發進取”的大討論活動的春風,拉高標杆,提升辦園水平,把我園放在全市教育系統裏進行縱比、橫比,找差距,高定位,實現幼兒園跨越發展。與此同時充分發揮集團園的輻射作用、指導作用,推動我區學前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五、示範引領、對標先進尋突破——要爭當幹事創業的“主力軍”

擊鼓催徵正當時,奮楫揚帆開新篇。為着力打造一支“可信、可靠、樂為、敢為”的XX幼教主力軍,我園以“解放思想、分發進取”大討論活動為目標,以爭做“四有”好老師為引領,堅守教育初心、釋放教育情懷,自覺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人的崇高品格,始終把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立足崗位、多思多學,推動幼兒園各項工作科學、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每一位教職工做到以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對標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創新開展園本課程活動,提高各項工作成效。積極發揮省示範園引領輻射作用,助力XX學前教育內涵發展。

心中有榜樣,行動有力量。在前進路上,沒有思想的破冰,就沒有行動的突圍,XX二幼全體教職工將“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為指導,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愛崗敬業、真抓實幹,將學習成果落實在日常言行上、園所管理上、教育教學上,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用模範行動和人格力量彰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價值本身和精神風範,以教育工作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關於思想解放心得體會 篇二

在延令陳氏敦行堂祭祖暨續修宗譜頒譜慶典上的發言各位來賓、各位宗親:

大家上午好!

我是x字輩第xx世xxx,在xx世算不上學業有成、事業有成,讓我發言確實誠惶誠恐。

編修家譜是家族發展歷程中的大事,我知道修譜已有兩年有餘,編委會的長輩做了許多艱苦細緻的工作。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今天,我首先向編委會的前輩和倡議、關心、支持修譜工作的所有宗親致以崇高的敬意!

隨着歷史變遷、時代發展,我們敦行堂陳氏宗親流動性非常大,有些宗親可能已遷徙至千里、萬里之外了,編修家譜意義重大。

家譜具有傳承文明、正史補正、宣揚名人、聚宗睦族等作用。觀本族,一世祖請於朝而作家譜,宋高宗賜金錢譜,並命史官汪藻作序,令我非常感動。史臣汪藻承聖上之命在族譜序中寫到“家聲四鋭,赫赫播揚,世不乏人”使我等眾後生深受鼓舞。序文我不一一宣讀了,總之看完全文深有感悟。孫中山先生説過:“由於家族的團結,擴充到國家民族的大團結,這是中國人才有的良好的傳統觀念,應當加以發揚和利用。”

我想,也正是基於這種情懷,陳氏族人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祖祖輩輩將家譜的繕修工作延續到了今天,並以此來教育後代銘記祖先、不忘根源,厚德敦行凝聚親緣。繕譜、修譜、續譜,彰顯的正是不忘歷史、頌揚祖先、傳承族風、激勵後人的思想和精神。這與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凝聚人心、構建和諧社會是一脈相承的,可以説家族振興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基石。作為陳氏後輩和所有前輩一樣,我熱切期望全族宗親人同努力,把我們的家譜、家族發揚光大,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族人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動力。有宗親曾提議修建陳氏宗祠,我本人非常贊成,並願力盡所能予以支持。為了更好地推動今後宗祠修建、宗親聯繫及與其它堂號陳氏或其它姓氏宗族交流,建議本次會議就成立“敦行堂宗親聯席會祕書處”予以討論。希望各地敦行堂陳氏後裔在今後要加強聯繫、互相鼓勵、互相學習,為弘揚陳氏家族的優良族風不斷努力,為當地和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最後,衷心祝願家族繁榮富強,各位來賓、各位宗親倖福安康!謝謝!

2020解放思想個人心得體會 篇三

當前,進一步解放思想,對於深入解決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奮勇前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立足於社會實踐,在批判和繼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創立和發展的。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革命性、批判性本質的集中體現。眾所周知,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經歷了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這一過程既是批判吸收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歷史過程,也是發現和克服自身內在矛盾的辯證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恩格斯一貫堅持唯物辯證法的批判性,堅持解放思想,堅決反對鼓吹迷信和把具體理論絕對化的教條主義。正如馬克思所説:“恩格斯和我最初參加共產主義者祕密團體時的必要條件是:摒棄章程中一切助長迷信的東西。”可以説,解放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保持強大生命力的基本條件。

解放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精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而解放思想則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各個方面的精髓。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黨在理論上的每一個重大突破都是與解放思想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都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產物和重大成果,同時又進一步推動了思想的新解放。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是以解放思想為前提和基礎的,又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產物和理論結晶。

解放思想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大法寶。我們黨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説就是一部不斷解放思想的歷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如何推進中國的革命事業?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沒有在傳統文化的故紙堆裏尋找答案,也沒有照搬照抄俄國革命的經驗,而是解放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_結束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打破“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此後,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引領改革開放航船沿着正確方向破浪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中始終堅持解放思想,着力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繼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正是解放思想這一大法寶,使我們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而不斷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推動了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

為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奮力開創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新局面,市委決定在全市深入開展“十破十立”學習討論活動,貴陽農村商業銀行小河支行領導班子積極響應市委的決定,在本行開展“十破十立”學習討論活動,瞭解“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及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書記趙克志在省委十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精神。

2022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心得體會 篇四

“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活動,是區委、區政府根據當前形勢做出的重要決策與部署,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緊跟當前形勢,為全力打造“學在XX”教育強區,全面建設體育強區做出應有的貢獻,紮實推進局“1396”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解決思想這個“總開關”的問題,才能破舊立新,才能提振精神、謀求發展。興華國小做為主城區一所老校,教師年齡結構不均衡,思想意識形態較弱,通過本次大討論活動就是要打開腦子、邁開步子,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本次活動,有以下感受:

1、要勇於擔責,通過參加黨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思想上有新認識,行動上有新改觀,要努力創新理念,謀劃新思路、新辦法,不能遇到困難繞道走,碰到矛盾就退縮,要勇於擔責,不能僅僅是“過得去”,而必須是“過得硬”。

2、要強化學習,繼續把學習作為提高自身素質的第一途徑,加強學習,及時充電,潛心閲讀有關教育工作的各種書籍,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切實運用到學校的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和理論水平,帶領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共同在學習中進步,在進步中提升。

3、要主動作為,幹工作必須高標準、高起點、嚴要求。要麼不幹,幹則必成,把自已的身心全部融入到工作中,應對艱難任務不講困難、不找藉口,攻堅克難,勇往直前。

興華國小以本次大討論為契機,根據局“1396”工作思路,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師生綜合素質、提升學校內涵品質、凸顯學校辦學特色”為工作目標,在“雙減”教育背景下,努力實現提質騰飛。

一、對標“清華附小”深化辦學思想

辦學思想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興華國小將以清華附小為樣板,對標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讓“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開展辦學思想大討論,凝聚師生的智慧,使全校思想得到統一,讓辦學思想深入人心,為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二、發揮榜樣示範提升隊伍水平

充分發揮黨員、骨幹教師榜樣示範作用,在思想上當先鋒,在行動上當先鋒,以點帶面,整體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通過“興華教師大講堂”為青年教師搭建平台,“傳播經典、專家引領、資源共享、經驗分享”等多個板塊,採用“請進來、走出去、自主培訓”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隊伍專業提升。

三、探索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活動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要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重要目標,在課堂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勇於探索、改於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校本教學,探索“1+X”教學模式,研究校本課程與課後服務的有機結合,精心謀劃,打造書法、紙藤花、合唱等校本精品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多元發展。

四、根治紅色基因培養“雷鋒”少年

以“雷鋒爭章”為基礎,開展雷鋒特色活動,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和各節假日傳統文化活動,每月一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從國小黨史、識黨性,增強學生對黨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嚮往;創建勞動實踐場所資源,提高學生勞動素養,落實養成教育細則,培養興華“雷鋒”好少年。

興華國小將以本次大討論為契機,帶領全校師生,以飽滿的熱情,恪盡職守,勤奮工作,再創輝煌,為建設“教育強區”貢獻力量!

2022年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心得體會 篇五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各級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黨員、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開展的“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活動為契機,XX區第四幼兒園全體教職工堅定不移跟黨走,深刻展示解放思想促實幹、奮發進取爭一流的狀態,在大力推進學前教育優質發展之路上砥礪奮鬥、貢獻力量。

解放思想,在以愛育人中樹形象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做一名合格教師的先決條件。園所常態組織開展“強師德正師風”系列活動,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塑造一支知敬畏、守底線、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以愛育人,以德樹人,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讓每個孩子沐浴在愛與希望的陽光中。

解放思想,在勤於學習中提能力

面對教師隊伍建設的一次次新變化、新挑戰,我們迎難而上,技術調整優化培養機制,制定詳細的教師成長培養方案。通過入班診斷、分層教研等活動切實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高層次、寬視野、多領域地為未來發展明方向、開新局,實現“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隊伍”的工作願景。

解放思想,在勇於實踐中求創新

遵循教育規律,讓孩子們在最快樂的時期過最開心的生活,伴隨着精彩的教育活動。因此,“去國小化”才是幼兒園的正確打開方式,園所的教育活動圍繞遊戲來開展,讓孩子的興趣、性格、經驗、能力和習慣,都能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得到良好的成長,為孩子們國小學習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歸回幼兒教育的初衷。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從觀察、表達、想象、動手等能力着手,趣味化,活動化引導孩子吸收知識內容,其教育的任務是啟蒙,不是灌注散碎的簡單知識。以課程遊戲化理念為指導,引領逐步嘗試創新遊戲化課程,滿足幼兒探究自然和挑戰自我的需要,刺激幼兒與教師在課程中共同創造、共同成長。

解放思想,在善於思考中謀思路

“幼兒在什麼環境下活動,就在什麼環境下思考和感受。做好幼兒愛國教育的引路人。面對懵懂天真的孩子,就是一顆顆閃亮的紅星,教導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認識中國地圖,學唱國歌…這一切對於幼兒是人生開始的希望,充滿着沉甸甸的使命感。抓住開園後每週升國旗時,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抓住節日教育的契機,讓幼兒瞭解祖國的傳統文化。講發生在身邊的愛國事蹟,給幼兒們提供學習和感悟愛國情感的機會。除了做好幼兒的愛國主義教育,也肩負起對家長進行愛國主義宣傳的責任,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推薦適合幼兒年齡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利用故事、兒歌、繪畫等方式,鼓勵幼兒與家長積極參與,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濃濃的愛國之情,讓愛國之情在幼兒的心中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四幼人已站在蓄勢待發的新起點,將以快馬加鞭勇爭先的沖天幹勁,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只爭朝夕、克難奮進,為師生服好務,為園所盡好責,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關於解放思想心得體會 篇六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前,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他揭開了黨和國家發展的新篇章。從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當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促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獲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經驗,可以探知能夠繼續指導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向前推進的重要啟示。正是得益於這些基本經驗和啟示,加之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仍需要繼續努力,準確把握新的歷史時期的改革難點和重點,解放思想、深化探索,確保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

今天,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就共同回味一下過去,總結一下現在,再展望一下未來。

一、改革開放四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從1978年十一屆

三中全會召開到現在,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40年的發展歷程。

40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新情況、新變化,對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進行完善和調整,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回顧風雨兼程的四十年,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勵我們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向縱深方向發展,使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新時代的中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持續發力。

(一)中國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過去的40年裏,中國

經濟以平均9.5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同期世界經濟的2.9。

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9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82.71萬億元,人均gdp增長22.8倍,達到59660元,從世界低收入國家上升到中等收入國家。作為自2010年中國超過日本以來世界

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中國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比1978

年增長了13個百分點。從1978年到2017年,中國國家收入從

1132億元增加到17萬億元,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

200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8250美元。在過去的40年裏,中國

將農村貧困人口從7.7億減少到3046萬人。中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由消費、投資、出口拉動。與此同時,中國也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gdp(國內生產總值)。中國經濟在過去40年裏突飛猛進,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3677.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1萬億元。人均gdp呈指數增長。中國花了10年時間將人均gdp從1980年的468元提高到1990年

的1663元,而2017年的數字從兩年前的50251元提高到了59660元。第三產業的佔gdp比重的增加。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已經下降,在過去40年中下降了約20個百分點。相比之

下,同期第三產業的份額增加了一倍多,從1978年的24.6增

加到2017年的51.6。第二產業從47.7小幅下滑至約40。城市新增就業。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展,城市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從2000年的260萬個新增就業機會到2017年

的1351萬個。總能源的輸出。過去40年能源總產量顯著增加,

從1978年的6.277億噸標準煤增至2017年的35.9億噸。消費

品零售總額。中國消費品零售額從1978年的1559億元增長到

2017年的36.63萬億元。外匯儲備。到2017年底,中國的外匯

儲備已達到3.14萬億美元,而1978年的數字是1.67億美元。

對外貿易。中國的對外貿易額從1978年的206億美元增加到

2017年的41萬億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43元加速到2017年的36396元。

居民儲蓄存款。隨着居民儲蓄從1978年的211億元增加到2017

年的64.38萬億元,中國人的口袋越來越大。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不僅在經濟總量上得到極大提升,而且在經濟質量上有了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創新驅動發展,以創新、創造、創業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再升級。我國經濟發展中已經擁有更多的自主知識產權,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應用業態的領先國家,這幾年,

我國經歷了從“觸電”“觸網”到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巨大變化。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40年來,我國居民收入節節攀升,消費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扣除價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22.8倍,

年均實際增長8.5。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322元,扣除價

格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8倍,年均實際增長7.8。40年

間,我國居民用31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跨萬元大關,用5年時

間實現人均收入跨2萬元大關,目前正向人均收入3萬元大關邁進。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8-1991年:人民生活穩步解決温飽。隨着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的推行,以及城市地區一系列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措施的出台,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較改革開放初期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1991年的1701元,年均實際增長6.0;

人均消費支出從1978年的311元增長到1991年的1454元,年

均實際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的134元

增加到1991年的709元,年均實際增長9.3;

人均消費支出從

1978年的116元增加到1991年的620元,年均實際增長7.5。第二階段,1992-2000年:人民生活實現總體小康。1992

年,以鄧小平南巡講話為標誌,改革進入了整體配套、重點突破和全面攻堅的新階段。在這一時期,各地非公有制經濟迅速

發展,城鎮就業崗位明顯增加,城鎮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92年的2027元增長到2000年的6256

元,年均實際增長6.7;

人均消費支出從1992年的1672元增

長到2000年的5027元,年均實際增長6.0。

與此同時,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為商品流通特別是農副產品交換提供了便利條件,農產品價格的提高也為農民增收帶來實惠。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92年的784元增長到

2000年的2282元,年均實際增長4.9;

人均消費支出從1992

年的659元增長到2000年的1714元,年均實際增長4.5。第三階段,2001-現在:人民生活邁向全面小康。進入新世

紀,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各級政府切實落實各項增收措施,企業利潤分配更多向居民傾斜,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城鎮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1年的6824元增長到2017年的36396元,年均實

際增長8.5;

人均消費支出從2001年的5350元增長到2017年

的24445元,年均實際增長7.4。

同期,國家先後出台了減免農業税、實行糧食直接補貼等一系列惠農舉措,大大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民的錢袋子更加殷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1年的2407元

增長到2017年的13432元,年均實際增長8.0;

人均消費支出

從2001年的1803元增長到2017年的10955元,年均實際增長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和方針政策,把提高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全面實施,促進重點羣體收入增長措施持續發力,鼓勵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等各類政策深入推進,各地扶貧綜合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政策措施持續落地生根,對居民收入的增加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時期,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會更加紮實地邁進。

在四十年的砥礪奮進中,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從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發展。當今社會的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變化,顯示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並且實現了由做大到做好,再到分配好的重大轉變。我國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更加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不斷打造出具有本國核心競爭力的高科技產品。

(三)科技進步程度得到新提高。1978年,黨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在大會上作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我國經濟實力大幅提升,在一系列強有力科技政策及措施保障下,我國作為科技活動主

體的研發活動投入持續增加,研發隊伍不斷壯大,研發經費規模持續擴大,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屢創新高,科研基礎條件大為改善,我國已成為世界科技投入大國。

一是科學論文成果豐碩。科學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代表了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學論文產出實現快速增長。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論文49.4

萬篇,是1990年的5.5倍;

國外三大檢索工具《科學論文索引

(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會議錄索引(cpci)》分別收錄我國科研論文32.4萬篇、22.7萬篇和8.6萬篇,數量分別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論文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根據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論文被引用情況,2017年中國科學論文被引用次數已超過德國、英國,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二是專利實現量質齊升。2017年,我國專利申請數為369.8

萬件,是1991年的74倍,1992-2017年年均增長18.0;

我國

專利授權數為183.6萬件,是1991年的75倍,年均增長18.1。在專利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專利質量也得到同步提升。以最能體現創新水平的發明專利為例,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數達138.2萬件,佔專利申請數比重為37.4,比1991年提高

14.6個百分點;

平均每億元研發經費產生境內發明專利申請70件,比1991年提高19件,專利產出效率得到提高。

三是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經過40年快速發展,我國已

成為世界知識產權產出大國。截至2017年底,我國發明專利申

請量已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

當年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躍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我國受理商標註冊申請574.8萬件,註冊量居世界第一;

著作權年登記量

突破274.8萬件,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到200.2

萬件和74.5萬件。國家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先後出台《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多項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保護機制,加強執法力度。截至2017年

底,我國已設立3個知識產權法院和一批知識產權法庭,建立

了19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76個維權援助中心,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到持續提高。

四是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高度重視基礎研究,2017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975.5億元,是1995年的54倍,

1996-2017年年均增長19.9。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支持下,我國基礎研究在量子科學、鐵基超導、外爾費米子、暗物質粒子探測衞星、cips幹細胞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屠呦呦研究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王貽芳研究員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潘建偉團隊的多自由度量子隱形傳態研究位列2015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突破榜首。

五是高技術領域成就斐然。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等的支持下,我國高技術領域碩果頻傳。神舟載人飛船與天宮空間實驗室實現平穩交會對接;

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衞星、合成孔徑雷達衞星、北斗導航衞星等成功發射運轉;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鬥號無人潛水器創造新的最大深潛紀錄;

自主研發超算系統“神威·太湖之光”居世界之冠;

趕超國際水平的第四代隱形戰鬥機和大型水面艦艇相繼服役。國產大飛機、高速鐵路、三代核電、新能源汽車等部分戰略必爭領域搶佔了制高點,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不斷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謀劃,加強組織,優化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總體佈局。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已經與世界前沿的水平接近或持平,有的甚至領先。在材料學、計算機、通信、製造業等方面,已經領先於世界水平。我國自行製造的航母、無人機、隱形戰機等,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再也不能被忽視的發展中國家。

(四)羣眾的幸福指數全面提升。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得到了極大繁榮和發展,人民精神生活日益豐富和充實,國家軟實力得到極大提升,中國的聲音逐漸在世界舞台上綻放光彩。同時,國家不斷加大對教育、醫療的投入,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新的醫療政策開始實施,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等則徹底改變了農村落後的面貌。四十年來,我國在教育、醫療、新農村建設、和諧社

會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數不勝數,實現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攀升。這裏我們説幾個詞大家和大家共同回味一下:

一是票證制度。現在,當年輕人在超市選購琳琅滿目的商品時,已經越來越少的人會知道。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的20世紀

50年代,農業基礎落後,糧食等關係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國家於1953年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實行了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即實行統購統銷,人們要憑票證來限量購買糧食、油、布、煤、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什麼樣的商品就用相應的票證去購買,對號入座,缺一不可。一些當時的貴重物品,如電器、自行車、手錶,更是一票難求。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工業和農業迅速發展,糧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豐富。80年代初,禽蛋蔬菜價格逐漸放開,一些工業品也逐步達到了供需平衡。於是從1984年開始,以布票為首的各種票證逐漸離開流通領域。到

1992年,隨着中國最後的一種票證——糧票被取消後,票證最

終結束了它長達40年之久的特殊身份,老百姓從此告別了票證所代表的物質匱乏時代。

二是藍色海洋。改革開放前的中國,人們買衣服要憑布票,色彩和樣式單調。映入眼簾的,千篇一律的是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是那個年代的金科玉律。稍微顏色亮麗一點的衣服根本沒人敢穿,一不小心就會引來指責。當時百姓生活

水平有限,衣服的數量也很少。用當時的話講,叫“艱苦樸素”,説到底還是供應緊張。改革開放後,一些西方的服飾進入中國並且形成了一種社會潮流。20世紀80年代初,戴蛤蟆鏡、穿喇叭褲成了一種大街小巷的時尚。隨後,“港褲”“燕尾服”等各種新潮的服裝相繼湧現。(1979年3月,法國時裝設計大師皮爾·卡丹應邀來華,他是第一位來華的國際級服裝大師。他率領12個外國服裝模特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了一場法國時裝表演。當年的中國,湧動街頭的還是一片“藍色的海洋”。服裝表演會的入場券被嚴格控制,只限於外貿界與服裝界的官員和技術人員“內部觀摩”。皮爾·卡丹回憶説:“第一次去中國時,我到了許多地方。我是第一個讓中國人瞭解什麼叫時尚的西方人。我很像馬可·波羅,因為我們都具有冒險精神。”皮爾·卡丹帶來了“時裝”和“品牌”的概念,講究穿衣服要穿“牌子貨”。皮爾·卡丹也成了中國“時尚”的啟蒙者,一波比一波繁華的時裝潮流、一個比一個華麗的奢侈品牌就前赴後繼地來了。)40年來,人們的生活向小康過渡,思想觀念更為開放。人們的服飾在急速變化,穿衣打扮講求個性和多變,很難用一種款式或色彩來概括時尚潮流,強調個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為一種時尚。

三是車。40年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購買自行車要憑票,每年一個單位最多能分到十幾張購車票,能有幸分到票的人自然不多。當時人

們上下班的交通工具,除了公交車外,絕大多數都騎自行車或步行。永久、鳳凰、飛鴿等品牌的自行車開始風靡中國。那時,有一輛自行車的感覺不亞於現在有輛轎車,騎“永久”就像開奔馳一樣有面子,而一輛“鳳凰”就像現在有一輛寶馬一樣。20世紀80年代,摩托車開始逐步成為人們的新寵。(1984年,珠江電影製片廠的喜劇電影《雅馬哈魚檔》熱播全國。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喜愛上了摩托車。當時一些大商店,都有摩托車賣,雖然都是雅馬哈、本田、鈴木等進口車,價格比較昂貴,但一般市民也開始光顧了。)1994年,國務院公佈了第一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其中説:“國家鼓勵個人購買汽車”。從此,中國有了第一批車迷。合資生產的桑塔納、捷達、富康;

引進技術生產的天津夏利、長安奧拓以及易貨貿易進口的小型車,私人購買量在北京以及深圳、廣州、温州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日益增多。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老百姓對於轎車被壓抑多年的需求急劇釋放。現在,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把轎車當作自己的生活、出行、謀生的現代化工具。

四是四大件。四大件,又名“三轉一響”,是指收音機、自行車、縫紉機及手錶。這幾乎是一個家境非常好的人才能夠擁有的奢侈品。這“四大件”會讓上了年歲的人如數家珍,在其頭腦中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一塊手錶曾經就是她的嫁粧,而一輛嶄新的“飛鴿”或“永久”也許使他當上了新郎。進入

20世紀80年代,四大件是指:黑白電視、電冰箱、洗衣機、錄

音機。最近的10年,中國家電產業厚積薄發,開啟了全面超越外資品牌的征程。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家電智能化過程中,中國家電企業明顯走在全球產業的前列。2008年國內家電銷售金額為4345億元,10年後的2017年銷售金額幾乎翻了一番,達

到8120億元。現在使人很難從中選擇出哪種商品與你息息相關,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大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並不斷髮展的。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找到的適合社會主義中國發展的道路選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性創造。

二、改革開放四十年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説,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新時期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40年的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是體現在它推動我國實現或正在實現的五個方面的重大轉變。

(一)改革開放推動了以階級鬥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轉變。十年“文革”結束後,我國雖然進行了初步的撥亂反正,恢復並穩定了國家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左”的影響依

舊強大。“兩個凡是”和“以階級鬥爭為綱”仍然佔據政治和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國家的發展進步仍然受到禁錮。1978年5月開展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從思想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號召人們徹底打破思想枷鎖,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基礎上,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正是由於有了這個轉變,才可能改變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改變封閉半封閉的狀況,進而迎來整個國家的發展進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作為改革開放的思想內核,為我國的發展進步提供了不竭的思想理論活力源泉。

(二)改革開放推動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今天,我們已經徹底告別了由國家計劃統配社會資源的時代,市場繁榮、產品豐富。絕大多數人認為,遵循價值規律、由市場來配置資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實際上,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極為不易,是改革開放曾經走過的最艱難的歷程,也是到目前為止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改革就在農村和局部地區鋪開,農村生產力迅速得到解放,農產品日漸豐富,但城市經濟因延續計劃管理體制未見大的起色。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

大突破。此後,經過不懈探索,1992年黨的十四大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框架的5個主要環節: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

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

建立以間接手段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

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收入分配製度,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之後10年的改革開放,就是以這

5項工作為中心,推動了我國的發展進步。之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任務。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後,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歷史性地明確了,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無疑,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偉大創舉,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經濟基礎。

(三)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從閉關鎖國轉向全方位開放。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各項工作中長期存在一種“左”的偏見,盲目自信,唯我獨尊,排斥國外好的做法和經驗,使我國經濟管理、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等很多方面嚴重落後於發達國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新時期。1979年初,國務院決定設立蛇口工業區。同年7月,中央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對外經濟活動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1980年,全國人

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按照市場取向進行改革探索。1984年,國務院決定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進一步對外開放。1985年,中央決定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福建廈漳泉三角地區開闢沿海經濟開放區。1988年海南成為經濟特區。1990年中央推進形成了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江流域開放帶。這一階段的對外開放,引進了大量國外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使國內商品市場豐富和繁榮起來,使市場因素在整個經濟中的比重大幅上升,有力衝擊了計劃經濟的樊籬,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之後,對外開放步伐進一步擴大,由沿海地區迅速向內陸腹地拓展。2001年底,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階段。黨的十六大以後,我國吸收利用外資從彌補“雙缺口”為主轉向優化資本配置、促進技術進步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善轉變,利用外資實現新發展,規模和質量全面提升。在2011年度全球排名就上升至

第二位,並連續20餘年位居發展中國家首位。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不僅僅在侷限於引進來,更拓展到了走出去的高度,“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亞投行的設立、g20峯會的召開都表明,中國在國際經貿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全球經濟衰退,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中國已經逐漸成為全球化的領軍者、推動者,這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改革推動了開放,開放也在倒逼改革。以加入

世界貿易組織為例,為使國內經濟制度與國際貿易規則接軌,中央政府部門清理各種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政

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規19萬多件,使涉外經濟法律法規與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相一致。一些長期難以突破的頑疾在這個過程中被順利克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而得到進一步完善,經濟社會迸發出更大活力。

(四)改革開放推動國家從人治走向法治。我國有着數千年的封建歷史傳統。堅定走依法治國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巨大的歷史進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時,鄧小平同志就在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後,依法治國的要求更加迫切,因為市場經濟必須是法治經濟。正是順應這一歷史發展潮流,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鄭重地提了出來,並把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提法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極其鮮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3月,全國人大對憲法進行了修改,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2年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

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能夠從根本上杜絕“文革”那樣的政治混亂,進而保障經濟社會在穩定的環境下順利發展。法治還是現代市場經濟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場主體的微觀交易行為,比如商業談判、簽訂契約、解決糾紛等,無不需要法治的規範。市場交易遵循成熟的法律制度,糾紛能在良善的司法體系中獲得合理解決,市場主體就會產生穩定的預期,就會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場經濟的活力就會進一步釋放。改革開放推動我國全面走向法治社會,必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非常繁重而艱鉅,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重大部署,強調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推動。

(五)改革開放推動我國人民生活從貧窮落後轉向小康。改革開放改變了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狀況,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解放,社會財富迅速增長,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改革40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呈現出大幅度增長態勢。居民消費結構從温飽型向小康型轉變,人民生活從滿足於吃飽穿

暖轉變到更加註重個性和享受的多層次消費。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

年,“人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0

歲,人均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文盲率從1982年的22.8

下降到目前的4.1,每年有數百萬高等院校畢業生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

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將一步步變為現實,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羣眾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為我國的發展進步帶來了無窮的活力。

三、以習近平改革思想為指引繼續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推動中國高速發展40年,創造出震驚世界的發展奇蹟。黨的十八大之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改革開放大旗,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推進改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改革,推動新一輪改革大潮澎湃湧起。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召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行總體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加以推進和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改革開放邁上了新的台階。習近平改革思想,就是在這樣的改革實踐中孕育形成和不斷豐富發展的,它既是改革的重要經驗總結,也是改革的重大理論創新,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武器。習近平改革思想,涉及改革開放的

歷史地位、前進方向、基本原則、總體格局、實施重點以及方法論等等,是一個層次分明、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科學回答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理論。

(一)狠抓落實,持續提升羣眾的改革獲得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眾帶來更多獲得感。”人民羣眾是中國共產黨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從羣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把民生疾苦放在心頭,把改革發展責任扛在肩上,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推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歷史性變化的實踐要求,着力解決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更高水平上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就要以習近平改革思想為指導,圍繞人民羣眾的改革獲得感,狠抓落實、真抓實幹,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匯聚起磅礴的改革民心民力。

(二)駕馭風險,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

指出:“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我們必須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今後,我們要牢牢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築牢防範風險的人心根基。要不斷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矛盾,勇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三)盯住重點,正確處理政府市場關係。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輝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重視和善於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要在保證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場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關鍵在政府。今後要進一步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凡屬市場能解決的,政府要簡政放權、鬆綁支持,不要干預;

凡屬市場不能有效解決的,政府應當主動補位,該管的要堅決管、管到位、管出水平。只有抓住處理好政府和市

場關係這個重點,實現“兩隻手”優勢互補、協同發力,才能確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良性運轉,進而確保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利推進,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四)牢記使命,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黨員幹部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抓改革的責任,通過一系列決策部署和制度設計,不斷壓實黨員幹部肩上深化全面改革的擔子。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保障和調動黨員幹部的改革積極性,特別是今年5月,中央專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確立了明確的導向,強調要為改革創新和奮發有為的領導幹部解除後顧之憂,必將進一步激發和調動黨員幹部的改革積極性主動性。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的政治擔當,滿懷激情地投入到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在其位、謀其政、幹其事、求其效,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勇立潮頭的歷史擔當,努力改革創新、攻堅克難、鋭意進取,努力作出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無愧歷史的業績。

同志們,回望改革開放40年偉大征程,中國收穫的最珍貴的啟示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

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我們堅信在習近平改革思想指導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改革開放一定能夠劈波斬浪,不斷贏得新的成功、取得新的勝利。

2022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大討論心得體會 篇七

解放思想的中心,我認為是開拓創新,思想的不斷解放,推動認識的不斷深化,從而促進境界的不斷拓寬。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思想一直是行動的先導。不僅要學政治理論,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更為關鍵的是還要學習業務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將思想與行動統一起來。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認識,隨着不斷髮展的客觀實際變化而變化,敢於實踐、勇於探索,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作為桃源國小建設和發展的引領者、參與者和實踐者,要站在一個高起點、高規格、高標準的全新平台上,深刻地感受着幸福感、壓力感和動力感的同時存在。我認為應將學習到的精神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上來,聯繫目前的學校管理實際工作,我覺得解放思想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校長應該要求教師必須做到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按月召開學校政治會議,要求教師做好師德學習筆記。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學生只有具備完善的人格,勇於面對壓力,才能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我們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二、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我認為必須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更應該不斷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愛和關心,需要教師像父母一樣在生活上關懷備至。當然,愛生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活動。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着想,體諒他們的難處與痛苦。教師首先應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其次教師要以心換心,與他們溝通情感,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三、要勤於學習,應時刻不忘學習,正所謂“學海無涯”,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利用休息時間、利用工作之餘,切實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其次要會學習,要有方法,學習要有針對性,更要有時效性,切實做到學以致用;最後要堅持學,持之以恆,不浮躁,在學習中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幹。時時關注國家新的政策方針,刻苦鑽研自己的業務知識,以及科技、管理、哲學、歷史等各方面的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以豐富的理論知識武裝頭腦。在學習中要向領導學,還要虛心向身邊的同志、羣眾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深刻思想,更新工作觀念,從而創新工作思路,適應新時期工作的需要。

四、要善於思考“學而不思則罔”,一個人僅僅學習而不思考,那將等於什麼也沒有學到。思考是一種能力,要根據掌握的第一手資料,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加工,去粕留精,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在工作中不會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這時要正確認清形勢,把握好大局,妥善處理好矛盾。與同事、學生相處一定要注意溝通方式和方法不能一成不變,要開動腦筋,想他們所想。要充分運用所學的知識和工作經驗,根據崗位工作職責,積極思考如何創新工作,打開工的新局面。

五、要勇於擔當沒有思想的破冰,就沒有行動的突圍,我們將組織全體黨員教師進行解放思想大討論,深入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在對比差距中深刻反思,不斷進步。每位教師結合自身實際,樹立學習標杆,查找差距,深入反思,面對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教育發展,應當扮演什麼角色、擔當什麼責任、體現什麼作為、作出什麼貢獻。根據查擺的情況,將反思化為行動,從尋找標杆上升為創立標杆,在比理念、比干勁、比作為、比服務、比作風、比績效中突破瓶頸,實現飛躍。

六、要敢於轉變。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學生,面臨着各種考驗,通過學習,認真總結,積極主動解決認識上的問題,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做到廉潔自律,自覺抵制住各種誘惑。同時,在工作中要能夠放下身段,破除舊觀念,經常深入到學生中去,與學生拉近距離,熱情周到地為他們做好服務。要從思想上、行動上解放自己,敢於低頭服務。

“事在人為,幹才有助。任何美好都是靠人幹出來的。實現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同樣沒有捷徑,唯有奮鬥實幹。”要以解放思想為核心,一切從實際出發,鋭意改革,吐故納新,以新思想,高要求,認準目標,全力奔跑。腳踏實地,努力前行,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培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決落實“雙減”工作會議精神,聚焦教師隊伍建設以及精細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挖潛力、準着力、提實力,謀實事、求實效,辦好特色課程。幹字當頭,以實際行動詮釋“桃源之幹”,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6lprg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