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多篇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1

終於讀到了周國平的《周國平論教育》一書,一口氣讀完感概頗多。近幾年,讀了不少批評現行教育的書,因為大多是就教育論教育,不能觸及教育的根本,因而其深度往往不夠。周國平作為當代著名的哲學家,以其對人生人性問題的深入思考,頗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有關他的對教育問題的論述,散見各個論著當中,陸陸續續讀了不少,這次集中讀其論述,感覺其對中國目前教育現狀的把脈十分準確,觀點獨到令人信服。

周國平認為,今日的教育有三大弊病:一是急功近利;二是應試教育;三是教育腐敗。對此頗有同感。就周國平提出的三大弊病來看,中國目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人性的摧殘:幼兒園的孩子,早早地教認字算算術,因為國小入學時要考;從孩子會走就要上各種興趣班,因為怕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上興趣班就奔着級別證書,直到把孩子的興趣全部扼殺掉;上國小後,不但興趣班照上,還要加上各種競賽班,因為國中入學時要用;好不容易上了高中,大學聯考的競爭又來到了眼前,在現時的中國高中生活是活殺人的,一本本資料,一張張卷子,一個個標準答案,直到把學生變成考試機器,把學生僅有一點點靈氣剔除乾淨方才罷休;終於考上了大學,大學又變成了職業培訓場,直奔就業掙錢。孩子們從小到大,一路奔忙,似乎就為了一個好位置好職業好掙錢。人之為人的美好和幸福,在中國孩子身上都看不到了,沒了美好的童年,沒了有趣的少年,沒了個性的青春,中國的孩子們除了分數和升學一無所有。

周國平贊成“教育即生長”的觀點,認為除了生長別無目的。興趣、好奇心、仁愛、善良等人生最美好的東西,是孩子們天生就有的,教育就要創造出好的環境,使得這些優秀的品質在孩子身上生髮成長。教育歷來對天才的成長都是一種阻礙,它束縛人們的思維和創新,真正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最偉大的天才都不是學校教出來的,而是自我教育出來的。今天中國教育的失敗就在於直奔教育目的,是地地道道的缺少靈魂的教育,是十足的不尊重生命的教育,因而,中國當代出不了大家大師,獲得不了諾貝爾獎更是情理在之中的。

當然,周國平也給出了現行教育的出路,就是要學校應該有的三種教育:生命教育,智力教育,靈魂教育。他特別強調,智力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好奇心、純粹的興趣和非功利的探索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和享受智性快樂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不僅僅是培養職業技能。他提出學生要向大師和經典學習,讓智慧的陽光照耀學生的心田,讓自己首先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然後自然會走向成功。

我想,當一種思想從人之為人的角度出發,充分挖掘人性深處光輝的時候,才是真正的哲人思想,應該説,周國平的認識有這個高度,因而深刻令人信服。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2

?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整個封面黑色的主體,周國平老師的眼睛純淨,深邃,還有一些淡淡的憂傷,彰顯着內心思想的深沉、寧靜和純粹,對現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封面上映入眼簾的是這樣一行字:“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戀,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

周國平認為:教育的真正靈魂,在於“守護人性”。守護人性,並由此贏得人生的幸福與優秀。我認為這就是周國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貫穿本書每個章節的主線。

“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這是周國平先生最欣賞的第一條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長”它言簡意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説,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面的東西例如知識灌輸進一個容器。

尊重天性、發揮潛能、潛移默化、因勢利導……我們教育中的許多原則和這一箴言不無關係。

在中國這個唯分數論的教育現狀實際中,對分數的追求是學生、家長、老師的共同認知,學生被天天的考試壓得透不過氣,老師也是天天絞盡腦汁為學生找習題和講解,家長天天回家就問分數。

學生、家長、老師從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麼,什麼是幸福,幸福難道就是這樣嗎,學生沒有了個性的發展,老師沒有了特色,家長沒有了自由。

“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兒童期是一個人身心生長的重要階段,兒童期自有其內在的品質和意義,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

但是在今天的為大學聯考論,唯分數決天下的時代,很多家長信奉“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為了贏得未來那不確定的所謂幸福,讓孩子們在童年就失去了快樂,提前進入了廝殺競爭的階段。

不應為這樣,這個班,那個班生意如此紅火,天價的幼兒園會也應聲而出。我不敢説現在的教育是在壓制個性的張揚,是在壓制人性,但是現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儘管我們在不斷改革,但是還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們的教育也如周先生所説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

“人性是由無數世代苦心積累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廟堂珍寶”(尼采語),守護這一份珍寶,為之增添新的寶藏,是人類一切文化事業的終極使命,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3

在本書的第一節,周國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認可的有關教育的7條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應該具有很強大的生命力和學習價值。反覆思考,確實讓人有一種觸動心靈只感覺,它們是:

1、教育即生長,生長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

此論點由盧梭提出,杜威進一步闡述,教育即生長,道出了教育的本義,就是要使每一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外在的東西,灌輸進一個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價值,每一個天性得到健康生長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真正目的就應該是促進一個人的健康生長,而不是用一個模子製造大量的儀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實是一種拔苗助長的劣習,最終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我們應該放慢自己的腳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讓孩子慢慢的成長,慢慢的長大。你會發現孩子們會給你很多的驚喜!

2、兒童不是尚未長大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

我們最常説的一句話是:“長大了怎麼怎麼,為了將來不後悔,你應該怎麼怎麼樣”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孩子長大後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視了孩子成長的過程和當下意義。

書中寫道:人生的各個階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價值,沒有一個階段是為另一個階段準備。尤其是兒童期,原是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應該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光,教育所能給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的、有意義的童年,以此給他們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礎。而今天,大人們紛紛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驅趕他們在名利場上拼搏。我擔心,在他們未來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後,同年被野蠻剝奪的惡果不知以怎樣的方式現象出來。

儘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留給孩子一些除了學習意外地記憶,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給孩子慢慢長大、享受成長的機會,對每一個人健康生活的構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脱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

這句話是西塞羅的名言。蒙田也説過:學習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豐富自己。孔子語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也是這個道理。教育就是應該促進內在自由、產生優秀的靈魂和頭腦創造條件。

我看後感覺很慚愧因為我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好好學習,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看來,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

這句話出自盧梭之口,聽來似乎荒謬。如果説教育即生長,教育的使命就是為生長提供最好的環境。什麼事最好的環境?不外乎自由時間和好的老師。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就是閒暇的意思,希臘人認為:學生必須有充足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的發展其心智能力。

説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就精神能力的生長而言更是如此。老師講的再好,説的再多,如果學習不學習,一切都是白費,所以老師的任務不是講課多麼好,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5、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這句話似乎平時聽到過,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現是在愛因斯坦的文章裏。其實有時候想一想還真是這樣,我們在學校了學習的東西,似乎大都沒有了印象,就連大學裏學習的知識,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也沒有太大的作用。而對我們有用的都是內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學習得到的,而是本來就是我們的。也許就像書上所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課堂上所學習的一切,必須內化為自己一部分才有實際意義,否則一切都會還給學校,沒有實際意義。

6、大學應該是大師雲集的地方,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

對於大學的含義,我不願意多説什麼,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師支持着,沒有名師,也無所謂名校了。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4

很早以前聽過周國平的名字,但一直也沒有靜下心來細細的讀過他的書。無意中在圖書室發現它,如獲至寶。書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守護人性,這是一個父親的教育情懷,一個哲學家對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終極使命。

有位智者曾經説過:“經濟決定今天,政治決定明天,教育決定未來。”何為教育?教育究竟為何?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則是什麼?作者的提問,正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已經思考、正在思考的問題。“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教育即生長,而不是灌輸,哲學家用很樸素的話語道出教育的真諦。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給孩子一個幸福而有意義的童年,現實中是老師、家長、各級領導關注分數大於關注一切,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標強加給孩子。人性中最初的守護變得面目全非。我們春節走親訪友時遇到孩子,問得最多的應該是:期末考試得多少分?作業寫完了嗎?很少有人會問孩子:這個假期你快樂嗎?這個假期你讀幾本書?有一所高中學校,每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無數,據説考上北師大的學生都算差生,很多家長把孩子託關係走後門往學校裏送,他們靠的是全封閉管理,每月學生只能休息一天。那所學校的校長和周國平教授説:歷史將會證明,我是一個罪人。

中國現行教育的弊端很多,教育體制問題要靠政府痛下決心解決。但在現行體制下,在國小階段,老師也擁有相對的自由,可以為自己的學生儘可能創造好的小環境,這要求我們做老師的要站得足夠高,對於現實體制的弊端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對教育的理念有足夠正確的理解。周國平教授説: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我們在回憶自己的人生歲月時,腦中一定會有許多值得感念的老師。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不是這位教師的專業知識,而是他的觸及我們靈魂深處的語言或行為。

人生的價值,可用兩個詞來代表,一是幸福,二是優秀。優秀,就是人之為人的精神稟賦發育良好,成為人性意義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優秀為前提的。由此可見,二者皆取決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於此。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5

周國平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哲學家。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學思想贏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讀者們大都能從他的文字中得到啟迪和智慧。《周國平論教育》是作者第一本系統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隨筆。作者思考教育問題,是從其哲學專業背景出發的。他在哲學上做的工作,大多是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過,人生問題和教育問題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就是教育上最應該讓學生得到的東西。這構成了作者思考教育問題的基本立足點。

在書中,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籲我們的教育迴歸常識,回到教育之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來。他認為教育的使命就在於人性的健康生長和全面發展,就在於讓人成為人性意義上的正真的人,並幸福地生活着。

在書中的第一輯,作者把他最欣賞的教育理念列舉出來,共七點,稱之為教育的七條箴言。它們具有箴言的特徵:直指事物的本質,既簡明如神諭,又樸素如常識。第一條箴言: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第二條箴言: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第三條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擺脱現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實。第四條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第五條箴言:忘記了課堂上所學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第六條箴言:大學應是大師雲集之地,讓青年在大師的薰陶下生長。第七條箴言:教師應該把學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懂得了“教育即生長”的道理,我們也就清楚了教育應該做什麼事。比如説,智育是要發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輸知識;德育是要鼓勵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輸規範;美育是要培育豐富的靈魂,而不是灌輸技藝。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第二輯《閲讀與素質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個愛好,或者説是癖好,那就是閲讀,通過閲讀積累知識、生成智慧、涵養品性,閲讀對一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作者認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閲讀經典。作者寫道:“一個人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可以稱作讀者的(同樣,並不是隨便讀點什麼就是閲讀)。在我看來,一個真正的讀者應該具備以下特徵:第一,養成了讀書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讀書趣味;第三,有較高的讀書品位。”

這些,引起了我的深思。作為傳承人類文明的教師,有必要博覽羣書,汲取精華,並在此基礎上言傳身教,促使學生也養成讀書的習慣,積澱豐厚的文學底藴,從而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6

書是精神文化、思想意識構建的世界。徜徉在書的海洋中,不僅是對靈魂與思想的充實,更是對精神與思維的拓展。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從書籍中汲取養料,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我利用暑期空閒,品讀周國平的《守護人性》,讓我獲益良多。

周國平不是教育者,更不是教育家,作為一名哲學工作者,卻能結合自己的哲學領域,能聯繫當前的社會教育體系,思考教育方面的問題,並有所成就。這對我們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件幸事,更是一種鞭笞。身處在教育第一線教師們,很多隻有教育改革之心念,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問題時常常不敢出聲,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當然,教育的改革不是幾個人花幾年時間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艱鉅的大工程,需要更多的人來發現我國教育的痼疾,集力慢慢改變我國的教育現狀。相比周國平,我們有些苟且,面對種.種教育痼疾,卻無力去做些什麼。

周國平的《守護人性》,大膽寫出二十一世紀教育的弊端和種.種無奈。我們一面説減負,一面還在為了分數做掙扎,不僅累了孩子、苦了家長,更為難了老師。想象下一個國小生每天要參加至少三個補習班,完成數小時才能寫完的作業,考試考不好老師不滿意,父母也責怪,這樣的教育有意義嗎?還有人性可言嗎?不以成績論排名,不以分數定輸贏,能力遠遠比學歷更重要的境界。這樣教育才是一種理想的事業,教師才能夠把握未來的教育方向,預知未來教育發展的特點,才能讓中國的教育看到曙光,讓教育改革站得更高、望得更遠。

?守護人性》這本書從不同角度,用樸實而哲理的語言告訴我“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尊重人性。通讀全書,我為書中的哲理吸引,也受益匪淺。今後我會用真誠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情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作為教師,我的理想就是站在講台上散發我的青春活力,我的愛是激發學生奮發成才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我的情則是為了實現孩子那充滿幻想的未來。我一直正確對待教師責任,我秉承“傳道、授業、解惑”,不僅傳授學生知識,更教學生做人道理。我因材施教,誨人不倦,讓學生個性張揚、激情勃發。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去擦亮學生期待的目光,我用書中那些質樸的哲理去點燃學生的希望。

“吾日三醒吾身”,在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同時不斷完善自己,以此獲得學生的高度信任,成為學生心中最親近的人,這樣才能真正把“守護人性”刻在學生心坎上。學生如花,是花終會開。老師就是那縷春風,靜聽花開的聲音。讀完《守護人性》,我發現我更加愛上了這三尺講台,也愛上了學生們的淳樸。我在心底裏默默承諾,今生不為別的,就為這些天真無邪的學生,我也要把教師這份工作做好。

周國平談教育心得體會篇7

最近,我一直在讀《周國平論教育》。在這本書的第53頁,周國平老師認為衡量一本書的價值的標準是:“讀了它之後,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寫點什麼,哪怕想寫的東西與它似乎全然無關。”這句話真精闢,一語中的。專家就是不一樣,隨便一句話就這麼深刻。

近段時間,我就一直在思忖着想寫點什麼,可是終日忙忙碌碌,總是不得空閒。明天又是週五了, 此刻,我停下手頭的一切工作,集中精力梳理連日來反覆在心間激盪的一些感受。

對於這位著名的哲學家在第四輯“哲學與語文教學”裏面所談的“如果我是語文教師”感觸頗深,裏面的幾個觀點引起了我的強烈共鳴。因此,我幾次回過頭來,將第111頁至第112頁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周國平老師在“如果我是語文教師”這一小節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地提出了“如果我是中學語文教師,我會怎麼教學生?”這個話題。緊接着,周老師憑藉自己的切身經驗談了一些感受。然後談到了語文水平無非就是這兩樣東西,一是閲讀的興趣和能力,二是寫作的興趣和能力。結合我自身的教育人生經驗,一直以來,我也是這樣培養學生的。首先是因為我本人及其喜歡閲讀和寫作,其次是因為非師範院校畢業的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也是得益於閲讀和寫作。

另外,我還將第二輯“閲讀與素質教育”裏面的“閲讀經典與素質教育”,即《周國平論教育》這本書的第26頁,用心品讀了幾遍。

周國平老師認為閲讀經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教育途徑。在這一輯的扉頁,周國平老師説“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裏,讓他們瞭解、熟悉、領悟存在於其中的傳統,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在我看來,不可能有比這更名副其實也更有效的素質教育了。”

周國平老師用平實的語言從智育、美育和德育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了經典著作是極好的教材。他説,若能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走近經典,閲讀經典,乃至迷上經典必將終身受益。

我是國小老師,結合周國平老師所談的以上觀點,再聯繫當下所處的教育現狀,我認為有必要引導國小生閲讀經典童話。因為經典是一盞心燈,不僅照亮孩子的童年,還會照亮孩子的一生!每個兒童都是一部童話,每部童話都是兒童成長的小小階梯。許多色彩斑斕的童話向兒童展現了一個個神奇而又迷人的世界,無數動聽的故事能教會孩子們懂得做人的道理。它像一盞神奇的燈,照亮孩子們的心和他們前進的路,引領他們茁壯、健康地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8gkmy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