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多篇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篇1

7月14、15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語文教師培訓會。會上,聽取了四位教師的報告,他們分別是xx區幸福街的王安存,壽光聖城街道西關的張麗,我的同事張秀紅,xx市實小的張雲傑。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

張麗老師和張雲傑老師在報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教學經歷,談到這些,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認為,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才讓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張雲傑老師説:“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種財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人的一生中,挫折和失意是難免的。在教師的工作中更會經常遇到挫折和困難。如需要不能滿足,動機不能實現,教育學生的方法受挫,管理班級的效果不佳,課堂教學不如人意,所教學生成績不理想,在教學考核中得分不高,評先晉職中未能入圍……如果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價值,理解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想辦法悦納自己的職業,就能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走出精神的低谷。這兩位老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如果你把教師職業當作一種事業而不僅是一個飯碗,把教育崗位當作一種創造性地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而不是一種負擔,那麼我們從工作中得到的就會是歡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

二、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現今的語文教學或多或少存在費時多,收效卻不高,教師辛苦,學生乏味,老師講得多,學生讀書少,語文學習實效差,最終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老師學生都辛苦”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張雲傑提出:“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回歸本位。”“要教學生一生有用的語文。”這裏所講的“真”,即語文教學的本質。那麼,如何迴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呢?

首先,重視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注重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已經做為格言流傳到今天。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講的都是誦讀對於理解和感受語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為古代的誦讀就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學生根本不理解,這是一種僵死的教學方法,應當全盤否定。於是,他們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上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學完了,學生幾乎沒有通讀一遍課文,課堂上聽不見書聲琅琅,只聽見教師泛泛的講解,致使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誠然,強迫學生誦讀記憶有其不合理的因素,但是李白假如沒有做到“五歲觀六甲,十歲觀百家”,他也不可能在盛唐詩壇上獨放異彩,名垂史冊。事實證明,視聽兩種感覺器官的相互協調是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況且課堂上教師無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個學生都聽得懂,因為還有一個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問題,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誦讀中印證教師的講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學生則會自覺規範自己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不就提高了嗎?

其次,重視模仿,強調創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語類》上説:“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可貴的是,古人不但重視模仿,而且還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清代學者唐彪在評論韓愈和歐陽修時説:“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學韓,今讀歐文,不覺其為韓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所謂師其神,不見其貌,此最為文之真訣”。由此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學重視讓學生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寫真話,寫心裏話,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學生能寫出真心話,並不等於會寫文章。寫文章還要講究章法、技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模仿好文章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優點。葉聖陶先生對此早有過精闢的論述,他説:“課文就是例子。”因此,模仿是溝通閲讀和寫作的一道橋樑。事實上,許多老師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們只知道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課文,沒有做到古人所説的“師其神,不見其貌”,缺乏創新精神。古人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再次,注重文道統一,提倡文以載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又説:“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草木鳥獸之名”。孔子在這裏講的雖然是詩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文道統一”的確是語文教學應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我們所提倡的“文道統一”,就是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可惜的是,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重“文”不重道,只傳授知識,不重視育人,或者人為地把文和道割裂開來,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在課文課上加一個長長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對號入座,這些做法都有悖於“文道統一”這一教學原則。

三、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一致認為,那是得益於孩提時期大量地看書。可見,多讀書能提高寫作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不謀而合。課外閲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加強課外閲讀能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攝取信息,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培養創新精神。所以,語文教師要開動腦筋,激起孩子們的閲讀興趣,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閲讀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篇2

通過北師大教授跟我們分析、學習語文的核心素養,使我的教育觀念又一次得到了轉變,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原有的語文教育方式,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從分調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讓學生學得輕鬆,真正實施素質教育。

一、語文教學堅持“以生為本”

新版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教師課堂上的所有教學都應堅持以生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時還應順應孩子的天性,愛護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鼓勵孩子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尊重孩子的創造,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同時要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對於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堅持以生為本。

二、語文教學加強“閲讀積累”

新版課程標準提出要堅持文化傳承,加強閲讀積累。

新課標還提倡讓孩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增強閲讀方法的指導,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個性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作者感情的體會,發展學生個性。“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確,閲讀是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多讀多悟中掌握課文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情感體驗感受遠比“填鴨”學得更有價值,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篇3

xx月18日下午,我們語文組的所有老師在x1老師的帶領下,首先參加了對於x2老師的磨課研討,在所有老師的激烈討論中,我們共同見證了x2老師此次磨課的收穫,也初步感受到了如何讓孩子們感受幸福的語文課堂。下午4點10分,x1老師顧不上休息,緊接着又給我們做了《共享幸福的課堂生活__談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專題講座,通過對這個講座的學習,我更加明確了真正的語文課堂應該是讓孩子們感受到幸福的。而要做好孩子們課堂上幸福的引導者,教師首先就應該在課堂的教學設計與實施中融入幸福。

一、在體驗中感知幸福課堂

教師要在教學設計中積極地為學生創設體驗的氛圍,讓學生想説就説,説出智慧火花;想議就議,議出是非曲直;想問就問,問出心中疑惑;想讀就讀,讀出真情實感;想演就演,演出個性理解。在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中,感知語文學習的幸福。

二、在合作中共享交往的幸福課堂

對話教學是溝通、合作的,這是它與傳統教學的顯著區別之一。對話教學具有對話心態,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合作學習是對話心態基本構成因素。課堂上師生通過朋友式的合作,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只有在教和學雙方的溝通與合作中,才能使對話雙方精神上獲得真正的相互迴應與相互碰撞。,在這些碰撞與迴應中,享受幸福的語文課堂。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引導學生師生合作,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可以與老師交流對話讀課文,可以與組員交流討論感受,在這種合作的氛圍中,幸福的時光轉眼流逝。

三、在探究中共享發展的幸福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探究學習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過程,注重滿足學習的心理,給好勝心強的國小生提供一個表現的機會,使枯燥的內容學起來饒有興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拋開過多的講解,因為這佔據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教師不是自以為是地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學生的頭腦,而是走下講台,走近學生,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並通過對話充分展開思維碰撞。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在朗讀中探究感知,真正幹指出小興安嶺的美。

四、在評價中共享成功的幸福課堂

評價是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評價,以鼓勵為手段,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習困難生採用表揚式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中等生採用激勵性評價,既提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積極向上;對優等生採用競爭性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不斷超越自己。對特殊學生的評價更要講求藝術性,既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又要顯示出你的真誠,讓他們有信心去追求進步。x2老師在執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引導,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在參與中不斷豐富提高自己,通過此次磨課研討和聽講座,對自己語文課堂的教學設計很有指導意義,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會致力於構建幸福的語文課堂。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篇4

今天下午,在都江堰幸福國小,為都江堰國小語文骨幹教師作了一個題為“校本教研助教師專業成長”的講座。

由都江堰市進修學校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師骨幹班,自上學期開班以來,在上海支教教師中,聘請了一部分指導老師,我也有幸成為指導老師之一。雖是指導老師,一直也沒能為他們指導點什麼,在今天之前只是個掛名的指導老師而已。

記得上學期,進修學校的李校長和孫書記,考慮到,為了充分發揮支教教師這個現成的資源,把上海支教老師的作用發揮的更好,親自跑遍了支教老師所在的每所學校,瞭解支教老師情況。當時他們的到來,使我很吃驚。因為,安龍是離市區比較遠的一所學校,市局領導到此的,相對要少一些,所以平時很少有局領導下到安龍來。二位領導當時為了這點小事,特意登門拜訪,當時就很令我感動。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才發現,這二們領導工作作風細緻嚴謹,平易近人,很難得,在這裏有這樣的校長書記。

那天,從學校管理到教學感悟,我們聊了很久。他們當即決定,在適當的時候,讓我為骨幹班學員作一次講座,我也同意了。

答應之後才發現,心理壓力很大。一是都江堰這段時間,被請到這裏來的專家太多了,較多的是上海的教育專家,如張人利、鄭傑等(他們都是我非常欣賞的專家),還有其他許多國家級的教育專家。這裏的講台被專家們坐多了,像我們這樣的教師能坐上去嗎?二,都江堰文化底藴深厚,語文教師也是相對強一些,我這三角貓功夫,能行嗎?三是,我很少有作專題講座的經驗,這方面很不成熟,理論功底自己是非常清楚的。講好了,最多增加一個講座的上海支教教師而已,講糟了,壞了上海的形象,得不償失。

反覆思量,講還是不講,一直矛盾着。後來想通了,講,為什麼?因為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主題也定了下來,是關於校本教研(校本研修)方面的。所以這學期來,一直在學習這方面的理論,收集相關材料。通過學習,對當前國內校本教研的現狀有了一個概括的瞭解和領會,我想對今後的自身的工作是很有幫助的。為了進一步瞭解上海校本研修的現狀,動用了我所能得到資料的一切手段,包括在對來自各個區縣的支教教師的訪談。

特別要感謝的是,這期間得到了我區進修學校黃建初老師和我的閘北師傅堵校長的大力支持。黃老師不但給我寄來了許多資料,還把南匯校本教研最有特色的課例和案例研究作了提煉總結,對我的幫助非常大。瞭解都江堰各校的教研現狀也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專門請進修校邀請本市有代表性的多所學校的國小語文老師,在進修校與他們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收集到了當地學校在校本教研方面許多很有價值的信息。

我的這個決定是正確的,通過這個講座,不但促使我專心地學習研究這方面的知識,而且對我演講能力的提高幫助非常大。這次講座中,普陀區的王立新老師也有任務,看得出來,他是講座高手,很有經驗,並且安排在我前面講,從他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演講技巧。他講的是有關學校德育教育,我認為他講得非常好,特別是怎麼安排演講內容、演示技巧、演講思路,對我的啟發很大。

語文聽講座的心得體會篇5

xx年x月xx日,xx教師進修學校特地邀請了“中華吟誦廣東中心”的xx吳教授,為我們講授《吟誦與國學教育》。

在講座上,xx吳教授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矛盾能夠把《紅樓夢》倒背如流,魯迅幼小時期就能背下《綱鑑》,而楊振寧在初入中學時背誦過整本《孟子》……事實證明誦讀中國經典會使腦子變聰明。

帶着好奇之心,我認真地聽吳教授講課。吳教授先把吟誦的入門法則發給了我們,讓我們認真領會。然後依着法則,吳教授帶着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吟誦《登鸛雀樓》和《清明》。

老師們在吳教授的帶領下由拘謹地讀到放開來讀,由原來的朗讀也變為依字行腔地誦讀,教室裏吟誦之聲此起彼伏,老師們興味盎然。對於如何找入聲字,吳教授告訴我們:我們先用台山方言把詩句讀一次,那個讀得又短促又用力的就是入聲字。根據吳教授説的辦法我們都試着找入聲字,結果基本上都能把詩句中的入聲字找出來。

下午是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分小組進行練習吟誦。各個小組根據吳教授教的吟誦方法,再加上手勢來吟誦古詩文,教室裏氣氛熱烈,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聲不斷。輪到表演吟誦的時候,有兩個小組竟然能夠以唱的形式來吟誦古詩文,令我佩服不已。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吟誦是中國唯一的誦讀方法。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一定會把所學到的吟誦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讓我的學生也能感受到吟誦的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8gkroo.html
專題